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905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ocx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ualitymanagementsystems—Requirements

GB/T19001:

2000

ISO前言

0.1总则

0.2过程方法

0.3与GB/T19004的关系

0.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范围

1.1总则

1.2应用

2.引用标准

3术语与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2文件要求

4.2.1总贝U

4.2.2质量手册

4.2.3文件控制

4.2.4质量记录的控制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5.2以顾客为中心

5.3质量方针

5.4策划

5.4.1质量目标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5.5.3内部沟通

5.6管理评审

5.6.1总贝U

5.6.2评审输入

5.6.3评审输出

6资源管理

6.1资源的提供

6.2人力资源

6.2.1总贝U

6.2.2能力、培训和意识

6.3基础设施

8.1工作环境

7产品实现

8.2.1产品实现的策划

8.2.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8.4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8.5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8.6顾客沟通

8.2.3设计和开发

8.5.1设计和开发策划

8.5.2设计和开发输入

8.5.3设计和开发输出

8.5.4设计和开发评审

8.5.5设计和开发验证

8.5.6设计和开发确认

8.5.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采购

1.7采购过程

1.7采购信息

1.7采购产品的验证

7)生产和服务提供

1.7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7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1.7表示和可追溯性

1.7顾客财产

1.7产品防护

7)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8测量、分析和改进

a)总则划

b)测量和监控

6.1顾客满意

6.2内部审核

6.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6.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3不合格品控制

a)数据分析

b)改进

6.2.1持续改进

6.2.2纠正措施

6.2.3预防措施

附录A(提示的附录)GB/T19001-2000与GB/T24001-1996之间的对照

附录A(提示的附录)GB/T19001-2000与GB/T19001-1994之间的对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个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

国际标准是根据ISO/IEC导则第3部分的规则起草的。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了至少3/4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国际标准草案才能作为国际标准证实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这一点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国际标准ISO9001是由ISO/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由于ISO9001已做了技术性修订,ISO9001第三版取代第二版(ISO9001:

1994)。

ISO9002:

1994和ISO9003:

1994的内容已反映在本标准中,故本标准发布时,这两项标准将作废。

原已使用ISO9002:

1994和ISO9003:

1994的组织只需按第1.2条的规定删减某些要求,仍可以使用本标准。

本版标准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不再有“质量保证”一词。

这反映了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除了产品质量保证之外,还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仅是提示的附录。

GB/T19001-2000

0.1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的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注”是理解和澄清有关要求的指南。

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价组织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GB/T19000-2000和GB/T19004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

0.2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组织在建立、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

通过满

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

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

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以视为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诸过程组成的系统的应用,以及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对其管理,我们称

之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的组成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理解和满足要求;

b)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d)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图1所反映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4—8章所提出的过程联系。

种展示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顾客满意的监视要求对顾客有关

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评价。

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

细地反映各过程。

注:

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的过程。

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

P――策划: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

实施过程;

C――检查:

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处置:

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0.3与GB/T19004-2000的关系

GB/T19001-2000和GB/T19004-2000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他们相互补充,但也可以单独使用。

虽然这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范围,但却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有助于他们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

GB/T19001-2000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

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GB/T19001-2000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与GB/T19001-2000相比,GB/T19004-2000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

南,除了有效性,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

对于最高管理者希望

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GB/T19001-2000要求的那些组织,GB/T19004-2000推荐了

指南。

然而,用于认证或合同不是GB/T19004-2000的目的。

0.4与其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GB/T24001-1996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它管理体系的要求,如环境管理、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

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

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整合。

组织为了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会改变现行的管理体

系。

1范围

1.1总贝U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持续改进体系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

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

a)应用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都是通用的,意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进行删减。

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ISO9000:

2000)。

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19000-2000中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

供方————组织————顾客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GB/T1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

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

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组织应:

7.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

7.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7.3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7.4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7.5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7.6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注:

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要求的文件;

e)本标准所要求的质量记录。

注1:

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

和保持。

注2:

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

7.2.1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7.2.2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7.2.3人员的能力。

注3:

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

4.2.2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

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条款4.2.4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4.2.4质量记录的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

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质量方针;

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进行管理评审;

e)确保资源的获得。

5.2以顾客为中心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

和8.2.1)。

5.3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5.4策划

5.4.1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应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

求所需的内容(见7.1a)。

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

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5.5.2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5.5.3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5.6管理评审

5.6.1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

5.6.2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改进的建议。

5.6.3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7.3.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7.3.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7.3.3资源需求。

6.资源管理

7.4.1资源的提供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

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7.4.2人力资源

7.5总则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7.6能力、培训和意识组织应:

7.5.1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7.5.2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7.5.3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7.5.4确保员工认识到他们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

7.5.5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见4.2.4)。

7.4.3基础设施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的基础设施。

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b)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

7.4.4工作环境

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7.产品实现

a)产品实现的策划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

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

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8.1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8.2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8.3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8.4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4.2.4)。

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

注1:

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

注2:

组织也可将条款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

b)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8.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组织应确定:

8.5.1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8.5.2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8.5.3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8.5.4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8.2.2

如: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

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收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

c)产品要求得到了规定;

ci)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cii)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收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

注:

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

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

8.2.3与顾客沟通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产品信息;

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包括对其修改;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

c)设计和开发

设计和开发策划

组织应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

a)设计和开发阶段;

b)适合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应对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

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更新。

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4.2.4)。

这些输入应包括:

a)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

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

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验证的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

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d)规定对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设计和开发评审在适宜的阶段,应依据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

a)评估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

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设计和开发验证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

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设计和开发确认

应依据策划的安排(见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

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

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

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2.4)。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

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份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更改评审的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2.4)。

7.4采购

采购过程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

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

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

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发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2.4)。

采购信息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应包括:

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的要求;

人员资格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采购产品的验证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组织或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生产和服务提供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

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

使用适宜的设备;

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

实施监视与测量;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

的过程实施确认。

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包括: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确定的准则;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记录的要求(见4.2.4);

再确认。

标识和可追溯性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标识产品。

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4.2.4)。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注:

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

顾客财产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的财产,。

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其产品一部分的顾客的财产。

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

注:

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

产品防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防护也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

(见7.2.1)提供证据。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

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c)得到识别,以确保其校准状态;

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和失效;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