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207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docx

俞敏洪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

俞敏洪:

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

  6月7日下午,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举办,下文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本次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小平老师刚才已经讲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团队建设,这些故事其实始于30多年前,那是80年代初期,我们在北大的时候。

就像小平老师描述的那样,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比较土的人,其实在他们心目中我从来没有洋气过。

直到今天,他们在任何地方讲话依然把我叫做农民,我的确是有农民的性格和一份农民的踏实。

因为我相信,没有我这份农民的性格和农民的踏实,就没有徐小平老师和王强老师在外面调侃和分享的机会。

在这个世界上总是需要有些人垫底,有些人被糟蹋,有些人在被糟蹋的身体之上长出美丽的鲜花,徐小平就是在我被糟蹋的身体之上长出来的美丽鲜花。

  其实从我们这些人身上,包括王利芬老师刚才讲述的自己的青春故事里,都可以看出来,每一个人都是会成长的。

所以在生命中有一句话我认为每个同学都应该记得:

千万不要以某一个人的现在去判断他的未来,除非你发现这个人的心已经死掉了。

一个不死心的人,一个心中总是有梦想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的卑微,只要他在前行的路上,他就一定能走出很远的距离。

你会发现他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取得你不能想象的成就。

  在北大的时候,我就是徐小平、王强所取笑的对象,一路前行过来我非常悲惨地发现,到现在为止他们在任何一场演讲中,依然在取笑我。

但是我也非常欣喜地发现这样的取笑,已经进入了不同的层次。

在北大的时候他们是鄙视我取笑我,但是现在他们是尊敬我取笑我,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表明我的成长速度比他们要快。

  徐小平参与了一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的拍摄,希望通过电影来展示我们这些人更加完美的形象。

有一天陈可辛给我发短信,说要拍一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是以你们新东方这一批人为背景来拍的,我就说我坚决不拍。

陈可辛问我为什么?

我说,在我看来活着的人被拍电影是件很不吉祥的事情,树碑立传应该是对已经有了完整人生的人的结论。

我说我坚决不参与。

结果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我就没有参与,但是我没想到是徐小平参与了,这样就出麻烦了。

  电影拍完了以后,陈可辛和徐小平给我发短信,说这部电影你看了之后,一定会为你在电影中的形象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场晕倒。

我想徐小平这个哥们真够义气,居然在电影中把我的形象描写得这么高大,这个电影我一定要去看。

  于是我们就一起到了清华大学首映式的现场,看完以后我就发现徐小平在那热泪盈眶。

为什么呢?

他为自己在电影中的形象而热泪盈眶。

我看完以后觉得很不爽,我想电影怎么把我描写得这么窝囊。

整个电影中,找了个女朋友,结果女朋友跟老外跑了;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全部跑了;好不容易跟领导打交道,被领导开除了;做生意自己做不起来,还是一大帮朋友跟着做,结果才做起来;然后合伙人们想要上市,还坚决不同意上市……假定这个电影中的成东青就是我,孟晓骏这个角色是徐小平,你看孟晓骏杀伐决断,演孟晓骏的邓超又是那么英俊,聪明果断而又为朋友两肋插刀。

大家刚才应该可以看到徐小平现实的形象跟邓超的差距。

  王强的形象在电影中叫做王阳,王强的形象也很好。

为什么?

在大学的时候就长发披肩,我们80年代还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年代,但电影中的王阳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泡上洋妞了。

我觉得电影对我不太公正,所以我问徐小平、王强,怎么把我拍成这样?

他们说成东青的形象真的特别优秀,特别好。

我想我不能相信他们的话,所以我就问我其他的大学同学,我说你看了这个《中国合伙人》吗?

他说看过。

我说电影中成东青这个角色假定是我,把我描写得这么窝囊,看了会特别不舒服,是吧?

你知道我那个同学说什么?

