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434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docx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总结

历史已然成为无法挽回的过去,但留给我们无尽的深思……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活动

———旅顺之行

电信…..班近现代史实践活动全体队员

牢记历史,记住昨日的苦痛;

珍惜当下,铸就明天的辉煌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发奋自强,爱我中华!

 

一.调查背景

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国广泛开展,如何牢记历史,不忘屈辱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适值中日因钓鱼岛问题而摩擦不断,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仅希望以此调查大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等史实的了解,增进大学生对屈辱历史的正确认识.

关键字:

屈辱,民族气节,自强

二.人员分工

队长:

结果分析:

总结:

照相:

发放调查表:

三.调查对象与时间

调查对象:

…….大学大学生

时间:

2013.04.08------2013.05.04

四.方法与内容

方法:

实地参观与发放调查问卷

内容:

4.08我们一行人前往旅顺口,参观了那里的万忠墓,通过实地参观和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历史背景以及民众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英勇事迹.设计了有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史实的调查问卷,并于清明对大连理工大学部分学生进行调查。

五、结果与分析

甲午战争及相关战役调查问卷及分析

1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时间及发生背景吗?

A只知道时间B只知道背景C全都知道D几乎不知道

A

B

C

D

6

21

13

10

本题是为调查并了解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及背景的了解情况,通过选择各项的数量,我们可以知道80%的人对甲午中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其中26%的人对甲午中日战争了解比较全面,学生对甲午战争的了解状况整体比较高。

2.你知道下列哪些甲午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多选)

A邓世昌B林永升C刘步蟾D宋庆E聂士成F徐邦道

A

B

C

D

E

F

46

25

7

0

4

0

本题是为调查并了解学生对甲午英雄人物的了解状况,92%的人知道邓世昌,一半的人知道林永升,对其余人物知道的较少,需要加大宣传各个英雄的爱国事迹。

3.你知道下列甲午战争中的那些战役的基本经过?

(多选)

A平壤之战B黄海之战C金旅之战及鸭绿江江防之战D威海卫之战

A

B

C

D

10

37

10

32

本题为调查并了解学生学生对甲午各大战役的了解情况,其中74%的人都了解黄海之战,64%的人对威海卫之战有一定的了解,总的说来,黄海之战和威海卫大战为甲午战争中主要战役,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

4.你知道日军攻陷旅顺口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吗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知道一点D不了解

A

B

C

D

7

15

22

3

本题为调查并了解学生对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的了解程度,94%的人都知道,44%的人非常了解,旅顺大屠杀为深刻的历史惨痛及教训,应时时牢记。

5.你知道金旅之战的相关背景及战争结果吗?

A完全了解B比较了解C知道一些D不知道

A

B

C

D

2

3

16

27

本题为调查并了解学生对发生在大连的金旅之战背景及结果的了解情况,42%的人都知道,只有10%的人较了解,需要加大该战役的宣传力度,该战后旅顺沦陷,日军对旅顺全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国同胞近2万人遇难

6.你知道金旅之战中军民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吗?

A知道很多B知道一些C几乎不知道D不知道

A

B

C

D

1

13

22

12

根据此题结果,大多数人对于金旅之战军民们的英雄事迹几乎不了解,只有少部分人知道一些,而几乎没有人详细了解。

为此,我们要大力普及金旅英雄的感人事迹,使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由此,可以通过办讲座,组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使英雄们的事迹得到推广

7.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这段历史的?

A历史教科书B课外书籍C影视作品D网络

A

B

C

D

37

8

15

10

大多数人是通过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方式了解金旅之战的历史,这也代表着他们没有特别了解这段历史的意图。

另一部分人通过影视作品和网络了解,只有少部分人通过阅读课外书详细了解这段历史。

因此,如果想要让人们更加了解它,应当推广课外书的阅读

8.你听说过或参观过“万忠墓”之类的历史博物馆吗?

A经常参观B参观过几次C仅听说过D都没有

A

B

C

D

3

17

17

11

大多数人参观过数次历史博物馆,或听说过它的名字。

由于这类博物馆和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在机能方面的差别,因此,实际上对于万忠墓的参观还是尚可的。

只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就自然会有更多人参观历史博物馆。

9.你认为现在大力宣扬参观历史博物馆,教育后人牢记历史有必要吗

A非常有必要B有一定的必要C有时有必要D多此一举

A

B

C

D

30

13

4

2

大多数人认为大力宣扬参观历史博物馆是有必要的,这也代表着我们国人在对历史方面认知的提升。

只需要让更多人将对历史的了解转化为兴趣即可。

10.请结合自身谈谈简要你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并提出在如何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史为鉴,牢记过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旅顺之战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代表着封建腐朽的清朝,面对强大的侵略者被打的一败涂地,节节败退的缩影,它加速了清朝的崩溃。

