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322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 综合实验题.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九综合实验题

题型检测(九)综合实验题

1.(2019·昆明摸底)Ⅰ.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

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说法一:

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

说法二:

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针对上述两种说法,某小组同学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文献] 苹果汁中含有0.001%的Fe2+,同时也含有多酚类物质,多酚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变色;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实验探究]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试管②中未出现明显变化,试管③中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

实验2

试管

编号

1min

10min

24h

黄褐色

褐色

深褐色

无明显

变化

无明显

变化

无明显

变化

实验3

在一块新切开的苹果上滴加2~3滴FeCl3溶液

表面变为绿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验证了苹果汁中含有Fe2+,该实验试管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选用的FeSO4溶液中,X=________。

上述实验探究证明:

说法________(选填“一”或“二”)是苹果褐变的主要原因。

Ⅱ.准确测定某溶液中Fe2+质量分数的一种方法是:

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制成莫尔盐晶体[(NH4)2SO4·FeSO4·6H2O],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

称取ag莫尔盐样品溶于水,配制成200mL溶液,每次取待测液20.00mL,用浓度为b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酸性KMnO4溶液体积/mL

20.02

19.98

20.52

(3)酸化KMnO4的试剂为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HCl    B.H2SO4    C.HNO3

(4)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过程中,应将酸性KMnO4溶液置于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Fe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Ⅰ.

(1)由“实验1验证了苹果汁中含有Fe2+”可知,滴入稀硝酸后苹果汁中的Fe2+被氧化成Fe3+,Fe3+遇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

(2)结合题中已知的查阅文献信息可知,实验2选用的FeSO4溶液中Fe2+含量为0.001%,则X=0.001,根据实验2中试管①和②的实验现象可知,苹果褐变与Fe2+无关,由题中实验探究可知说法二是苹果褐变的主要原因。

Ⅱ.(3)HCl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溶液氧化,HNO3具有强氧化性,也能氧化Fe2+,滴定时产生干扰,数据不准确,因此酸化KMnO4溶液的试剂为H2SO4,B项正确。

(4)滴定过程中,Fe2+与MnO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5Fe2++8H+===Mn2++5Fe3++4H2O。

(5)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故应将其置于酸式滴定管中。

实验时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即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6)第三次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根据第一次、第二次的实验数据可算出实验中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根据

MnO

    ~    5Fe2+

1mol5mol

bmol·L-1×20.00×10-3Lc(Fe2+)×20.00×10-3L

得c(Fe2+)=

=5bmol·L-1,则该莫尔盐中Fe2+的质量分数=

×100%=

×100%。

答案:

Ⅰ.

(1)溶液变红 

(2)0.001 二

Ⅱ.(3)B

(4)MnO

+5Fe2++8H+===Mn2++5Fe3++4H2O

(5)酸式 当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入时,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变色

(6)

×100%

2.(2019·山西六校检测)间溴苯甲醛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在无水AlCl3催化下加热制备间溴苯甲醛。

Ⅰ.催化剂的制备

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少量无水AlCl3的相关实验装置。

已知无水氯化铝易升华,极易潮解。

(1)若气体A是Cl2,且由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固体B是AlCl3·6H2O,则气体A是__________,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气体A为Cl2,乙中的药品是碱石灰,则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间溴苯甲醛的制备

实验所用装置如图2(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

已知相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

沸点/℃

液溴

58.8

苯甲醛

179

1,2二氯乙烷

83.5

间溴苯甲醛

229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

将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在三颈烧瓶中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维持温度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

步骤2:

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

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

往洗涤后的有机相中加入适量无水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下一操作。

步骤4:

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本实验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为60℃,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温度,宜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分液时有机相处于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NaHCO3可以除去有机相中的Br2,反应中1molBr2参与反应,转移1mol电子且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中将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有机相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下一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

(1)KMnO4和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16H++10Cl-===2Mn2++5Cl2↑+8H2O。

(2)由AlCl3·6H2O制备AlCl3,只需使AlCl3·6H2O受热失去结晶水,通入HCl可防止AlCl3水解。

(3)因Cl2有毒,无水AlCl3极易潮解,所以乙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Cl2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甲中。

Ⅱ.

(1)仪器a是直形冷凝管;当反应温度低于100℃时,可以采取水浴加热的方式,有利于控制温度,且使反应体系受热均匀。

(2)间溴苯甲醛密度比水大,有机相在下层;HCO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Br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HCO

===Br-+BrO-+2CO2↑+H2O。

(3)无水MgSO4固体的作用是吸收有机相中的水,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答案:

Ⅰ.

(1)2MnO

+16H++10Cl-===2Mn2++5Cl2↑+8H2O

(2)HCl 抑制AlCl3水解

(3)吸收未反应完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甲中

Ⅱ.

