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856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2014年春季学期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册

教学设计

 

目录

一、全册教材分析

二、教学进度计划

二、单元教材分析

三、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教学设计

第单元…………………………

第单元…………………………

第单元…………………………

第单元…………………………

第单元…………………………

第单元…………………………

第单元…………………………

第单元…………………………

第单元…………………………

第单元…………………………

第单元…………………………

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这四个单元,由2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

作为这一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共7课时,具体包括: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课时)、2种植我们的植物(1课时)、3我们先看到了根(1课时)、4种子变成了幼苗(1课时)、5茎越长越高(1课时)、6开花了,结果了(1课时)、7我们的大丰收(1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共7课时,具体包括: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1课时)、2蚕的生长变化(1课时)、3蚕变了新模样(1课时)、4蛹变成了什么(1课时)、5蚕的生命周期(1课时)、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课时)、7我们的生命周期(1课时)。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共7课时,具体包括:

1温度和温度计(1课时)、2测量水的温度(1课时)、3水结冰了(1课时)、4冰融化了(1课时)、5水珠从哪里来(1课时)、6水和水蒸气(1课时)、7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

第四单元磁铁共7课时,具体包括:

1我们知道的磁铁(1课时)、2磁铁有磁性(1课时)、3磁铁的两极(1课时)、4磁极的相互作用(1课时)、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1课时)、6指南针(1课时)、7做一个指南针(1课时)。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我们的大丰收

机动1课时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变了新模样

4蛹变成了什么

5蚕的生命周期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我们的生命周期

机动1课时

1温度和温度计

2测量水的温度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十一

5水珠从哪里来

6水和水蒸气

十二

7水的三态变化

机动1课时

十三

1我们知道的磁铁

2磁铁有磁性

十四

3磁铁的两极

4磁极的相互作用

十五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指南针

十六

7做一个指南针

机动1课时

十七

期末复习

十八

期末复习

十九

期末复习

二十

期末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单元要点分析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根和茎的作用等。

单元教学目标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单元课时划分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课时)、2种植我们的植物(1课时)、3我们先看到了根(1课时)、4种子变成了幼苗(1课时)、5茎越长越高(1课时)、6开花了,结果了(1课时)、7我们的大丰收(1课时)、8机动1课时

(一)单元

课题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听听说说

1、师:

小猫是谁生下来的?

小鸡是怎么来的呢?

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

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

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

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三、观察种子

1、师:

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

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

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

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

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

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

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

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

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11、生:

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2、师:

(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

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

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五、作业布置:

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

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

胚根、胚芽

课后反思

(一)单元

课题

2、种植我们的植物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

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

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

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

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

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

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

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

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

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

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

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五、作业布置:

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播种方法:

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种子生长:

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课后反思

(一)单元

课题

3、我们先看到了根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

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

思考后回答。

3、师:

我们种植的种子,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

揭示并板书课题:

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

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

学生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

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

2、生:

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

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

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

讨论后回答。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

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

8、师:

(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四、作业布置:

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植物根的作用:

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课后反思

(一)单元

课题

4、种子变成了幼苗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激发学生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

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活动导入:

1、师:

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

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

组织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3、师:

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

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

提出问题:

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

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生:

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

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

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二氧化碳+水—(阳光)→氧气+养料

课后反思

(一)单元

课题

5、茎越长越高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植物光合作用的挂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

(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2、师:

(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

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

);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

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

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四、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植物的茎具有:

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课后反思

(一)单元

课题

6、开花了,结果了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法、学法

合作交流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的挂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提出任务

师:

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1、师:

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生:

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

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4、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

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2、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3、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

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

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5、教师总结。

四、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6、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

由雌蕊发育而来的,里面有种子。

课后反思

(一)单元

课题

7我们的大丰收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教学难点:

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学生的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

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二、我们收获了种子

1、师:

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

2、生:

(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

3、师:

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

(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植物结出的种子数,意在让学生通过数据真切感受“收获”,体会植物物种得以延续并壮大的原因。

三、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

四、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五、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

六、作业布置:

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

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

板书设计

7.我们的大丰收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单元要点分析

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不同,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蚕卵里孕育生命,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蚕会孵出。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以及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认识到蚕的生命周期。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

单元课时划分

动物的生命周期共7课时,具体包括:

(1课时)、2蚕的生长变化(1课时)、3蚕变了新模样(1课时)、4蛹变成了什么(1课时)、5蚕的生命周期(1课时)、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课时)、7我们的生命周期(1课时)。

课题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蚕卵里孕育生命,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教法、学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

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

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A、学生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B、让学生自己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

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

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三、作业设计:

查阅阅关于蚕的资料

板书设计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

观察蚕卵大小

形状

课后反思

(二)单元

课题

2、蚕的生长变化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怎样为蚕营造结茧的场所。

教学难点: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

教法、学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

放大镜,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的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

(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三、作业设计:

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课后反思

(二)单元

课题

3、蚕变了新模样

主备人

name

执教者

name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变蛹前的蚕是蚕的幼虫,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蚕茧是由一根根丝组成的,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蚕蛹

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法、学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

己包起来?

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蛹

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

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

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

第三,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三、作业设计:

继续观察蚕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