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469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docx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写到:

“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郭初阳,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教师,在2006年全国中小学“个性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第一名,他的课堂向我们不只是展现了一个“新锐”教师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更多的也是引发我们对语文学科本身的教学思考。

 

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文,《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师:

愚公,移,山。

因为山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接下来思考这样四个问题:

第一,山是怎么样的?

第二,愚公是怎么样的?

第三,“移山”,“移”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第四,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

我们一边听录音,一边来思考这四个“怎么样”。

(听录音0:

52-3:

44)

师:

这段朗读里面,有一个非常明显读错了的字,“惩山北之——”?

生:

塞(sè)。

师:

好。

那这四个问题,我就请同学直接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好不好?

这位同学,你来说好吗,山是怎么样的?

生:

方七百里,高万仞。

师:

很好,请坐。

把话筒往后传,后面的同学。

那么,愚公是怎么样的?

生:

年且九十。

师:

愚公年且九十,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不过愚公的特点更加明确的概括,是在智叟对他所说的话里面,哪四个字?

生:

残年余力。

师:

残年余力。

请坐,非常好。

(话筒)再往后。

师:

移山的过程,有八个字,最能体现出这中间的艰辛——

生(犹豫):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师:

非常好。

移山是这样的漫长,冬去夏来,才能够往返一次,太累了。

后面一位同学,最后结局怎么样?

生: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师:

非常好,请坐。

”无陇断焉”,再也没有垄断了,一马平川。

其实,山、人、过程、结局,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

师:

这是一个隐喻。

幻灯右边有几个空格,我请同学来把空格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后面这位男同学,你来说。

“方七百里,高万仞”,这是一个艰巨的——

生:

艰巨的“任务”。

师:

非常好,请坐。

(话筒)往前。

“残年余力”——

生:

微弱的“力量”。

师:

请坐。

面对一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是一个老头还是一个年轻人,年龄显得不重要了。

(示意)继续。

生:

长期的“努力”。

师:

不错,请坐。

(话筒)继续往前。

生:

“无陇断焉”,是最后的“胜利”。

师: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人生寓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来,前面这位男同学,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生:

(停顿)没有。

(众笑)

师:

(笑)有时候,放假了有这么多作业,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怎么做得完呢?

但是在开学前几天疯狂地赶,好不容易第二天上学了,把所有作业都带去了,也稍微有点移山的感觉……那么,这个故事,它这样一种说法,其实和我们传统的一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儒家的一种非常朗健的、非常积极的精神。

师:

大家再看屏幕。

这里选了三句话,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好吗?

第一句,“知其不可”一二开始。

生:

“知其不可而为之!

师:

第二句,“子曰”——

生: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师:

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他的主张。

最后一句,开始——

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师:

中国有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叫高行健,名字就来自于这个句子。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经常和另外两个故事一起出现。

一个是“夸父逐日”,这个我们非常熟悉,夸父在那里追赶太阳,最后道渴而死;还有一个就是“精卫填海”,精卫她本来的名字叫女娃,炎帝的女儿,后来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大海给填平。

师:

这三个故事中,显然有共同的东西,对吗?

(话筒往后传)有什么共同点?

生:

都经过不懈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师:

请坐。

前面最好加一个词语——“试图”——试图完成自己的梦想,对不对?

最后能不能完成可能还不知道,而且他们努力的目标,好像过于艰巨,艰巨的任务。

那么,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停顿)愚公移山的故事,和夸父、精卫的故事,至少有三处不同。

想一想。

(停顿二十秒)我给一点提示好吗?

出示(人数、外援、结局)

师:

(示意)请你来谈一谈。

生:

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都只有一个人。

师:

都只有一个人,而愚公移山呢?

生:

很多人。

师:

到底几个人?

生:

四个。

师:

四个?

愚公以及子孙荷担者三夫,还有一个小孩不要忘记,一共有——

生:

五个人。

师:

请坐。

一家子人。

(示意往后)还没完,请你继续就刚才那位同学的话题讲下去。

这一家子人真的只有五个人吗?

生:

不是。

因为后面还是“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

师:

噢,其实有无穷多的人,n个人。

好,(话筒)往后。

(示意看屏幕)“外援”呢?

生:

愚公移山的话,最后是有夸娥氏二子帮他们把两座山背走。

师:

夸娥氏二子看愚公很辛苦,主动地来说,愚公啊,我们来帮你搬掉吧,是这样吗?

