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5594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x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单工序冲裁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工序冲裁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单工序冲裁模上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的作用和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1、单工序冲裁模具2~3套。

2、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验原理

现以冲孔模为例,说明冷冲模的装配方法。

图1—1冲孔模

在装配之前,必须仔细研究图样,根据模具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的装配次序和装配方法、此外,还应检查模具零件的加工质量,如凸、凹模刃口尺寸等,然后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装配。

装配的次序和方法如下;

1、主要组件的装配

1)模柄的装配因为这副模具的模柄12是从上模座6的下面向上压人的,所以,在安装凸模固定板7和垫板8之前,应先把模柄装好。

模柄与上模座的配合要求是H7/m6。

装配时,先在压力机上将模柄压人。

见图1--2a,再加工定位销钉孔或螺纹孔、然后,把模柄端面突出部分锉平或磨平,见图1-2b。

安装好棋柄后,用角尺检查摸柄与上模座上平面的垂直度。

图1-2模柄的装配

图1-3凸模的装配

(2)凸模的装配凸模与固定板的配合要求为H7/m6、装配时,先在压力机上将凸棋压入固定板内,检查凸模的垂直度,然后将固定板的上平面与凸模尾部一齐磨平,见图1-2a。

为了保持凸模刃口锋利还应将凸模的端面磨平,见图1-2b。

(3)弹压卸料板的装配弹压卸料板起压料和卸料作用、装配时,应保证它与凸模之间具有适当的间隙,其装配方法是,将弹压卸料板套在已装入固定板的凸模内,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垫上平行垫块,并用平行夹板将它们夹紧,然后,按照卸料板上的螺孔在固定板上投窝,拆开后钻固定板上的螺钉穿过孔。

2、总装配

模具的主要组件装配完毕后开始进行总装配。

为了使凸模和四模易于对中,总装时必须考虑上、下模的装配次序,否则,可能出现无法装配的情况、上、下模的装配次序与模具结构有关通常是看上、下模中哪一个位置所受的限制大就先装,用另一个去调整位置。

根据这个道理,一般冲裁模的上、下模装配次序可按下面的原则来选择;

1)对于无导柱模具,凸、凹模的间隙是在模具安装到机床上时进行调整的,上、下模的装配次序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分别进行装配。

2)对于凹模装在下模座上的导柱模,一般先装下模。

3)对于导柱复合模,一般先装上模,然后扶正下楼的位置。

按照冲孔凹模型孔加工出漏料孔、这样,可以保证上模中的卸料装置与模柄中心对正,并避免漏料孔错位,否则,将会出现无法装配的困难。

四、实验步骤

(1)对模具结构的观察分析

接到具体要拆装的模具后,需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并做好记录:

1)模具类型分析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确定该单工序模是落料模还是冲孔模。

2)工序与制件的分析通过对模具分析,了解模具所完成的工序。

3)模具的工作原理对于该单工序冲裁模具,分析其导向方式、定位方式、卸料方式及出件方式。

4)模具的零部件分析并记录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2)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

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按拆模顺序将模具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深入了解。

1)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件和不可拆卸件,针对各种模具须具体分析其结构特点,制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的方案,提请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一般冷冲压模具的导柱、导套以及用浇注或铆接方法固定的凸模等为不可拆卸件或不宜拆卸件。

拆卸时一般首先将上下模分开,然后分别将上下模作紧固用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螺钉,用拆卸工具将模芯各板块拆下,最后从固定板中压出凸模,达到可拆卸件全部分离。

3)拆卸模具。

A.按所拟拆卸顺序进行模具拆卸。

要求分析拆卸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对所拆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做记录。

记录拆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顺序摆放好,避免在组装时出现错误或漏装零件。

B.测绘主要零件。

对单工序模具中拆下的凸模、凹模等主要零部件进行测绘。

要求测量基本尺寸,并按设计尺寸确定公差。

C.拆卸注意事项。

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

注意保护模具,使其受力平衡,切不可盲目用力敲打,严禁用铁榔头直接敲打模具零件。

不可拆卸的零件和不宜拆卸的零件不要拆卸。

拆卸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损坏模具各器械。

拆卸遇到困难时分析原因,并请教指导教师。

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的安排。

(3)拟定模具装配顺序及方法

把已拆卸的模具零件清洗后,按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订装配顺序。

1)按顺序装配模具按拟定的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位置。

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其他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遇到零件受损不能进行装配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用工具修复受损零件后再装配。

