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317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docx

高考备考资料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整理精校版

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

事例剖析

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

事例剖析

【训练项目】

列举一个或几个事例,再通过分析议论,来证明分论点。

【典范例段】

1、自信是使平凡蜕变成伟大的金钥匙。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汽车推销员乔·吉拉德至今保持着一天卖出6辆汽车的惊人纪录。

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他仰起充满自信笑容的脸:

因为我相信,我是最棒的!

正是因为吉拉德心中自信的火把一直熊熊燃烧,于是他大把地向世人抛出名片,推销自己,倾听他人,馈赠微笑,最终自信这双隐形的翅膀承载着他的梦想,伴他飞向了成功的金字塔顶。

(2009年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用一个名人事例;例中交代结果,例后分析原因。

2、所谓天才,常常在非专长方面的表现像是傻子。

我很喜欢牛顿拿怀表当鸡蛋煮了,以及他要为两只猫挖两个洞——他竟然不懂大猫虽然进出不了小洞,小猫却可以与大猫共享一个大洞的道理。

这就对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为;有所知有所不知,才能有知;有所长有所短,才能有长。

任何正常的人只要肯集中时间精力做好一两件事,都能显现出过人的才智,都可能叩响天才的大门。

(王蒙《集中时间和精力也是一种天才》)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

用一个名人事例;例中概述表现,例后分析原因,最后揭示实质,深化观点。

3、我们要的是扎扎实实的真知识、真本领,而不要那种说大话、说假话的吹牛家。

战国时候,有个南郭先生。

此人不学无术。

他听说齐宣王爱听竽乐合奏,就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冒充内行,领取俸禄。

后来,齐宣王死了,齐闵王偏偏喜欢听独奏,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再也没法混下去,只得溜走。

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

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人没有生来就会吹竽的。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天下的结局。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用一个名人事例;分析实质,指出危害。

4、幻想容易让人们忽视。

比如多年前,有位预言家预言2012年地球将会毁灭。

几乎没有人相信他,认为他疯了。

而今,在地震、雪灾、火山喷发、旱灾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来袭后,我们又恐惧地想起了那位预言家。

老实说,我不相信2012年地球会毁灭,但我相信,假如我们继续对地球无节制地掠夺和攫取,总有一天,这个可怕的幻想会成为现实,并且会比它原本的日子提前许多,这就是忽视幻想的恶果啊!

这个幻想背后藏着许多启示,倘若那时我们就开始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也许一些灾难就不会发生,至少不会这么早。

((2010年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也说幻想》)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用一个名人事例;反向假设,对比不同结果。

5、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

英谚有云:

“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

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2004年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包容》)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用一组名人事例;例前分析条件,例中交代结果,例后点明意义。

6、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用一组名人事例;例中交代原因和结果,例后分析条件和意义。

7、兴趣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先导,是人才成长的阶梯。

狼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让它们一次次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生存;人才亦需要拥有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不断探索,积极实践。

李时珍对医学的兴趣成就了伟大的《本草纲目》,贝多芬对音乐的兴趣成就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达尔文对自然的兴趣成就了划时代的进化论,巨晓林对专业技术的兴趣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太多太多人才的成长,都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兴趣,是成长途中的绿荫,带给我们希望与憧憬,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与辉煌。

(2010年山东卷优秀作文《成长三步曲》)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用一组名人事例;例前分析必要性,例中分析结果,例后归纳共同点,点明意义。

8、中国古代的司马迁遭受不幸,于逆境中写出了《史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曹雪芹在遭受一次次的打击,举家食粥的情况下,依然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现代的朱自清,家境贫寒,他在上大学时,由于没有钱买新的被子,只能用绳子将破被的另一头扎起以御寒,但他刻苦学习,成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外国的塞万提斯,在被捕入狱后,仍写出了《唐吉珂德》这样伟大的著作。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国籍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个性等等都不相同,但有一因素是相同的,即他们都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是他们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原因,逆境能使人成才。

