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639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朗诵,拓展感悟

1.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教后反思:

第2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本文通过描写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几次见面的过程,以及爱因斯坦向小女孩求教生活常识的事情,写出了他的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个性。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能从中感受到爱因斯坦的谦逊和对孩子的关爱。

3.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生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请学生介绍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3.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做出了这么一番贡献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呢?

让我们和那个美国小女孩一起走近他,去感受感受吧!

4.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5.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注意“踱”、“溢”、“搁”和“辅”字的读音。

6.借助工具书理解课后第2题的词语。

7.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什么事?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二、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文章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碰面?

2.第一次碰面:

(1)小声自由读初次见面的段落,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品读描写爱因斯坦外表的句子,感受他外貌的平凡。

再有感情地读有关句子。

(3)从爱因斯坦的举动中你又感受到他哪些不平凡?

抽学生读有关句子。

在互评中点拨,感受人物的谦和有礼。

3.第二次碰面:

(1)分角色读4~7段,请学生质疑。

联系课后第二题理解“伟大”的意思。

并进一步感受爱因斯坦的谦逊、小女孩的天真可爱。

(2)再次分角色读这几段,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以及自己对人物的喜爱。

4.第三次碰面:

(1)自读8~9段,思考这次会面发生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2)结合课后第3题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分角色朗读。

5.第四次及以后的碰面:

(1)这次碰面和前几次有什么不一样?

(2)通过母亲和爱因斯坦的对话,你了解到他和小女孩后来是怎样相处的?

(3)从这里,你感受到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小组内先自由谈体会,然后请一位同学把小组意见综合起来说给全班同学听。

(4)分角色读这一段,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出相应的情感来。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几次见面的情景。

二、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还了解爱因斯坦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讲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3.完成课后第2题的造句。

三、总结全文

爱因斯坦平凡,他仅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得连自己生活都不会照顾的人;

同时,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谦逊的人格魅力、善良的心灵、高超的学识让他不同凡响,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第三课:

我家的园子

课文通过对园子中各种生物自由自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她渴望自由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家的园子”的自由美好和生机勃勃。

3.借助批读语,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师:

搜集有关萧红的资料和当时的背景资料。

一、质疑引入,读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我家的园子”是个怎么样的园子呢?

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分小组读课文。

注意在评价中正音,特别是“嗡”、“蝙”的读音。

4.读完全文,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我家的园子”给你的感觉吗?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好

1.根据学生发言细读1~3段:

(1)默读课文,你能从中了解到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交流,适时点拨学生抓住要点简洁地说)

(2)园子是美的,充满了生机,请想象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的模样再次朗读这三段。

请学生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有感情地读。

2.学习第4段。

(1)这一段写了园子里的(太阳)。

作者写这里的太阳与众不同,请默读这段,看看这园子里的太阳在作者笔下是怎么样的。

(2)交流感受到的太阳的特点。

(亮)

(3)作者写太阳的这个特点,采用(总分的方法),为了突出它的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

请同学读出相关的语句,注意把自己的体会融入朗读之中。

在同学互评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园子的亮。

(4)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提出批注的那一句话。

(质疑,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这园子是充满光明的,充满健康的,更显出其美好)

(5)再读这段话,齐读、赛读。

3.学习第5段。

(1)读完这段,借助批注,我们对这段话就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自由、活力)。

你觉得哪些地方能显现出自由,请默读,批注序号。

(2)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己的想法。

(3)是啊!

一切都(活了)!

都有……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一切活了起来?

再次引读这一中心句,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段的体会。

(4)自由练读,再次感受这园子的自由与美好。

(5)赛读,齐读。

(6)引读最后一段。

四、积累背诵。

这么美好的地方大家想记在脑海中吗?

把你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

把你喜欢的语句抄一抄。

第四课:

校园交响乐

课文以崭新的视角,以三种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热情讴歌了校园生活,抒发了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校园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生课前仔细观察校园里的人、事、物。

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整体感知

1.我们的校园是我们的乐园、家园、花园……在作者眼里,校园又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

2.板书每部分诗的标题。

3.请3个同学分别来读,适时点拨文中不容易读准的字音。

4.全班齐读。

注意读准字音。

二、细品课文,感受情感

1.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仔细读读,并想想它好在哪里。

2.学生交流,注意相机指导。

3.第一部分:

出示蜂巢实物。

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校园比作蜂巢。

讨论交流,感受比喻的恰当与巧妙。

这一部分的排比句很美妙,交流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4.第二部分:

这是个怎样的小岛?

它的生机展现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把自己感受到的快乐和活力展现出来。

5.第三部分:

花瓣指的是什么?

它代表着什么?

这校园里不仅有知识,它还有温情充盈着。

有感情地读文。

三、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1.读完这组散文诗,你有什么感受?

(可从内容,也可以从写法上谈感受)

2.我们对校园也应该有自己的比喻吧!

请仿照课文说一说我们眼里的校园。

积累与运用

(一)

1.感受、认识排比修辞方法。

2.积累成语;

理解笑话故事,知道要正确使用成语。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能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两个句子,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小结,用上排比句,我们的文章将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气势。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成语。

2.这些词语大概讲了哪方面的内容?

3.你对哪个词还不理解?

交流解惑。

4.学生记词。

老师创设语境,学生用相应的成语来回答。

(三)开心一刻

1.自由读。

能说说你为什么笑吗?

2.你能给小明提个醒吗?

3.在自己的表达中用上成语或其他的好词都不错,但一定用得恰当,不然就会闹笑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看看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与原来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2.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名播音员正在解说这场比赛,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应聘班级服务员)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的想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吸取别人的好的表述方法。

3.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1.自读题目,理清要求,激发兴趣。

(1)默读题目,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你觉得班级服务员其实就是什么?

