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6951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

广州体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根据2007年《广州体育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大纲适用于本科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

该课程共计32学时,修完本课程并达到考试合格标准可获得规定的2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发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编写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学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理论

实践

作业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2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2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

2

2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

2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2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1

1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2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2

2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2

1

1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2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

2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

2

机动

4

4

合计

32

28

4

二、大纲正文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达成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教学难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

达成目标: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了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懈的斗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危害

2、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3、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主要内容: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学时)

达成目标:

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主要内容: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学时)

达成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活动,以及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和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以后历史过程的学习,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2、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4、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

5、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教学难点:

1、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

2、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2学时)

达成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了解近代中国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实际上是两个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2、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3、近代中国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实际上是两个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教学难点:

1、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主要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学时)

达成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学时)

达成目标:

通过学习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长征的过程和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政党,是能够与时俱进的政党。

教学重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主要内容: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学时)

达成目标: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的意义。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

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3、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4、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2、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2学时)

达成目标:

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通过对民主党派形成、中间路线的破产、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历史的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及其优越性。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2、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3、民主党派的形成、主张及中间路线破产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1、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学时)

达成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历史意义,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及其所取得巨大历史成就。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历程

主要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以及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经验。

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有总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

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1956年到1976年这段历史的学习,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经历了巨大的挫折,这些挫折给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也为中国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阶段取得的理论成就和经济成就

教学难点:

1、“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主要内容:

第一节良好的局面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建设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和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三、执行大纲要求与建议

(一)本大纲是《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根据本大纲规定的任务、时间和学时进行教学,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编写.首席专家沙健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2007年7月第2次印刷。

2.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著.《鸦片贸易史》.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费正清主编.《剑桥晚清史》.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年7月版。

(9)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0)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1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2)金春明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3)[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中国的现代化》,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五、成绩评定

课程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与构成:

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执笔人:

吴良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