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5889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docx

福建中班下科学领域

科学领域

科学

我喜欢的汽车

一、活动目标

1、对汽车感兴趣,能观察、了解生活中常见车辆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结构。

2、能比较、探索不同汽车的异同点,学习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3、学尝试大胆描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自己有关汽车的经验。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请家长带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汽车。

2、材料准备:

(1)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的各种汽车的玩具、模型、图片、书籍等。

(2)轿车、公共汽车、卡车的模型每组一套(有条件的幼儿园尽可能组织幼儿进行实物观察)。

(3)记录纸、笔每组一份。

3、环境创设:

组织幼儿一起利用各种汽车的图片、玩具、模型将活动室布置成“小小汽车城”。

4、材料配套;亲子手册《我喜欢的汽车》。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2、看一看。

(1)引导语:

这些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布置了“小小汽车城”,现在我们一起去参观吧。

3、说一说。

(1)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在“小小汽车城”里看到或是喜欢的汽车的名称、特征等:

你喜欢哪一款汽车?

它是什么样子的?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快告诉身边的好伙伴吧。

(2)集体交流,这里有好多好多的汽车,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车吗?

你们在哪些地方也见过它们?

它们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3)根据幼儿的回答。

引导幼儿观察相应的汽车图片或模型,初步感受汽车种类和用途的丰富。

小结:

汽车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有轿车、公共汽车和卡车,它们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分组观察和比较轿车、公共汽车、卡车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结构,发现其相同点。

(1)引导语:

轿车、公共汽车、卡车都有什么部件?

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种车的相同之处,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师幼共同归纳汽车的基本特征:

外观上看都有车身和轮子,其中车身上有后视镜、挡风玻璃、车窗、车灯等,车内有方向盘、操纵杆、座椅等。

3.分组观察和比较轿车、公共汽车、卡车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结构,发现其不同点,

(1)展示和介绍记录表,重点强调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记录。

(2)引导幼儿通过看、玩、拆等方式比较三种车辆的不同,并从车身形状、座椅数量、车门、车轮等方面记录其不同。

(3)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记录结果。

小结:

轿车的车身最小,公共汽车的座椅数量最多,车门比较大。

公共汽车和轿车的任务是载人,卡车的任务是装载货物、轿车有四个轮子;公共汽车有的有四个轮子,有的有六个轮子;货车的轮子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大、有的小。

4、扩展经验。

(1)引导语:

汽车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了解了常见的轿车、公共汽车和卡车。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不一样的汽车呢?

它们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活动延伸

1、游戏活动:

(1)在美工区提供图画纸和水彩笔,引导幼儿设计、绘面汽车。

(2)在科学区提供各种车的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拆装,加深对汽车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的认识;引导幼儿排摆多种汽车的耕图、为汽车图片分类、制作各种汽车标志和汽车玩具等。

(3)在建构区提供各种大型积木,插塑,以及大小不同的纸板、瓶罐等辅助材料,引导幼儿设计、建构各种汽车。

2、家园共育

(1)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我喜欢的汽车》,像幼儿介绍不同汽车的外形结构和用途。

(2)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一些特殊种类的汽车模型、玩具、图片资料等,创设“奇妙的汽车”观察交流区,帮助幼儿拓展有关汽车的经验。

 

不倒翁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

1、喜欢玩不倒翁,乐于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感知、发现不倒翁的不倒与其半球形底部及上轻下重的特点有关。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事先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造型的不倒翁投放于科学区中,供幼儿摆弄、把玩。

2、材料准备:

(1)幼儿与家长收集的各种玩具(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各种造型、可拆装的不倒翁)。

(2)底部无重物的不倒翁,底部不是半球形的不倒翁,橡皮泥,已剪开小口的海洋球、乒乓球,透明胶等。

(操作材料每组一套。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1)谜语:

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不倒翁。

2.和玩具玩“不倒”游戏。

(1)鼓励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压一压,以各种方式摆弄各种玩具,并按“会倒”和“不倒”给玩具分类。

(2)组织幼儿分享交流:

这个玩具会倒吗?

你是怎么玩的?

3、探索“不倒”的秘密。

(1)观察不倒翁的外形特征。

(2)提问:

这些不倒翁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底部形态都是半球形。

(3)了解不倒翁的内部构造。

(4)引导语:

(出示一个底部是半球形但会倒的玩具)底部是半球形的玩具就一定不倒吗?

我们来看看。

(5)将“会倒”和“不倒”的两个玩具上下两部分拆开来,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肚子里有什么?

它有什么用处?

