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676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docx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本

  范文一:

  在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上,党委书记达军平饱含神情的对大家说:

“朱永兴,即将卸任的五位村支书之一,数他年龄最大,党龄最长,干村支书最久,堪称我的老兄长和朋友。

他即将卸任了,真舍不得呀!

”说罢,紧握住老朱的手不放,拍着他的肩膀,激动地说:

“老朱,真够朋友,以后常来,有事就找我!

”不细心的人,看不出,党委书记眼里闪动的泪花。

此时此刻,达书记可能想起了和他在一起的难以释怀的往事吧。

  熟悉朱永兴的人,都称他“老朱”,要说老朱人怎么样?

都会说:

“能干,义气!

  一、下水引路。

  穷怕了得村民,赢起输不起。

  权四滩村地处渭河南岸,靠近渭河边的全是沙滩地,经不住干旱,南边全是稻田改造的湿地,经不住雨涝水冲,村民不了解市场,种桃,猕猴桃,花卉,小麦,玉米……老一代四滩人栽植的油桃,猕猴桃,作务多年,刚挂果就被雨水泡死了,脆弱的传统经济经不住市场变化和天旱雨涝的一次次打击,老是摆脱不了贫穷。

作为村支书的老朱,望着贫瘠的土地和屡挫屡败经济模式,他陷入久久的困惑、迷茫之中。

内心极度愧疚的他一次次的思索一次次地徘徊,虽然他心里常为村民脱贫忧愁,但他乐观开朗,特善交谈,在跟各方面人的往中,在各种场合,利用交谈,不断的寻求改变面貌的新路子。

纵观周围经济发展,根据本村实际,在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的引领下,他认为:

辣椒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很适合四滩生产,可以确定为本村的主导产业。

没种过辣椒的人,没尝到种辣椒的甜头,也不懂技术,怕赔本,都在观望。

老朱就请来专家讲技术,还组织村民到周围村去学习,老朱就安排村两委成员都要带头种辣椒,老朱也率先在自家的亩地种上了辣椒,在作务关键时间,他有空就往辣椒地钻,多的时间他在为别人家的辣椒发现问题,找毛病,指导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结果当年亩收入4000元。

村民打消了顾虑,第二年全村户均辣椒3亩以上,总共面积1100余亩,村民辣椒户均收入增加3000多元,光辣椒一项,总产值近30万元。

辣椒生产一举成全村主导产业,村民手里有了钱,逐步摆脱了贫困。

后来经过进一步调整:

北滩沙地干旱,适种鲜桃,杂果,沿村湿地退耕还林,村南一线以辣椒为主。

产业调整后四滩经济趋于合理,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二、强化基础。

  村民手里有了钱,就有了新的幻想。

他们想经济有更大的发展,村庄有广阔的马路,生活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受到鼓舞的老朱,又开始了新的征战。

他又发挥个人特长,泡领导,泡能人,泡朋友,泡群众,强占先机,抢抓机遇,争取项目,争取国家资金,强化农村的基础。

他又不顾自己的劳累,放弃自己的小家。

他几天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他乐意,因为他和两委班子成员知道:

这次是为村民的幸福而战!

  要想改变我村面貌,让村民实现幸福梦想,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善基础条件入手。

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老朱苦苦思索,唯有的办法就是靠群众,靠政策。

  XX年他们争取到国家农发工程投资30万,动员村民投劳15万元,打深井3眼,衬砌渠道2600米,地头铺设暗管3500米,动员群众自筹资金打井11眼,拓宽规范机耕生产路8公里,栽植行道树2300株;又争取国家农用电投资,增加4台变压器,整改升级线路600米。

引进资金300余万元,建成两个沙石厂和一个精饲料加工厂,扶植村里的一个钣金加工生产厂,安排本村剩余劳动力350人;XX年--XX年,先后争取国家抗洪治险资金760万元,加固封堵了西沙河四滩段的决堤,制服了汛期河水的肆虐,彻底排除了西沙河水对下游村庄、农田的危害。

XX--XX年年争取国家的村村通建设资金105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为全村各组硬化道路7公里,解决了四滩水滩泥潭,雨季行路难的问题。

 XX年,他们争取国家饮水工程资金50多万元,群众集资15万余元为四个村民小组用上了自来水。

XX年争取在后重建项目资金100多万元,为34户村民重建了房屋,198户村民维修了危房。

XX年争取安居工程资金40万余,又解决38户村民的住房困难。

争取资金110万元,自筹18万元,建成村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和1200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修建各组街道花园,栽植花木。