生:

没有,是天帝命令他们去把这两座山搬掉的。

师:

(点头)是天帝给派来的。

继续讲。

生:

但是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他们两个都是靠自己的力量,没有其他人来帮忙。

师:

非常好,请坐。

没有外援。

“愚公移山”里面,有外援。

(示意话筒往后传)区别三,结局呢?

生:

愚公移山是最后成功了,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应该是没成功的吧。

师:

很好,请坐。

夸父和精卫,都是失败的故事;而愚公移山,这是一个成功的结局。

那我们继续思考下去——愚公移山,他最后的成功,究竟是因为他“子子孙孙无穷匮”,究竟是因为“人数”呢,还是“外援”?

众:

(轻声)外援。

师:

好,我们还是这位同学来回答好吗,轮到谁就是谁。

你认为——

生:

愚公移山的成功是因为外援。

师:

是因为天帝的帮助,是吗?

生:

(点头)

师:

好,请坐。

(示意话筒)继续往前。

愚公是怎么认为的?

愚公认为他成功的保障,是不是因为有天帝的帮助?

生:

不是。

他认为是(因为)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不加增。

师:

愚公显然认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吗?

生:

(点头)

师:

你把愚公那段话给大家朗读一下好吗?

我们听。

生:

(朗读)“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误读为‘chì’),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师:

非常好,请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翘舌音,“通”。

你的心太顽固了。

愚公他非常深切地坚信自己会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是吧?

他的话是在和另外一个人的争辩中说出来的,是和谁?

众:

智叟。

师:

智叟,对吧,智叟起先是怎么说的?

生:

他说,愚公是以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

师:

你,年纪这么大了,力气都没有了……(请坐)你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掉,你还怎么去移这么两座大山呀?

但是,经过愚公这么一番话说下来以后,智叟却……什么以应啊?

念什么?

生:

亡(无)以应。

师:

通假字哦,亡(无)以应。

河曲智叟却什么话都说不上来了。

师:

因为愚公说,我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孙子又有孙子……子孙会无穷无尽;山不会变,终有一天会移平。

非常理直气壮,所以这幅画(示意幻灯),我觉得表现得很好——愚公很凶的样子,智叟吓死了,智叟吓得说不出话来。

但是我们要知道,有一个成语,叫作“后息为胜”,它是意思是说,两个人在争辩,最后停下来的那个人,最后发言的那个人,其实就是隐含着的胜利者。

师:

那么在我们的课文里面,谁最后停下来,最后留下的是谁的声音?

生:

(众)愚公。

师:

是愚公的声音呀,对吧——“何苦而不平”!

然后就在那边回荡,何苦而不平,何苦而不平,何苦而不平……然后智叟就呆掉了。

那么假如,我们再给智叟一个发言的机会,假如让智叟最后一个来发言。

其实智叟有两个地方可以发言,文中有两处。

师:

一处就是,愚公反问他,“何苦而不平”?

这个时候,智叟可以说,他会说一番话;还有一处,就在文章的结尾,等到“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的这个时候,智叟还是可以站出来,再来说一番话,是不是?

好,那分一下工好不好,我们这样吧,一二两组,探讨一下,上面智叟如果他应一应,他应该怎么说,他可以怎么说?

三四两组,探讨,最后山搬掉了,智叟如果再跳出来,再叽里呱啦叽里呱啦,永远做一个反对者,他会怎么说?

想一想,独立思考。

学生:

(思考约一分钟)

师:

(插句)不要忘记,智叟智叟,他智商很高噢,他说的话很有水平的。

师:

好,我们讨论一下,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约两分钟。

师:

好,请转过来。

首先请这边两组的同学,“河曲智叟曰”,你来应对一下,怎么说比较好,怎样才能说得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谁想发言,举一下手。

好,请那位同学,(递话筒)简单谈一谈,请你来“应”一下。

生:

我觉得,首先智叟可能会说,你能保证你的子子孙孙全部都是男的吗?

(众人笑)

师:

万一不小心生了个……

生:

生了个女儿,然后就断子绝孙了。

(众人大笑)

师:

生了女儿嫁人了,怎么办?

非常好!

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不但每一代都要有小孩,而且必须保证是男的——这太难了吧?

