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380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政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时政热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政热点.docx

《时政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政热点.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时政热点.docx

时政热点

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三个着力点

【人民日报】2012年02月06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了解信息、浏览新闻、学习知识、发表意见、休闲娱乐等的主要场所,通过网络进行文化创造和参与文化建设,从而导致网络文化的产生。

目前,人们对于网络文化还没有形成一致性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

网络文化是指网民借助网络技术在网络空间中从事各种活动的文化表现。

网络文化虽然产生时间不长,但由于影响广泛,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须把握三个着力点。

  树立网络阵地意识。

当今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文化交流、思潮交汇的平台,成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交锋、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较量、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新战场和主阵地。

在这个阵地上的斗争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同国际上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

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达到对我西化、分化的目的,通过互联网输出其价值观念,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是同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消极、低俗、腐朽文化行为的斗争。

网络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新领域。

目前,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一些消极、低俗、腐朽的文化对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是同网络上各种恶意攻击的斗争。

互联网既是信息传播的集散地,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就给一些别有用心者提供了机会。

有的人故意制造网络谣言,以损害他人和公众利益为目的;有的人通过网络误导社会舆论,丑化我们党和国家形象。

对于这些恶意攻击,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

可以说,网络这个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必须树立网络阵地意识,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积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旗帜鲜明地应对各种挑战。

  强化网络文化管理。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一方面为网民施展文化创造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技术支撑,是广大网民满足文化需求的重要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高尚与低俗、科学与谬误、精华与糟粕等同时并存的问题,还存在着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等违法犯罪活动。

要有效打击网上违法犯罪,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为网民提供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就绝不能任由网络文化“无限”发展,而必须通过强化管理“规范”发展。

网络无疆,自由有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

”只有切实贯彻落实这些精神,遵循网络文化发展规律来强化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才能收获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

  积极进行价值观引导。

高品位的文化不仅能“化人”、“富人”,而且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恩格斯曾说过:

“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然而,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是自在的,必须通过文化自觉活动来实现,必须积极进行价值观引导。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正确价值观的积极引导,文化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人也不可能自由全面发展。

网络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共建共享是其本质特征,健康向上是我国发展网络文化的基本目标。

当前,在社会意识多元和文化多样的背景下,网络不仅要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手段,也要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防止思想文化“走偏”的工具。

这就要求在发展网络文化时积极进行价值观引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对网上社会热点问题的解疑释惑,推动网络舆论生态向和谐方向发展,让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信心。

(杨永志南开大学教授)

 

积极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人民日报】2012年02月07日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相对于传统文化产业来说,新兴文化产业与现代信息产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对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

应抓住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稳健地推进新兴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把握产业特点,抓好项目建设。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传统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图书报刊、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行业门类。

而新兴文化产业主要包括网络文化、文化旅游、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演艺会展和广告传媒等行业门类。

应把握新兴文化产业的特点,大力推进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一是加强服务。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信息、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新兴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支持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的开发和建设。

近年来,承德市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服务机制,优先发展了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良好市场前景、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骨干文化产业项目。

三是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搭建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建设。

建设新兴文化产业园区是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是促进各类资源有效配置、文化企业集群发展、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手段。

应着力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能够代表国家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

以园区和基地为依托,努力催生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以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核心,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集聚效应和竞争力的新兴文化产业产品品牌。

加强对新兴文化产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类文化资源合理配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园区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承德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正在向特色化、规模化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信息、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初步实现了有效组合。

  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

围绕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

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合理流动。

实施新兴文化产业产品营销战略,运用多种媒体和传播手段,广泛开展宣传和市场促销,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积极推进新兴文化产业产品研发创新,不断适应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结构变化,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加强原创作品的创作与创新,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

(毛建海 中共河北省承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压缩贪官的潜伏空间

【人民日报】2012年02月08日

从1991年到2009年,走过19年贪腐之路,江西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县委原书记汤成奇,近日被一审判处死缓。

贪污3901万余元、受贿350余次,这一腐败个案再次让人思索:

从开始贪腐到受到查处,少数贪官的“潜伏期”为何那么长?