  老朱,生于1955年,现年57岁,1985年入党,他从组长做起,先后做过农场厂长,村委主任,副主任,主任,副书记,在村上一干就是20多年,做书记12年,在他的12年书记生涯中,每一天都没有懈怠过,带领一班人马,带领全村千余口人奋斗了12年,硬是把一个最落后的近原始的村庄改变成为初具现代规模的新型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跃居全镇之首。

他说:

“机会不再有,时机莫错过,国家的项目谁争取来,谁就能发展。

遇到困难害怕就瞎了。

”四滩村现在:

村子内外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电如织,渠路纵横,生机勃勃,蓄势待发;夜间村里路灯明亮,如同一个个不夜城。

然而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发展都浸透着老朱的汗水,包含着老朱的辛苦。

每一次挣到项目,开始都没有钱,全靠干部拿钱,群众集资。

老朱常说:

“想办事哪有那么容易,自己不出水怎么行。

”每一次老朱都先拿出自己的积蓄,两委成员也纷纷拿钱。

每次老朱拿的最多。

当项目款下来之后,先还别人的,自己的留在最后。

资金不足部分,就把老朱的欠下。

几年里,老朱先后为村里拿钱十几万元,其他村干部也都拿出集资款近10万元,到现在村干部的10多万元还没还完,还在等进一步的努力。

  三、互相搭台。

  四滩的发展老朱靠的是什么?

他说:

“靠的是大家,要凝聚人心”。

老朱是怎样团结带领一班人和村民发展自己的事业的呢?

有人问过他。

  凝聚班子

  他说:

“互相搭台,不拆台;互相补台,不搞内乱,这是我的秘诀,几个人在一起干事,没有矛盾不可能,发现班子出现问题,就找她们谈心,摸清原因,及时疏导,耐心解释。

解决了,就又齐心协力了。

”他又说:

“事事带头,多吃亏别牟利,别人就服你,就有威信,就听你的。

”班子的心凝聚了何愁办不好事?

  从小事抓起

  老朱有个秉性,爱到村民家里去坐坐,常发现村民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事,他都能及时给指点,排解,他曾做过调解主任,经常解决纠纷,排除矛盾,使不少家庭、邻里化干戈为玉帛。

也先后为经济困难家庭借钱达3万多元。

亲自帮村里结婚孩子去镇上、派出所开证明。

有的孩子参军,他跑前跑后。

五组村民南成元住院已经花去5-6万元,儿子有精神病,看病还要钱,老朱一次就借给他2万元。

有村民要投资,他就帮着贷款做担保。

他总把村民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劳累,不嫌麻烦。

慢慢他和群众就结为一体,群众把他当做自己的贴心人。

他说:

“你别看这些小事,从这些小事上能体现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老朱看去貌似平常,就凭这两把刷子,凝聚了干部的力量,凝聚了全村1000多口群众的力量。

  憨厚、淳朴的老朱老是不按常规出牌,总有出人的一招。

自从党委宣布他卸任之后,按理该解甲归田,劳累了20几年了该歇歇脚了,操贯了心的他仍放不下村里的事业。

  四、“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

  新一任村班子成员接任了,老朱还像往常一样,倾心于村里的事。

在贯彻落实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活动中,亲自拿起扫帚和新班子一起带领群众清理柴草,拉运垃圾,清扫马路,布置标语,解决棘手问题。

全力配合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

村民、新班子和镇领导看见他斑白的双鬓,饱经风霜的脸,但依然精神矍铄的身躯,无不肃然起敬。

为了四滩的新发展,老朱还是亲自带领新班子和他们上镇上,跑县上,去市里,介绍关系,熟人,仍然马不停蹄,人不下鞍。

最近又为村里争取到了几万元的新项目。

  老朱!

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仍然保持着: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牛精神。

老朱在村里干了20几年,把自己青春年华献给了改变旧面貌的事业中,到了老年依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这恐怕就是镇党委达军平告别时动情的缘由吧?

  

  范文二:

  他用把年的汗水“赚得”了百姓的信任;他用十五年的行动“践行”着党的宗旨;他用十四年的光阴“耕耘”着致富的田野。

他就是花荄镇六合村的党支部书记卿华富。

  面对艰难,他毅然亮剑争上游

  多年来,六合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渠道单一,是花荄镇家喻户晓的“老大难村”,领导们谈发展不知从何处入手,乡亲们说致富不知富从何来。

XX年,经过全民公投,他被一致推选为六合村党支部书记。

从那一刻起,他成了全村人民的希望。

置身“贫困村”,他决定带着老百姓拼一回,超越贫困线。

他通过邀请专家针对六合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确定全村的发展方向;他组织村“两委”入户调查走访,深入了解村民实际所需;他带领优秀青年到先进村学习经验,将他山之石攻而为玉。

  紧接着,他在村里组织党员们开了动员大会,会上为了激发大家的信心,他说“我们是党员,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在老百姓前面,应该为大伙找出路……”

  会后,他便在距自己家不远荒山干了起来,每当老百姓路过问起的时候,他便笑呵呵地说:

“我在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探路啊!