他说,老俞呀,你在大学的时候不光窝囊,而且挺猥琐的。

他又说徐小平把你在大学的形象提高了很多,你应该感谢徐小平。

  大家可以感觉到这部电影其实也反映出我们之间很多的哥们情谊,为了发展的冲突和为了事业共同奋斗的经历,电影中的很多场景跟现实没有关系,但整个故事主线确实是新东方的发展主线。

一个农村孩子高考三年,考进了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交到了一帮朋友,经历同学之间美好的故事。

到后来几个朋友出来创办了培训班,大家一起合作越做越大,然后跟美国人打官司,最后又在美国成功上市。

这个主线是完整的新东方故事,在一些感情和故事情节的旁线上与新东方有差距。

比如说我的大学生活确实要比电影中描述的悲惨很多,因为电影中的成东青大学还谈过恋爱,可是我在大学里从来没有被人爱过,唯一爱我的人就是徐小平,是一个男的。

  但是,我确实在大学的时候做了一件比较不错的事情,就是交往了一帮有思想、有远见、有创新能力的朋友。

这帮朋友不只是王强和徐小平两个人,当然绝对是以他们俩为核心代表。

我也非常骄傲,尽管我在大学时候爱情上一无所成,不是我没有爱情上的需求,而是没有女人对我有需求。

但是我可以非常骄傲地说,新东方的团队建设就是小平刚才讲到的,其实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我是一个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领导力的人,刚才小平讲到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应该有领导力,但是我觉得领导力体现在各个方面。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天生性格果断,杀伐决断,充满远见,这样一种领导力是一种显见的领导力。

比如说,小平刚才讲到的王强老师,王强老师身上在大学时就已经体现出很显性的领导力,他是艺术团的团长,广播站的站长,团委书记还是我们班的班长,是一个在大学时候就有领导天赋的人才,但是在我身上你找不到任何显性的领导力,即使到今天你还是找不到。

  就跟刚才小平描述的一样,我觉得领导力有多种展示方式,我的领导力展示在什么地方?

其实我的领导力展示在我的服务意识上。

就是愿意为朋友做点事情,愿意为朋友去承担一些,比如说朋友不愿意去做而我愿意去做的事情,愿意去忍受朋友之间互相可能不愿意忍受的委屈。

所以,每个人的领导力都是不一样的,我这种领导力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比如说,我在中学就很愿意为同学们服务,包括扫地,帮同学做作业,也包括下课回去帮同学背书包,。

我从中学到大学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但是我在这些朋友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好人。

在大学也是,因为女生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也不知道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也不敢闯进女生宿舍,这样被当作流氓抓起来也不合适。

但是,在我的这些朋友中间,大学朋友之间,他们最终大学毕业的时候觉得我是一个好人,这个概念没有改变。

  我这个好人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我们在北大的操场上放露天电影,放露天电影就要把宿舍里的小凳子都搬过去,我当时上大学时电影是必看的,我们宿舍的六个同学都会去看电影,那谁去搬这个小凳子去抢占最好的位置呢?

一般来说都是我,我会一个人扛六个凳子,走十几分钟走到北大未名湖边的露天操场占最好的位子,在那里等宿舍里的同学一起来看电影。

这些东西你会觉得好像挺亏的,其实不亏。

为什么?

当你未来真的想要做事情的时候,你非常容易赢得你周围朋友和同学的信任。

而一个团队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任何表面的冲突和矛盾甚至是观点对撞背后,是我们基于对对方的深深的,完全没有怀疑的,从心底的信任。

这个信任并不是信任小平赚的每一分钱都给我,我赚的每一分钱都给他,而是充分地相信这是我们自己共同的价值体系,我们自己的目标,我们自己心中所留下的一点点不灭的梦想。

  到现在为止,你可以看到我和小平,在我们团队身上你可以看出来我们所有的讲话和自己所有对兄弟的情谊,都是超越那些非常低层的利益之上的东西。

我把新东方做到几千万的规模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合伙者是徐小平和王强这些人。

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对梦想的追求,对于某种理想的执着,对于非现实的但是对于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的“平等、自由、民主、公开、公平”这些理念的追求,一直是我大学时学习的榜样。

  假如说,在大学时我曾经有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曾经有一些对世界的独立看法的话,毫无疑问我的这些思考和看法都来自于我大学的朋友,而这些大学朋友中间,当然少不了徐小平和王强。

我常常讲我和徐小平认识的故事,虽然有一点编撰的成分,但是事实是这样的。

徐小平并不是北大毕业的,尽管他现在天天“冒充”北大。

徐小平是一个音乐天才,他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但是他在中央音乐当学生的时候,就对北大人文气息的课程非常喜欢,所以每个礼拜就有几天骑着自行车到北大来听课。