  与漫长潜伏期相伴的,是汤成奇平坦的仕途。

从镇长助理到镇党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再到副市长、市委常委……每一步都是“带病任职”。

而且,汤成奇的腐败还是“全能型”,既涉及土地征用、建筑工程承接、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拨付,也涉及职务升迁、工作调动、就业等人情往来。

  照理,潜伏期就是贪腐期,时间越长越容易留下线索、露出马脚。

但为什么汤成奇这样的少数贪官,却能够一次次逃脱“被发现”,从小蝼蚁变成了大巨贪?

  究其原因,一方面,潜伏期能让他们积累政治资本,产生晕圈效应,群众与相关机构因此放松警惕。

汤成奇创造“南昌速度”、博得“经济能人”名头,都可能成为掩盖阴影的光环。

另一方面,长期的潜伏也让他们有更从容的时间编织关系网络、掩盖犯罪证据,甚至会因不断上升的权势获得更大便利。

汤成奇通过“皮包公司”套现权力,可为例证。

  还要看到,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型仍在探索之中,政府仍有“万能政府”的色彩,这使权力的影响在一些该退出的领域内不降反升,使领导干部插手一些该放下的事务不减反增。

这给一些心怀鬼胎者提供了肥沃的腐败土壤,也是贪官的作案手法愈发隐蔽、“反调查”能力越来越强的重要原因。

  有着漫长潜伏期的贪官,并不只汤成奇一个。

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自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上任开始卖官,潜伏10余年;广东省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落马时,贪腐时间已长达20年。

《法制晚报》曾分析,1991年至2004年审判后经媒体公开的200个典型腐败官员案例中,60%的贪官潜伏期都在5年以上。

与“贪腐一两年,铁窗一辈子”相比,这些长期逃脱惩罚的贪官,为害尤烈,会让人心存侥幸,刺激更多贪腐行为出现。

而贪官的潜伏期越长,破坏就越大,我们的执政资源也就流失得越多。

  尽管只是少数个案,贪官“潜伏”也反映出制约权力、完善机制、公开透明的紧迫与必要。

它提醒我们:

面对“腐败能人”,对干部的任用、考察制度,已有的制度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是否还能更有针对性、反应更灵敏?

述职述廉、任职前考察公示、民意测评这些干部任用、考核的制度,如何能够避免失察、及时发现问题?

如何通过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缩短改革阵痛期、压缩甚至杜绝“潜伏空间”呢?

  汤成奇今天的下场正应了陈毅诗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显示了我们党在查处贪官方面绝不手软的决心。

不过,面对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要求,面对群众对反腐败的期待,如果“伸手速被捉”,则能减轻汤成奇们的腐败影响,也才能彻底清除党的肌体上腐败的坏疽。

 

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

【人民日报】2012年02月08日

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经受住考验,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当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保持了先进性,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党员容易发生理想信念动摇,被物质追求牵着走,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经受住考验,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坚定信仰。

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生奋斗目标。

在当代中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加强学习。

理想信念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准确认知和深刻理解基础上的。

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

应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应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应着重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并贯彻落实到工作中。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升能力素质,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在思想深处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

  践行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信仰是否坚定的首要标准。

每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密切联系群众,热情服务群众,用良好作风和工作业绩造福人民,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商庆平)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合理诉求,破解“用工荒”

【人民时评】2012年02月08日

春节长假刚过,多地已传来“用工荒”的声音。

“广州和东莞的部分工厂因为招不到工人不得不推迟开工日期,浙江流失的工人达六成以上。

企业为了招工纷纷提高工资,有的起薪已到2000元以上,但反应并不热烈。

”——半停工、工人流失、提薪,这些与“用工荒”同期出现的词汇总是如约出现在节后的此类新闻中。

  “用工荒”近年的日益凸显,成因复杂,但其中不可不忽略的一个因素是: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诉求与用工现实之间的错位。

以这个因素考量,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扩大,“用工荒”问题将愈发严峻,并长时间存在。

  错位在何处?

