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359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

以下是的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了解中国画水墨,彩墨画法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国画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2、学习中国画写意丝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根本功训练。

  1、学生用具:

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大提斗笔)}、调色盘、纸杯、毛毡、A4生宣纸。

  2、教师用具:

文房四宝一套、丝瓜范画一张、步骤图一张、吸铁石假设干。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紫藤和螃蟹等种类,今天,老师准备来教同学们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丝瓜。

(板书解题:

中国画——丝瓜)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丝瓜什么时候成熟吗?

(指名答复)(——它是夏季的时候成熟)

  (——炎炎夏日,碧绿碧绿,大大小小的丝瓜吊在浓浓的绿荫里,显得分为美观。

丝瓜的末端一朵朵的小黄花,像天幕上的星星一样分外吸引人。

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史上有很多大画家就喜欢画丝瓜,不仅因为它适宜国画的水墨表现,而更在于它负载着一片浓浓的田园诗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丝瓜的画法吧!

  2、读画

  丝瓜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田间地头,菜场都能看

  到。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齐白石老先生画的丝瓜(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丝瓜图,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局部构成的?

(——瓜叶、瓜身、藤蔓、瓜花)。

再看看瓜叶有什么特点?

瓜身又有什么特征?

藤蔓呢?

(——瓜花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

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

——由圆圆头的椭圆形组成的。

  ②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齐白石老爷爷的《丝瓜图》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中锋蘸藤黄点花瓣,再换斗笔侧锋画出瓜叶,未全干时狼毫笔勾出叶脉,长锋笔画藤

  ③写意蔬果的技巧特点

  写意蔬果使用生宣作画。

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

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

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

而今天所学的“丝瓜”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

丝瓜的花和叶,均需藤蔓撑托,须掩叶、叶那么映枝。

画法一般先画瓜身,后穿藤蔓。

而后添叶,也可先画丝瓜,次画叶,最后穿藤蔓。

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

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

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

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

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

[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藤蔓:

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

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后板书]③画叶:

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

  ③画丝瓜:

先用毛笔饱翠绿色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中锋一笔画出,局部可以补笔。

[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师小结:

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蔬果画的最根本的技法特点。

  4、带着学生临摹

  定位:

也叫布局。

就是要把这2丝瓜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

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

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

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

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拟活,五笔画叶)

  画瓜身:

斗笔蘸翠绿,中锋由上而下顺势画出。

  1、突出重点:

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欣赏以丝瓜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丝瓜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中国山水画》一课是初中重要的欣赏与造型实践课之一,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最根本的中国山水画欣赏方法和根本的造型技能,帮助学生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

用示范教学手段,引导鼓励学生进行造型表现,培养传统艺术的兴趣与学习。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让学生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

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根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生能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

  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比拟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拟、欣赏中的得到美的体验,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美。

通过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山水画的根底知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水画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2、山水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教具:

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

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一、比照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示:

《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搜尽奇峰打草稿》清石涛、《张大千青绿山水画》《张大千浅绛山水》《万山红遍》现代李可染。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向凝聚。

出于对毛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山的厚重,大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

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教师小结:

  认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1、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的不同。

  二、欣赏分析、用心体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播放古曲平沙落雁)。

  1.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

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2.讨论法(读画体会意境):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总结:

以最简洁的构图和笔法创造出一个无限开阔、空灵而又古雅的境界。

琴声、雁声、水声化合成诗一般的意境。

极其巧妙地利用了皮纸的性能,将沙滩与河水画得假设隐假设现,使画面满而不闷,简而不空。

  三、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家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1、位置经营,构图表现;

  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意的追求;

  3、水墨韵味,墨彩交融

  中国山水画技能掌握之树石根底

  四、造型表现

  1、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的造型;

  2、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表达山石的体积与石头的质感;

  3、根据所熟悉的古诗词义,画一幅中国山水画。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在教学中要贯穿这一思想,技能训练是引导学生热爱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切入点。

  1、介绍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

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作品表现方法。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比拟观察;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的不同,对学生不同要给予肯定。

  1.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2.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根底画法。

  3.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重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

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表达笔墨和情趣。

  教具:

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

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教师播放08年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当中展示的是谁的作品?

展示的什么作品?

  学生思考答复,教师总结: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他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

从而引出课题——《中国山水画》

  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

看到这幅作品能够想到哪首诗词?

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

  学生答复,教师总结:

《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

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答复,教师总结:

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似染过颜色一样。

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有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

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

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表达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品,引导学生比照欣赏,并提问:

这两幅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答复。

教师总结:

《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外表。

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答复。

教师总结:

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2.教师继续提问:

画家表达了什么意境?

  学生答复,教师总结: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

  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答复。

教师总结: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

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

  2.教师示范山石与树木的步骤。

  山石:

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

  树木:

勾树形-加小枝-皴、擦、点、染树干-点叶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尝试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或一组山石;注意表达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课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临摹,下节课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