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556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docx

500强培训宝典《赢得机会》一部改变全球千万人工作心态的完美读本第

第三章

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能体察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

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在于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做事做人想成功,也是一个道理:

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了解对方的观点

(1)

能体察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

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在于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做事做人想成功,也是一个道理:

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被誉为“汽车大王”的福特说过一句话:

“如果成功有何秘诀的话,就是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且从他的角度来看事情的那种才能。

做生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互利的过程,无论是你还是对方,都是觉得有利可图才会达成合作的协议,有一方觉得自己吃了亏,或者无利可图,生意就做不成;反之,如果对方觉得自己能从中获取利益,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同你合作。

市场经济的逻辑是利益,不是搞慈善,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同情和善心。

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弄明白对方在想什么,满足他的愿望,让对方觉得有利可图,双方的合作才能得到实现。

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定理:

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通常,成功的公司都会投入大量资金来研究消费者的需要。

比如,询问顾客关于某种产品的味道、品质、大小以及包装等方面的意见,并据此宣传产品的特色来配合消费者的喜好。

因为广告要想有效果,商品要想卖出去,就必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无视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只知道从卖方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必然无法达到目的。

米勒先生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担任撰稿员兼主任。

公司与一家新的饮料产品签订了合约,并决定由米勒先生负责制作该产品的电视广告节目。

广告推出已经有一个月了,但是,产品的销量并没有大的起色,事实表明,该广告的效用十分有限,几乎可以说根本没起到效果。

公司做了认真的观众调查后发现,大约有4%的人认为广告创意很好。

他们甚至赞美说:

“这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好的广告节目。

”其余96%的受访者要么没什么印象,要么认为毫无价值,更有甚者,毫不客气地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在所有调查意见都被仔细分析后,公司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那4%完全认同广告的人在收入、教育、社会经验与个人兴趣等方面,跟米勒先生极为相似;其余的96%的人则出自不同阶层。

也就是说,米勒赢得了自己了解的人,失去了自己不了解的人。

广告花费了将近300万美元,这么大笔支出,却因为米勒只考虑到他自己的兴趣而糟蹋了。

如果他能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尽可能多地了解别人的兴趣和想法,结果将会大不相同。

米勒的失误并不是偶然的。

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看他人是人类的本性使然。

每个人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所在,却很少有人愿意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照顾到对方的需要。

但是商业活动说到底还是一个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

要想影响对方、打动对方,使对方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必须先要知道对方关心什么,想要什么,找准切入点,才能有效地打动对方。

平时多问问自己:

“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父母怎样对我?

”“如果我是顾客,我喜欢哪种商品?

”“如果我是老板,我想招聘什么样的员工?

”“如果我是父母亲,哪种广告会打动我的心去为子女买鞋?

”之类的问题,养成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才能很自然地去了解到别人的需求。

当然,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不是你的最终目的,你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对方满足你的需要。

所以,了解了对方的观点、立场、利益所在之后,你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去说服他。

只要充分地了解对方的立场、利益所在,就能化被动为主动。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正是这方面的高手。

了解对方的观点

(2)

在纽约的一个饭店,卡耐基曾经租用他们的会议室来举办讲座,每个季度需要使用20个晚上。

但是第一个季度开始的时候,卡耐基突然接到饭店的通知,要求他必须付出比以前高3倍的租金。

此时,讲座的入场券早已经发放出去了,广告和通告也已经在很多地方公布了,改换场地损失将是巨大的,但是卡耐基也不想多付房租。

于是,卡耐基选择了第三条路,他先找到饭店经理,对他说:

“收到你的信,我有点吃惊,但是我没有理由怪你,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也可能会这么做的。

你身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多地增加饭店收入。

”接着,卡耐基话锋一转:

“但是你也不能不仔细权衡一下增加租金后的利和弊。

”说着,卡耐基迅速拿出一张白纸,在纸的中间画上一条线,一边写上“利”字,一边写上“弊”字。

在“利”字这边,他写:

会议室空下来。

然后他说:

“当然,你可以把会议室再租给别人开会或者举办讲座,这样你可以增加不少收入。

但是,你得冒一定的风险,屋子不一定就能顺利地租出去。

”他又拿笔在“弊”这边写:

我无法支付你所要求的高额租金。

他又接着说:

“所以,你不仅不能从我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减少你的收入。

这是第一点。

还有一点,我的讲座将会吸引不少受过高等教育、水准很高的人到你的饭店来。

这对你们饭店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

事实上,即使你花钱在报纸上做广告,也不一定能像我的课程这样吸引这么多人来你的饭店。

”卡耐基把纸递给饭店经理,然后非常诚恳地说:

“我希望您能好好考虑这件事的利和弊,然后告诉我您最后的决定。

”第二天,卡耐基就接到了饭店经理的电话,说租金只涨一半,而不是3倍。

在遭遇突然的提价时,卡耐基既没有气急败坏地指责对方不守信用,也没有悲观地只想着自己将会如何麻烦、如何艰难或是寄希望于对方的体谅,而是理智地从对方的立场来分析事情的利和弊,并冷静地把这些呈现在对方面前,最终他赢得了自己想要的。

其实,做事的关键常常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如何和人打交道。

你如果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就会像米勒一样,费力又不讨好,了解了对方的心理和观点才能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

可以说,这一武器适用于所有的场合,包括上下级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客户之间等等。

大家高兴了,你才会更高兴。

了解对方的观点是你能迅速获得工作成绩的有效武器。

现在企业、公司招聘都要求有经验,为什么呢?

公司方面当然是希望员工能马上上手,投入工作,而不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去培训、等待员工的成长、成熟。

但是,经验不是天生的,是靠摸爬滚打练就的。

这是个矛盾,逼得职场新人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精神去处理工作中的一切。

其实,就算是有经验的员工,遇到棘手的问题、难缠的人也是常有的事。

而如果你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找准对方的需求并满足他,那么很多貌似“不可能的任务”最后都可以顺利完成。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给自己找个“教父”

(1)

公司里优秀的人很多,各有所长,关键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向别人学。

职场的成功者可以教给你专业知识和职场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教你本公司的办事方式和行为准则。

这些经验,可以使你更快地了解公司的文化,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最终独当一面。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具备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每个人都是边走边学。

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找个“教父”是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职场上的“教父”有两种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父是你的引路人。

每个人在自己前进的路上一定要有人带领,尤其是刚入行的职场新人,一定要有人引导、扶持,否则等你好不容易在摸爬滚打中弄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时,原先与你同一起点的人早就跳了好几级了。

自己的努力诚然重要,但是有个懂行的人引领你的话,你就能更快地进入状态而快速地增强自己的实力了。

大多数人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赚的钱可能仅够糊口,可是一两年之内差距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有些人可能慢慢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增加自己的收入;而有些人却能够在短时间里赚取巨额财富,这不是仅仅靠好学、勤奋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过来人的帮忙。

过来人知道秘诀,这些秘诀将会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收益。

通常一个好的领导者会很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和下属分享。

你要相信,老板的地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一定会有自己的秘诀。

所以,做事时你就要保持一种随时随地虚心学习的心态,并且认真地去学习他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凯文在纽约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后,应聘进了华尔街一家人力咨询公司工作。

他在学校学的专业和工作没有什么关系。

公司愿意聘用他是看中了他的亚裔背景,他的汉语、日语都很流利。

刚进公司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对他的能力很怀疑,而且不断地压制他。

不过幸运的是,大老板却很赏识他,并且耐心地从一点一滴教他,帮了他很大的忙。

大老板告诉凯文,要做好人力咨询,首先要建立人才库。

这就需要你主动给别人打电话,通过交谈了解对方的情况。

起初,凯文不太敢打电话,因为公司处理的业务都是来自华尔街上的大型跨国公司和银行,打交道的人都是华尔街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初来乍到的凯文有些胆怯。

尽管如此,老板仍然规定他每天至少要打50个电话,而且耐心地教他打电话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正是在老板的规范和教导下,凯文才跌跌撞撞地走过了最困难的一段路,这个过程磨炼了凯文的意志,锻炼了凯文的能力。

在两年后,凯文做得比当初那个看不起他的顶头上司还要好,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凯文摸索出的一条职场经验是:

