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5779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哥白尼和老师较真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但是,只要和真理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一样会较真,直到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做客,老师不在。

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

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问:

“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

“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

“老师,我看不懂。

火星也好,土星也罢,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

”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

“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

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

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

“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

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果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选自《永远的坚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________

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

________

(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太阳中心说是伽利略创立的。

________

②太阳中心说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________

③太阳中心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

________

④太阳中心说是对地心说的否定。

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________

(4).短文在塑造哥白尼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外貌描写

【答案】

(1)毕恭毕敬;当仁不让

(2)错误;正确;正确;正确

(3)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4)C

(5.你从哥白尼身上学到了什么?

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

(3)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描写方法按人物描写概括为: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等。

结合句子来分析。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

⑴毕恭毕敬;当仁不让;⑵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⑶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⑷C;⑸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什么是语言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解析】【分析】

(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而拟人句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

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去描写漓江的景色的.

(3)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这句话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了。

故答案为: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把智慧用对地方

有一对夫妻开了家烧酒店。

丈夫是个老实人,为人真诚、热情,制作的酒也好。

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酒店生意兴隆,常常是供不应求。

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夫妻俩便决定把挣来的钱投进去,再添置一台烧酒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酒的产量。

这样,一可满足顾客需求,二可增加收人,早日致富。

一个月以后,丈夫外出购买设备归来。

妻子一见丈夫,便高兴地说:

“这几天,我可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诀。

”丈夫不解地说:

“做生意靠的是信誉,除此还能有什么秘诀?

妻子听后,用手戳着丈夫的头,自作聪明地说:

“你这榆木脑袋,现在谁还像你这样做生意!

你知道吗?

这几天我赚的钱比过去一个月挣的还多。

秘诀就是,我给酒里兑了水。

丈夫一听,肺都要气炸了,他没想到,妻子竟然会往酒里兑水,一气之下就把屋内剩下的酒全部都倒掉了。

他知道妻子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而这又意味着什么。

从那以后,尽管丈夫想了许多办祛,竭力挽回妻子给酒店信誉所带来的损害,可“酒里兑水”这件事被顾客发现了,酒店的生意日渐冷清,最后不得不关门停业了。

(选自《中国少儿必读金典:

哈佛家训》,天地出版社)

(1).“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思是________。

(2).妻子说的做生意的“秘诀”是什么?

这是真的“秘诀”吗?

说说你的观点吧。

(3).为什么丈夫“肺都要气炸了”,还“把屋内剩下的酒全部都倒掉了”呢?

(4).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把智慧用对地方”。

对了本文后,你觉得怎样才算把智慧用对地方呢?

【答案】

(1)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慕名前来品尝

(2)妻子说的做生意的“秘诀”是给酒里兑了水。

这不是真的什么秘诀,而是作假的行为。

(3)因为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丈夫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4)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如果用智慧去做坏事,往往只会事与愿违;只有讲究信誉和诚心,才是人生成功的秘诀。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⑴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慕名前来品尝;

⑵妻子说的做生意的“秘诀”是给酒里兑了水。

这不是真的什么秘诀,而是作假的行为。

⑶因为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丈夫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⑷示例:

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如果用智慧去做坏事,往往只会事与愿违;只有讲究信誉和诚心,才是人生成功的秘诀。

【点评】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课外阅读。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给下列划线字注意。

提防________   捕杀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生机勃勃(ABCC式)________ ________

(3)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

________。

第2自然段:

________。

第3自然段:

________。

(4)请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你认为狼为什么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答案】

(1)dī

;bǔ

(2)得意扬扬

;其乐融融

(3)写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的人们要时刻提防狼对鹿的暗算。

所以人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写凯巴伯森林在成了鹿的王国后,灾难也随之发生,鹿群闹饥荒,绿色在消退

;写狼和森林、鹿的关系

(4)本文写的是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的人们要时刻提防狼对鹿的暗算。

所以人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后来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但是灾难也随之发生,鹿群闹饥荒,绿色在消退。

从而揭示了狼和森林、鹿的关系。

(5)因为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解析】【分析】

(1)正确读准字音。

提,是多音字,提dī防;捕bǔ,声母是b,不读p。

(2)从给出的词语“生机勃勃”来看,是ABCC式结构,如:

得意扬扬、其乐融融。

(3)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第1自然段:

写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的人们要时刻提防狼对鹿的暗算。

所以人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第2自然段:

写凯巴伯森林在成了鹿的王国后,灾难也随之发生,鹿群闹饥荒,绿色在消退。

第3自然段:

写狼和森林、鹿的关系。

(4)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本文写的是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的人们要时刻提防狼对鹿的暗算。

所以人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后来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但是灾难也随之发生,鹿群闹饥荒,绿色在消退。

从而揭示了狼和森林、鹿的关系。

(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

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不间断地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寮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

“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

“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诀窍——________    思考——________    显现——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概述文同画竹的秘诀。

(3)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胸有成竹”的意思,并用“胸有成竹”写一句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秘诀;琢磨;浮现

(2)平日多注意观察竹子的形态、颜色、形象,时刻铭记心中。

(3)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造句:

当他空着手走上讲台准备演讲时,人们禁不住为他担心起来。

其实,他早已胸有成竹。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如:

诀窍:

关键性的好办法。

根据其意思,诀窍的近义词可以是“窍门、秘诀、诀要”中其中之一。

其他依次类推。

思考:

思索、考虑。

显现:

显露,露面。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秘诀、琢磨、浮现

(2)平日多注意观察竹子的形态、颜色、形象,时刻铭记心中。

(3)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造句:

当他空着手走上讲台准备演讲时,人们禁不住为他担心起来。

其实,他早已胸有成竹。

(4)略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进入中学后,在日渐繁忙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