他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时候,找工作的时候没有考虑别的选择,只要进入北大。

由于他对文化的理解和音乐的理解,所以他到北大当了北大团委的文化部长。

  而我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也有了一点小梦想。

在电影中大家看到有我得肺结核的内容,但我得肺结核的过程描述跟现实是不一样的。

电影中是因为成东青要追女朋友,女朋友跳到湖里去,结果女朋友得了肺炎,他去医院看女朋友的时候扑上去亲吻女朋友,就被传染成肺结核。

这严重违反医学常识,这是陈可辛没当过医生的结果。

在现实中我得肺结核的原因恰恰相反,就是因为生活中实在太郁闷了,没有女朋友的关怀,心情郁闷就容易得病。

我住医院里的时候跟医生聊,说我怎么得了肺结核,因为在农村18年连肉都没有怎么吃过,身体很强壮。

到了北大天天能吃肉了,怎么还会得肺结核?

医生说讲讲你的情况,我说我学习特别刻苦。

医生说,差不多了,学习不能太刻苦。

我又加了一句,可是成绩总是上不去,就像小平刚才说的,人确实是有智商上的差别,尽管我不认为我的智商比小平低,但是比北大的那些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确实低一些,成绩上不去。

  我在北大奋斗了两年,唯一的目标就是希望把我的成绩提高,在同学之间能有地位。

因为我刚进北大的时候觉得自己一点地位都没有,农村来的孩子浑身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女同学都不正眼瞧你一眼,文娱体育才能完全没有。

王强老师大一的时候就有女生追,我们班有个女生天天拿着两个鸡蛋,跑到王强宿舍去等他。

每天我们宿舍我最勤奋,都是第一个起来,打开门看见一个漂亮女生拿着两个鸡蛋在等,我以为是给我的。

没想到这个女生从来没有把任何一个鸡蛋给到我的手里过,都是给王强。

这个女生坚韧不拔地追了王强老师一年,最后王强老师被迫投降,两个人终于爱上了。

我们大学有十几对同学谈恋爱,大学毕业有三对结婚,一年之内两对离婚,就剩下一对,就是王强老师和他的夫人。

你想王强老师在这种环境中,女生环绕,男生崇拜,而我在北大则属于一个彻底的边缘人物。

所以呢,我唯一想要的,同学们,对于一个不成熟的心灵来说,你唯一能想要的是什么?

别人的承认。

因为你自己不能承认你自己。

人最重要的得到是什么,实际上是我们要自己承认自己。

在大学的时候,假如说徐小平和王强讽刺我,我是会有跳湖的感觉,尽管未名湖跳下去不会被淹死,因为未名湖比较浅。

但是现在,他们的调侃也好,讽刺也好,你是来自内心已经对自己深刻承认的前提下,你深刻地认同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干的事情的价值,你深刻地认同你发挥自己的才能能为世界做些什么的感觉,所以你是再也不怕讽刺和打击。

  但是对一个脆弱的心灵来说,你只会期盼外面的承认,那这承认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承认的点。

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的承认点找错了,有的同学会找自己家庭出身,你看我是官二代、富二代。

有的女生买一个皮包的时候,会倾尽自己口袋里所有的钱,甚至不惜借钱,也要买一个皮包,让同学一看都觉得是LV,而不是VL。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我们很多男生不管自己长相如何,都要想办法使自己显得更加的英俊和更加的彪悍?

为什么任何一个女生不管长相怎样,都要在家里打扮,比如说打扮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出门。

当然打扮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个上面,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我们在内心还没有承认我们自己。

一个人真正的开始成长首先是你内心要承认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从而疏忽别人对你的眼光。

  假如说徐小平老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到北大,太关注别人的看法的话,那就会很悲惨。

徐小平老师长得绝对不够英俊,绝对不可能被任何女生一眼就看上,实际上徐小平在北大艺术团的时候,北大艺术团的女生都很漂亮,没有多少人爱上过徐小平哦外表,但都热爱他的内心。

徐小平老师依然充满自信,你可以从徐小平老师的笑容,他的语言,感觉到到对自己的承认和对自己的自信。

当然这种自信绝对不是盲目的,是来自于他自己对于追求的那种感觉,对文化的追求,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生的追求,是来自于这些东西。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刚才王利芬老师提到马云,马云跟我有很多相似的经历,昨天我还在他的公司待了整整六个小时。