【技法点睛】用一组名人事例;例证都是文人;例中交代条件和结果,例后归纳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分析原因,提出观点。

9、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

用早来鼓舞自我,何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何须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

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2010年湖南卷高考优秀作文《早》)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用一组名人事例;例证新鲜;例前分析意义,例中交代条件。

10、通读史书,可知传统并非不可改变之物。

岛国日本“传统”上就是东方封建小国,但现在却一改传统,变成了“西方七国”中的一员。

称之为东方或亚洲国家,它还有些不屑。

因为它以为“东方”之称,有无视它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现实,所以这个传统东方小国,就也一直怀有“脱亚情结”,一个劲地往西方大国堆里扎,其因无它,一改传统,但为发达耳。

扎来扎去,它已成为世界老二。

其东方传统呢,现在已只剩下皮毛,正如一学者的评价——日本犹如香蕉,除了皮是黄的,里面全是白的。

(程万军《并非不可改变》)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用一个非名人的事件例证;夹叙夹议,例中分析原因和结果。

11、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

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

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

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

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

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周国平《有所敬畏》)

【技法点睛】以排比的句式,列举一组非名人的概括性事例,例中分析结果。

12、“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

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

我想:

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

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

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

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

(2009年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技法点睛】观点置于段首;先用一个非名人的事件例证;例后分析条件和结果;再用非名人事例(文学少年、明日科学家)和名人事例(陈景润、李白),反向假设,分析危害。

【写作要领】

“事例剖析”法就是例证法,是同学们最为熟悉、也最常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不直接称为“例证法”,而称为“事例剖析”法,意在突出“剖析”,强调运用例证法,要重视分析议论。

运用“事例剖析”法,首先要注意例证的选择和表达。

以上各段,有的用一个事例,有的用一组事例,有的用名人事例,有的用其他事例,都简练而贴切。

在叙例和分析的结合上,有的先叙后议,有的先议后叙,叙后再议,有的夹叙夹议,形式灵活多样。

其次,要学会分析议论。

议论文写作的常见病是观点加材料,大量叙事,没有或极少分析议论。

但高分议论文的奥秘,正在于明确而严密的逻辑性,即通过分析议论,揭示例证和观点的内在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要加大分析议论的力度,就是要紧扣原因、结果、条件、实质、好处、危害、必要性、紧迫性等问题,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独到的看法,深刻的见解。

【练习设计】(任选一题)

1.下面是201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请使用“事例剖析”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作为这篇高考作文的一个主体段。

(请先拟出作文提纲,再写出其中一个主体段。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他们说:

“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1.下面是2010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请使用“事例剖析”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作为这篇高考作文的一个主体段。

(请先拟出作文提纲,再写出其中一个主体段。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议论性语段训练之一“事例剖析”优秀语段选编

作文题1.下面是201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请使用“事例剖析”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作为这篇高考作文的一个主体段。

(请先拟出作文提纲,再写出其中一个主体段。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他们说:

“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1、为明天开路高三2班康远宁

提纲:

①提出本文的观点“人要着眼于长远的利益,而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

②举出“阿里巴巴”集团的事例并作分析。

③从正反两面阐述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为明天开路,不贪图眼前的利益,这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阿里巴巴”上市之初形势一片大好,仅第一站香港路演之后估值就达到400亿美元,到纽约便已突破了1800亿美元。

对马云和每一位“阿里巴巴”的开创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发财的大好机会,但马云并没有立马“抓住”它。

经过一番理智的分析,他将股价最终定为每股13.5美元。

马云没有被眼前诱人的利益蒙蔽双眼,他看到了在远方的那块更大、更美味的蛋糕,懂得用今日的割舍去为明天开路。

如今“阿里巴巴”的巨大成功完美地印证了马云的智慧,印证了远见者的智慧。

2、远虑是一种大智高三6班郭恺恒

提纲:

①从古至今,成大器者莫不是能远虑之人;②孟子曾说: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这句话体现的道理至今仍可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国家发展中;③以公孙仪拒鱼的事例说明远虑的重要性;④远虑是一种大智,不仅利己,更利国、利社会,我们要学会远虑。

能体现孟子这种大智的贤者圣人不可胜数。

正如公孙仪做鲁国宰相时特爱吃鱼,故人人争相予之鱼,但公孙仪拒之,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若他接受了鱼,意味着以后就要迁就他人,从而枉法,继而罢位,最终人们不再送他鱼,他又不能自给,岂不因小失大?

