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013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嘉兴市五县市三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任媛审核人:

田恒荣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埋(mán)怨呱(guā)呱而泣希翼摧眉折腰

B.迤逦(yǐ)相形见绌(chù)尴尬投笔从戎

C.僭(jiàn)称提(tí)防殒首断壁残垣

D.笑靥(yǎn)咸与(yù)维新暇想殒身不恤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l)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竞争者,但每次都与奖项。

2013年,他“不敌”爱丽丝·门罗,再次与诺奖错过。

(2)教育是一个的过程,比如带孩子出去晒太阳、郊游踏青,即使不进行说教,也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活动。

(3)网络,是的世界。

有许多人打着网络文学的旗号,发表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文字。

A.失之交臂耳濡目染鱼目混珠B.失之交臂潜移默化鱼龙混杂

C.失之东隅潜移默化鱼龙混杂D.失之东隅耳濡目染鱼目混珠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

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

“把世界领去!

”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

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

宙斯问诗人:

“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

”诗人说:

“我在你身边,。

”(3分)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③竟然忘记了凡尘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②④①③B.①②④③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

4.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

“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

“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

多多指教。

”C.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

“你此次夺冠,为班级增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D.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

“下次我还会光临贵

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5、下面一段话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需删除的三处()(3分)

由于在欺诈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都是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的,所以各国法律都允许其中受欺诈的一方可以建议撤消合同或提出合同无效。

A.由于、情况、可以B.由于、其中、或

C.由于、其中、可以D.由于、所以、其中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

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

6、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躬自抚养:

亲自  B.慈父见背:

背弃我,长辈去世

  C.门衰祚薄:

福分浅薄D.华善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密奉事以孝谨闻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则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周门人方之游夏华善之

D.齐桓得管仲而霸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8、概括李密“悲恻动人”的事件。

(4分)

9.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分)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

(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二十六岁入仕,一生二十一年的仕宦生涯竟有十四年遭贬谪流放。

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什么手法刻画了早梅的形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1)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

       ?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4)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5)安能以身之察察,                    ?

(楚辞《渔父》)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拜谒三苏园

王剑冰

①天要黑了,我才赶来,我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茶道。

我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莲花山,那里起了雾气。

近了,才知道雾气不是来自山上,而是来自我要去的三苏园。

②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

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

还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

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300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③三苏园好大好空旷。

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容我独自站立,我的心头正起波澜。

仰头看天,一轮圆月早挂在那里,云走枝头,视线迷乱。

站在三苏卧眠地,就像站在一个圣殿,一个离奇的境界,没有阴森感,倒是荡漾着一种激扬豪放的气息。

④三座坟前各有一石头供台,香炉香壶,仅此而已。

没有什么陪葬物,陪葬他们的,只有诗词文章。

再就是不断有人来焚香,香烟袅袅,似一些话语,絮絮叨叨。

有人会抓一把土去,觉得那土里有文气,使得坟永远不大。

来的人都说,这样好,这样更显得近乎,生前不图地位显赫,死后更不图什么。

⑤这里是苏轼吗?

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留下了《寒食帖》。

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你虽捡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

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

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人直言要嫁就嫁苏东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

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

⑥园子里的树也怪,棵棵西南斜,都是眉县方向。

山风来袭,飒飒如雨。

柏叶落了一层,下面有小芽拱出,承接一隙夕辉。

继而发现,圪结草、星星棵、刺刺芽、曲曲菜,长得到处都是,喇叭花在墙头上爬,蒲公英在夕辉里飘。

还有梅园,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这都是“三苏”的喜欢。

⑦三苏园为郏县增添其文化风韵,凡来的人,无不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

兴文重教,文庙修得全国扬名,文庙边上的街道,透显着大气与沧桑。

不远有村,名苏坟村。

这里不是“三苏”的老家,但他们喜欢“三苏”,崇敬“三苏”,把“三苏”当作自己的乡人,没事就到坟上看看,添添土,拉拉话。

此地有好水,还有好泉,正合苏轼烹茶“精品厌凡泉”的要求,难怪人们爱饮茶。

⑧“三苏”来后900年里,一批批的人在这片广阔天地汲取养分,很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这一切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一条脉系在暗暗涌动。

⑨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

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

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低徊,群峰如屏。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

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

或还是那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

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

⑩吃杯茶,吃杯茶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4日,有删改)

12.理解文章第⑤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

(4分)

13.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4.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概括苏轼对后世的影响。

(6分)

15.文章以“吃杯茶,吃杯茶吧——”作结,请结合全文探究“茶”在本文中的作用。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季羡林:

在古今中外间穿梭

刘科

①在季羡林去世的2009年7月11日,许多书店开始将他的著作摆放到显要位置,那些印制精美的书籍都带着一点陈旧的痕迹。

对不少人来说,季羡林似乎是一个博物馆里流传下来的名字。

和他的学术作品相比,进入芸芸众生视野中的,恐怕更多的是他晚年写就的那些平淡散文,还有频繁见诸报刊的“国学大师”的称谓。

②“积八十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才能、勤奋、机遇。

行行皆然,人人皆然,概莫能外。

”八十多岁的季羡林在文章中这样夫子自道。

才能、勤奋、机遇,季羡林无疑都具备了。

他简直天生就是个学者的材料,凭着幼年在济南时打下的经史子集功底,他报考清华大学,录取后在那里选了西洋系,专修德文。

而大学期间朱光潜的文艺理论和陈寅恪佛经翻译文学这两门课,为他将来从事“佛教史、梵语、中亚古代语言”开启了兴趣之门。

③季羡林扎实的学问奠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十年,教印度学的瓦尔德施密特教授给他打开了梵文的大门。

另一位已退休的印度教授西克也是他的领路人,他把自己平生的绝招全部传授给季羡林。

在吐火罗文研究领域中,西克是世界最高权威。

④季羡林德国学成回国,专研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享誉学术界,那时的他就得到了胡适的评价,“做学问就应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

⑤因季羡林断定东方文化必将是未来世界的主流文化,而为部分拜倒在西方文化下的学人所不喜,他所受的攻讦更不下于当年自嘲为文化遗老的陈寅恪和全盘西化的胡适。

然而,在季羡林眼中,与他有缘的国中前辈学人正是陈寅恪与胡适。

1999年,他以88岁的高龄访问台湾,拜谒胡适的陵墓。

⑥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系教授乐黛云说,季先生一直希望中国的文化能够“送出去”。

季先生曾说,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流是不平衡的。

我们中国人拿过来太多,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送出去太少。

“拿过来”和“送出去”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代知识分子最为艰巨的一项任务。

⑦为实现这一理想,季羡林一生都在从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积极参与东西方问题讨论,为东西方文化的复兴呐喊,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积极反驳。

⑧一个人活得岁数越长,越要承担过多的记忆,也越要承担过多的荣光。

晚年的他被无数来自官方和民问、学界的美誉笼罩,而虚怀若谷的他曾推谢了“国宝”、“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三项桂冠,并于病床上笔耕不辍,写得《病榻杂记》。

⑨他这样写道:

“请从我头项上把三项桂冠摘下来,还我一个自由身。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

⑩虽然,对于民众而言,其研究的大多领域有太高的门槛显得高不可攀,而只限于个人简介便惊呼为大师的推崇方式也显得盲目肤浅,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展示给世人的是在渊深学术之外关乎学者尊严的品行和良知。

这年七月,季羡林永远停止了他那颗跳动了近百年的心脏,这位懂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的老人,如广陵散般,从此绝矣。

16.试整合文章信息,分条概括季羡林一生所取得的成就。

(6分)

1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季羡林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6分)

18.季羡林拒绝了别人加给他的三项桂冠时说: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

”试结合现实,探究一下他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6分)

七、作文(70分)

19.有一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著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

“你为什麽总要反着穿袜子呢?

线头裸露在外面,多难看!

”没想到他理直气壮地说:

“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裏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 3.() 4.() 5.() (每小题3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 ) 7.( ) (每小题3分)

8.(4分)

9.

(1)(4分)

                                

(2)(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

(11分)

10.

(1)(3分)

   

(2)(4分)

(3)(4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逍遥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陈情表》

(3)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

         ?

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4)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

(5)安能以身之察察,                       ?

《渔父》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12.(4分)

13.(4分)

14.(6分)

15.(6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18分)

16.(6分)    

                                   

                                   

17.(6分)     

                                   

                                   

18.(6分)  

七、作文(70分)

800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B(Aguā-gū翼-冀Ctí-dī殒-陨Dyǎn–yè暇-遐)2.B(失之交臂:

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

失之东隅:

往往与“收之桑榆”连用,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耳濡目染:

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收到影响。

鱼龙混杂: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3.A(注意把握内在的逻辑顺序:

先看到和听到,然后心灵才被“迷住”以至忘了凡尘)4.B5.C6、D(认为……好)7、B(A.项“以”译为“因为”,介词;B.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C项“之”是代词,“他,指李密”意;D.项“而”译为“因而”)8、(4分)①父亲早逝,母亲改嫁②小时多病,身体孱弱③人丁不旺,形单影只④祖母多病,侍奉汤药

9、

(1)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4分)

(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

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

(4分)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

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

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

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

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

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

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

他上书武帝说:

“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

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