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789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24《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教学设计语文版

使至塞上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

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

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古诗,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古诗,而且这些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古诗的大意。

但是有部分学生在吟诵时发音不是很准,理解古诗大意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利用课件和联想,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在视觉上

直观地理解,并达到背诵。

《使至塞上》这首诗是诗人出使察访路上所触之景,所生之情,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忧伤、苦闷和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作者描写了许多景物,比如单车、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其中都寄托了自己的孤寂情绪。

教学中,应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联系诗人的情绪,深入体会景色所寄托的诗人的情感,来进一步明诗意,悟诗情。

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也值得向学生推荐和学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使至塞上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怎样才能学好呢?

或者说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蕴含呢?

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朝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让我们来共同学

习王维的《使至塞上》。

活动2【讲授】使至塞上

二.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解一解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

了解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

王维排挤出朝迁。

活动3【讲授】使至塞上

(二)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

(三)翻译诗句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天的

上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活动4【活动】使至塞上

(四)悟一悟: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这是一首什么诗?

(边塞诗)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苦闷激愤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仰

(五)品一品: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

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色,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侧面烘托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

环境,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即使遭遇挫折也不灰心。

三、美在何处(大屏展示)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明确:

这句

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活动5【讲授】使至塞上

四、本诗主题(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活动6【作业】使至塞上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2、在周记本上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并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在周记本上。

泊秦淮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学情分析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

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3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难点:

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泊秦淮》

1.导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托物咏史

诗,里面包含着作者胸怀大志不被重用,其手法是以小见大。

请问:

作者是谁?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唐代)

唐代有哪些著名的

诗人?

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

(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

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

之孙。

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揭露社会现实

的黑暗。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以七言绝句著称。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分析:

以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进而把作者更深入的讲解出来,温故而知新)

活动2【讲授】《泊秦淮》解题

泊:

停泊,靠岸。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

(江苏省南京市)

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泊秦淮:

船停在秦淮河的旁边。

船停在这里,作者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又为什么写下了这首诗?

(分析:

用问句的方式结束解题,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3【讲授】《泊秦淮》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统治者昏庸荒淫,不理朝政。

(分析:

此环节以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中国历史,锻炼学生思考及各学科相联系的思维能力。

活动4【讲授】课文解析

名句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1.这一句话描写的什么?

写景——夜景

2.夜景中写了什么景物?

烟、水、月、沙

3.诗的开头描写景色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烟、水、月、沙

景物描写都可以表达出诗人的一种感受,在这里是一种朦胧悲凉之感。

4、“笼”是什么意思?

笼罩着

谁?

笼罩,轻烟和月色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5、“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

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

6、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

心的冷

7、请同学们相互探讨第一句话都写了什么?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

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

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夜泊秦淮近酒家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点名“夜泊”,交待写诗的时间,地点,用“近酒家”三个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问句引出后两句的内容)

(2)、赏析三、四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2.“忧唱”就是“还在唱”。

3、后庭花什么意思?

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553--604)所作艳曲之一,其辞轻荡(男女之间的互相唱和),而其意

甚哀,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

4.这

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

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

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

(不是)

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那么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分析

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利于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环节都是以设置启发式问题进行的,提出问题的里面穿插着学生个人进行思考,集体进行谈论思考,从而

使学生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到起来,让学生都参与课程教学中。

活动5【活动】《泊秦淮》讨论环节

探讨题:

1.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

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生活的人。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2.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

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

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

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小组分别讨论问题,集体进行思考,互相发表看法,学生及时进行补充,能很好地锻炼出学生的集体意识,能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

活动6【练习】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讨论

同学们,这首诗我们分析完了,你们认为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不知”二字穿插在句子,在这里是用了去笔,“不知”二字,凸显出诗人的感慨之深。

一个“犹”字,蕴涵了丰富的情味,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步入陈叔宝的后尘了。

(此过程让学生对本诗进行完全分析,看老师有什么没有讲到的知识点,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同时,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地位。

活动7【作业】课堂作业,要求当场完成

根据本课所讲内容,总结本文中心思想,写到书本上。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表面批评歌女,实则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让学生自己及时总结中心思想,能很好的考察学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8【测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齐读并背诵全诗。

要求:

读出忧伤、悲愤。

(古诗分析是其一,其二是能有感情的把作者当时写这首古诗的感情读出来是学习古诗必须掌握的。

这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能力。

活动9【讲授】本诗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泊舟秦淮,见朦胧月色,听靡靡之音,由是诗人既吊古,又讽今;由南朝

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联想到晚唐统治者的纸醉金迷。

主题:

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活动10【作业】课外作文

回忆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诗歌和本诗中心思想相类似?