如此明智之举,值得我们借鉴。

不远虑者,固能图一时之快,然而其肤浅之举终会酿成恶果,现在国家不正是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吗?

那是因为资源不可再生,再丰富的资源若不合理利用,其总量也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呀!

循序渐进,方能踏上厚实的大地,急功近利,终会陷入无穷的深渊。

为求人生无憾,我们应深思熟虑;为求青春无悔,我们不该竭泽而渔。

3、牺牲眼前,着眼长远高三6班黎文锋

提纲:

①世事如棋,获胜才是最终目的,不要贪图眼前利益,而是自己蒙受更大损失;②从个人角度论证;③从国家和更大的角度论证;④揭示本质,提出做法;⑤结尾,再次强调“牺牲眼前,着眼长远”的重要性

开头:

在象棋中,有“占先重于吃子”的说法。

意思就是抢占先机比吃掉对方一只子要更好。

因为如果贸然吃子,往往会使自己陷于被动,反而得不偿失。

而世事如棋,我们在作出一个选择或行动前,也要明确目的,统筹全局,切忌因贪图眼前利益而使自己蒙受更大损失。

如果说一个人的选择只影响到他自己,那么一个国家的决策呢?

那可就与亿万国民都息息相关了。

每个国家事务决策者的手中,都握着亿万国民的幸福,他们的一个签名,一盖印章,都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实现“赶美超英”的目标,我国兴起了“全民大炼钢”运动。

然而,短期内钢铁产量的提高,却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无法根治的污染。

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此举虽然会导致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竞争加剧,但从长远来看,世贸这个平台有助提升我国的贸易地位,能够让我国在贸易上获得更多益处。

由此可知,决策者必须有大局意识和长远目光,懂得什么时候该放弃短期利益,来获得长远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走向兴盛。

结尾:

世事如棋,每走一步,我们都要瞻前顾后,仔细斟酌。

然而现实毕竟不是下棋,不能悔步,不能重来。

我们需要比下棋更用心地考虑我们当前的状况,明智地着眼长远。

为了长远的利益,我们宁肯牺牲眼前。

4、发展重在可持续高三6班卢伟雄

提纲:

①万物发展,本应顺应自然。

唯独人类,随心而行;②曾经发展重在效益;③灾难临头方知悔;④如今发展重在可持续;

⑤心归自然,重返正确发展路。

那欠下的债,总会有偿还之日。

只有亲身经历过切肤之痛,方才知道持续发展的重要。

呼吁减排温室气体,当属威尼斯最卖力,水浸家园,孰能不惧?

要求汽车尾气处理,当属上海最给力,酸雨临头,孰能不急?

等待往往会酿成悲剧。

拖欠自然的债日益加重,然而知道的人不少,行动的人不多,皆因侥幸使人麻痹。

竭泽而鱼,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人们在担心末日到来的同时,有等待着末日的到来。

当灾难的征兆出现,站在最前沿的人们开始呼喊。

所幸,如今为时未晚。

5、放眼未来高三16班郑嘉明

提纲:

①不被眼前的绚烂迷惑双眼,才能看到远处宏伟的景象。

不为当前的利益引诱,才能获得美好的未来;②列举放眼未来的正面例子进行论证;③列举竭泽而渔式的例子反面论证;④活在当下,放眼未来,我们才能看到更多更迷人的风景。

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这样的古训众人皆知。

可是,在盲目追求利润的发展大潮中,这种急功近利的事情仍在上演。

曾经的“优秀民族企业”、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三鹿集团,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在奶粉中掺杂三聚氰胺,不仅输掉了企业的未来,也严重损害了29万婴儿的未来。

