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52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峨眉山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

它主要包括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容,并且摆脱了传统发展思想蔑视自然系统承载能力、蔑视自然成本以及蔑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三大弊端。

从此,人类找到了一条长久和谐的发展道路。

2.2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无论是哪个产业都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战略,当然旅游业更不例外。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保护和开发相互和谐的基点上,使得旅游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获得“双赢”。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了不要组织等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包括中国在的75个地区参加了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其中宪章指出: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多旅游目的地各具体色,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平衡的关系。

这就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上,避免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要求旅游业发展能够有效地维护地特色,文化和旅游地的特色,避免对当地文化遗产、传统风俗和社会生活式造成负面影响。

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涵应该是,把公平性、持续性、全球性与资源观相结合,从而以达到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发展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可持续性。

而在景区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策略有:

端正旅游景区开发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坚决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实现旅游“生态发展”;

坚持景区开发的有序性;

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从而以实现景区长久和谐地发展。

莫名加入这一段不通顺!

3.峨眉山景区资源介绍以及swot分析

3.1峨眉山景区资源介绍

3.11生物资源

峨嵋山景区拥有植物5000多种,其中有高等植物3200多种,相当于欧洲植物的总和,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植物物种总数的1/3。

其中属首批列级保护的植物有31种,占全国列级保护植物总数的10%,属全国8种一级保护植物的即有桫椤和珙桐两种。

并且有103种植物以“峨眉”为词头命名。

峨眉山景区植物种类、群落、区系极为丰富,特有种繁多,并有多种第三纪孑遗植物,其呈现极为明显的垂直分布,药用植物也极丰富,具有世界上最典型、保存最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拥有原始的、完整的亚热带森林垂直带,是世界植物资源的重要宝库,被称为“植物国”。

峨眉山的古树名木有桫椤、银杏、冷杉、篦子尖杉、岩桑、连香树、木莲、珙桐、洪椿等。

此外峨眉山景区所有的完美生态环境,是珍禽异兽繁衍生息的乐园。

景区拥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在其中,珍稀特产和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就有157种,而首批列级保护的动物有29种。

峨眉山的野生动物种类丰富,类型齐全,区系复杂,垂直分布明显,既有东亚类群,也有南亚类群,并有高原类群。

更是我国少见的集中分布区,是现存较好的动物种质基因库,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

素有“树大阴翳,禽鸟和鸣”的美称,是珍禽异兽的天然家园。

出名的保护动物有:

枯叶蝶、黑鹳、弹琴蛙、峨眉藏酋猴、小熊猫、峨眉山白鹇、峨眉髭蟾、蓝喉太阳鸟、红腹角雉……

3.12地质博物馆

峨眉山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地质资源是因为它长久的地质演化史,概括起来,就是“八亿年的孕育,七千万年的成长,二百万年的春风时雨和潜默移化”。

在几千万年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多样的地质构造,在国际上划分的13个地质代中,除缺失中、晚奥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炭纪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因此被誉为“地质博物馆”。

3.13气象奇观

峨眉山拔地而起,西面缓斜,东面陡峭,成为直立的峭壁悬崖。

山中重峦又叠嶂,深沟流泉,云遮雾绕,气象万千。

从山麓到顶峰,包括低中高三个景层,每个景层都可见到不同的气象奇观,有的堪称世界之最,令人叫绝。

其中雷洞烟云、宿雨初霁、高山云海、日月同辉是峨眉山气象奇观中最令人惊叹的。

3.14文化资源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山上寺庙众多,其中报国寺气势宏伟,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

而伏虎寺则隐于密林之中,纤尘不染;

再观清音阁“双桥清音”,飞花碎玉,涛声琴韵;

“千佛禅院”洪椿坪,林木苍翠,空气清新,是山中最佳的避暑良处;

仙峰寺古木参天,白云缭绕,看似一幅爽心悦目的山水画;

洗象池的“象池夜月”颇为著名,入夜时,皓月当空,水天一色,景色幽美……如此文化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产物,足以令人流连忘返。

峨眉山文化资源除了著名的佛教文化资源外,更有优雅的茶文化。

峨眉山茶文化的产生是同峨眉山远古的中国原创道教及佛教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紧密相连的,其中“峨眉雪芽”更是代表着峨眉山茶文化的感悟、知性、味觉等体验与浸润。

