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713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docx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04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4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学。

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李白有诗写道: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

“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

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共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8分)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

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康熙三十八年,单人。

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

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

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

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

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

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

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

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

“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

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

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

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

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

”下部议行③。

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

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

“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

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

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

“救荒宜豫。

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

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

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

”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

①今安徽桐城人。

②给旗人做奴仆。

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狱成,名世坐斩坐:

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囿:

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矫:

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举:

举例,说出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7、文言翻译(8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4分)

 

(2).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4分)

 

注释:

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8、(4分)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

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

朱诗

9、(4分)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周《逍遥游》)

(2),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7),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8)至人无己,,圣人无名。

(庄周《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定风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

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

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

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

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

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

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唯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

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

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

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

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纸包好,作上记号。

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

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

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人看病。

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

屠夫为赶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

屠夫是个直爽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

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

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来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

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

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

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

屠夫说:

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

老者便说:

那我代病家谢你了。

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

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

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

老者大惊,急问旧案。

屠夫曰:

我已劈矣。

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曰:

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

此蜈蚣伏案内,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逾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

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

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

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

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

言罢,大笑而归。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竟被丢了。

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

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

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曰:

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且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11、小说第一段所写“小镇”有什么特点?

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1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6分)

答:

13、这篇小说以“定风珠”为题,有何妙处?

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7分)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屠夫杀猪用的案板“是祖上传下来的”,并且“开裂了,且血痕累累”,这些细节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必要的合理的铺垫。

B.“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定风珠被毁的悲惨结局。

C.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屠夫生活在世风淳朴的环境中,其形象令人敬佩,其古朴性情与老者的“偏狭之心”构成了鲜明对比。

D.老者性格坦直,能自省,见杀猪案桌已毁,便告知屠夫案桌秘密;在屠夫言行的感召下,更是“摘牌罢医”,表现出对做人境界的极高追求。

E.小说按照时间顺序铺排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以及细致的心理描写。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5.下列词语注音无误的是()(3分)

A.迤俪(yǐlǐ)尴尬(gāngā)糍粑(zībá)窈窕(yáotiáo)

B.骖騑(cānfēi)睇眄(dìmiǎn)蟪蛄(huìgū)逋慢(bùmàn)

C.锱铢(zīzhū)岑寂(cénjì)尺牍(chǐdú)梵文(fánwén)

D.婵娟(chánjuān)茗烟(míngyān)斟酌(zhēnzhuó)滥调(làndiào)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游弋含糊兢兢业业瑕不掩瑜

B.怂恿 酒撰不既不离不辨菽麦

C.沉缅辖制盘恒数日鼓噪而进

D.音像 膨胀墨守陈规涸辙之鲋

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虽然这两件事情虽然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但其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C.张大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D.平民毕升是活字印刷术的始作俑者,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了伟大贡献。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将于12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了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

B.权威人士强调:

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作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

D.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主要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引起的。

1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朱光潜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

B.沈从文的大部分小说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牧歌情调。

C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D.歌德创作的《堂吉诃德》中,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20.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5分)

杜鹏程()王任重()刘海粟()丁慧中()甘如饴()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自2010年4月以来,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在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例如“NBA”、“CBA”、“F1”等,改说赛事中文全称。

此外,“GDP”、“WTO”、“CPI”等词也进入“整顿”范围。

材料二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证实,广电总局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3分)

(2)对于在电视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的要求,你有何看法?

请阐述理由。

(150字左右)(4分)

五、作文。

(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有一张上好的紫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但是有一次他观察这张弓时,觉得它外观太普通而且有些笨重,便想补救一下。

于是他请了一位优秀的工匠,在弓身上雕刻了一幅行猎图。

他认为这张弓现在才称得上完美了。

当他搭上箭想试一试时,刚拉开弓,箭还没射出去,弓就断了。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要求: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范围作文。

 

语文答案

7.

(1)(4分)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我)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向朝廷申诉又得不到允许。

我的处境十分为难,实在是狼狈啊。

【评分标准】注意“奔驰”“日笃”“告诉”的翻译,每词1分,其余符合大意、语句通顺赋1分。

(2)(4分).答案:

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

【评分标准】“工”“逮”“序”的翻译,各1分,其余符合大意、语句通顺赋1分。

8(4分)、答:

借旅雁自比,以万里反衬自身的孤单,写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时刻不忘那“万里烟尘”的中原,比喻形象,对比鲜明。

9(4分)、答:

李诗之泪是自伤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被贬南方,渴望北归的遗憾与怨恨;(2分)朱诗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

(2分)

10/(8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悟已往之不谏(3)眄庭柯以怡颜

(4)落霞与孤鹜齐飞(5)声断衡阳之浦(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茕茕孑立(8)神人无功

11、(4分)

(1)特点:

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情趣;不通公路,少人来往,环境闭塞(封闭)。

(2分)

(2)作用:

写环境封闭,是为了表现小镇不受世俗干扰,为下文刻画人物、凸显“民风淳朴”的主题提供背景。

(2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①老者来到小镇,打算购买屠夫的旧案桌;②屠夫劈了旧案桌,老者感慨说出定风珠可治百病内情;③屠夫继续杀猪卖肉,老者不再行医。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7分)观点一:

使小说主题思想集中、鲜明。

(1分)①定风珠和当地民风相因相生,是淳朴民风的象征;至定风珠现形,小说主题也由隐而显;(2分)②题目一语双关,定风珠“治百种之疾”,也医治了贪念,并将做人的淳朴之风“定格”在这个古朴的小镇;(2分)③通过定风珠,表现了作者对小镇淳朴民风、屠夫的古朴性情及“老者”的自省自励品质的赞美之情。

(2分)

观点二:

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1分)①定风珠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之物;(2分)②定风珠使小说人物“屠夫”“老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古朴淡然,后者心有贪欲之念;(2分)③定风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屠夫的豪爽,使有贪念之人幡然自省,返璞归真;屠夫的淡然,使老者放弃悬壶,追求更高的做人境界。

(2分)

观点三:

使小说情节结构巧妙、高明。

(1分)①定风珠有结构全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分)②小说以定风珠制造悬念,待定风珠现形,前面老者“起早看杀猪”,又“不看杀猪看案桌”得以揭谜,令读者拍案惊奇;(2分)③屠夫面对“到手的富贵”(定风珠),淡然无悔,使老者“摘牌罢医”,结构上异峰突起,突然收束全篇。

(2分)(观点1分,每个要点2分)

14、(4分)(答对一项得2分)

BE(B、这两句只是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隐喻屠夫的职业特点,从上下文看不是“渲染了悲凉气氛”,全文也不是一个悲剧,故分析失当。

E、没有细致的心理描写。

每点2分)

15(3分)、D.16(3分)A.不即不离、沉湎、盘桓、墨守成规17、3分)B.

18、(3分)D(A主谓搭配不当“市民卡”不能“享受服务”B句“防止……不再发生”,错用否定,语意不合逻辑。

C句成分残缺,应在“将”后加上“就”字,或“围绕”一词)19、(3分)D

20、(5分)杜鹏程(鹏程万里)王任重(任重道远)刘海粟(沧海一粟)丁慧中(秀外慧中)甘如饴(甘之如饴)

21、(7分)答案:

(1)(3分)根据广电总局的要求,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在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

(2)(4分)【示例1】要求央视等媒体屏蔽外文缩略语大概是为了捍卫汉语的纯洁,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首先这种做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文化大国要有一定的包容度,也应该对自己的独立文化和本国人民的认识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其次,当前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合理利用外文缩略语,既有利于日常交流,也有利于文化传播;再次,语言是活的,它应该在碰撞和兼收并蓄中求得发展。

【示例2】支持屏蔽外文缩略词。

因为如再任此类词语随意使用,那汉语的纯洁性就将受到威胁。

近几年,外文缩略词真的是泛滥成灾了,浏览各类媒体,CPI、APEC、MP3等外文缩略词无不充斥其间。

尽管说现在社会的文化水平总体提高了,许多人能看得懂这些缩略词,但这不是看得懂看不懂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民族语言使用规范、关乎民族语言纯洁性的问题。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方苞,字灵皋,是江南桐城人。

知识渊博,修身谨行,攻读古文,从他还是诸生时,就已经闻名于时了。

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

康熙四十五年时,会试考中,准备参加殿试,听说母亲病了,就回家侍奉。

康熙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弹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孑遗录》里有大逆不道的话,弹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

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

康熙五十二年,案件审结,戴名世判斩首。

方孝标已经在此之前死了,就把他的儿子方登峄等人远戍边疆。

方苞以及那些和这个案子有牵连的,都免除死罪,判入旗藉。

康熙向来就知道方苞的文采学识,大学士李光地也举荐方苞,康熙就把方苞调到南书房。

不久,改任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

康熙六十一年,命令他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

方苞常常上书言事,曾说:

“平常官仓的米谷按定例储存七成,卖出三成。

南方各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

年成不好,米价昂贵,有关部门请示上级,按既定价格卖米,没有上级命令,不敢擅自行动。

从此之后,各州各县遇到粮价贵时,应当立即下令按既定价格卖米,然后再详细地汇报上级。

粮食存在仓库里会因老鼠偷吃而消耗,数量会有减少,运送粮食要花运费,卖米买米看守粮仓要支付人工伙食费用。

春天粮价高时卖粮,(多出来的钱)就留下来充当以上各种费用。

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

”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实行。

方苞又曾说老百姓生活日益匮乏,请求禁止酿酒,禁止种烟草,禁止粮食出洋,并且让州县的副职官员督促老百姓种植养殖,当地士绅帮忙疏浚河道。

又请求改变积久的陋习,举荐人才,(上书)说:

“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

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

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加官晋爵。

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