(1)直形冷凝管 水浴加热

(2)下层 Br2+2HCO

===Br-+BrO-+2CO2↑+H2O

(3)过滤

3.(2019·烟台模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了120多种含铁硫簇(如Fe2S2、Fe4S4、Fe8S7等)的酶和蛋白质。

铁硫簇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最古老的生命物质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结构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

测定硫的质量。

ⅰ.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连接。

ⅱ.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在A中放入0.4g铁硫簇的样品(含有不溶于水和盐酸的杂质),在B中加入品红溶液,在C中加入30mL0.1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ⅲ.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A中固体逐渐转变为红棕色。

ⅳ.待固体完全转化后,取C中的酸性KMnO4溶液3.00mL,用0.1mol·L-1的碘化钾溶液进行滴定。

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

体积/mL

消耗碘化钾溶液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3.00

1.00

7.50

2

3.00

1.02

6.03

3

3.00

1.00

5.99

实验二:

测定铁的质量。

取实验一中A的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后取滤渣,经灼烧得0.32g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实验一”中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提出,撤去B装置,对实验没有影响,你的看法是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KI溶液滴定KMnO4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这种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操作,可能引起x/y偏大的是________。

a.滴定剩余KMnO4溶液时,KI溶液滴到锥形瓶外边一滴

b.配制KI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用碘化钾溶液滴定剩余KMnO4溶液时,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d.实验二中对滤渣灼烧不充分

解析:

(1)图示装置A中FexSy在加热条件下与空气作用可生成SO2,要测定硫的含量需用酸性KMnO4溶液吸收SO2,再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完全吸收即可,即实验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b→e→f→d→c(→g)。

(3)当滴入最后一滴KI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且30s内颜色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4)装置B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完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实验结束时若装置C中紫色没有完全褪去,说明SO2完全被吸收,故该同学的看法合理。

(5)酸性KMnO4溶液能将I-氧化为单质I2,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16H++10I-===2Mn2++5I2+8H2O。

(6)反应前装置C中KMn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L-1×0.03L=0.003mol,滴定剩余的KMnO4时消耗0.1mol·L-1KI溶液的体积为[(6.03-1.02)+(5.99-1.00)]mL÷2=5.00mL(第一次滴定结果误差较大,故舍去),根据2MnO

~10I-和消耗I-的体积可得出吸收SO2后溶液中剩余n(KMnO4)=0.1moL·L-1×0.005L×

×

=0.001mol,则反应中SO2消耗KMnO4为0.003mol-0.001mol=0.002mol,根据5SO2~2KMnO4和消耗0.002molKMnO4可求出SO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即该铁硫簇中S元素为0.005mol,实验二中最终得到的0.32g固体为Fe2O3,根据2Fe~Fe2O3可求出n(Fe元素)=0.004mol,即该铁硫簇中n(Fe元素)∶n(S元素)=4∶5,则该铁硫簇的化学式为Fe4S5。

(7)滴定剩余KMnO4溶液时KI溶液滴到锥形瓶外一滴,导致测得的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偏大,则SO2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偏小,得出的y偏小,即引起x/y偏大,a正确;配制KI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KI溶液浓度偏大,则测得的剩余的KMnO4的物质的量偏小,SO2消耗的KMnO4的物质的量偏大,y偏大,则引起x/y偏小,b错误;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即滴定时消耗KI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得的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偏大,同理导致x/y偏大,c正确;实验二中对滤渣灼烧不充分,导致残渣质量增加,即样品中n(Fe)偏大,导致x/y偏大,d正确。

答案:

(1)e→f→d→c(→g)

(2)在导管b后接上长导管,把长导管末端插入水槽中,关闭a处旋塞,用酒精灯微热硬质玻璃管,若长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撤去酒精灯,导管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加入最后一滴KI溶液,溶液紫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紫色

(4)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完全吸收 合理 若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不褪去,说明二氧化硫被吸收完全

(5)2MnO

+16H++10I-===2Mn2++5I2+8H2O

(6)Fe4S5

(7)acd

4.叠氮化钠(NaN3)固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是汽车安全气囊中的主要成分,能在发生碰撞的瞬间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将气囊鼓起。

工业级NaN3的制备分两步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2Na+2NH3

2NaNH2+H2

ⅱ.NaNH2+N2O

NaN3+H2O

实验室利用如下装置模拟工业级NaN3的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

制备

(1)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_,装置D中进行油浴而不用水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2O可由NH4NO3在240~245℃分解制得(硝酸铵的熔点为169.6℃),则可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制备NaN3的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通入N2O。

实验Ⅱ:

分离提纯

反应完全结束后,取出装置D中的混合物进行以下操作,得到NaN3固体。

D中混合物

NaN3

已知:

NaNH2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氨气

(3)操作Ⅳ采用乙醚洗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

定量测定

实验室用滴定法测定叠氮化钠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

①将2.500g试样配成500mL溶液。

②取50.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00mL0.1010mol·L-1(NH4)2Ce(NO3)6溶液。

③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稍稀释,向溶液中加入8mL浓硫酸,滴入3滴邻菲啰啉指示液,用0.0500mo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Ce4+,消耗溶液体积为29.00mL。