大家知道在中国企业家中,在中国普通人中,你要找到长得像马云那样的人几乎是找不出来了。

刚才王利芬说马云是“小人”,其实不是他内心的小,是人小心大。

马云的个头是小的,身体怎么吃都不长肉,怎么打扮都像外星人。

而且马云跟我一样经历了很多人生失败,但是他比我醒悟得早,我是后来开始做了新东方以后,并且有了徐小平和王强的鼓励,才从自卑中摆脱出来。

我的自卑延续了整整十年,直到我从北大出来做了新东方开始有了钱,最后发现我有能耐居然把徐小平和王强从美国的非常好的工作岗位上拉回来,一起来创业的时候,这时候我开始对自己有了深刻的内心的认可。

就像我刚才描述领导力一样,我对自己有特别的领导力有了认可,而且顽固地坚持了我的特别领导力,否则我可以做成新东方以后,以老板的身份来对徐小平、王强发指令。

你们这帮哥们当初在大学时欺负我,现在总算到我的手下来,我非要侮辱一下你们不可。

当然如果真这么想的话,就没有后来的新东方团队,不可能有新东方的存在,也不可能有新东方的上市,到今天我们一定是视为路人。

为什么?

那真是一种小人心态。

有一句话说:

当奴隶变成主人的时候,会比主人凶恶十倍。

就是因为当一个人在自卑中不断地被蹂躏以后,突然有一天变成主人,他发现不蹂躏别人是不行的。

所以中国旧社会的婆婆媳妇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文化,这个媳妇几十年被婆婆蹂躏,终于婆婆死掉了,自己当了婆婆,她想到自己被蹂躏的几十年,她不会想我要对我的媳妇更加地好,她想的是老娘被蹂躏了几十年,不蹂躏一下媳妇我死不瞑目。

  这是中国文化中恶劣的一面,我比较骄傲地摆脱了这一点。

到今天为止我见到徐小平、王强,依然带着学习的心态和随时接受批判、侮辱的心态。

我觉得这个心态很好。

  我再讲马云。

马云跟我相似的经历,我们大学都是学英语的,而且我们两个人高考都考了三年,马云比我考得还要差,所以我比较可以断定马云在智商上可能还要比我差一点。

因为马云第三年考上的是杭州师范学院的专科,同学们,我第三年考上的是北京大学的本科。

  所以你可以想象马云当时一个20岁的心灵,当他走向师范大学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不是充实和坚强的,所以马云自己说他走遍杭州师范学院的校园要找出一个男生比他长得更加难看,这样才能奠定不自杀的基础。

结果找遍杭州师范学院一个都没有找到。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灵折磨。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马云说他得到了一句话,这句话叫做:

男人未来的成就和他的长相成反比。

后来我就开始查这句话,搜遍了整个谷歌和XX,都是马云说,就是没有别人说。

你可以感觉到一句话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我跟徐小平一起演讲的时候,我们讲的一万句话中,只要有一句话打动下面某一个人,这个人的心灵被我们打动,唤醒了曾经的梦想,从此坚持自己内心的追求,我觉得我们的使命就完成了。

我们不期望一堂讲座把现场的6000个同学全部都唤醒,但是你们中坐着的肯定会有一个马云,有一个李彦宏,有一个徐小平,有一个俞敏洪,可能恰恰就坐在你们中间,被我们几句话唤醒了,从此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执着于自己的内心,再也不去关注外界的任何眼光和别人对你的看法,也许你就成功了。

  马云所做的事情就是这样,从此以后他就下定决心,必须四年之内在杭州师范学院变成一个能够出人头地的学生和英雄人物,从此积极参加各种学校活动,主动帮助同学来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主动参加学生会干部的竞选,并且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在大学的时候一定要在杭州师范学院和最美的女生谈一场恋爱。

这些目标在他大四的时候全部实现。

马云大学毕业以后,相信自己只要坚持这种梦想的力量,只要坚持自信的力量,他就一定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马云在90年代下海后,干了三个创业公司没一个成功,但是他坚信他能成功,他把自己的梦想和激情在自己的小团队里传递给自己的合伙人和创业者,谁都不相信马云所说的话,但是马云自己依然相信,昨天马云在讲未来十年的打算,我们依然不相信他能够实现,但是他说他能够实现。