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等等,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当我们被当前的利益蒙蔽双眼时,我们破坏的不仅是我们自己的未来,还有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未来。

6、目光宜远不宜近高三16班陈琬莹

提纲:

①无论观世或实践,目光宜远不宜近,要有大局意识。

②目光短浅者被时代淘汰,目光长远者在历史长河中才站稳脚,稳中求进。

③“远”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立足实践,超越世俗的局限。

④“远”要求创新,要横向展望,也要纵向展望。

⑤望得远,道路更宽广,世界更辽阔。

看得远,便看得新。

横向望之,前进的时代需要创新;纵向观之,“新”中要守“旧”。

1953年,北京市的古建筑在“破旧立新”的劲风中摇摇欲坠,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牌楼,不惜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激烈争论,甚至失声痛哭。

他的眼光射出于漫漫历史,穿越狂热的政治运动,望向这座城市的未来。

他看得远,于是明白这帝王之都不能失去深厚的文化土壤,不能剪断赖以生存的历史根基。

“立新”不一定“除旧”,前方的发展要看到,背后的沉淀也要看到。

7、规律不可违高三16班姚赛东

提纲:

①举例农人耕作顺应天时所以五谷丰登,引出顺天顺时,才是待人待物的正道。

②以育树,利用资源等说明规律不可违。

③以育人说明规律不可违。

④总结只有遵循规律才能获得成功。

育人与栽树一样,拔苗助长式的培养只能得到奄奄一息的病苗,按其成长规律施教方可得人才。

“诺先生”在中国的缺席引起又一轮关于教育制度的热议,对比中美的施教理念:

美国中小学教育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主,大学生进校后有一年时间考虑,二年级才选择专业;中国则以培养应试能力为主,稚气未脱的大学生进校之前已确定专业,甚至有服从分配的规定,转系更是艰难。

在孩子需要自由成长的时候,我们为其套上模具,其羽翼未丰制度却逼他们在终身专业上画押。

违背成长规律的培养,孩子们如何能成人成才?

8、浅谈“可持续”高三16班黄晓君

提纲:

①开头;②论述“可持续”的重要性;③论述“可持续”的迫切性;④“可持续”不仅是一种理念,更应成为一种意识;⑤点题。

“可持续”是世界万物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法则。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捕捞小鱼,小鱼才能长成大鱼,大鱼才能再生小鱼,鱼类才得已延续下去。

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揭示了“可持续”的重要性。

倘若我们无视“可持续”的重要性,继续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久利益,人类终将无法延续下去。

“可持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谛。

 

作文题2:

下面是2010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请使用“事例剖析”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作为这篇高考作文的一个主体段。

(请先拟出作文提纲,再写出其中一个主体段。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高三1班袁艳媚

提纲:

①仰望星空是激励,让自己有奋斗的动力;②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才有意义;③总结。

有梦固然是好,但须脚踏实地,追逐梦想。

就如我们懂得了仰望星空,也应懂得要脚踏实地。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他的成就从何而来?

就在于那一袋袋用麻包装着的演算纸。

他废寝忘食地进行演算,推导,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

是他面对失误从不气馁的沉稳,是他日以继夜地进行演算的踏实,令他获得了“数学家”的尊称和众人的敬佩。

若说仰望星空是梦的开始,那么脚踏实地就是通往梦想的捷径。

2、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高三1班陈许成

提纲:

①理想指导成功,努力成就成功;②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含义;③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的成功之路;④成功没有捷径,如果有,那肯定就是理想与努力。

理想引领成功,而努力造就成功。

只有怀着理想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追寻理想,才会取得成功。

澳大利亚的第一位女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她的政坛生涯开始并不顺利。

她曾三次试图谋求工党预选席位,都遭到失败,但她屡败屡战,终于当选议员。

她凭着“没有什么不可以,女人也可以当总理”的冲劲,在总理陆克文声望下跌时,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要进行新的选举。