(6)小结:

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底部是半球形的;二是它的身体上轻下重,底部有较重的东西。

这样它就会左右摇摆而不会倒下。

4、给不倒翁“治病”。

(1)引导语:

这几个不倒翁为什么一碰就倒呢?

(2)引导幼儿分组观察不侧翁损坏的原因。

并尝试借助橡皮泥充当底部重物、利用海洋球或乒乓球将不是半球形的底部改造成半球形等方式修理不倒翁。

(3)在修理过程中,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思考使用橡皮泥的方式,继续感受“上轻下重“这一特点对不倒翁的影响。

5、分享交流修理的过程。

(1)引导语:

在修理不倒翁时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才会成功?

(2)鼓励幼儿质疑:

关于不倒翁,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四、活动延伸

(1)游戏活动:

在科学区中投放海洋球、兵乓球等球形材料、引导幼儿从材料超市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各种造型的不倒翁,进一步感知不倒翁“不倒”的奥秘。

(见本书科学区游戏)

(2)生活活动: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与不倒翁制作原理相同的用品或玩具,如摇椅、摇摆木马等。

 

有趣的管子

活动目标

*了解管子的多样性,探索让物体通过管子的多种方法,乐意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探索与体验用管子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的方法,感知生活中管子的传送作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连接管子的操作经验。

·材料准备:

直管若干,T形、形、U形等弯管若干,配套水管转接口若干。

(2)兵乓球、积木、小铁球、小术根等材料各若干。

(3)“小区输水管”示意图、瓶装水各若干。

活动过程

1.感知管子的多样性,了解管子的作用。

★出示各种直管和弯管。

引导语:

小朋友,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管子?

你知道管子有什么作用吗?

2.探索直管的玩法。

*介绍材料及玩法。

·引导语:

老师准备了很多小玩具,请你们想办法让小玩具从管子的这头进去,从那头出来。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玩法,教师指导。

*有针对性地请个别幼儿说说玩的方法并演示。

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让玩具通过了直管。

小结:

使物体通过直管的方法很多。

就拿乒乓球来讲,我们可以将直管平放,用力把兵乓球从直管的一头推进去,它就会从直管的另一头滚出来,除了用手推以外,还可以用用小木棍桶,使乒乓球通过直管。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直管竖着放,将乒乓球从直管的上端放进去。

它就会从直管的下端掉出来。

管子能使物体从这头进去、那头出来,起到传送物体的作用。

3.探索物体通过弯管引起运动方向变化的现象。

*引导语:

刚才,你们让乒乓球通过直管,球从哪个方向出来?

如果它从这些弯管中穿过,它会从哪个方向出来呢?

*提供T形、L;形、U形弯管,请幼儿玩一玩,尝试让兵后球通过等弯管。

*分享交流。

提问:

你刚才使用哪种弯管?

你的兵乓球从哪个方向滚出来?

为什么?

提问:

如果我想让兵乓球从右边出来,需要哪种弯管的帮忙?

如果从两边出来呢?

·小结:

弯管能使球转弯,改变球滚动的方向,管子与管子相互组合,能使球按照我们的需要到达我们预定的地方,这就是管子的神奇作用。

4.联系实际,按图合作设计管子路线。

*出示“小区输水管”示意图,引导幼儿观察水怎样从水厂送至小区。

·提问:

输水系统用上了哪些弯管?

管子之间是怎么连接的?

*鼓励幼儿分组合作,根据示意图连接水管。

*引导幼儿验证结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引导幼儿将一瓶水从管子一头倒入,在另一头验证结果。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在科学区开展“我是最牛管道工”活动,即在垫板上面出A、B两个口(位置可随意改变),请幼儿利用T形、L形、U形等弯管和直管互相连接,自由设计水管路线。

完成水从A到B的输送;开展“穿过弯管”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大胆探究使物体穿过弯管的办法(见本书科学区游戏)。

·家园共育:

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管道,进一步了解管子的作用。

 

种子发芽(备选)(动植物)

活动目标

*能比较、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发现种子的多样性。

*初步了解种植豆子等种子的方法,比较、探究种子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和家长、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供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了解其外形特征。

(2)在自然角指导幼儿学种夏子等种子。

并协助幼儿为自己种下的种子贴上标签,推上记录卡。

观察和记录其生长过程。

·材料准备:

(1)神子商店一一苹果存、福子籽、花生、黄豆、绿豆,西瓜存、南瓜籽等。

(2)各种种子及其对应的植物图片。

种子发芽的相关录像或课件。

活动过程

1.情境引人,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引导语:

种子商店送来了许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鼓励幼儿看一看、摸一镇,自由观察。

·集中交流讨论:

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

你在哪儿见过这些种子?