这事真让我______________

要求:

①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这是真让我感动

人生的道路上,少不了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事情。

而在这些珍贵的记忆中,定会有无数的细节来供我们慢慢回味。

在这些微妙的细节中你会有新的收获——是高兴,是悲伤,或许更多的还是感动。

  ——题记

自从入选了学校排球队以来,每天下午都少不了高强度的训练,而训练内容则包括:

扣球、垫球、传球等。

其中,最让我头痛的莫过于发球了。

每一次站在底线,我这心老是“扑通”跳个不停。

放眼望去,说实话,十多米的距离足以使我感到畏惧。

无数次,我都倒在了这种心理之下,从没有过例外……颤抖的抛球,然后在手掌上的击球部位闹罢工后,一阵狂乱出手,导致“啪”的一声,排球便得到自由,四处蹦跳。

每当这时候,我这心中都不是滋味,与排球解放后的兴奋有着天壤之别。

这天,和以往一样,在使我郁闷的发球时间中我已经连续三次发球相继失败。

于是,我开始急促不安、焦急难忍;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拿着排球就是一阵乱敲,将所有的不满与愤怒发泄在了它上面,也因此只听一下又一下沉重的“啪啪”声。

一颗颗硕大的汗珠划过脸颊,有次序的在滑滑梯;火辣辣的太阳仿佛因为队友们的漂亮发球而留住了下山的脚步。

我是如此的无助与孤独。

“怎么不发球了?

来来来,我们来比比看谁强!

”猛然间一个熟悉的声音轻轻拂过,可依旧下了我一大跳,我连忙抬起头——原来是伍豪——他正用一双浓眉大眼望着我,神情中流露出急于等待我的回答。

霎那间,我算是愣住了,不过随即我感觉到一股力量附上了我的身体,并逐渐布满了全身,我感受到了——自信!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朝气蓬勃,那不是夕阳,而是一股力量的源泉。

我挺直了身躯——既然伍豪要与我比,自然证明他认为我发球不差。

不说别的,就是为了争这口气,我也要成功。

缓缓走到底线两米左右的地方,一个深呼吸,那气势可算是起来了。

接着,只见我一个上布,抛球,此时此刻,我脑中一片空白,右手自然伸起来,挥背,打!

只见球径直飞了出去,十分低,一下子便撞到网上,然后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翻一跃,勉强抵达对面,啊!

这是一个突破!

我久久的沉浸在欢乐之中,甚至颇有几分意外,这可是从我们开始训练发球至今的灵的超越!

这是在挑战中诞生的成功!

我内心激动不已,差点就跳了起来;我伸出右手,久久的注视着,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是我的手吗?

终于,一个声音把我从诗画般的境界中拉了回来:

“翻网,漂亮!

就是抛球高度还要再调整一下,并且手要剥球。

”伍豪话音刚落,一个球便飞腾而来。

我仔细的推敲着这句话。

后来,又在老师地指导下,发球过网对于我来说再也不是难事。

在我因为没有绚丽光彩而几乎被所有人遗忘时,伍豪向我发起的挑战使得我找回信心,他朴实简短的话让我取得了零的突破,甚至是自我的一个超越。

至始至终,这件事都使我难以忘怀。

这件事,真让我感动。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题目中明确要求写的是----“这件事”,所以本文写的应该是一件事,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或者让人后悔的事……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

补充文题时应注意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

题目补充好后,要选好材料。

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材料最好从自身写起,这样有助于表现真情实感。

所写事件要突出中心,安排构思重点情节——详写细写美写。

7.题目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理想的花园,不该只有一种色彩;理想的世界,应该容纳万物共生。

请以“多彩的世界”为题目,以“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班级的师生的真实姓名。

【答案】多彩的世界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娟子也成了一名老师,讲授《月亮》那一课时,她也像当年老师问自己一样,问自己的学生,“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小船,有一位叫李佳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像豆角。

这个回答顿时让娟子陷入了回忆……

那时候,娟子上学前,最喜欢戴着眼镜,笑眯眯地看老师。

她总是托着下巴想:

自己将来的老师,会不会也是这样?

想啊!

想啊!

忽然自己就坐进了教室,一个戴眼镜的老师对着自己笑,娟子也笑了,忽然一切又不见了。

娟子揉揉眼,哦!

原来是个梦。

又一年的秋天,娟子扎着羊角辫,背着小书包上学了。

娟子发现讲台上的老师戴着眼镜笑眯眯的,娟子好高兴啊!

她好喜欢这位李老师,李老师笑起来像妈妈,声音好听极了。

李老师也喜欢活泼、可爱又聪明的娟子。

一天,李老师讲《月亮》这一课,她轻轻念着:

“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念完后,李老师问:

“同学们,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像小船。

“对!

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

“像镰刀。

“弯弯的月亮最像镰刀了,丽丽说得真好。

娟子,你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老师!

弯弯的月亮像外婆院子里结的豆角。

”娟子认真地说。

“哈哈!

”教室里响起了笑声,李老师气得脸发白。

“娟子,不许说月亮像豆角,听见了吗?

”娟子低下头,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见弯弯的月亮像豆角,为什么老师会生气?

她好不服气:

弯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

就像!

……

眼前的李佳,明明就是当年的自己啊!

娟子说:

“李佳同学说得很正确,弯弯的月亮是很像豆角的。

同学们!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不能只拘泥于别人说过的,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新的想法,理想的花园,不该只有一种色彩;理想的世界,应该容纳万物共生。

教室里一片热烈的掌声。

又是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娟子老师收到一封信,信是一位叫李佳的作家写来的。

信里写着:

娟子老师,我是您的学生,谢谢您没有扼杀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明白,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谢谢您的“豆角月亮”。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审题时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