而他身上真的有实现的力量。

  这就是力量的感染力,就是梦想的感染力。

所以,同学们,对于你们来说,要学的话不应该学我,要学马云和徐小平,因为徐小平天生盲目地自信,这个很伟大。

他从来没有自卑,也没有怕。

马云是什么,是醒悟过来的快速自信,但是俞敏洪是经过十年的绝望和挣扎和痛苦的醒悟,我醒悟得太晚了,你们可以醒悟得更早。

当然自信绝对不是说,你什么都没有就是自信,自信要有基础,要点点滴滴去实现自信的力量。

  刚才我讲到我在大学的时候,为什么我没有自信?

因为我自信不起来,因为我的方向找错了。

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一直坚韧不拔地希望自己能够变成全班成绩第一,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因为你班内所有的同学都跟你学习一样的认真,但是他们基础知识又都比你好,他们的智商可能比你高,所以我实际上找错了方向。

这就直接导致我最后到大三的时候怎么努力,成绩还是在全班倒数第五名,你想像这个心情是多么的郁闷,最后的结果就是肺结核。

人生进入了彻底灰暗和迷茫的阶段。

当然同学请记住,人生一定有迷茫,有痛苦和绝望的时候,但是请记住,在绝望、痛苦和迷茫中间,你依然有事可做。

  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点做得非常好,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身边有像徐小平、王强这样的对理想特别痴迷的人。

所以,我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过自己对于未来的某种追逐,不管是在病痛之间,还是在迷茫之中,还是在爱情的彻底失落中间,我看不清我大学毕业以后做什么,甚至看不清我在大学的时候,当我从医院出来的时候,我到底应该做什么。

  我走进我的宿舍,走进新的宿舍,因为我换到下一届,所有的同学讲话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向后退一步,因为我刚从医院出来,大家认为我是肺结核是传染病,有意无意地退一步。

最后我离开了宿舍,小平知道我大三大四在北大西边的一个叫做六郎庄的一个农民的家里,我为这个农民的三年级的儿子辅导课程,换来一个六七平米的小房子住到里面。

  这种情况下,完全不可能有任何女生再跟我谈恋爱。

我后来发现,没有期待也好,本来我想着在大三的时候骗骗一二年级的小妹妹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个时侯已经完全没有希望了。

所有的女生只要是你认识的,都知道你得过肺结核,就算你有背景也没有哪个女生会愿意跟一个得肺结核的男生谈恋爱,更何况你没有任何背景,所以我彻底放弃了。

  但是即使我对爱情放弃,对班内成绩放弃的时候,我依然找到了力量,我想我看不清一年两年三年十年,我至少能看清今天,今天可以干什么,我尽可能让自己有事情干,进步一点。

这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

  我放弃与班内的同学比拼,我也没有什么好比拼的,上一届同学在上面了,下一届同学跟我关系不亲,我去排这个成绩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既然不比拼,我可以剩下很多时间,我留着这个时间来大量地读书,所以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我跟徐小平交往很密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徐小平家里有很多书,我记得当时徐小平住在北大的一个破房子里,后来到外面租了老百姓的小公寓,一居室的。

因为当时没有钱买书架,所以徐小平家里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当时能买到的最好的收录机,因为他喜欢音乐,他晚上不听音乐睡不着觉;第二家里所有的地板上,水泥地的,全部是书。

所以我跟徐小平的交往这方面是一个原因,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刚才讲到的梦想追逐,就可以从我大三开始。

  大三开始我就拼命地读书,几乎以每天一本书的速度在往前走。

王强老师是一个书癖,我当时跟王强老师学了很多,当时我真正发奋读书是我得病以后,那么这样的话,表明我的生命没有浪费,尽管我不知道读的书到底能干什么,因为读书好像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还在读书。

我告诉同学们,你们想创业,真正想厚积薄发的积蓄力量,不读书是不行的。

读书给你带来三样东西:

给你带来情怀、胸怀和气质。

而一个人的情怀、胸怀和气质绝对是长远能把事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个动力。

什么叫情怀?

对世界的美好和丑恶的理解能力,能够欣赏美好并且有的时候原谅丑恶,非常重要。

  什么叫胸怀,海纳百川,纳天下英雄进入你的麾下;纳天下思想进入你的头脑,转换成你的智慧,这就是胸怀。

理解世界的各种发展,各种现象并且有志于改变其中的丑恶,并且善于发扬自己的美好,这就是胸怀。

什么叫做气质?