”其他的党员同志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在自家门前屋后干了起来,左邻右舍在他的带动下也开始忙活起来了。

  垦荒、挖窝、植苗、浇水,小村庄顿时热闹起来了……

  此情此景,让他倍感欣喜,为了更好的为乡亲们引路,他请乡农业中心的技术员来村里进行文化和技术培训,他还时常放下手中的活到群众地理看一看果树的长势情况,问一问老百姓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如果需要他便尽己之能为百姓办理。

当老百姓对日夜操劳的他表达感谢时,他却总是说:

“我应该谢谢你们啊,没有你们的信任和理解,我们村委会什么事情都办不了。

  那一段日子,田间地头,荒山坡上,田堤路边,总会传出纯朴的的话语:

“我不晓得什么技术,有问题的时候我就去找书记。

”“昨天晚上十点多了,他还去看了我家里的山坡上,简直比我自己还关心栽植的枇杷哦。

”“是啊,他从教我们种果树开始,就一直关心着我们每家每户的果树的成活情况,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发现问题,他倒先看出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8年的发展,六合村水果产量不断翻新,截止XX年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创下销售收4800多万元的新纪录,水果产业已成为群众的最主要经济。

在此基础上,他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肉鹅养殖和蔬菜种植,XX年养殖肉鹅近10000只,成片种植优质蔬菜200多亩。

XX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元。

为增强群众抗风险的能力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在他的倡导下,建起了“安县六合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安县六旺肉鹅养殖专业合作社”。

XX年,卿华富又为六合村的发展定下了“双千”增收目标,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六合村将发展大棚蔬菜1000亩,农人均增收1000元的新经济发展目标。

  面对挑战,他掷地有声兴六合

  俗话说:

“要致富,先修路。

  村民说:

“我们的书记,不简单,不简单呐。

  XX年,六合村对上争取与筹资140万元,对6个组村民小组公里的组到进行了硬化,村内实现了水泥道路络化。

XX年又争取到项目资金35万元,新建了宽米,长公里的通村公路,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

  “走了一辈子泥巴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这里的人出门、回家也能走上水泥路,多亏村里有卿书记这样的好干部啊。

”百姓们爽朗地笑着说。

他的付出与艰辛都映衬在了老百姓的笑容里……

  XX年,他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村组织投入一点,村民集资一点”的方式,注资加固和改造吴家水库、拦河堰、达连子、林果堰等89处水利设施。

新增变压器3台,解决了全村的用电问题。

群众乐滋滋的说:

“这些堰垱的改造真是件好事啊,让我们以后再也不用发愁灌溉时没水了,彻底解去了我心里的那块疙瘩。

”此次改造增加灌溉区域达800多亩……

  “这次改造啊,让我们这边800余人的出行心里踏实多了,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担心回不了家喽!

”他的奉献与努力刻画在每一个老百姓的赞美里……

  XX年,他为六合村争取到了改造山林1000亩发展经济作物的工程。

他访农户、讲政策、问民计,同时他还带着“村两委“班子亲临一线亲自指挥施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在改造山林加大荒山绿化的同时,他抢抓机遇,长远谋划,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向下带动老百姓参与,建立了“六合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使肉鸡养殖户发展到了160多,年出栏肉鸡20万只。

3年后将产生40万只,大幅增长农民收入。

村民说:

“你看看,我们这里也有产业了。

”他的卓识与无私深深地印这片黄土地里……

  XX年,他争取资金新修了标准化的5000米的标准化灌溉,农田灌溉面积增加400余亩。

老百姓说:

“我们的‘望天田’可以顺利的灌水了。

”卿书记的努力与执著流淌在沟渠里……

  面对发展,他不遗余力作楷模

  作为一名村干部,他时刻想的是村里的发展。

去年年初,他召开村组干部讨论了《村干部管理制度》。

他说:

“每一位村干部都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坐在现在的位子上,就是要当人民的公仆,每一名小组长要及时向村”两委”反馈情况,力争做到汇报不漏一户;理财小组长和每一位理财组成员要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为老百姓当好家、理好财……”

  今年,他召开了全村无职党员坐谈会,会上他要求每一位党员同志发言,并对其情况认真做了笔记,会后他带领村干部对贫困老党员进行帮扶,对流动在外的党员进行了电话慰问,对创业的党员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

事后,全程陪伴他的财经委员唐玉平感触颇深的说:

“他心中装着的一直是群众,而且只有群众,他完全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大家,他是我们六合村干部党员的楷模。

”他用“腿、嘴、心”激发了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了提高村民素质,他利用村委会做讲堂给老百姓“开课”“近年有什么好的农业政策?

