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5050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粹B.果蔬榨汁C.酒精燃烧D.糯米磨粉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空气B.二氧化碳C.牛奶D.食醋

3.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NO2B.CO2C.SO2D.可吸入颗粒物

4.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

A.氧气B.氮气C.氖气D.空气

5.盛夏时节人们爱吃小龙虾。

小龙虾壳属于哪一种垃圾

A.干垃圾B.湿垃圾C.可回收垃圾D.有害垃圾

6.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B.氢氧化钠——NaOH

C.氦气——He2D.氯化铁——FeCl2

7.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B.2H2C.HD.H2

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CaOB.CaCO3C.O2D.Ca(OH)2

9.生活中接触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物质中的“碘”和“钙”是指()

A.分子

B.单质

C.元素

D.原子

10.二氧化硅(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3C.+4D.-2

11.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白色烟雾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给液体加热B.

滴加试剂C.

读取液体体积D.

移走蒸发皿

13.如下图中的三个实验都是用来说明分子的有关性质的,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A.实验1只为了说明分子有质量

B.实验2只为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实验3只为了说明氨气能够使酚酞变红

D.三个实验都可以说明微粒在不停运动

14.下列物质中,既有游离态的氧元素又有化合态的氧元素的是

A.液氧B.二氧化碳C.氧化镁D.空气

1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单质中组成元素只有一种,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纯净物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都是分子

16.“○”和“●”表示不同的元素,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17.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C2H4B.CH3OHC.C2H5OHD.C2H6

18.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质量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单位是g/mol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C.1molO3比1molO2多1个氧原子

D.1个氧分子的质量是32g

19.如图表示某些概念的从属关系,下列选项中能符合右图的是()

A

B

C

D

X

化合物

单质

纯净物

化合反应

Y

氧化物

化合物

混合物

氧化反应

 

A.AB.BC.CD.D

2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CB.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后,生成了84gD物质D.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为26g

二、填空题

21.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

请用化学语言填写:

①服用含有碳酸钙的药物是为了补充___元素;

②碳酸根_______;

③3个水分子_______;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2.化学源于生活,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低碳生活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其在大气中含量过高会引起_______。

②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时,是利用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_______不同。

23.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

①青蒿素中氢、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②青蒿素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_;

③0.2mol青蒿素分子中约含有_______个青蒿素分子,有______克氧元素。

24.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甲烷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该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有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中生成的两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2)分析下表,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

1g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放出的热量/kJ

甲烷

2.75

56

3.67

32

25.为了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进行如下操作:

①a计算产率,b过滤,c溶解,d蒸发,e称量粗盐,f称量精盐。

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a(填编号)。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校正,b去皮,c放称量纸,d放食盐,e读数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___________。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65%

88%

72%

教师评价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⑤已知:

产率=

×100%。

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第1组:

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

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第3组:

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

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三、实验题

26.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①写出图中的仪器名称:

a_______b_______

②写出用A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③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方法是_______。

④实验室用B装置取氧气并用C装置收集氧气,有关实验操作有:

a加热;b检查装置气密性;c向试管中装入药品;d当有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收集;e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f熄灭酒精灯;g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正确顺序是_________。

(填序号)

下图是取用该实验的相应药品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

_________(写一点)。

⑤用如图装置排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列式即可)。

⑥下图是探究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操作:

请推断:

操作流程d中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______,现象是________,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

⑦现有0.2mol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能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7.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①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该实验时,红磷的量要足量的目的是________

③若把足量的红磷换成足量的镁条在集气瓶(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细沙)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且实验操作规范无误。

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还有______。

据此可推断出,为达到实验目的,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所用药品除了要求量需足量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④上图中a点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a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A、矿石粉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果蔬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糯米磨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B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

A、液态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牛奶是由水、乳糖、矿物质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C不正确;

D、食醋中含有水、醋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A、NO2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C、SO2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可吸入颗粒物(PM2.5)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氧气不能做电光源,故A不正确;

B、氮气可用作制氮肥、作保护气,但是不能做电光源。

故B不正确;

C、氖灯通电发出红光,是“验电笔”中常充一种气体,故C正确;

D、空气中的各成分都有不同的用途,故D不正确。

故选C。

5.B

【分析】

垃圾主要有可回收、干垃圾、湿垃圾以及有害垃圾。

【详解】

A、干垃圾即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故A不正确;

B、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小龙虾壳属于湿垃圾,故B正确;

C、可回收垃圾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如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故C不正确;

D、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故D不正确。

故选B。

6.B

【分析】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

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详解】

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MgO,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化学式为NaOH,故B正确;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式为He,故C不正确;

D、氯化铁中氯元素显-1价,铁元素显+3价,化学式为FeCl3,故D不正确。

故选B。

7.A

【解析】

试题分析:

