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38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Word下载.docx

钢笔

(2)实验步骤:

①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

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旋转;

③观察并描述墨水流淌痕迹偏转的方向;

④再次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相反。

(3)实验现象及结论:

雨伞远动时伞上水流的流向和雨伞静止时水流的方向相比发生了偏移。

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作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2.测量正午太阳高度

长1m左右的木杆或竹竿(作圭杆);

长2m左右的绳子和钉子(在地面上画圆弧用)、刻度尺、量角器等。

①选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圭杆垂直插入地上。

见图O点处;

②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某时刻杆影OA为半径画弧AD,并画出OA线;

③当下午某时刻的杆影末端落到AD弧与B点时,画OB线;

④作∠AOB的角平分线OC;

⑤第二天当杆影OE落到OC线上时,就是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同时∠OEP就是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3)实验结论:

通过圭测法可得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某地所在的经线时刻即为正午12点,说明当地正午12点的太阳高度就是该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如以北京时间作参考,还可计算出当地经度。

二、大气环境

1.简易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方案一)

1.5升透明矿泉水瓶1个、红色蜡烛1支、打火机、剪刀

①在矿泉水瓶中部侧壁按照蜡烛长短剪一圆孔;

②将蜡烛粘置一平面上并点燃;

③将透明矿泉水瓶罩在蜡烛上,孔正对烛焰;

烛焰飘向背离圆孔一侧,说明瓶内气压低,瓶外气压高,形成环流。

实验可进行开孔前后烛焰比较。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方案二)

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

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

②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

③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小孔应对着装冰的盆,因为装冰的盆一侧气流是下沉的,效果明显)。

烟雾先在冰块一侧下沉,后在热水一侧上升,形成环状。

结论是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方案三)

①长方形的玻璃柜②电炉③一盆冰块④纸片⑤胶带⑥方桌

①在方桌两侧按照玻璃槽长度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外)和一大盆冰块;

②在玻璃槽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方桌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

③将玻璃槽倒扣在电炉和冰块上(使电炉距纸片B距离稍远一些);

④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观察纸片A、B的振动情况。

纸片A飘向冰块一侧,纸片B飘向电炉一侧。

说明玻璃柜内形成顺时针的热力环流。

2.模拟锋面

玻璃水槽、隔板、红蓝墨水、食盐、冷热水、搅拌棒

①在水糟中间插入隔板②一侧倒入冷水,一侧倒入热水;

③在冷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和几滴蓝墨水,热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

④将隔板缓慢提起,观察现象。

蓝色冷盐水和红色热水分层明显,形成一个交界面,红色热水在上层;

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暖而轻的气团在上面,冷而重的气团在下面),即锋面。

3.模拟气旋与天气

广口玻璃瓶、透明玻璃隔板、一块冰、一杯热水

①在玻璃瓶中倒入热水;

②将透明玻璃板盖在瓶口;

③在玻璃板上放入冰块一段时间,观察玻璃隔板底部变化;

④然后将玻璃板慢慢抽出,让冰块盖在瓶口继续观察。

首先会发现瓶内有水汽上升在玻璃隔板底部凝结成水珠,玻璃板抽出后,冰下部受热融化在瓶内形成“降雨”。

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

4.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模拟实验

带胶塞广口瓶(4个)、温度计(2支)、玻璃管、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两袋、手表、纸笔等文具

①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两个广口瓶,用胶塞塞紧;

②将温度计A放进盛空气的瓶中,将另外一支温度计B放置在盛CO2的瓶中;

③在玻璃管中滴入红墨水,使红墨水滴位于中间,并将另两瓶连接;

④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3小时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温度较高的是A;

红色墨水滴向盛有空气的瓶一侧移动。

原理:

玻璃瓶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瓶内温度增高,CO2能吸收瓶壁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盛有CO2的瓶中温度上升的快,气体膨胀较明显,这是因为CO2具有较强的增温效应。

三、陆地环境

1.演示水循环

透明平底盆、透明塑料纸、橡皮筋、小瓶、沙子、水等

①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②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

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③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中的沙由干渐湿。

它模拟的是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的水循环过程。

2.模拟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

一定长度的塑料盒、砂土、一面小旗、水

①将塑料盒呈一定角度的放置,并在盒内铺满一定厚度、粗细不均的砂土,将一面小红旗插在接近塑料盒顶端的砂土中;

②对着距离小旗一小段距离的砂土处浇注水流,让学生观察经过流水冲刷后,模拟的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的变化。

①尽管流水开始冲刷砂土的位置距离小红旗有一段距离,但是最后小红旗周围的砂土也松了,小红旗倒了,说明河流会向源头方向侵蚀,使河流变长。

②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水冲刷,在河流上游可以看到塑料盒的底部,说明在河流上游主要有向下的侵蚀,使河流变深。

③在河流的下游,河流变宽了,说明存在向河流两侧的侵蚀。

3.改进实验一:

模拟山前洪(冲)积扇

一杯细沙小米、绿豆、黄豆混合物、一本书、一张白纸。

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③将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从实验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

但洪积扇扇顶颗粒较细,为小米;

扇缘物质较粗,为绿豆、黄豆。

此结果与现实中洪积扇前不同颗粒物分选情况正好相反(实际情况为:

洪积扇扇顶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由扇顶向扇缘的堆积物颗粒逐渐变细)。

其中原因可能是,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时,倾倒的物质主要受重力及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再加上黄豆和绿豆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加速度较大,后停止运动,小米颗粒质量小,加速度小,先停止,这并不能真实反映流水的搬运堆积分选情况,所以才会出现以上结果。

改进实验二:

一堆细沙粗砂和小石子的混合物、一瓶水

①将细沙和小石子的混合物堆在桌面上;

②将水瓶向下缓缓倾倒;

③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同样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

洪积扇扇顶颗粒较粗,为小石子及粗砂;

扇缘物质较细,为细沙和小石子。

此结果与现实中洪积扇前不同颗粒物分选情况基本相符。

电子邮箱:

axia77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