一个人的气质来源于什么?

来源于的智慧知识、经验才能、与人交往的全部集合,慢慢地转换成你内在气质的一部分。

所以看完电影《中国合伙人》,我对黄晓明说,你长得比我漂亮,比我长得英俊,这个角色演得还不错,但是非常可惜你没有把我的气质给演出来。

为什么?

一个男人的气质是来自于经历风雨后的每一条皱纹,以及皱纹背后隐藏着的各种故事。

这就是气质。

  对于同学们来说,什么时候是培养你们气质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30岁。

孔子说三十而立,我认为立的不是学问,我认为立的不是事业,30岁以前怎么成功呢?

李彦宏30岁也是一个穷光蛋,马云30岁也还是一个穷光蛋,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立你的气质,气质就包含你的志向、梦想等。

为什么,因为我们外表的青春总有失去的时候,但是内心的青春其实是你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看徐小平,我们都已经过了50岁了,我们不可能像你们小年轻人那样活蹦乱跳,那我们的青春体现在什么地方?

体现在我们内心对青春的欣赏和追求,青春跟年龄没有关系。

否则的话,杨振宁不会在82岁的时候,娶28岁美丽漂亮的太太。

去年的时候我们和杨振宁夫妇一起吃饭,老头子以90岁的高龄站起来讲话,你知道他讲的是什么?

他谈的是未来20年的人生计划。

吓了我一跳,未来20年,那不就是110岁了,现在来看他极有可能活到110岁以上的,有梦想,有理想,有对未来理想的期待,他就有活下去的激情。

所以人不能活在对过去的回忆里,一定能活在对未来的梦想中。

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会得老年痴呆症,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对未来不再有期待;为什么有的老年人不得老年痴呆症?

尽管有病理上的原因和遗传上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很多老年人天天还在想着要去实现一些东西。

现在我和小平还不算老年人,到今天我和小平两个人每天都是想着怎么创新,怎么样跟上时代,怎么样跟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怎么样去投资最有活力的,最有创意的小年轻的公司,跟他们一起成长,然后继续给我们带来财富。

  我们的钱用来干什么?

继续为世界的进步做努力、做贡献。

  徐小平在新东方上市的时候就开始做天使投资,因为徐小平刚回国的时候,我们就有这样一句口号叫做:

新东方要成为出国留学的桥梁,归国创业的彩虹。

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归国创业怎么样的彩虹法。

徐小平天使投资基金成立了,把每一个在国外有创业梦想的中国年轻人,当然也包括在国内的有创业梦想的像今天展示的年轻人,拉到我们的集群中间来,给他们钱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老去。

尽管我们知道每投资50个项目能成1个就了不起了,但是我们依然在做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年轻人的梦想,就像刚才讲到聚美优品的情况一样,尽管第一个创业梦想会毁灭了,但是创业的种子,那种对未来追求成功的种子已经深深地播种在他的心里,总有一个会成功,而且这种成功最后带来的是无比的成就感。

  小平在聚美优品投资了30万美金,现在你知道值多少钱吗?

3亿美金。

这3亿美金再拿过来投,每一个再投30万美金,同学们算一下能投多少年轻人的创业公司?

我绝对不会相信小平的3亿美金会买三个大豪宅,纽约一栋,北京一栋,巴黎一栋,每一栋里面装10个美女,我知道小平尽管想这么做,但是他不会这么做。

我刚才说了我们中间有一个特点是,在我们的现实条件之上,永远会有一个理想和激情在飘扬,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到今天还能保持奋斗热情最重要的源泉。

  所以,同学们对于我们来说,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你也不能灭掉自己一点点的感觉,即使你什么都不想干,也要保持读书,把情怀修炼出来,胸怀修炼出来,把气质修炼出来。

你30岁以前有表面的青春,30岁以后是内心的青春和气质展示。

18岁的男生可以说我以英俊为骄傲,这是青春。

30岁的男生说我很英俊,白痴呀!

  即使女生长得再美丽,有哪个女生到了30岁还敢说老娘还是长得挺妖娆的,不会说了吧。

到30岁以后所有我们的青春、梦想、激情都集中在了我们自己对于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