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104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docx

推荐学习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中图版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程标准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归纳,并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 2.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出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重点)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全球气候变暖

 阅读教材P80~P82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表现

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0.3~0.6_℃。

2.主要原因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3.影响

(1)直接后果:

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间接后果

①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②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③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4-1-2玻璃温室效应示意,据图分析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提示 这是一幅说明温室效应原理的示意图。

玻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透过玻璃加热地面,地面放射出长波辐射。

玻璃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阻拦能力较强,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大多保留在温室内,使温室温度升高。

大气的保温作用与玻璃温室的原理相同。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

而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给地面一部分,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因为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

2.读教材图4-1-3全球气温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原因是什么?

(2)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性?

为什么?

提示 

(1)呈波动上升趋势。

原因:

一是随着经济发展,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增加;二是森林破坏,导致对CO2的消耗减少。

(2)呈波动上升趋势。

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

因为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教材梳理2 臭氧层的破坏

 阅读教材P82~P83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现状:

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

3.危害:

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4-1-7臭氧层对地球大气的保护作用,据图分析:

(1)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2)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会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 

(1)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防止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对人和生物造成伤害。

(2)臭氧层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教材梳理3 大气污染与酸雨

 阅读教材P83~P85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污染

2.酸雨

(1)定义:

pH值小于5.6的降水。

(2)成因: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3)危害

(4)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

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预习效果自测]

1.正误判断:

(1)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  )

(2)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  )

(3)全球气候变暖,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  )

(4)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  )

(5)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

(  )

(6)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  )

(7)大气污染可能演化成酸雨。

(  )

(8)随意丢弃废旧电池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有机物污染。

(  )

(9)我国的酸雨主要属于硝酸型酸雨。

(  )

提示 

(1)√ 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可使CO2浓度升高,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 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3)√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4)× 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氟氯烃化合物所致。

(5)× 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

(6)√ 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7)√ 酸雨是人们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O2和NOX形成的,属于大气污染。

(8)× 旧电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易导致土壤污染。

(9)×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图1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2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图1

图2

2.图1中的景观反映了图2中的环境问题是(  )

A.②B.③

C.④D.⑤

3.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

A.①②B.①④

C.④⑤D.②⑤

解析 第2题,图1景观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融化的问题。

图2中①表示全球气候变暖,②表示酸雨,③表示南北两极冰川融化,④表示土地荒漠化,⑤表示臭氧层破坏。

第3题,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可以有效减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融化的问题。

答案 2.B 3.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回答4~5题。

4.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5.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解析 第4题,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人们去郊区居住,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往返市区、郊区车辆增多,加重道路交通压力;降低道路通行能力;与城市连片发展关系不大。

第5题,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排放尾气增多,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城市大气质量下降;形成臭氧空洞与汽车尾气无关;尾气不会产生大范围的水体污染;大规模的酸雨危害既要有酸性气体,也要有充足降水条件。

答案 4.D 5.D

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

案例探究

 材料一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

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米。

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二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

(3)为此,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发生?

提示 

(1)全球气候变暖。

(2)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

(3)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反思归纳

1.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即时巩固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析 第

(1)题,图中的CO2曲线与各地的气温曲线一同走高,显然不是负相关或者是反比的关系,据此排除C、D选项。

如果是正比关系,二者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升高,图中没有显示出这种关系,因此只能是正相关关系,据此排除A项,确定B项正确。

(2)题,海拔、海陆位置、纬度因素都是影响不同地区气温的因素,因此影响不同地区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因素并不是只有CO2浓度。

因此,B、C、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 

(1)B 

(2)A

探究点二 臭氧层的破坏

案例探究

 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臭氧洞”。

结合材料探究:

(1)南极臭氧空洞是怎么回事?

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2)臭氧层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危害?

(3)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

提示 

(1)“南极臭氧空洞”指的是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最低值。

它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0月)最明显,持续一个月左右。

氟氯烃化合物是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

(2)其危害主要是大量紫外线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3)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

开展全球协作,共同保护臭氧层。

在生活中,使用无氟冰箱,空调采用环保制冷剂,不用发胶、摩丝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向自己周围的人宣传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等。

反思归纳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2.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的措施

(1)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2)参与国际合作。

即时巩固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据此回答

(1)~

(2)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

解析 第

(1)题,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2)题,臭氧层的空洞主要出现在南北两极附近和青藏高原上空,南极上空最为严重。

答案 

(1)B 

(2)C

探究点三 大气污染与酸雨

案例探究

 

结合材料探究:

(1)从图中可看出,酸雨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上述地区为什么酸雨严重?

(3)20世纪50年代初,北欧国家瑞典和挪威渔业减产,经查明渔业减产的元凶正是酸雨,并要求西欧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赔偿,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将大气污染和酸雨列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提示 

(1)欧洲西部、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2)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硫氧化物等与大气中的水蒸汽结合成亚硫酸、硫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表便形成酸雨。

酸雨形成的基本条件,一要有大量酸性气体,二要有充足的降水。

上述三个地区可从这两个条件入手分析。

(3)欧洲地处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南风,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如英、法、德等国)工业生产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远距离移动到欧洲北部,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

(4)大气污染和酸雨可以借助风行云移,远距离输送,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并常常引起国家之间的纠纷,因此被列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反思归纳

1.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2.酸雨的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如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等是有效途径。

3.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

(1)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酸性气体排放量大;

(2)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4)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即时巩固