如果你能收起自己的虚荣心,丢开面子,平心静气地向最优秀的人学习,你就有机会成为第二优秀的人,甚至赶超第一。

其次,“教父”是你的保护伞。

在日常的工作中,即使你很小心,也难免会有失误,这些失误落在有心人眼里就有可能对你产生致命的影响。

如果这时候能有位居上位者相信你的能力,支持你,就算跌了跤你也能有机会站起来。

否则,也许会酿成“一步之错,满盘皆输”的惨状。

寻找“教父”不提倡拉帮结派,虽然这在职场上在所难免。

你必须清楚,没有上司的赏识和支持,很多工作你是无法展开的。

当然,要赢得上司的信任和支持,还需要你自己确实有实力才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其碰运气,听天由命,不如在找工作的时候擦亮眼睛,在对方考察你的时候,也注意考察一下公司的领导者和企业文化。

给自己找个“教父”

(2)

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有着很美好的期望,对自己的能力也很自信,但是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以薪水的高低作为惟一标准来衡量工作的价值。

正因这一误区的存在,他们忽略了一项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什么样的老板能发展公司,自己是否能够以老板为师迅速成长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俗话说:

“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年轻人正处在事业的积累阶段,寻找一位好的职业生涯的导师要比短期利益重要得多。

因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于是在变相地压制自己的成长,只有懂得随时吸收知识,锻炼自己能力的人才能获得永久的成功。

野间城次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业务有了很大起色,急需补充人手,于是他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

有几位年轻人来应聘。

通过交谈,其中两位聪明又很勤奋,给野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打算就从这两个人中选一个。

他分别向两个年轻人介绍了公司的情况,并向他们坦言:

由于公司刚刚起步,薪水不可能太高。

他开出了一个基本月薪,名叫山本的年轻人沉吟了一下,说:

“请让我考虑一下再给您答复。

”而另一位年轻人中田在听了介绍和开出的薪水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山本很快找到了另外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比野间所给出的要高很多。

后来,野间问中田:

“我给你的薪水算是比较低的,你不觉得吃亏吗?

”中田回答他:

“我当然希望能多挣点钱,但是我对你的印象十分深刻,我想我能从你那里学到很多的经验,薪水低一点也值得。

从长远来看,这个工作很有前途。

”这让野间很欣慰。

几年后,中田的月薪翻了十几倍,而且成了野间的合伙人,共同分享公司的利益。

而山本在这几年中,频繁跳槽,至今尚未找到归宿,薪水也增长得十分缓慢,能力上也没有大的提高。

两个资质差不多,又都愿意努力工作的年轻人,仅仅是因为对工作的认识角度不同,就造成了不同的人生际遇。

一般来说,公司里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领导者,一种是下属。

大多数领导者都是从基层开始干起的。

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领导者,是因为他们在开始时能够做聪明的跟随者。

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了比他们强的人作为“导师”。

能最有效地跟随领导者的人,往往是能最快发展为有领导才能的人。

因此,对于那些野心勃勃、希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在起步的时候,做一位跟随者是最聪明的选择。

人们常常会有攀比的心理,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做法。

和伟人比,差距太大的话就会打击你的信心,导致你放弃;和身边的普通人比,往往就会陷入鸡毛蒜皮、勾心斗角之中,这是一种巨大的内耗,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不要消极地同非常成功的人士或者身边任何人去比,而是要以杰出的人为榜样。

你希望在你的生活中做到什么,你能够做什么,就动手去做什么,并且要投入你的全部力量。

尽量和积极优秀的人交往、相处,学习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处事方式,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公司里总是有上下级之分的,但是这上下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信心、有能力的人迟早会出人头地。

能不能找到可以遮风挡雨的“教父”,有时候要看机缘;但找一个学习的榜样,则是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关键看你是不是能够真正虚心地去向“榜样”学习。

榜样树在那里仅仅只是一个目标,一种激励,真正落到实处的还是在于你是否行动起来,以及你行动的方式是否正确。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做最重要的事

(1)

虽然卓越的领导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的,然而只要用对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效率的执行者。

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武器就是“要事第一”,忙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千万不可主次不分。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妄想可以面面俱到。

这是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你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工作就够让人头疼的,何况还有工作之外的事情来分散你的精力。

所以,要事第一,这是提高你工作效率的最有效武器。

做最重要的事,这是你拥有执行力的惟一保证。

你想做什么,不是问题的关键,任意而为只是人类缺乏控制能力的表现。

一个做事情有效率的人,必须清楚需要首先处理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不清楚这个问题,必将导致你的工作低效甚至无效。