(示意)请继续讲,好像还有话要讲。

生:

还有的话,智叟可以认为,移山这是愚公他本人的行为,而他的子孙可能会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比如说读书、当朝廷大臣之类的。

可能有些人不愿意去参加搬山这么傻的活动。

师:

(点头)说得太好了。

说不定他的哪一代想移民到美国去了呢,你还要一定叫他在这里搬山?

好像有点困难。

所以说,这里他有着双重的要求:

第一,血缘的不断。

第二,思想的不变。

对吧,只有符合这两个前提,这个工作才可能继续下去,愚公的观点才得以成立。

这边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哦,这边有位同学要补充(属于三四组的一位同学),你是补充他们的观点?

生:

是的。

师:

太好了。

(递话筒)

生:

我还认为,他完全可以这么说,引用现代人的,邓小平的话。

师:

哦,用邓小平的话来反驳愚公。

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你能完全靠你们家族的力量,搬掉这座山,如果我还能看见,我就会相信。

师:

说得是非常好,但是让我想起两句话,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啊,你们移山事业的成功要等到很多年以后,在这个时候,这两个人恐怕老早就已经作古了,对吧?

旁边有一位同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

河曲智叟会说,不要忘记地球还在不断地进行造山运动。

(众生笑)

师:

喜玛拉雅每年都还在增高几厘米,说得也有道理。

好,那么请这边两组的同学来谈一谈。

最后,我们继续刚才这位同学的话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局出来了,山被搬走了,他们在有生之年就看到了山被搬走,就看到了这样的坦途。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智叟继续站出来,他还要再说一番话,他还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可以批判什么,怎样才能讲得又合情又合理呢?

谁来?

怎么老是这么几位同学举手呢?

我请一个不太爱说话的。

(递话筒)你来!

生:

因为当初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见他是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和他的子孙,来搬掉这两座山,而结果是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来帮助他完成了这样的愿望。

最后实际根本不是由他自己来完成的,所以说……那个……(沉默,笑)

师:

没事,请坐。

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归结为一句话——没错,山是移走了,但是,是靠你自己的力气的吗?

靠别人帮忙的呀,有什么了不起的!

是这个意思吧?

生:

(点头)

师:

还有没有?

喔,那么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同学。

那就不把话筒递给你了,请你站起来,大声地说,好不好?

生:

我觉得智叟会说,俗话说,“靠山吃山”,你现在把山移走了,我们靠什么吃饭呀?

(众笑)

师:

这位同学,是从现代旅游开发的观点来看的,也有道理。

(递话筒)继续来,还有什么话可以说?

生:

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

师:

怎么讲?

生:

因为自然界都有自己一定的自净能力,像他这样的掠夺性的开发,已经超过了自然自净能力的限度,必将遭到自然界更加残酷的报复。

师:

好高深啊。

(众笑)

师:

一个环保主义者。

我倒想起了杭州灵隐著名的一个景点。

众生:

(轻声)飞来峰。

师:

峰自何处飞来?

哦,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个峰原来是夸娥氏二子背来的。

后来这两座山到哪里去了?

咦,怎么没有人回答我,话筒在那里的那位女同学,请你来告诉我们,两座山到哪里去了?

生:

朔东。

师:

朔东,还有呢?

生:

雍南。

师:

雍南!

那边有没有人?

众生:

有人。

师:

那边有没有像愚公这样年纪很大的人?

众生:

有。

师:

从天而降两座山!

(众一惊,继而笑)

师:

我想问,山阻碍人的出路,这个问题,有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众生:

没有。

师:

刚才这么多同学,怎么没有一个人说的呢?

所以说,智叟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那么怎么评价愚公这个人,好像比较困难。

有人这么说,有一位学者叫张远山,他说过一段有点偏激的言论。

师: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示意)你来朗读,好不好?

生:

“愚公虽然说出了可圈可点的豪言壮语,但最后还是没有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壮举。

也就是说,智叟当初认为愚公不自量力,口气比力气大,并没有大错。

按照这个结局,羞愧的不应该是智叟,而应该是愚公。

如果愚公要想不羞愧,当时应该这样回答智叟:

‘我自己是挖不平两座大山,但是我这样一直挖下去,迟早会感动上帝。

一旦感动了上帝,事情就好办了。

你等着瞧吧!

’那样才是老实话。

师:

请坐。

这是某一种意见。

再来看,另一个“假如”,假如这个结尾变一变。

那位女生,请你把这个结尾读一下好吗?