 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完成

(1)~(3)题。

(1)下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A.贵阳、河南B.山东、河南

C.上海、重庆D.上海、山东

(2)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为酸雨区

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硝酸型酸雨

C.酸雨会使水、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腐蚀建筑物,并危害人体健康

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排放

(3)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区的原因主要有(  )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流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硫氧化物所致。

我国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消耗的化石燃料多,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当地多谷地,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而且降水多,酸雨影响比较严重。

答案 

(1)C 

(2)C (3)A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说出全球变暖的原因。

2.说出全球变暖的危害。

3.说出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

4.说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5.说出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6.说出臭氧层破坏的解决措施。

7.说出酸雨的原因。

8.说出酸雨的危害。

9.说出酸雨的解决措施。

 

                   

对点练一 全球气候变暖

读图,完成1~3题。

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位国家柱状图

1.据图分析,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B.北美洲

C.欧洲D.南美洲

2.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会使全球气温显著增高。

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

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

B.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

C.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D.气压梯度力减小,大气环流减弱

3.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最多的是美国,且北美洲人口较少,故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是北美洲。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

第3题,我国处于发展阶段,不应限制工业的发展,应当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还可以植树造林,加大碳的固定。

答案 1.B 2.C 3.D

对点练二 臭氧层的破坏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大气层中臭氧层破坏而造成的。

据此回答4~5题。

4.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

5.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各国共同行动,禁止CO2的排放

解析 第4题,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表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

图示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应该是受南极的臭氧空洞影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5题,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人们使用冰箱、空调等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的。

答案 4.B 5.C

对点练三 大气污染与酸雨

2016年12月12日,湖北省多地空气质量急剧变差,遭遇雾霾锁城(如下表所示)。

从8日开始,襄阳、随州、荆门、荆州、武汉、孝感等地区陆续出现中、重度污染天气。

11日,湖北省环保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完成6~7题。

2016年12月12日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7时和14时排名

排名

城市

AQI

空气质量等级

1

武汉

369

严重污染

2

孝感

332

严重污染

3

荆州

313

严重污染

4

荆门

308

严重污染

5

鄂州

304

严重污染

6

随州

300

重度污染

7

襄阳

279

重度污染

8

长沙

263

重度污染

9

南昌

262

重度污染

10

石家庄

261

重度污染

排名

城市

AQI

空气质量等级

1

鞍山

327

严重污染

2

荆州

318

严重污染

3

武汉

311

严重污染

4

鄂州

295

重度污染

5

黄冈

264

重度污染

6

孝感

259

重度污染

7

哈尔滨

253

重度污染

8

长治

252

重度污染

9

忻州

242

重度污染

10

辽阳

232

重度污染

AIQ:

空气质量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越大。

6.湖北此时所示天气状况可能是(  )

7.造成湖北省众多城市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是(  )

①焚烧秸秆,区域传输 ②毁林开荒,植被锐减 ③机动车数量增长、尾气污染严重 ④冬季取暖,燃煤量增加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6题,图示A图反映逆温天气,而逆温天气不利于近地面空气对流扩散,易出现雾霾现象,故此时天气状况是A图所示。

B图为大风天气,利于空气流动而不易出现雾霾现象;C图为强降水天气,利于空气中灰尘降落而不易出现雾霾;D图为高压系统,湖北冬季一般不会出现此类强高压系统。

第7题,雾霾主因是人为排放尘埃过多。

湖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一般不会因毁林开荒而出现雾霾天气,故②错误;湖北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冬季取暖燃煤量不大,故④错误;则①③正确。

答案 6.A 7.C

课后作业

基础冲A练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解析 从题图中“粮食增产”图例及在图中的分布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0~40%或40%以上,南半球则会出现减产。

从题图中看出,西亚粮食增产大于40%,说明这里的雨水增加得最多。

答案 1.B 2.B

“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发出“保护臭氧层,从小事做起”的倡议。

下图为南极上空臭氧总量变化的示意图,回答3~5题。

3.世界上离南极空洞最近的大陆是(  )

A.非洲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

C.南美洲大陆D.欧亚大陆

4.下列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硫、氮氧化物,造成臭氧层空洞出现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易被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办法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5.当南极臭氧含量最低值出现时(  )

A.黄河可能出现凌汛

B.华北平原的冬小麦返青

C.冰岛昼长逐步变长

D.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开始由逆时针转为顺时针

解析 第3题,从南半球各大洲的最南端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南美洲大陆与南极只隔德雷克海峡相望。

第4题,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主要由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形成空洞。

温室效应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第5题,南极臭氧含量最低值出现时间为9~11月。

答案 3.C 4.D 5.A

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在中国已开始成为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在中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所谓“排污权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权。

这种做法可以使(  )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7.贵阳曾是全国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自然原因最主要的是

(  )

A.地势低洼,气流不畅

B.全年雨日较多

C.红壤广布,酸性较强

D.以重工业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解析 实施“排污权交易机制”一方面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了控制,使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另一方面让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权,可以使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得到一笔额外的收入,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酸雨的出现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即降雨天气和空气中较多的酸性气体。

贵阳多酸雨与其全年多雨的天气密切相关,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多雨,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也出现多雨天气,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故主要自然原因是雨天多。

答案 6.D 7.B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两地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的酸雨污染向东北方向扩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中的人为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自然因素分析,加速该地区这种环境恶化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我国南方C地酸雨污染比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更为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