写出诗篇的题目、名句和中

心思想?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小组合作,能运用寻向入境法描写诗歌意境。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朗读方法

有一定的认识。

对本诗的作者李商隐并不陌生,前面已经学过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对其人其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合作探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通过品读入境法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3重点难点

能运用寻向入境法描写诗歌意境,从而理解诗歌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简介作者

1、课前大家欣赏的是由香港著名歌星演唱的《别亦难》,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这首歌是根据李商隐的《无题》诗改编而成的,对于李

商隐大家并不陌生,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夜雨寄北》,那么你对李商隐有哪些了解呢?

3、他的诗歌以含蓄隐晦,精美典雅而著称。

他的一些诗歌都是以《无题》来命名的,这是表示他在作诗时别有寄托,有所顾虑,不愿意让诗的主旨明白地显示在题目上,也就是说,当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

法明言的时候,统名为“无题”。

这类诗尤以写相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

过渡语:

刚才,大家欣赏的那首《别亦难》只是由《无题》诗的前四句改编而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这首诗。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

强调“为”“看”的读音

2、指名读诗歌

3、小组合作学习: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注解来了解诗歌大意。

4、整体感知:

首诗表达了什么

感情?

(明确:

表达了两个有情人离别后的相思、痛苦之情。

5、指导朗读: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呢?

(明确:

深沉、舒缓、哀愁)

6、指名读、齐读(配乐)

活动3【讲授】三、品读入境

理解诗歌

1、朗读过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明了

情感根源。

寻象

入境——抓住意象,形成意境,理解诗歌。

抓住妙词——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用寻象入境法来学习这首诗歌。

2、指导学习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你能找出这句诗中所用的意象吗?

你知道东风指的是什么季节?

那这两个意象蕴含了什么情感呢?

(板书:

离愁)

(2)根据东风、百花这两个意象,结合其中的离愁情感,老师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这样一幅画面: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我们两个人相见本属不易,现

在却要匆匆分别,怎么能不伤感呢?

这个画面就是首联的意境。

(3)指导学法:

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首联的?

(意象---借助联想、想象----描述画面)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4、小组汇报:

板书(

忠贞、思念、祝愿)

过渡语: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所以我们说这首诗它

美就美在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了别离难的境界,营造了一种曲折深婉的意境,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我们的心上。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这首诗歌的意境。

5、小组合作学习:

描述整首诗歌的意境。

6、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7、教师展示自己描述的意境:

东风徐徐吹来,百花纷纷落下,你我见面本已不易,如今又匆匆分别,怎能不让人伤感呢?

想那春蚕到死也不忘吐尽最后一根丝,蜡烛化成了灰烬,泪水才终止。

它们连生命都在所不惜,何况是人呢?

岁月无情人有情,纵然我的青春风华不再,也丝毫改变不了我对你的一往情深。

孤独的你一定在月下吟咏,没有我在身边是否会觉得寒冷呢?

或许从此一别再难相见,犹如蓬山相隔,一个天上,一个人间。

即便如此,也隔不断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恋。

那只爱情的精灵------青鸟愿为我们飞雁传书。

青鸟能被感动,上苍也能被感动。

愿奇迹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愿我们不再相见难,分别难!

8、你能不能用一个最恰当的图形把这四个词语连接起来?

活动4【讲授】四、赏读升华体会诗情

这份真挚的爱情让人为之动容,就让我们带着真诚的祝福再次体会

诗中的感情吧!

活动5【测试】五、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刚刚

我们用寻象入境法学习了李商隐的《无题》,学以致用,现在就让我们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来做一个练习,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如何。

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任选一联,描写意境。

活动6【活动】六、再读诗歌余音绕梁

自古以来,爱情就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它是美好的,虽然有时他的结局并不圆满,但歌颂爱情的诗是美丽的,就让我们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吧!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首《无题》吧!

结束语:

这节语文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到了离别的时候,还真有点难分难舍,印证了那句话“相见时难别亦难“,不过好在“蓬山此去无多路,网络殷勤为探看。

”当你想我的时候,就请用以上两种方式与我联系,愿

这一方小小的网络能延续你我的缘分。

活动7【作业】七、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课下阅读李商隐的诗歌

活动8【活动】板书设计

无题

李商隐

离愁

忠贞思念

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