企业希望招收熟练工,能够在短期内就产出效益,并吃苦耐劳;但这些特征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表现并不明显。

而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职业的定位,显然更高:

个人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薪酬等平等性要求都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与他们父兄辈农民工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特性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用工方眼里,被打上了“心态浮躁”、“挑剔”、“耐受力低”、“不能吃苦”、“缺乏技术”等负面标签。

如何看待这些负面标签?

它们果真是一种“负面”,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的发展期许的合理诉求?

  事实上,无论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如何,他们的身份在城市里的身份始终是农民工。

他们与传统农民工一样,面临共同的问题:

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里所面临的生活、工作状况依旧未变。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即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总数约有8487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58.4%。

这样一群受教育程度、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个人发展渴求度都高于父兄辈的劳动力大军,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所遭遇的现实并没有改变。

而他们不同于父兄辈的诉求和意识与坚硬的现实之间发生碰撞时,必然出现用工方眼里的诸多“负面”特性。

去年年底,一份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今天在京发布的《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婚恋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六成人会因为“工资比较低”、近四成人因为“没有发展机会”、“影响健康”等原因选择离开原工作单位,在多个工作单位和城市间频繁流动。

在一个劳资双方平等博弈的视角看来,这与其说是“浮躁”的负面因素,不如说是一个庞大群体所表达的向上发展、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合理诉求。

  社会不能用他们父兄辈对这些权益保障不足的“耐受”来要求这一代农民工,已经亏欠了他们父兄辈农民工的,不能照旧让他们持续牺牲。

如果我们仍旧以传统农民工的“美好品德”来要求这一代农民工,所产生的不仅仅是用工荒之下凸显的“错位”,同时也必将承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工的家庭幸福和个人发展方面的负面影响,同时,矛盾积累之下,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存在的不信任感等心态还可能为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

  所以,“用工荒”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的本质是一个社会问题。

8000多万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正成为一种必须严肃对待的命题,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方法恰当合理地解决,也期待这个问题在3月份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成为代表的热点议题。

(蔡晓辉)

 

推进村民自治正当其时

【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02月08日

国务院总理总理最近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引起了关注。

其中在听取基层民众意见时,温总理指出,农村办事要广泛听取农民意见,要由农民作主。

村里的事务要坚持由村民作主,依靠村民自治搞好农村社会管理,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并强调,这是大道理,要管一切小道理。

他同时还表示,反对利用贿选、家族势力操纵等不正当手段破坏和干扰村委会村民直选,对这种行为应该依法依纪处理。

  在农村近年因土地、贿选等问题不时发生群体事件的背景下,温总理这番关于村民选举和自治的讲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构建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基层民主首先要解决的,是基层政治权力的合法来源问题。

我国宪法和村民组织法都规定了村民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四个民主”构成了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尤其是民主选举,直接决定着基层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客观而言,今天的农村基层民主相比1998年村民自治刚实施时,有了很大进步,很多地方的农民能够做到依法进行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

但也应该承认,我们的村民自治还是低层次的,基层民主政治远非完善,像上述所批评的利用贿选、家族势力操纵等不正当手段破坏和干扰村委会村民直选的行为和现象还大量存在。

尤其是,一些村干部在当选后并不愿自觉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发挥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愿接受或不习惯来自于农民群众的监督和审查。

此外,一些地方干部仍然将党的领导理解为绝对化和片面化,热衷于党支部一元化领导,不能正确处理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或者把自己属意的人强加给村民,干扰村民直选。

所有这些,都给农村民主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民主需要一定的前置条件,农村民主和村民自治也不例外,但如果认为村民素质低,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宗族势力强,没有自治传统,就不适合搞民主和自治,则显然是本末倒置。

因为,且不说这种情况并不合乎农村实际,例如,在传统中国乡村,地方自治普遍存在;即便合乎实情,也难以证明素质和文化水平偏低就搞不了民主。

其实,民主需要培育,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发展,而不是等什么“素质”“水平”高了以后凭空掉下来。