而且在煮茶的怎么个过程都是十分讲究的,茶具用的多是宋瓷明窑中的薄胎青花瓷和薄胎白瓷茶器,煮茶的水为峨眉山大峨寺之前的“玉液泉”浸泡,饮茶更为讲究少量多饮和晨夕恭前服用。

3.2景区的swot分析

3.21优势

峨眉山景区作为世界著名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它资源优势的集中体现。

它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以雄、秀、奇、幻著称于世,有“峨眉天下秀”之誉,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宗教文化、武术流派、人文艺术等,因此它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古往至今峨眉山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便是它长期形成的名气地位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峨眉山以其自然文化双遗产的特色吸引了着越来越多的台港澳、东南亚、日和欧美的游客来旅游。

峨眉山景区首批一次性通过了旅游局“5A”级景区评审,并且峨眉山市入选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2003年12月21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通过了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中心(CQC)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是全国第一家获此认证的风景旅游区,进一步奠定了峨眉山旅游的优势地位。

另外,峨眉山——大佛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很多外省乃至国际游客都是峨眉山同游。

大佛远具盛名,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对游客有着巨大吸引力,也为峨眉山景区带来了大量的客源,两大景区相辅相成,互惠互利,到现在峨眉山-线路已经占了旅游收入近一半。

3.22劣势

峨眉山景区资源都是以观光为主,其国游客77.52%属观光型游客,它观光旅游产品单一的缺点造成了游客滞留时间较短、消费偏低的状况。

据调查,峨眉山的国旅游大约1/3只在峨眉山滞留一天,约1/3滞留两天,约1/3滞留三天,几乎没有游客在此滞留到三天以上。

峨眉山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部人际关系过于复杂,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过度重视眼前利益,轻视科学管理,阻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峨眉山景区缺乏专业性人才,人才机构不合理,没有景区自己精通外语的导游或讲解员,出现了人才不断流失的重问题。

3.23景区存在的威胁

从大的面来说,现在世界的经济的峻形势以及人们对旅游质量的更高要求使得峨眉山的旅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再者,现代旅游业逐步普及以及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利益,使得旅游业的竞争更为激烈。

省有九寨、黄龙、贡嘎山、四姑娘山等,省外有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等省,而峨眉山不只要面对这些来之省外的竞争,更有国际上的竞争,面对着强大的压力。

再从峨眉山本身来讲,峨眉山景区部的自然腐蚀,水的侵蚀,环境污染,森林的虫害以及山地灾害,都是峨眉山未来发展路上的威胁。

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威胁使得峨眉山景区管理者必须找到一条能引导景区正确发展的道路。

3.24景区存在的机会

现如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已经得到了多的重视,而我国也补例外。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产业,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

现在正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其中存在着难得的机会,因此,峨眉山旅游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契机。

另外,现在国民经济上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他们已经不是只想着挣存,而更注重生活质量,在旅游这面的之处也有增加。

现在人们对多元化的旅游更感兴趣,而峨眉山的佛事、武术、冰雪等旅游活动可以极大提升峨眉山旅游的品质与涵。

4.峨眉山景区可持续战略的实施现状

4.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峨眉山景区的意义

4.11有利于人们意识到旅游对峨眉山景区的消极影响

经过学者们利用乘数理论所做的分析(Archer,Fletcher)发展旅游业不仅能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还能带来大量的续发经济利益。

当然峨眉山当地政府也是如此,他们的认为旅游业是“无烟行业”,不会给峨眉山带来污染,长期都对旅游业持着乐观的态度。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峨眉山旅游业的不断扩大,情况日渐复杂,出现多矛盾,旅游的各种负面影响日渐显现。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对峨眉山的影响使得过去有关峨眉山旅游影响的研究逐渐走向有组织的系统化,他们对这些负面影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不恰当的发展,只有通过实施健康的发展策略才能有效的控制和减少峨眉山发展旅游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4.12促进峨眉山三大目标的统一与实现

其次,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峨眉山发展三大目标的统一和实现。

峨眉山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大目标是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社会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

4.13利于景区完善其管理制度

只有政府部门才能协调好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当地居民以及来访游客的各自需要及其相互关系,而要做好这点就必须完善旅游发展管理机制。