生:

“后三年,愚公死,子孙承其志,世代挖山。

时至今日,尚未休矣……”

(众笑)

那么我们就从这两个“假如”,来谈探讨问题。

师:

第一,张远山的思路,假如愚公早就料到帝会“感其诚”;或者呢,他老早就和帝达成了某种协议,或者契约,那我们如何来重新评价愚公?

这是一个“假如”。

第二,假如结尾是刚才同学念的,那么你又如何来重新评价愚公?

想一想。

学生:

(思考约一分钟)

师:

同桌要商量一下也可以,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同桌讨论(给半分钟)

师:

好,我们时间有限。

太好了,我看到有同学举手,真高兴啊。

话筒呢?

(递话筒)请你来说。

生:

如果这样的话,愚公是很聪明的。

因为《孙子兵法》里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愚公挖山就像一场战斗,他没有用力气就能获得胜利,这种是最聪明的。

师:

请坐。

愚公在这里,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的话,他用的是“头脑”,是吗?

(示意)好,请你来继续讲好吗?

有什么补充?

生:

我觉得如果这样的话,愚公还是很傻。

师:

(惊讶)还是很傻?

为什么?

生:

他既然知道天帝会“感其诚”,或者说他早与天帝达成了协议,那他何必自己去挖呢?

直接跟天帝说一声,“你帮我搬搬走”好了。

还有一点,他如果真的和天帝达成了协议,他只是和智叟这么说一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和智叟打个赌,下点赌注。

(众笑)

师:

你赢智叟一把,是吧?

我倒是想到三国里面的一个故事,周瑜和黄盖的故事,后来引申出一个词语叫作……什么计啊?

生:

苦肉计。

师:

苦肉计。

那也许他们(天帝和愚公)有更大的阴谋呢?

也许这更加能够帮助建立帝的秩序呢?

可能他们有着更多不可告人的东西,所以他们要上演一出戏。

但是不管怎么样,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会发现:

愚公,他给我们的形象,感觉有点……

生:

(轻声)狡猾。

师:

有点狡猾,是吧?

甚至有点阴险。

甚至还有点……

生:

毒辣。

师:

毒辣,可怕。

怎么这个蠢老头,竟然是一个阴谋家?

(众笑)成了个谋略家,太厉害了。

(示意幻灯)那么第二种评价呢?

请你来说。

生:

第二个“假如”,我有两个看法。

先是关于“愚公”这个名词,一开始作者给他取名叫“愚公”,这个“愚”的意思大概是指他一根筋到底,然后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直到成功为止。

师:

说得真好,“一根筋到底”。

(众笑)

生:

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愚”,真的有点“笨蛋”的意思了。

还有一个看法,我觉得,愚公也是一个很自私的人。

师:

怎么讲?

生:

在这里,之后三年,愚公死了,世世代代,都是因为他的缘故而挖山,不能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直到今天,这么长时间下来,还在世世代代挖山,他死之前这么三年,影响了他的整个世代。

师:

请坐,说得太好了。

刚才这位同学说了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说了“愚”的两重含义,前面一个“愚”,是大智若愚的愚;而后面这个“愚”,则真的成了愚不可及的愚。

还有一点她提到的就是——他把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了他子孙,剥夺了他子孙生活的自由。

(递话筒)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

愚公是害群之马。

师:

害群之马?

愚公成了一匹马?

(众笑)

生:

他不但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子孙后代,就像文化大革命一样。

师:

这个怎么会有联系呢?

生:

因为他的错误,造成了所有人的错误,给所有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师:

就这样?

请坐,很会联系实际。

师:

那么,我们继续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讲下去。

师:

(点击幻灯)假如你很幸运,假如你很幸运生出来就是愚公的子孙,上面那个就是你。

生:

啊?

(笑)

师:

从换牙那天就开始,你就去跟他们一起移山了。

“换牙齿”大概几岁?

众:

六七岁。

师:

文章中怎么表达的?

众:

“始龀”。

师:

“龀”,不要写错,齿字旁一个“匕”。

一直挖到现在,六十岁了。

这个时候,你来发言,你跟亲属愚公说一句话。

我请后排的同学,最后几位同学被人遗忘了。

师:

(递话筒)你说一句话,你变成了这般模样!

(众大笑)

生:

我会跟他说,因为你这么一句话,就害了我们,你的后代非常痛苦。

师:

哦,“你害得我好苦啊”。

师:

(示意)你也来说一句吧!

生:

你一个人想着这样,就要我们跟着你一块儿干,好像是不是有点不大公平?

