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6848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docx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

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生活与哲学»

知识框架

1、基本线索:

本专题包括哲学基本知识、唯物论、认识论。

其中,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2、高频考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及其特征、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认识的过程。

3、其他关注点:

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物质的概念、运动与静止。

主干整合

考点一 哲 学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与时代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

3、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由此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此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

观点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优点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把自然观与历史观在辩证法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

局限性

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区别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①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阳明: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①朱熹: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③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6、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

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③理论来源: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考点二 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知识迁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唯物论: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辩证法:

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量变——适度开发。

③认识论:

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从产生来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存在来看: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2)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⑴原理内容: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⑵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错误倾向:

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方法论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错误倾向:

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

①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知识拓展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1)要尊重客观规律

(2)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有机结合进来。

7、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按规律办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8、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从意识的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拓展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错误观点: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9、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原理内容: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精神,催人上进;萎靡精神,使人消沉。

(2)方法论: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10、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考点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方法论:

①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方法论:

要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原理)

(1)原理内容: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

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

(1)原理内容:

①认识的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的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误区警示

1、对下列关于哲学及其基本派别的表述进行判断

(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2013·广东高考,33D)

(1)×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  )(2012·江苏高考,25B)

(2)× 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  )(2012·上海高考,17A)

(3)×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  )(2012·上海高考,17D)

(4)×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2、对下列关于世界的物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的表述进行判断

(1)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  )(2013·山东高考,24A)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2)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  )(2013·新课标全国Ⅱ,23①)

(2)× 认为意识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观点。

(3)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2012·安徽高考,9B)

(3)× 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指导下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

(4)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  )(2012·安徽高考,9D)

(4)× 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5)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  )(2013·北京高考,26B)

(5)× 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3、对下列关于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表述进行判断

(1)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  )(2014·重庆文综,10C)

(1)× 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缺一不可。

(2)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  )(2013·大纲全国卷,29③)

(2)× 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利用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

(3)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  )(2012·浙江高考,27④)

(3)× 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顺从自然。

(4)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  )(2011·江苏高考,24C)

(4)×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5)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  )(2013·广东高考,34②)

(5)× 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  )(2011·海南高考,17④)

(6)× 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4、对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表述进行判断

(1)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  )(2014·浙江文综,30③)

(1)× 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具有相对性。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  )(2013·安徽高考,4③)

(2)×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3)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0①)

(3)× 实践决定认识。

(4)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0③)

(4)× 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

(5)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  )(2012·新课标全国卷,22①)

(5)× 认识具有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循环的过程。

(6)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  )(2012·海南高考,21②)

(6)×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7)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2013·江苏高考,25④)

(7)×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巩固提升

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

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④正确地揭示了哲学的研究对象,②③说法错误。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①②③B.②①④C.③①④D.④②①

答案 B

解析 唯物主义的发展顺序是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故选B。

③属于二元论。

3、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

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

①放下压力:

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

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

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

快乐其实很简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④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

4、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

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否认了相对静止;④错误,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受主体心理感受的影响。

5、漫画《落叶与风无关》的哲学寓意是(  )

①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②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③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叶落有其自身规律,主要原因在于内因,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不符合漫画寓意。

6、近年来,在人们熟知的汽车制造、焊工作业等领域,大量“机器人员工”已经被引入,与人类相比,出现在一线生产岗位的机器人操作更准确,具备更高的承受力,并且带来了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

由此可见(  )

A.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适应性

B.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C.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D.意识并非人类所特有的功能

答案 C

解析 A表述错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D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为人类所

特有。

7、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这句话(  )

A.将现实世界作为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正确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启示人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D.没有正确认识意识的作用,实质是相对主义

答案 C

解析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A、B、D不选;“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启示人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C符合题意。

8、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吾思固吾在 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漫画的寓意是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①③不符合题意。

9、在瑞典中部一座山上发现了一株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虽然它看上去很年轻,但经碳-14年代测定法测试,发现其根系至少有9500年历史,而且还在生长。

科学家称,这棵树之所以能存活得如此之久,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无性繁殖特性。

这表明(  )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科学家对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的科学认识,充分说明了①②。

10、“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联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

”这说明历史研究(  )

①是思想观念见之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③是运用综合思维不断求索历史真相的活动 ④是检验被误读历史秘密真实性的客观标准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历史研究属于认识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故排除①④。

11、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

“纸包不住火”。

日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从此“纸里也能包住火”。

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③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事物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 A

解析 ③错误,人不能改变规律。

④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12、观察下图,图中右侧的白色矩形要显得比左侧的黑色矩形大,其实两个矩形是一样大的。

最近,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

原来人眼有响应明暗的功能,亮和暗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处理过程由两个不同的通道完成。

这说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③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真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由“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可知②④正确。

①③不符合题意。

13、材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党和国家全局,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新部署。

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分析材料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会立足于国情提

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新部署。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要求我们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14、材料:

做好各项工作,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只有沿着无限延伸的实践河流流淌,才能生生不息,奔腾向前。

唯此,马克思主义才是可以用来切割现实硬物的“钻石”。

我们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始终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与理论自觉,通过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不断为自己开辟着新的理论境界。

因此,我们要把“老祖宗”的话说对,要把“新话”说好,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材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并分析我们应当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①特点:

人们的实践无止境,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历史是发

展的。

②措施:

a.真理是客观的,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我们要把话说对、说好,推动实践发展。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适用的范围和特定的过程,理论符合具体实际,才能发挥作用。

c.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我们要在在实践中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