”“今年有什么好的农业项目?

”“今年的种子,我们选那一种?

”“今年的肥料是价格是多少?

  “每当师”认真的讲完一个内容的时候,“同学”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发言,积极发表出他们心中的想法,与“老师”交流探讨,而他总是让“学生”们满意而归。

  他,就是这样“引”着党员们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逼”着村民们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锐意进取,“促”着百姓们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坚持不懈,

  他,就是这样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着留在了六合村这片金色的土地上……

  

  范文三:

  50多岁的王世友同志,在村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红武村的建设和发展,在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XX底基层组织换届时,王世友同志顺利当选为红武村党支部书记,自此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经过一年多的奋斗,红武村村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域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虽有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更凝聚王世友同志的艰辛和心血。

  一、抓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

  担任红武村支部书记后,王世友同志迅速进入角色,把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作为必修课。

他常说:

要当好一名班长,促进一个地方的发展,带领群众支付奔小康,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为此,他把学习作为自己每天的一项常规工作来做,做到勤于学、善于学,经常学、努力学,用理论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工作中,他一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另一方面积极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及本职业务知识。

在学习上,他一丝不苟,重视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和视个人的自学,把集体组织学习与个人自学有机结合,做到每天学习1小时,每月熟读1本书,每月参加1次学习交流会。

通过学习,不但陶冶了情操,还丰富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了工作效力。

他积极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在村两委干部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他的带动下,班子成员逐步形成了爱好学习的良好习惯,为红武村的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思路,为红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红武村位于花荄镇东南部3公里的浅丘地区,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核心村之一。

由于原党书记独断专行,思想僵化,致使“两委”班子思想涣散,观念陈旧,党的宗旨观念不强;村务没公开,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无望,致富无门,造成上访事件不断,该村成了远近有名的老大难村。

为改变红武村班子不力,发展滞后的状况,镇党委将联丰和红武两个支部进行合并,建立了联丰红武联合党支部,即红武党支部书记有联丰村党支部书记兼任。

合并后,红武的情况有所好转,但终因原“两委”班子的陈旧观念,还是不够理想。

上任后,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王世友同志没有退缩。

他经常与班子成员交流沟通,与群众促膝谈心,并深入农户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反复思考,理清了思路。

他认为迅速改变红武的面貌,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建立一个坚强的“两委”班子,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求发展;二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征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经济环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此他与村两委一般人结合实际制定了三年奋斗目标:

第一年打基础,站稳脚,第二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三年增强发展后劲,拓宽致富门路,彻底改变贫困面貌。

理清了思路制定了目标,工作就有了头绪。

  王世友同志在得到镇党委支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团结务实、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两委”班子。

现在的“两委”班子在王书记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群众中树起了新形象,为搞好村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办实事,为红武经济迅速崛起呕心沥血

  王世友同志在任红武村支部书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上级党委和部门的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使红武村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一是基础设施迅速改善。

新修宽米村级道路2900多米,宽305米的组到4800多米,生产便道近7000米,新建积雨蓄水池12口,整修蓄水3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座。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实施红武千亩果树补植项目,使水果种植在原来1500亩的基础上扩大大现在的7800余亩,其中桃3000余亩,梨2600余亩,柚1000余亩,枇杷600余亩,猕猴桃600余亩。

三是村容村貌更加亮丽美观。

对辽安路、塔九路、示范片建设核心路近20公里的路面进行定期清扫,对沿线杂草进行及时清除,协助镇政府对沿途360余户农房进行风貌改造,增设栅栏、种植花木、粉刷墙面、规整院落,确保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

四是示范村建设通过省上验收。

红武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核心村之一。

除前期的大量工作外,今年县上安排了专项资金集中实施,要求在今年6月底完工接受省上验收。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压力,王书记义不容辞担起这个重任。

在15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晴天一把汗,雨天一身水,饿了啃馒头,困了打个盹,更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在7月12日的验收中,不但认定为合格,还得到了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验收工作组的高度评价。

五是社会和谐稳定。

王世友同志坚持勤走访、多收集、细排查、早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事事不过夜,确保全村的安全稳定。

一年多来,红武村村没有发生任何集体上访事件。

  王世友同志就是这样,始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去做好每项工作,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红武村的发展,群众的致富增收,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信念的铮铮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