A.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选A;B.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C.H表示氢元素或表示一个氢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D.H2表示氢气,表示一个氢分子,表示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

化学符号的意义。

8.A

【分析】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CaO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正确;

C、O2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故C不正确;

D、Ca(OH)2是由钙、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9.C

【详解】

这里的碘、钙存在于无机盐中,是指元素,强调元素存在的存在;

故选:

C。

10.C

【分析】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详解】

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

,x=+4,故选C。

11.D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A不正确;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B不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要不时地来回移动试管,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错误;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错误。

故选A。

点睛: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是这样的:

首先也要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液体的部位加热,需要注意的是:

1.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3;2.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3.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4.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实验1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不断地运动;B选项实验2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地运动;C选项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D选项三个实验都可以说明微粒在不停运动,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考点:

微粒的特征

14.D

【解析】

A、氧气属于单质,只含有游离态的氧元素,故A错;B、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B错;C、氧化镁属于化合物,只含有化合态的氧元素,故C错;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氧气属于单质,氧气中的氧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碳、水蒸气属于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态,区分这两种形态的方法是:

在单质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在化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15.B

【详解】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但不属于单质,是混合物,故A不正确;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无色透明的自然水不一定是纯净物,无色透明只是说明水没有颜色,可能还含有可溶性的其它杂质,如钙镁离子化合物,故C不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16.C

【分析】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

【详解】

A、该图示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则图示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

B、该图示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是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纯净物,但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该图示物质是化合物,故错误;

C、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正确;

D、图中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C.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所以一个M的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2H5OH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18.B

【分析】

1mol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详解】

A、物质的量不是物质质量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单位是mol,故A不正确;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故B正确;

C、1个臭氧分子比1个氧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则1molO3比1molO2多1mol氧原子,故C不正确;

D、氧分子的质量很小,1个氧分子的质量不可能是32g,故D不正确。

故选B。

19.A

【详解】

A、化合物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为氧化物,应是Y从属于X,故A对。

B、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为并列,没有包含关系,故B错误。

C、混合物、混合物为并列,没有包含关系,故C错误。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没有必然联系,故D错误。

故选:

A。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表中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A、A反应后的质量为26g,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故A错误D正确;B、C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A、B、D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反应物生成的D物质的质量为:

84g-4g=80g,故C错误。

答案为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21.CaCO32-3H2O3Fe+2O2

Fe3O4

【详解】

①服用含有碳酸钙的药物是为了补充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

②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表示为CO32-。

③3个水分子是在水的化学式前面写上数字3,故表示为3H2O。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22.温室效应沸点

【详解】

①低碳生活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其在大气中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

②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时,是利用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沸点不同。

23.22:

5碳元素(或C)1.204×102316

【分析】

【详解】

①化合物中各元素物质的量之比就是原子个数比,故青蒿素中氢、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

5。

②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元素(或C)。

③0.2mol青蒿素分子中约含有

个青蒿素分子,氧元素的质量为

24.CH4、H2O1:

3①燃烧等质量的两物质,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更高。

②燃烧等质量的两物质,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更少,更环保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1)根据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有甲烷和水,化学式为CH4、H2O;反应中生成的两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

(2)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①燃烧等质量的两物质,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更高。

②燃烧等质量的两物质,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更少,更环保。

25.ecbdfacbde漏斗引流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混合物AC

【详解】

①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故正确顺序是ecbdf。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校正、放称量纸、去皮、放食盐、读数,故正确的操作次序是acbde。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

⑤A、烧杯中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使精盐质量减小,产率偏低,故A正确;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使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B不正确;

C、滤液浑浊,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C正确;

D、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D不正确。

故选AC。

26.锥形瓶试管2H2O2

2H2O+O2↑分解反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复燃,证明集满bcgadefC集气瓶没装满水;没等到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0.3mol

【分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水和氧气。

【详解】

①图中的仪器名称:

a锥形瓶,b试管。

②用A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反应符合一变多,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③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④实验室用B装置取氧气并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操作的顺序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当有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灭酒精灯,故正确顺序是bcgadef。

A、取用粉末状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抓取,要用药匙或纸槽,故A不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抓取,要用药匙或纸槽,要遵循“一平、二竖、三直立”原则,故B不正确;

C、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遵循“一平、二竖、三直立”原则,故C正确;

D、取用粉末状药品,用左手拿试管,试管要水平,故D不正确。

故选C。

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集气瓶没装满水;没等到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⑤用排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操作流程d中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现象是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⑦设能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

x=0.3mol

故能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

27.4P+5O2

2P2O5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N2或者N2和CO2或写名称能且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不再生成其他气体B

【分析】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详解】

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

2P2O5。

②该实验时,红磷的量要足量的目的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

③镁和氮气、二氧化碳均反应,若把足量的红磷换成足量的镁条在集气瓶(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细沙)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