这些种子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面对种子进行简单的描述。

*小结:

种子的形状不同,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种子有红、黄、白、黑、绿等丰富的颜色:

种子大的可以像椰子那么大,小的可以像沙子那么小;它们软硬也不同。

探疑解密,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出示幼儿之前在自然角种植的种子(包括不发芽的和已发芽的种子),请种植的小主人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讨论:

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

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讨论:

(1)不同的种子同时种植下去,它们发芽所需要的时间一样吗?

(2)同样的着子种在水里、土里、沙子里,它们发芽的情况一样吗?

*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或课件,直观地回顺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

3.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

*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及其对应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了解。

·引导语:

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的妈妈是谁吧。

活动延伸

·生活活动:

能续指导幼儿对所种的植物进行照料,并做好观察记录,感知植物生长过程与水、阳光等的关系。

·家同共育:

请家长在家带领幼儿开展种机活动,并进行将续性的观察与记录。

·领域渗透,

(1)结合语言活动,指导幼儿根据自然角的观察记录制作(种子发芽)图书并讲述。

(2)结合美术活动,指导幼儿进行种子将贴前等活动。

3)结合社会活动,开展有关关爱植物的活动。

 

春游去(自然科学想象)

活动目标

*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春天的季节特征,能发现大自然的变化。

*亲近自然,喜爱春天,乐意参加观察、收集、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请幼儿在活动前自由分组,每组邀请多名家长志愿者。

(2)事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材料准备:

小背包(内装零食,水壶、小玩具,小工具等)、地垫、小袋子(用来装收集的有关春天的物品)、记录纸、笔等各若干。

·资源利用:

选择好附近的春游地点,并制定好行走的路线(教师必须事先前往实地勘察,制定合理的路线,发动家长志愿者做好安全预案)。

活动过程

1.引出春游的主题。

*引导语:

春天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它藏哪儿了?

让我们唱着歌一起去找春天吧!

2.春游路上。

*歌声里的春天:

在春游路上播放或演唱一些幼儿耳熟能详的有关春天的歌曲,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诗歌里的春天:

在春游的路上组织幼儿复习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诗歌,为幼儿收集春天的信息提供一些隐性支持。

3.寻找春天。

*引导幼儿观察、寻找、记录自然界的景象。

·寻找春天的植物,观察花卉和树木等的形状、颜色,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寻找春天的动物,可以借助工具捕捉昆虫、蝌蚪等,近距离观察,并做简单记录。

·倾听、寻找春天的声音,并进行相关记录,如用手机记录鸟鸣,水声、人们交谈或游戏的声音等。

·采访人们对春天的感受。

如“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你最喜欢春天里的哪些景色?

”等,并进行记录。

*鼓励幼儿记录并整理自己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

4.收拾物品,整理环境。

*整理自己收集到的春天的物体,在小组内初步分享自己的发现及春游后的感受。

*将小组记录表以及收集到的物体交给教师,留做下次活动的集体分享之用。

*清理身边的垃圾,保护环境。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科学区继续引导幼儿对收集的春天的信息做分类记录并交流。

(2)在美工区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画、剪、折、担等各种美工手段来参与有关春天的环境创设,如制作迎春花、横花、柳条,绘画小蝌身、春雨等,并注意分类布置春天环境。

(3)在语言区组织幼儿进行“我看到的着天”“多彩的春天”等谈话活动。

(4)引导幼儿将自己与家长制作的有关春天的亲子作品,根据环境(如天空中、水面上草地上等)分类,布置成“春天的盛会”场景。

·生活活动:

组织幼儿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蚕宝宝或种植各种植物,并观家其生长变化。

 

春天的信息(自然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能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多角度地认识春天的季节特征,丰富自身经验。

*乐意与同件分享交流,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制作小图书的经验。

·材料准备:

(1)幼儿上次春游的记录表,幼儿春游活动收集到的各种物体,教师用的大张记录表。

(2)画纸、彩色笔、记号笔、透明胶、订书机者于。

(3)鸟鸣声、雨声、雷声等录音。

·环境创设:

活动室走廊、自然角等地布置或投放的物品均要注意体现春季的特征,让幼儿从多方面感受春天气息。

活动过程

1.回顾上次的春游活动。

*引导语:

春游快乐吗?

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你找到了什么?

在哪儿找到的?