师:

请坐。

这涉及到一个公平和自由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人,可能并非是黄帝和炎帝的子孙;换个角度来想,也许我们都愚公的子孙。

至于智叟的子孙呢?

没有。

智叟这样的人,他没有留下子孙。

师:

我们总是在这个圈子里绕来绕去。

我后来去采访了两个人。

我们学校的两个外教,年轻老师,一个英国人,二十六岁;一个加拿大人,也很年轻。

师:

这个故事,我请英语老师,翻译成英文,让他们读了读,然后请他们评价。

我们来看看对他们采访的dv。

采访的文字,就印在讲义的反面。

大家对照着看一看。

(播放dv采访)

andrew:

buthestartsthejobwhichheknowshecan’tfinish.andforme,that’sverystrange,heexpects…whatdoeshesay…mysonsproducemygrandsons,+++sotheworkwillgoon,heexpectshisfamilywillcontinuewhathewantstodo.inthewest,atleastifmyfatherstartsthejob,hewouldn’texpectmetofinishit,hewillfinishthejob

但是他开始了一项他自己知道不能完成的工作,这令我觉得很奇怪。

他的说法是: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他指望这项工作能够持续下去,他指望他的家人继续他想做的事。

在西方,至少如果是我的父亲开始了这项工作,他不会指望我去完成,他会自己完成它。

andrew:

(thegodsarehelpinghim,)butit’saveryphysicaltask,hehas.it’snotusingthebrainpower,heisusingmusclepower.physicalpower,yes. andofcourse,thereisnomentionofdaughters.therearenodaughtersinthestory,nogirls,exceptforthewidowwhoisimportant,becauseshehasnoman.ithinkthat’saveryimportantpoint.ifthiswaswritteninbritain,wewouldhaveprobablymorewomeninthestory.maybeaheroine,also,thereareallheroes.

(神灵们帮助着他),这是一项机械的工作。

它运用的是体力,而不是脑力。

很显然,故事里没有提到他的女儿,没有涉及女性,除了那个寡妇。

而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她失去了丈夫。

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故事里会出现更多的女性,可能会有一个女主角,而不像这里,主角都是男性。

andrew:

itisastoryaboutanoldfoolishman,afoolisholdman,whohasafoolishideatomoveamountain.andthefirstthingiwouldsayisinthewest,wewillnotmovethemountains,we’llgoaround.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愚蠢的老头的故事,他有一个荒谬愚蠢的想法——移山。

首先我想说的是,如果在西方,我们不会想到移山,我们会绕道而行。

ryan:

youknow,yugong,ifyouputdowncharacters,icanknowsomethingaboutwhatthenamemeans.whatdoeshisnamemean?

yumeansfoolish,ohreally?

gongmeansanoldman.afoolisholdman.butishefoolish?

that’saquestion.becausehedidit,succeeded,intheend.

愚公,如果你加入中文,我就可以了解一点他的名字的含义。

他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愚”是愚蠢的意思,哦,是吗?

“公”的意思是老人——一个愚蠢的老头。

但他愚蠢吗?

这是个问题,因为在最后,他确实做到了。

ryan:

maybeithinkhe’sacrazyoldman,hehasadream,andhewillconvincehisfamilytofollowthesamedream.ihavetoask,whydidn’thedothiswhenhewasyoung?

whenhehasyouthandstrength?

也许我可以认为他是一个疯狂的老头,他有一个梦想,而且他会去说服他的家人追随他的梦想。

我很想问的是,为什么他不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做这件事呢?

(而现在这么老了,还要其他人来继续他自己的事情)

师:

提供了一点新的视角。

采访里面可以注意到,他们在强调:

“愚”——“foolish”。

最后ryan还说了句:

“crazy!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顺着他们的思路追问?

师:

中国人都这么聪明,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疯狂的,一个愚老人,这样津津乐道呢?

会千年传诵呢?

思考一分钟,好不好?

把你的观点酝酿得成熟一点。

你也许可以结合我们发下来讲义上的材料。

它肯定背后隐藏着中国人非常喜欢的,或者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密码,文化的密码。

你可不可以跳出来阐释一下,到底有哪些理由?

学生思考(约一分钟)

师:

要不要讨论一下?

好,那就直接请同学来说吧。

谁想发言,请举起你的手。

请边上那位同学,你来谈一谈,为什么?

生:

首先,大家之所以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