2)装配后检查观察装配后模具是否与拆卸前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和漏装等现象。

3)绘制模具总装草图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五、实验结果及思考

1、每组学生用直尺、圆规、铅笔,按比例绘制一张简单冲模结构草图。

2、指出简单冲裁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所拆模具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级进冲裁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级进冲裁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级进冲裁模上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的作用和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1、级进冲裁模具2~3套。

2、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验原理

(1)级进模的拆装

1)级进模(如图1所示)的拆卸级进模拆卸步骤见表1,级进模分解图如图2所示。

图1级进模

表1级进模的拆卸步骤实例

序号

结构形式

拆装说明

1

用拆卸工具或压力机将上模、下模分开,并将分开后的上、下模放到工作位置(小型模具可在钳台上用拆卸工具将上、下模分开;中、大型模具用压力机或起吊装置将上、下模分开,并用专用运载工具将上、下模放到工作台上)

2

先拆上模:

拆开9号件卸料螺钉,将1号件弹性卸料板、2号件弹簧从上模中拆开

3

拆开连接上模座和凸模固定板的4号件螺钉和10号件销钉,把8号件垫板和3号件凸模固定板从上模拆开

4

拆开6号件销钉,将20号件模柄从上模座中拆出

5

拆开7号件螺钉,将8号件垫板和3号件凸模固定板拆开

6

一将固定在3号件凸模固定板上的5号件凸模拆开

7

拆下模部分:

将11号件螺钉和13号件销钉拆开,把12号件导料板从凹模固定板上拆下

8

将销钉和螺钉拆开,把14号件凹模固定板从下模座上拆开

9

将所有的凹模嵌块从凹模固定板上拆下

图2级进模分解图

1一弹性卸料板;2一弹簧;3一凸模固定板;4,7,9,11一螺钉;5一所有凸模;

6,10,13一销钉;8,17一垫板;12一导料板;14一凹模固定板;15一导柱;16一下模板;

18一所有凹模嵌块;19一上模座;20一模柄;21一导套

2)级进模的装配该模具的装配过程是拆卸过程的逆过程,按此过程进行装配即可。

但有些模具的装配过程与拆卸过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四、实验步骤

(1)对模具结构的观察分析

接到具体要拆装的级进模具后,需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并做好记录:

1)模具类型分析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与确定。

2)工序与制件的分析通过对模具分析,了解模具所完成的工序,冷冲压级进模需了解工步排列顺序、坯料和工序件的结构形状,确定被加工工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

3)模具的工作原理对于该级进冲裁模具,分析其导向方式、定位方式、卸料方式、出件方式并确定其工位个数。

4)模具的零部件分析并记录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2)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

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按拆模顺序将模具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深入了解。

1)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件和不可拆卸件,针对该级进模具须具体分析其结构特点,制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的方案,提请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一般冷冲压模具的导柱、导套以及用浇注或铆接方法固定的凸模等为不可拆卸件或不宜拆卸件。

拆卸时一般首先将上下模分开,然后分别将上下模作紧固用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螺钉,用拆卸工具将模芯各板块拆下,最后从固定板中压出凸模、凸凹模等,达到可拆卸件全部分离。

3)拆卸模具。

A.按所拟拆卸顺序进行模具拆卸。

要求分析拆卸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对所拆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做记录。

记录拆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顺序摆放好,避免在组装时出现错误或漏装零件。

B.测绘主要零件。

对级进模具中拆下的凸模、凹模、凸凹模等主要零部件进行测绘。

要求测量基本尺寸,并按设计尺寸确定公差。

C.拆卸注意事项。

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

注意保护模具,使其受力平衡,切不可盲目用力敲打,严禁用铁榔头直接敲打模具零件。

不可拆卸的零件和不宜拆卸的零件不要拆卸。

拆卸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损坏模具各器械。

拆卸遇到困难时分析原因,并请教指导教师。

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的安排。

(3)拟定模具装配顺序及方法

把已拆卸的模具零件清洗后,按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订装配顺序。

1)按顺序装配模具按拟定的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位置。

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其他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遇到零件受损不能进行装配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用工具修复受损零件后再装配。