峨眉山景区只有拥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者才能带动峨眉山朝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发展,否则便会走弯路,甚至造成景区的毁灭。

4.14有利于培养游客和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现场式对游客的不当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寓教于游,寓教于服务之中,使游客通过参与融入环保知识和环保容的旅游活动,培养保护意识。

这种发生于自然之中并且具有现场针对性的教育式,将起到其它宣传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

4.2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状

正是看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峨眉山景区未来发展的多面有利因素,峨眉山景区的管理者已经开始逐步制定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边探索一边实施,所谓是“摸着头过河”。

实施峨眉山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面就是实施“生态旅游”,而峨眉山景区也在大力支持现实“生态旅游”。

峨眉山景区主要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也是旅游收入的主要由来,因此峨眉山的生态旅游景观得以开发利用。

管理者显然发现了峨眉山景区旅游季节性过于明显,从而开发出一些冬季峨眉山滑雪游,低山区生态猴群观猴戏猴等活动。

峨眉山管理者所作出的这些努力也得到了回报,景区先后通过了IS09002质量保证体系和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总部和有关专家认证。

峨眉山景区曾多次对生态环境行了恢复建设,其中包括景区移民搬迁、关闭小煤矿等,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对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的分级保护等,这些措施对保护蛾眉山世界遗产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5.峨眉山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可持续发展思想未得到更多重视

峨眉山景区经过2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步行为主,辅之以汽车、索道”的旅游式,景区中各个景点都有完好的道路相连,可谓交通发达。

峨眉山景区相邻大佛,与成昆线,成乐高速相连,为景区带来了足够的客源,每年客流量都在增加,而大量的游客的涌入和不当的旅游行为,给峨眉山景区带来了多负面影响,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

而峨眉山当地政府只看到如此多的客源市场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还乐观地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无烟产业”,可以长久无所限制的发展下去。

殊不知,如果再不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峨眉山景区很可能会因为负担过重而消亡。

5.2不断增加的游客量给景区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只从峨眉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其知名度大大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以2004年为例,仅仅这一年景区边接待游客已达215万人次。

峨眉山一共有著名景点40个,其中金顶片区有19个,据调查到70%的游客都会上金顶一游,这就造成了景区游客分布不均的现象,再加上索道,公路的出现,使得游客的旅游式出现变化,使得游览时间更为集中。

跟据统计,83%的游客都是上午(7.12时)到金顶,停留了2.3小时后下山回到清音阍,下午3点后下山的游客仅占3%。

庞大的游客流量,致使部分地段“人满为患”,这些给峨眉山带来了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旅游接待服务以及环境保护等面的巨大压力。

据有关专家对金顶片区的雨水及雾水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却显示雨水和雾竟然都已酸化,导致该区降雨和雾的pH值降低。

因此游人活动加剧和酸雨使峨眉山高山区的冷杉大片死亡。

5.3景区资源利用不合理

峨眉山景区可大概分为低、中、高三区,据调查大多数远距离游客都是在低山区游览了报国寺之后,直接驱车上金顶,致使区的一些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而大部分附近的游客多选择了低山区的温泉度假式。

这两种不同的旅游式都可以让我们看到区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而高低山区的资源却是有过度利用的嫌疑。

峨眉山景区吸引游客的是人文与自然资源的完美结合,是景区赖以生存的根本。

但是多年来景区的繁荣发展却造成了景区资源的诸多灾难,如自然腐蚀,水的侵蚀,环境污染,森林的虫害以及山地灾害等,都是因为景区资源的过度利用产生的负面影响。

5.4景区旅游的季节性过强

众所知,旅游业都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峨眉山景区自然不例外,并且它的季节性尤其明显。

一般峨眉山旅游的淡旺季分别为每年11月1日——4月25日,旺季主要是4月26日——10月30日,“十一”和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更是旺季中的旺季,在此期间来此旅游的散客常常因为找不到住宿而发愁,造成了淡季过淡旺季过旺的现象。

5.5环境污染重

由于现代旅游形式多样化的产生,使得峨眉山传统的旅游式有所冷淡,致使景区居民的旅游收入有所减少,他们对于任形式的开发都是欢迎的,据调查20%的居民都未曾听说过“生态旅游”,80%的居民有听过,但是也不知道该如运作做准备。