然而,这段历史又是令人奋发向上的历史,在旅顺之战中无数的爱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抗争。

它反映了越是腐朽的时代越会涌现击垮这个时代的英雄。

我们要牢记历史的屈辱,牢记我们积弱的过去,然而,我们仍要感谢那些死去的烈士们。

正因为有他们的牺牲,我们才能拥有缅怀历史的机会,我们才能在今天与世界平等对话。

因此,我们要缅怀历史,以史为鉴,为了不让中华民族走向旧路而奋斗。

 

六.思考与总结

历史的沉思

———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

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

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

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

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

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

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

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

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

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

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

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

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

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

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

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

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

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

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

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

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

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

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

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

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

叩问历史,掩卷太息!

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

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永矢不忘,爱我中华

———

纵观中国近代史,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列强不断用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然而,他们带来的并非是他们所说的文明与自由,而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在他们的百般蹂躏下无力的呻吟。

回顾这段历史,总是让人扼腕叹息曾今的那个引领世界逾千年的古国已荡然无存。

而在一次次的列强侵略的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意义非凡,因为它不仅是一次战争,更昭示着一个国家谋求自强道路上的一次惨痛的失败。

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洋务运动风生水起,形成了以恭親王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

他们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指导,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打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大批军工和民用企业,力图挽救内忧外患中的清朝统治,掀起了一场历时近三十年的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而单就其国防建设而言,据史料记载,当时洋务派共建设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而后两者在中法战争中损失惨重,其中李鸿章控制的北洋水师是清朝最强大的海军也是其主力海军。

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定远号和致远号更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先进战舰,也就是他们一起了日本的极度恐慌。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号称远东第一的海军,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

1894年9月15日,黄海海面风平浪静,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战———黄海海战。

在这场战争中,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很多人会很好奇为什么这样一支世界先进的海军会输给日本,而通过对双方综合实力的考察,结论不言而喻———北洋水师的失败既是偶然但更是必然。

日军舰队训练有素指挥得当,而且舰只速度普遍高于北洋水师,火力充足,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相比之下,北洋水师舰只老化,速度慢,火力不足而且竟然炮弹中有不少废品,在战争中,北洋水师指挥不当,人心涣散,出现了如方伯谦等临阵脱逃的指挥官,纵然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等爱国将士,最终也无法挽救失败的结局。

在黄海之战战败后,清廷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白白让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而在此之后,日军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大东沟海战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威海卫之战……,最终,清廷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日军在金旅之战时,在旅顺悍然制造了举世震惊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受害者逾万人,这也就是今天万忠墓的来历。

在万忠墓参观时,我怀着一颗悲痛之心瞻仰着先辈们的遗物,经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我们对当时清廷的腐败无能更是气愤不已。

在悲痛气愤之余,我也被先人们的不畏强暴奋勇反抗所深深打动。

毕竟,这是中国人面对外来侵略的一次悲壮的抗争。

在展览馆,一路走来,我看到了旅顺军民的英勇抵抗,无论是清军爱国将士还是像铁匠这样的普通人,都勇敢地站起来与日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血染江山,但此刻的中国大地上,正演绎着爱国救亡的悲歌……

至今我的眼前似乎还能看到万忠墓享殿“永矢不忘”的赫然大字,似乎还能听到先辈们不屈的呐喊。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也让我了解了大学生的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不忘过去,或许是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共识。

历史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必然挨打,弱小必受欺凌。

历史也不会为一个失败者的痛惜而停止它的脚步,中国的未来需要我们痛定思痛,在不忘过去的基础上学会自强不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网[引用日期2013-04-24].

∙2.《同治条约》卷20,第21页。

转引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一卷,第45页。

∙3.《日本外交文书》第九卷,第114—119页《日朝修好条规》。

∙4.《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3页。

∙5.《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89),第16卷,第2—3页。

∙6.《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610号。

∙7.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朝鲜君臣民庶制于倭人兵力,望我军捷音有若望岁,其王京自大院君以下,时密输倭人消息于我,日盼我军进趋汉城”。

∙8.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华网[引用日期2012-09-11].

∙9.影响世界历史的21场经典海战.二战网.2012-09-12[引用日期2012-09-15].

∙10.《申报》详细报道战争始末.华文库[引用日期2012-08-31].

∙11.《申报》中日甲午战争新闻标题.华文库[引用日期2012-08-31].

∙12.旅顺万忠墓纪念馆介绍[引用日期:

2013-05-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