2)装配后检查观察装配后模具是否与拆卸前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和漏装等现象。

3)绘制模具总装草图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五、实验结果及思考

1、每组学生用直尺、圆规、铅笔,按比例绘制一张级进冲模结构草图。

2、指出级进冲裁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所拆模具的工作原理。

 

实验三复合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复合冲裁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复合冲裁模上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的作用和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1、复合冲裁模具2~3套。

2、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验原理

复合模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一幅模具的同一位置上完成数道冲压工序。

压力机一次行程一般得到一个冲压件。

它在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既是落料凸模又是冲孔凹模的凸凹模。

按照复合模工作零件的安装位置不同,分为正装式和倒装式复合模。

正装式复合模

 

倒装式复合模

四、实验步骤

(1)对模具结构的观察分析

接到具体要拆装的复合模具后,需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并做好记录:

1)模具类型分析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确定该复合模具属于正装式复合模还是倒装式复合模。

2)工序与制件的分析通过对模具分析,了解该复合模具完成的是哪几种工序。

3)模具的工作原理对于该复合冲裁模具,分析其导向方式、定位方式、卸料方式、出件方式,并分析其是否存在推件装置。

4)模具的零部件分析并记录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间的装配关系,特别是要搞清楚凸凹模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

(2)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

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按拆模顺序将模具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深入了解。

1)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件和不可拆卸件,针对该级进模具须具体分析其结构特点,制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的方案,提请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一般冷冲压模具的导柱、导套以及用浇注或铆接方法固定的凸模等为不可拆卸件或不宜拆卸件。

拆卸时一般首先将上下模分开,然后分别将上下模作紧固用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螺钉,用拆卸工具将模芯各板块拆下,最后从固定板中压出凸模、凸凹模等,达到可拆卸件全部分离。

3)拆卸模具。

A.按所拟拆卸顺序进行模具拆卸。

要求分析拆卸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对所拆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做记录。

记录拆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顺序摆放好,避免在组装时出现错误或漏装零件。

B.测绘主要零件。

对复合模具中拆下的凸模、凹模、凸凹模等主要零部件进行测绘。

要求测量基本尺寸,并按设计尺寸确定公差。

C.拆卸注意事项。

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

注意保护模具,使其受力平衡,切不可盲目用力敲打,严禁用铁榔头直接敲打模具零件。

不可拆卸的零件和不宜拆卸的零件不要拆卸。

拆卸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损坏模具各器械。

拆卸遇到困难时分析原因,并请教指导教师。

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的安排。

(3)拟定模具装配顺序及方法

把已拆卸的模具零件清洗后,按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订装配顺序。

1)按顺序装配模具按拟定的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位置。

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其他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遇到零件受损不能进行装配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用工具修复受损零件后再装配。

2)装配后检查观察装配后模具是否与拆卸前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和漏装等现象。

3)绘制模具总装草图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五、实验结果及思考

1、每组学生用直尺、圆规、铅笔,按比例绘制一张复合冲模结构草图。

2、指出复合冲裁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所拆模具的工作原理。

 

实验四弯曲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弯曲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弯曲模上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的作用,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1、弯曲模具2~3套。

2、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验原理

弯曲件的形状及弯曲工序决定了弯曲模的类型,简单的弯曲模只有垂直方向的动作,复杂的弯曲模除了垂直方向的动作外,还有一个至多个水平方向的动作。

常见的弯曲模结构形式如下:

弯曲角小于900的U形弯曲模

U形件两次成形弯曲模

a)首次弯曲b)二次弯曲

Z形件弯曲模

四、实验步骤

(1)对模具结构的观察分析

接到具体要拆装的弯曲模具后,需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并做好记录:

1)模具类型分析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与确定。

2)工序与制件的分析通过对模具分析,了解该弯曲模具完成的工序。

3)模具的工作原理对于该弯曲模具,分析其导向方式、定位方式和出料方式。

4)模具的零部件分析并记录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2)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