1945年杜鲁门当选总统时,他原本最想做的事是完成罗斯福总统提出的经济和社会的改革,这些改革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没能最终完成。

可是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作为战胜国的美国,首先需要处理的事情是诸如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关系,日本和德国的重建等国际事务。

杜鲁门上任后,意识到了国际事务具有绝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于是他改变了原来的工作安排,把重心放在了国际关系上。

杜鲁门的当机立断使他成为了处理外交事务最成功的美国总统。

卓越的领导者是需要有超凡魅力的,但是一个有执行力的人,一个高效的人却不需要。

从历史上看,杜鲁门并没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但是他却是最有效率的美国总统之一。

“要事第一”的工作原则,也是许多管理专家推崇的工作方法,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可以为你指引一个确切的方法,促使你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查尔斯是一家钢铁公司的总裁,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形势虽然不错,但是在管理上却比较混乱。

为了解决运营中效率不高的问题,他专门会见了效率专家艾维。

在会谈中,查尔斯坦承,虽然他在公司管理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同时他强调,他需要的不是更多空洞的理论,而是能很快见效的实用方法。

他还说:

“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非常清楚。

如果你能告诉我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之内价钱由你定。

艾维说:

“没问题,只要你按我说的去做。

”接着,他递给查尔斯一张白纸,要求他在这张纸上写下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然后,他让查尔斯按照重要程度把这6件事排列清楚。

做完这一切,艾维说:

“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

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

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

如果你只能做完第五件事,那不要紧。

因为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还让查尔斯在他的公司中推广这个方法,最后他说:

“至于报酬,看到成效后由你来定。

几个星期之后,查尔斯给艾维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和一封信。

信上说,那次会面是他一生中上的最有价值的一课。

而5年之后,这个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

成功的人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得比别人多,做得比别人好的人。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你一直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

某些时候,正确的行动方式会创造惊人的价值,就像查尔斯一样。

当他分不清事情的主次,眉毛胡子一起抓的时候,他的工作就陷入了混乱,效率低下,连带的整个公司运转得都不大顺畅,高层的决策常常不能被有效地执行。

当他运用适当的管理方法,把工作重心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后,虽然人员不变,时间也没有延长,却做出了比以前更优秀的业绩。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做最重要的事

(2)

为什么要先做最重要的事呢?

因为选择也是有成本、有代价的。

用经济学上的概念讲,做任何事都是有机会成本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必须放弃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机会,而这第二件事情所带来的利益就是损失了的好处,这损失了的就是机会成本。

有个老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人跟着一位老师傅在山上学手艺,没几年,年轻人就觉得自己已经学好了想要下山。

师傅没说什么,只让他提来一只桶,并吩咐他把桶装满石头。

年轻人很快就把石头装了进去,师傅问他:

“装满了吗?

”他点了点头说:

“满了。

师傅又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堆沙说:

“那你再把那些沙子装进去,看还能不能装得下。

”年轻人拿着沙子往桶里倒,沙子果然顺着石头的缝隙漏了进去。

这时,师傅又问他:

“这次装满了吗?

”他自信地回答:

“这次真满了。

”师傅不再言语,转身走进房子,舀出一瓢水慢慢地把水倒进了水桶,水很快就渗了进去。

徒弟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最明显的寓意是让我们明白,做人做事应当谦虚,不自满,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丰富。

现在,时间管理学家对这个故事又有了新的解释: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那只桶,那么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放在桶里的石头、沙子和水,桶虽然大,但是容量毕竟有限。

如果没有把最重要的东西先放进桶里,假以时日,它就会被其他的东西排挤出桶外。

如果你因为做不重要的事情而耽误了做重要事情的时间和精力,那你付出的机会成本可就更大了。

为了你个人的最大利益考虑,你必须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要想做到“要事第一”,你就得先搞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

所谓“要事”,是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情,它来自个人内在的需求。

通常,要事的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

从大的方面说,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要事的定义是不同的。

比如说,学生时代学习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步入社会后,工作就成为生活中比例最重的事;结婚后有了家庭,你就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做出判断,到底哪个更重要。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对“要事”的判断也会存在差异,而你的判断则决定了你如何安排时间和精力。