2.依据春游时的记录表,介绍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

*我看到……

·提问:

春天有哪些花?

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

·提间:

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你找到了几片叶子宝宝?

在哪找到的?

它们的妈妈是谁?

为什么有的大树妈妈要换新衣裳?

新长出来的树叶和原先的有什么不一样?

·提问:

你找到什么昆虫?

在哪找到的?

是怎么捉到的?

它在于什么?

·提间:

春天还有哪些小动物出现了?

(小蝌蚪、蚕等。

)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我听到……

·提问:

你在春游时听到了什么声音?

在哪儿听到的?

你能学一学吗?

·提问:

你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样?

为什么春天会有这种声音?

还有哪些声音?

·依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鸟鸣声、雨声、雷声等。

*我感受到……

·提问:

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

春风吹在脸上有什么感觉?

·提问:

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

人们的服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提问:

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提问: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

(丰富词语:

多彩、五颜六色、暖和、舒适等。

3.操作活动“制作春天小画册”。

*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中的记录表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小册子。

*鼓励幼儿相互介绍、分享“我找到的春天”。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美工区继续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画,剪、折、握等来参与有关春天的环境创设,并注意分类布置。

(2)在自然角引导幼儿观赏、种植植物、饲养。

观察|动物,并开展植物向光性小实验。

《见本书科学区游戏》

·家园共育: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天气观察记录表。

并和幼儿一起记录春天的天气特征。

·领域渗透:

(1)结合语育教育,组织幼儿开展与春天有关的诗款欣赏和谈话活动。

(2)结合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等。

(3)结合美术活动,组织幼儿绘画《我眼里的春天》《春雨的色彩)等。

 

桃树(备选)(动植物)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感知桃树花、叶、果实的特征。

*了解桃树开花、长叶与结果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桃树的相关资料,积累对桃树的感性经验。

·材料准备:

(1)桃树开花、结果整个过程的课件。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

纸、笔。

·资源利用:

园内或周边有桃树的幼儿园,教师可分阶段带领幼儿到现场观案。

·材料配套:

数字资源《桃树》,亲子手册《桃树》。

活动过程

1.观察数字资源《桃树》的图片,交流、讨论对桃树的认识。

*出示数字资源《桃树》,引导幼儿描述桃树的外形特征。

·引导语:

这是什么树?

它长什么样?

·小结:

桃树的树皮黑黑的,树枝上分出许多更细更小的树核,上面开着一朵朵红红的桃花。

*引导幼儿观察桃树的花、叶、果实的细节图,并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描述其特征。

·提问:

桃树的花、叶子和果实是什么样的?

·小结:

桃树的花有红色、粉红色,还有白色的:

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果实近球形,表面有一层密密的短绒毛。

2.观察并记录桃树开花、长叶与结果的过程。

*引导语:

桃树有什么生长变化?

有哪几个过程?

(开花一长叶子一结果。

*引导幼儿观看桃树开花、长叶、结果整个过程的课件,用绘面、符号、数字等自己喜爱的形式在记录纸上记录观察情况。

*交流讨论,了解桃树开花、长叶和结果的顺序。

·引导语:

(1)桃树是怎样结出桃子的?

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2)桃树在什么季节开花、长叶?

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

它在什么季节结出桃子?

·小结:

原来桃树在春季是先开花再长叶的,经过蜜蜂等的帮助授粉成功,在夏季会结出累累果实。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在美工区开展有关桃树的绘面或手工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桃树的特征。

·家园共育:

建议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分阶段带幼儿去看桃树,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同时可利用亲子手册(桃树》中的图片,和幼儿说说桃树、桃花和桃子。

 

小蝌蚪变青蛙(动植物)

活动目标

*乐意参与饲养和照顾蝌蚪的活动,对蝌蚪的生长变化有好奇心与探究兴趣。

*观察、记录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发现蝌蚪生长变化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自然角或家中饲养鲜鲜的经验,并已用自己的方式把对蝌蚪变青蛙过程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材料准备;

(1)幼儿饲养、观察解蚪的记录。

(2)每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装着蝌蚪和青蛙)或青蛙和蝌蚪的图片若干。

(3)小术棒、放大镜等。

·环境创设:

将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记录的有关蝌蚪与青蛙的各种资料布置在展示墙上,供幼儿观看、了解、交流。

·材料配套:

数字资源《小蝌蚪变青蛙,亲子手册(小蝌蚪变青蛙》。

活动过程

1.出示蝌蚪和青蛙(或图片》,直接引题。

*引导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今天,我把小蝌蚪和它的妈妈请来了,我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分组观察比较青蛙和蝌蚪,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看一看,比较青蛙与蝌蚪的外形特征

·比较青蛙与蝌蚪的整体外形特征。

·比较两者的头部特征。

·比较两者的肢体特征,

*请幼儿借助小木棒逗一逗,比较两者的运动方式。

·请幼儿撩拨容器中的青蛙与蝌蚪,观察两者的运动状态。

·讨论:

青蛙和蝌蚪会怎样做运动呢?