正是朱莉娅的执着的理想与不懈的努力,使她战胜了陆克文,书写了澳大利亚新的一页。

人,就应该在仰望星空之后,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迈向成功。

3、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高二2班张炳松

提纲:

①提出观点;②为什么要仰望星空;③为什么要脚踏实地;④如何两者兼备;⑤结尾。

仰望星空,方知天高地迥,宇宙无穷。

一句“我长大后要在白宫工作”的仰望,开拓了希拉里的视野,成就了希拉里一生辉煌的政治生涯;一时对神奇天体的仰望,锁定了开普勒的研究方向,从而谱写出开普勒的天体定律;小时对乔丹潇洒球风的仰望,坚定了乔丹为篮球事业而奋斗的信念,成就了詹姆斯一代球王的霸主地位。

仰望不是明灯,而是灯塔,即使在大洋的彼岸也能找到它的火光;仰望不是诤言,而是鞭策,鼓励着我们马不停蹄,一往无前。

有了仰望,我们不再迷惘,彷徨;有了仰望,我们的脚步迈得更坚实,更铿锵有力。

4、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高三2班卓子锦

提纲:

①仰望星空即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即理想;②要达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③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对人生长河的意义;④结尾:

人生需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

大学者钱钟书从小喜欢读书,对知识充满了向往。

由于从小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接受地接受父亲钱基博的悉心指导,古文功底扎实,外文更是满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的钱钟书并没有因进入清大而止步不前,而是以横扫清华图书馆之势扎进书堆,汲取知识。

他就是这样以不懈的努力,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稳扎稳打成就了自己。

脚踏实地,才能稳步向前,没有后顾之忧。

脚踏实地,是实现理想的基础。

5、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高三2班陈雪华

提纲:

①成功的人既要学会仰望星空,也需要懂得脚踏实地;②成功需要仰望星空;③成功需要脚踏实地;④总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成功的第一步是仰望星空,即我们要有理想。

著名的演员王宝强成名之前不过是一个屡遭挫折的群众演员。

但他最终坚持下来并取得成功,那是因为他懂得仰望星空。

“吃‘闭门羹’时也是很痛苦的,但我总会想起自己最初的理想,想到我成功的喜悦,就坚持下来了。

”是的,没有人生来就是成功者。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困难会像拦路虎一样,随时挫伤我们的勇气。

所以我们要学会仰望星空,让心灵穿越厚重的阴霾,回归到最初理想的那份简单与美好,于是,我们就可以再次获得动力与勇气。

6、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高三2班王淑媛

提纲:

①寻找自己想仰望的星空;②跳出空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③日积月累,才有资格仰望星空;

④从实际出发,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星空。

从实际出发,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星空。

达芬奇梦想成为画家,他由画蛋开始,日复一日,从不厌烦,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画家;李时珍决心著一本可以造福后世的医书,他从脚下出发,走遍千山万水,花了几十年编成了惊世巨作《本草纲目》;爱迪生立意要为世界带来光明,他由灯丝开始,重复试验上千次,最终引领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由此可知,成功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都朝着梦想前进。

只有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得到那片梦想已久的星空。

7、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高三4班胡晓敏

提纲:

①阐述目标与努力共同造就人的成功。

②刘翔于2010年亚运会上重上赛场并取得成功,是怀揣理想与刻苦训练使然。

③周恩来从小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终成为一位被世人敬仰的总理。

④反面论证,点明缺乏目标的人及只说空话的人都无法取得成功。

⑤议论、点题:

目标与努力缺一不可

语段:

(第二段)失去了目标的指引,再坚硬的船也终将被巨浪掀翻;再明亮的灯塔,也不能指引漏水的破船驶向彼岸。

只有明确的目标与背后的努力结合,才能造就成功。

2008年奥运会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