具体而言,无论是家庭、工作还是学习,都包括了很多环节,在这些不同的环节中,重要的程度也有差异。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取决于你想达成的目标。

如果你不能分辨出什么是最重要的事,纷纷扰扰的事情难免会分散你的精力,迷惑你的心志,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你最该做的事反而没有做。

想要不迷失在纷乱的事情中,想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那么每天晚上用几分钟的时间来整理你明天要做的事情,按照主次顺序排好。

第二天起床后,就执行这个安排。

当你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要事上时,你就能游刃有余地处理每天的工作而且保证不会遗漏、不会产生混乱。

很多人常常分不清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他们会以为重要的事就是需要马上去做的事。

其实不然。

要事有时并不紧急,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者天天做;紧急的事则可能是出乎你意料的突发事件,并且常常会影响你原本的安排。

想要做好重要的事情,就要学会对并不重要的事情说“不”。

通常人们习惯想法就是做加法,多做点事,多获得点经验,好为自己不停地增值,但如果你聪明的话就会明白,真想做成一件事,你就要学会运用减法,懂得去拒绝实际上不需要或者不应该浪费精力去做的事。

当你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琐事时,其实是在提高效率,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选择能做到最好且最喜欢的事全力以赴,往往产生高价值和高效率,这比一次性要求自己面面俱到更有效果。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细节到位

(1)

其实,发生在你生活中、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情有时候很难分辨到底算大还是算小。

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就是决定你成败的关键。

你留给别人的印象,你带给别人的感动常常就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一个个细节中。

细节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你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

想要每一天都充满意义,就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关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是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武器,但是单单提高做事情的速度还不够,还要保证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老子曾言:

“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细节到位,成功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细节做得好,才能见到你的功夫。

无论难易,细节都不容忽视。

伊川杏子在东京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专门负责为客商购买车票。

她常给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购买“东京-大阪”的往返火车票。

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一件趣事,每次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边。

经理询问杏子其中的缘故。

杏子笑答道:

“车开往大坂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边。

不同的车票刚好能让您来回都能欣赏到富士山的美景。

”这位美国经理听后十分感动,深深折服于这家公司职员注重细节的精神。

他很快就提高了与这家公司的贸易额,杏子也因此而得到了升迁。

杏子的成功就在于对细节的注重,这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大笔的生意,也为她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不要轻看任何细节,它往往能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奇迹。

细节是你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别人评价你的重要依据。

你该知道,往往一个细节就能让你脱颖而出。

因为别人忽视的,你看到了做到了,这就是你的出众之处。

细节是你的个人才能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能看出你不同凡响的地方。

如果你能把很小的细节都做得很到位,你必定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日本一代霸主丰臣秀吉最初只是给贵族织田信长拿拖鞋的仆人。

虽然只是拿拖鞋的卑贱仆人,丰臣秀吉也没有放弃努力,反而想尽种种办法接近织田信长。

譬如在寒冬的清晨,他将织田信长的拖鞋放进怀里温暖,织田信长对于这种用心当然会有所回报。

不久,他就任命丰臣秀吉为杂物采购官,丰臣秀吉的发迹从此开始了。

如果他不能关注到把拖鞋先放到怀里温暖这样的细节,他也不会得到织田信长的重视,从众多的仆人中一跃为官员。

可能有人会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在这些人的眼睛里只看到一些重要的事情,觉得那些小事根本就没有意义。

其实不然。

试问,如果你连小事都做不好,你又怎么能干成大事呢?

不要抬眼过高,那样你将错过很多东西。

眼高手低的后果是你将一事无成。

不要总想着干什么不平凡的大事业,而对很多细节却视而不见。

事实上,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最好就能造就不平凡。

一件件的事情总是环环相扣,形成系统。

所谓大事也都是由许多的小细节组成,忽视任何部分,你都可能会功亏一篑。

只有每个部分都认真完成,你才能干成“大事”。

再者,能力也不是天生的,通常,我们都是从小事做起,一点点地培养起我们的办事能力。

也许一个细节是很不起眼的,但很多细节串联起来力量就非常强大了。

你忽视了一个环节,它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有这样一个“蝴蝶效应”:

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能会引发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可以这样来解释:

一件极小的事情经过一定的时间,并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