  所以,我们应该排除各种错误观念,坚决地、大胆地在农村推行民主,实行自治。

其实,在当前农村,发展民主和实行自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时机。

一方面,取消农业税后,国家不再从农村汲取资源,从而使乡镇不再需要通过村干部来向农民收取税费,这就提供了打破乡村利益共同体的契机。

另一方面,随着各种惠农措施的纷纷实施,村民的财富也在快速增长,这直接促进了广大农民民主意识和自治观念的不断增强。

此外,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与农村民主的所需,也出现同一指向。

这些主客观条件,夯实了村民自治的深厚基础。

  不过,要深入推进包括村民自治在内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除了更新观念外,更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在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上进行制度创新。

民主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方法,因而,民主不能停留在价值层面,须转化为规则或制度。

对于村级民主,从中央到地方,虽然都出台了许多制度,作出了许多规定,但大多比较原则,与实践还存在一定差距,真正形成系统实用、易于操作、能被群众普遍接受的不多。

民主和自治应该立足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允许创新,宽容失败。

从过去的经验看,农村民主实践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一些勇于改革创新实践的干部曾受到过严厉批评和责难,其结果造成地方领导干部和农村干部不愿意承担这种改革的风险和代价。

对此,应明确,只要不是借着农村民主创新的名义搞腐败,可以宽容和允许失败。

  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的起点。

不仅“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依赖于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中国民主的进步也有赖于农村民主提供的经验和教训。

所以,对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我们一刻也不应松懈。

对三公经费就该锱铢必较

【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02月09日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陆续召开两会,三公经费成为必谈话题,必审项目。

北京市承诺,2012年三公预算将比2011年减少2000万元;浙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三公改革要透明化、科学化,三公经费要压缩,数目要公开。

(2月7日中国经济周刊)地方两会对三公经费锱铢必较,刨根究底的精神可赞。

  关于三公花销多少才算合理的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

但我觉得,在不影响、不削弱政府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三公经费确实越少越好。

一方面,三公经费来源于国家税收,节俭意味着可以将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另一方面,少花钱有助于减少三公消费中的腐败,树立廉洁的政府形象。

  2011年,中央机关及部分地方政府首次公开了三公经费,今年的三公预算如何确定,这对各级政府是一道考题。

这道题涉及到政府形象、公信力与清正廉明,也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自然不能小视。

  三公经费是政府运转必不可少的支出,任何一个国家都概莫能外。

当下群众对三公高度关注,意见较多,并非一概反对三公消费,而是因为一些地方三公经费不透明、不公开,三公成了不受约束,没有标准的无底洞。

  合理的且能得到群众认可的三公经费,该是怎样一个标准?

我以为需要考量三个方面。

  第一,要公开、透明,让三公运行在玻璃缸内,看得见、好监督。

去年中央政府部门率先公开三公,但仍有许多地方将三公锁在“保险柜”内,今年须无一例外地全部公开。

从已公开的三公看,大都是粗线条,只有总额,没有细节,公众很难看懂,无从比较。

今年公开三公应更上一层楼,既公布总额,更要列出详细分类,且不能少了人均数额。

三公透明的目的有二,一是便于监督;二是减少或杜绝腐败。

三公越透明,腐败就越少,没有铺张浪费或腐败的三公才真正称得上合理。

  第二,要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与质量,减少或杜绝人浮于事。

众所周知,三公预算是为保障政府正常运转,但在少数地方,过于膨胀的三公经费不但未能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反而孳生了臃肿与浪费。

很显然,这种三公预算不仅不合理,更是铺张浪费,奢侈享受,必须革除疾痼。

  第三,要“物有所值”。

通俗讲,就是三公经费“买”来的政府服务,要物有所值。

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要对人民公开,让公众知道;二是人民群众对此有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考核权,有权督促政府部门有效履行职责。

(尹卫国)

当应对极端天气成为常态

【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02月10日

进入2月以来,北半球欧洲、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遭遇极端严寒天气,截至2月9日,低温已造成400多人死亡。

近年来,酷热、严寒、飓风、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及其导致的灾害事件在全球频繁发生。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未来可能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

应对极端天气,业已成为人类常态性的挑战。

  异常气候产生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除了严重威胁人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