测定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2Ce(NO3)6+2NaN3===4NH4NO3+2Ce(NO3)3+2NaNO3+3N2↑

Ce4++Fe2+===Ce3++Fe3+。

(4)配制叠氮化钠溶液时,除需用到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5)试样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

(1)A中产生的氨气混有水蒸气,干燥氨气选择碱石灰,则在C中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装置D中发生反应之一:

NaNH2+N2O

NaN3+H2O,该反应需要温度210~220℃,而水浴温度达不到反应所需的温度,所以进行油浴而不用水浴。

(2)N2O可由NH4NO3在240~245℃分解制得(硝酸铵的熔点为169.6℃),在制得N2O之前,NH4NO3已经熔化,故试管不能向下倾斜,以防熔化后的NH4NO3流下,故不用c;NH4NO3分解会产生水,若用b装置,水蒸气冷凝后会回流至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故不用b;气体发生装置选a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

N2O↑+2H2O↑;在制备NaN3的实验过程中,当Na和NH3完全反应时,开始通入N2O发生反应NaNH2+N2O

NaN3+H2O制得NaN3,所以当观察到装置D中熔融钠单质的银白色光泽全部消失时开始通入N2O。

(3)D中混合物加水后,根据叠氮化钠(NaN3)固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NaN3溶解在水中,NaNH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氨气,可知,操作Ⅱ加乙醇可降低NaN3的溶解度促使NaN3析出;乙醚洗涤叠氮化钠可减少叠氮化钠的损失;故操作Ⅳ采用乙醚洗涤的原因是NaN3不溶于乙醚,能减少其损失;可洗去NaN3固体表面的乙醇杂质;乙醚易挥发有利于产品快速干燥。

(4)配制500.00mL叠氮化钠溶液时,除需用到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是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5)测定时,将2.500g试样配成500.00mL溶液,取50.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叠氮化钠和六硝酸铈铵反应,剩余的六硝酸铈铵,加入浓硫酸,用0.0500mol·L-1(NH4)2Fe(SO4)2(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

Ce4+,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

2(NH4)2Ce(NO3)6+2NaN3===4NH4NO3+2Ce(NO3)3+2NaNO3+3N2↑①

Ce4++Fe2+===Ce3++Fe3+。

(NH4)2Ce(NO3)6总物质的量n[(NH4)2Ce(NO3)6]=0.1010mol·L-1×50.00×10-3L=5.050×10-3mol,

参加反应(NH4)2Fe(SO4)2的物质的量n[(NH4)2Fe(SO4)2]=0.0500mol·L-1×29.00×10-3L=1.450×10-3mol,

由②知,与NaN3反应的(NH4)2Ce(NO3)6的物质的量n[(NH4)2Ce(NO3)6]=5.050×10-3mol-1.450×10-3mol=3.600×10-3mol,

由①可知,500mL溶液中(2.500g试样中)n(NaN3)=0.036mol,

w=

×100%=93.6%。

答案:

(1)碱石灰 水的沸点为100℃,达不到210~220℃

(2)ad NH4NO3

N2O↑+2H2O↑ 装置D中熔融钠单质的银白色光泽全部消失

(3)NaN3不溶于乙醚,能减少其损失;可洗去NaN3固体表面的乙醇杂质;乙醚易挥发有利于产品快速干燥

(4)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5)0.9360(93.60%)

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苯甲酸异丙酯,其反应原理为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物质的性质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溶性

苯甲酸

122

1.27

249

微溶

异丙醇

60

0.79

82

易溶

苯甲酸异丙酯

164

1.08

218

不溶

实验步骤:

步骤ⅰ:

在图甲干燥的仪器a中加入38.1g苯甲酸、30mL异丙醇和15mL浓硫酸,再加入几粒沸石;

步骤ⅱ:

加热至70℃左右保持恒温半小时;

步骤ⅲ:

将图甲的仪器a中液体进行如下操作得到粗产品:

步骤ⅳ:

将粗产品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精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加入三种试剂的先后顺序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异丙醇、苯甲酸、浓硫酸

B.浓硫酸、异丙醇、苯甲酸

C.异丙醇、浓硫酸、苯甲酸

(2)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判断酯化反应达到平衡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的苯甲酸和异丙醇中,需过量的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一般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温度过高会使产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操作Ⅰ中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Ⅱ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ⅳ所用的装置中冷却水的进口为________(填字母),操作时应收集218℃的馏分,如果温度计水银球偏上,则收集的精制产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为________(填物质名称)。

(6)如果得到的苯甲酸异丙酯的质量为40.930g。

则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1)浓硫酸和其他液态物质混合时应注意实验安全,一般都是将浓硫酸沿玻璃棒或容器壁缓缓注入其他液体中,边注入边搅拌,所以酯化反应实验中,一般先加入密度最小的醇,再加入羧酸,最后加入浓硫酸(其中浓硫酸和羧酸顺序可以颠倒)。

(2)油水分离器中水层高低的变化可以显示生成物水的量,据此可以判断酯化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由于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所以其中一种物质过量,既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