有哪些不同?

*分享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逐一出示青蛙与蝌蚪的相关图片(如整体外形、头部、股体、运动时的形态等),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3.结合饲养、观察蝌蚪的记录,展开交流与讨论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词养、观察记录,介部自己在饲养、观察过程中的各种发现,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鼓励幼儿分享饲养经验:

你的小蝌蚪是在哪里找到的?

小蝌蚪喜欢住在哪里?

饲养它时要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照顾好它?

*讨论:

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辅助性问题:

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

身体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吗?

小蝌蚪的尾巴跑哪儿去了?

4.观看数字资源《小蝌蚪变青蛙》,梳理蝌蚪身变背蛙的过程。

*借助数字资源图片,为幼儿梳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卵→卵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消失→变成小青蛙。

5.答疑解惑。

*组织幼儿交流,请幼儿说说在饲养蝌蚪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

*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借助上网,查阅图书等方式了解更多蝌蚪与青蛙的知识。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科学区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中蝌蚪的生长变化,以自己的方式做好记录,并与同伴交流。

(2)在表演区为幼儿提供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头饰、道具,让幼儿通过表演加深对蝌蚪变背蛙的认识。

(3)在语言区指导幼儿有序地整理自己的饲养、观察记录,并将记录制作成《小蝌蚪变青蛙》的图书。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小蝌身变青蛙》,帮助幼儿巩固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认识。

(2)请家长以身作则,配合教师教育幼儿爱护蝌蚪和青蛙,让幼儿了解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领域渗透:

(1)结合美术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手指下的小蝌蚪鲜”绘画活动。

(2)结合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勺子里的“哈哈镜”(自然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能仔细观察,并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在科学区投放平面镜,鼓励幼儿玩“找光斑”“双面镜成像”等游戏,了解平面镜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幼儿已有照哈哈镜的初步体验。

·材料准备:

(1)平面镜若干。

(2)光亮度较高的不锈钢勺子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上面贴有不锈钢勺子的凹凸面实物图片)、笔。

(4)生活中的凹面镜和凸面镜图片若干。

·环境创设:

利用多面哈给镜,布置“哈哈走廊”(镜子标上序号)。

活动过程

1.情境激趣,感知、体验平面镜和哈哈镜的影像效果。

*请幼儿分别用各种镜子照一照自己。

并说说:

你是用什么镜子照自己的?

镜子里的你和原来的你一样吗?

有什么变化?

2探索勺子里的“哈哈镜”成像。

*引导语:

勺子是我的魔法宝贝,大家一起仔细看一看它的神奇吧。

*摸一摸:

请幼儿看看、模摸勺子,感知不锈钢勺子的凸面和凹面。

·引导语:

勺子的两面一样吗?

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理解并丰富词语:

凹、凸。

*照一照:

请幼儿使用勺子照照自己的脸,初步感知勺子凹面与凸面成像的不同。

·引导语:

勺子的凹面和凸面会变魔术,让我们分别用这两面来照照自己的脸。

*说一说:

帮助幼儿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凹凸面的不同成像。

·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你发现了什么?

勺子凹面和凸面照出的自己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

不锈钢勺子照出的模样你在什么地方也见过?

*验证并记录勺子凹凸面的不同成像,揭示秘密。

·引导语:

这里有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再次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照照自己,仔细看看你照出来是什么样的,然后把具体的样子画在记录表上。

·请部分幼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记录表。

·梳理经验,用凸面照出来的人,脸都变形了,这就是“变形术”:

用凹面照出来的人,|脸不仅变形了,而且颠倒过来了,这就是“倒身术”。

3.游戏“我说你照”,巩固经验。

*游戏“我说你照”。

·引导语:

接下来,我来说口令,你们听我的口令用句子照自己。

侧如,我说“倒身术”。

你们就要用勺子的哪一面照自己呀?

·提示:

你们可以看着记录表来操作。

*小结:

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镜子里的你并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现象。

哈哈镜就是用凹面镜和凸面镜来制作的,所以我们照哈哈镜时就会出现变胖或变瘦、变高或变腰等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