而旅游者的行为也关系到了景区环境的好坏,很多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例如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破坏植被等,都是对景区环境的污染。

当景区的游客数量超过其承受力时,过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汽车尾气排放也会降低景区空气质量。

6.实现峨眉山可持续战略的相关建议

6.1根据景区特点制定相关法规保证实施

峨眉山景区要正确的实施峨眉山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认识到这条战略路线的重要性,从而制定出明确而适合峨眉山现状的具体措施,引导景区走向正确的长久发展之路。

在制定这些法规的时候必须确定:

这些法规必须是有利于峨眉山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不能以牺牲景区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

否则这些为了保证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法规则成了它最大的阻碍,事与愿违。

这些法规政策包含了三个面:

主要容(峨眉山产业结构政策、地区政策和组织政策等),特殊容(峨眉山景区市场开发政策、峨眉山旅游产品政策和旅游技术政策)和保障容(实施保障政策、旅游体制保障体系等)。

相信三面相结合,可以制定出利于实现峨眉山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条款。

6.2走“生态旅游”之路

“生态旅游”之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

它是指以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知识为涵,而开展的富有责任感的旅游体系。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

1982年,峨眉山景区共接待了国外游客总量63.1万人次,2002年则增加到了174.62万人次,在短短的二十年之间就增加了游客111.5万人次,如处理好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与环境承受力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了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策略,在环境可承受围之保护性的开发,避免盲目的,以牺牲景区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破坏性开发,避免高质量的资源低水平开发,破坏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必要时可以放弃眼前利益,尤其是春节十一黄金的时候,可以实行对游客总量限制,避免景区部过于拥挤与因游客过多而造成的的不文明行为。

也可以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到景区进行义务监督与宣传,即达到宣传的目的也可以增加下一代的实践经历。

6.3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与供给的矛盾将更趋紧。

峨眉山也是如此,峨眉山的旅游淡旺季十分明显,这就造成了淡季资源过于浪费,而旺季旅游接待量超出其承受量的情况。

因此,必须在淡季时候刺激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我们可以加强景区资源调查,将那些具有高旅游价值而之前仍未开发利益的资源开发出来,以吸引顾客。

而,旺季时刻必须挖掘景区部资源的潜力,努力扩大供给,以满足旺季时刻大量集中的旅游需求。

还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培育与养护。

在峨眉山景区部,有可再生资源,如花草树木或者景区部动物等,不可再生资源,如景区部大量佛像、寺庙、雕刻等,但是在其开发过程中受到威胁的不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而是可再生资源。

那些可再生资源的生长期很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这就对保护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未雨绸缪。

最后还要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

峨眉山景区部的资源有些即是旅游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例如诸多珍贵药材,珍稀动物和植物等,既可以供给有课观赏也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

6.4利用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工作

近年来,峨眉山景区的旅游发展迅速,但是这也给景区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其中最重的便是大量的客流量也带来了过多的旅游垃圾。

另外,旅游的发展也给景区部景区部农家乐设施和旅游商品经营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们经营的农家乐也是景区部污染的由来。

要切实实施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利用公众的支持与参与工作。

公众不仅要参与到景区资源开发、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旅游的发展决策,更要参与决策过程中的监督。

他们的参与主要是积极自觉的限制自身行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以达到保护景区赖以生存资源的目的。

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式便是宣传与培训了。

对于游客,我们可以再进山的时候发放免费宣传册以及设立路标以做提醒;

而对于部人员,则可以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在辅之以奖惩措施,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景区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6.5采取措施减弱景区季节性强度

峨眉山景区旅游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这就造成了淡季时节旅游资源浪费,而旺季时节景区超负荷运作的负面影响。

据调查80%在旺季去峨眉山旅游的游客都会觉得人太多,旅游质量很差。

这个特点即使峨眉山景区资源利用不合理,也会使旅游者对景区的印象不好,所以景区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分散客流或者增加淡季时节景区的吸引力。

由于在淡季景区不是观光旅游的最佳时间,我们可以利用佛教资源,在淡季时举行佛教盛会,推广佛教体验游;

再者,在旺季有必要的时候景区可以适当限制游客总量,或者给景区放假,即每隔一段时间拿一天休息不接待游客,给景区足够的缓冲恢复时间。

相信双管齐下,峨眉山旅游会更加和谐,从而达到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