(小干部)

(3)所以争当班级服务员很光荣。

2.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请根据自己的特长为自己设计一份班级工作计划,想想你将为大家做些什么。

你将如何做好?

(2)在小组内交流,请同学上来交流。

(3)交流。

适时点拨同学们在说的过程中的不足处。

引导他们注意介绍自己要承担的工作时要落落大方,充满自信。

(三)总结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我们树立服务意识,发挥我们的特长,我们就能为集体分忧解难。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习作百花园)

1.能清楚明白地记下活动的过程。

2.能不拘形式地展现活动经过。

3.感受习作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活动中的一些照片。

(三)教学过程

1.读题,明确要求。

2.引导大家回忆活动过程。

3.重点点拨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进行选择的,把自己选择工作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写细腻。

4.教师点拨写法。

我们既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也可以像照相那样,选取你认为最值得写的镜头组合在一起,还可像写应聘书那样写……总之,形式是多样的。

5.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6.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7.自我修改完善。

8.互相赏析习作。

第五课:

迷人的九寨沟

教材分析

作者通过描写九寨沟的海子、山林和秋景,写出了九寨沟的美,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四段。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教师饱含深情地述说:

“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

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展示九寨沟美丽风光的图片。

(板书:

九寨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学习第二、三段:

九寨沟水美山美

1初步感知课文。

师:

大家想去吗?

让我们边看课文边听录音,跟着书中的导游来感受一下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吧!

你读了课文,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有什么感受?

生:

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九寨沟真像一个魔术师。

九寨沟真是一个迷人的人间仙境。

……

迷人人间仙境)

同学们听了课文,感受可真多呀!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它那迷人的景色。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想你最喜欢九寨沟哪儿的美。

这些美都表现在哪儿?

找到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学生交流谈体会。

(随机出示图片、出示句子、圈画关键的词语。

2感受九寨沟水的色彩斑斓。

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里?

我觉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很美。

“水晶晶亮亮的,乳白色、深蓝色、翠绿色、橙黄色……令人叹为观止。

”(

(1)“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

(2)积累这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3)学生练读,感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

水色彩斑斓)

3感受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

我喜欢九寨沟的山林。

“松杉青绿,椴木浅黄,朱紫的是山杏,殷红的是枫树,还有无数山花和野果,把沟沟岭岭点染得绚丽多彩。

(1)理解“绚丽多彩”。

(2)你还知道什么颜色呢?

(3)朗读体会树林色彩绚丽多彩。

同学们,九寨沟的水晶晶亮亮、色彩斑斓,山林绚丽多彩,真是美不胜收!

你们想把它记下来吗?

①自由练读。

②齐读。

③背诵。

山绚丽多彩)

一、学习第四段:

深秋的九寨沟

九寨沟山美水美,然而深秋的九寨沟更是变幻莫测,它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换着不同的天气和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深秋的九寨沟吧!

齐读。

“天气多变”表现在哪里?

“天气多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一会儿雾,也有同时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一会儿……一会儿……”表示什么?

变换快。

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生练习说话。

“天气变,感觉也变”表现在哪里?

“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

阳光沐浴着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

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又像一幅国画。

(出示三种情况下的九寨沟图片)

看图感受九寨沟神奇的美。

练读体会九寨沟迷人的美。

用“像……像……又像……”说话。

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愿意记住它吗?

自由练读。

背诵。

天气变幻莫测)

二、知识延伸

1查找资料。

(1)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九寨沟为什么会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2学做小导游。

(1)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2)为课后的风景图片配解说词。

板书设计

5迷人的九寨沟

迷人 

水色彩斑斓

山 

绚丽多彩

天气 

变幻莫测人间仙境 

第六课:

五月的青岛

文章作者生动的描写了五月青岛鲜花盛开、绿意无限、春深似海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们在这个季节的活动,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

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

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

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2学习三、四段。

(1)读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4)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学生再读课文。

四、朗读课文。

一、检查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1、认读生字。

2、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1老舍用他的妙笔向我们展示了五月青岛的独特风光,那作者对青岛怀着一种什么感情?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2我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小结:

我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三、朗诵,强化感悟

1指名朗诵全文。

2畅谈此时对五月青岛的感受。

3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第七课:

华山的险

作者开门见山,点名华山以险引人,又通过细写华山的两处景点,突出了华山的险。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当之无愧”、“敛气屏息”、“峻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险,体验作者表情达意的妙处。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险。

一、介绍资料,激趣引入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一座名山吗?

(本诗作者是北宋的寇准,诗名为《咏华山》。

2“五岳归来不看山”,华山便是这五岳之一,它以“险”而名闻天下。

请大家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华山的资料。

3听完同学们的介绍,你对华山有什么初步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勾画出新的生字词语,能借助学习工具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再在全班交流。

3采取在小组内轮流读、全班抽读等方式检测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相机指导学生正音。

4学生再自由、小声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读一读课文旁边批注的话,试着在旁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试着结合批注和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不明白的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3全班交流,梳理出共同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4读第二段,抓住关键词,体会华山山崖的“险”,有条件的可欣赏华山的风景,帮助学生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等词语。

5学习第三段。

(1)小声、自由地读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

(2)从哪几个地方可以感受到华山“险”得有味?

(“苍龙岭”、“老君犁沟”、游人爬山之险)

(3)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读,看看它“险”在哪里。

(4)结合这一段的批注说说自己感受到的“险”,学习作者抓住关键词表情达意的方法。

(5)采取抽读、合作读、师生赛读等朗读形式,把自己感受到的“险”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

欣赏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什么感受。

7结合批注,诵读诗句,感受登上山后的惬意。

并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