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按拆模顺序将模具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深入了解。

1)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件和不可拆卸件,针对该弯曲模具须具体分析其结构特点,制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的方案,提请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一般冷冲压模具的导柱、导套以及用浇注或铆接方法固定的凸模等为不可拆卸件或不宜拆卸件。

拆卸时一般首先将上下模分开,然后分别将上下模作紧固用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螺钉,用拆卸工具将模芯各板块拆下,最后从固定板中压出凸模等,达到可拆卸件全部分离。

3)拆卸模具。

A.按所拟拆卸顺序进行模具拆卸。

要求分析拆卸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对所拆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做记录。

记录拆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顺序摆放好,避免在组装时出现错误或漏装零件。

B.测绘主要零件。

对弯曲模具中拆下的凸模、凹模等主要零部件进行测绘。

要求测量基本尺寸,并按设计尺寸确定公差。

C.拆卸注意事项。

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

注意保护模具,使其受力平衡,切不可盲目用力敲打,严禁用铁榔头直接敲打模具零件。

不可拆卸的零件和不宜拆卸的零件不要拆卸。

拆卸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损坏模具各器械。

拆卸遇到困难时分析原因,并请教指导教师。

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的安排。

(3)拟定模具装配顺序及方法

把已拆卸的模具零件清洗后,按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订装配顺序。

1)按顺序装配模具按拟定的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位置。

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其他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遇到零件受损不能进行装配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用工具修复受损零件后再装配。

2)装配后检查观察装配后模具是否与拆卸前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和漏装等现象。

3)绘制模具总装草图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五、实验结果分析

1、每组学生用直尺、圆规、铅笔,按比例绘制一张弯曲模结构草图。

2、指出弯曲冲裁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所拆模具的工作原理。

 

实验五拉深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拉深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拉深模上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的作用,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1、拉深模具2~3套。

2、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工作原理

受材料m的限制,有的拉深件要经过n道拉深才能成形,故有首次拉深模和以后各次拉深模。

拉深可以和其它冲压工序组成复合模或级进模。

典型拉深模结构如下:

落料拉深复合模

有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

四、实验步骤

(1)对模具结构的观察分析

接到具体要拆装的拉深模具后,需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并做好记录:

1)模具类型分析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与确定。

2)工序与制件的分析通过对模具分析,了解该拉深模具所完成的工序。

3)模具的工作原理对于该拉深模具,分析其导向方式、定位方式、出料方式及压边装置。

4)模具的零部件分析并记录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2)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

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按拆模顺序将模具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深入了解。

1)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件和不可拆卸件,针对该拉深模具须具体分析其结构特点,制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的方案,提请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一般冷冲压模具的导柱、导套以及用浇注或铆接方法固定的凸模等为不可拆卸件或不宜拆卸件。

拆卸时一般首先将上下模分开,然后分别将上下模作紧固用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螺钉,用拆卸工具将模芯各板块拆下,最后从固定板中压出凸模等,达到可拆卸件全部分离。

3)拆卸模具。

A.按所拟拆卸顺序进行模具拆卸。

要求分析拆卸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对所拆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做记录。

记录拆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顺序摆放好,避免在组装时出现错误或漏装零件。

B.测绘主要零件。

对拉深模具中拆下的凸模、凹模等主要零部件进行测绘。

要求测量基本尺寸,并按设计尺寸确定公差。

C.拆卸注意事项。

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

注意保护模具,使其受力平衡,切不可盲目用力敲打,严禁用铁榔头直接敲打模具零件。

不可拆卸的零件和不宜拆卸的零件不要拆卸。

拆卸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损坏模具各器械。

拆卸遇到困难时分析原因,并请教指导教师。

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的安排。

(3)拟定模具装配顺序及方法

把已拆卸的模具零件清洗后,按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订装配顺序。

1)按顺序装配模具按拟定的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位置。

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其他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遇到零件受损不能进行装配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用工具修复受损零件后再装配。

2)装配后检查观察装配后模具是否与拆卸前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和漏装等现象。

3)绘制模具总装草图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五、实验结果分析

1、每组学生用直尺、圆规、铅笔,按比例绘制一张拉深模结构草图。

2、指出拉深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所拆模具的工作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