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495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1

天水一中高二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

100分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1、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史记》: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每小题4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2)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①乘夕凉,开轩②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①散发:

将束发从头顶上放下。

②开轩:

开窗。

5.“荷风送香气,竹

露滴清响”两句景物描写有何特色?

请简要分析。

(4分)

6.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4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遥望金陵,运用想象、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2)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色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5)庄子《逍遥游》中用“,”说明宋荣子能豁达面对社会中的赞誉和责难。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九十高龄汉学家叶嘉莹:

我的一生,“根”在中国

2014年5月10日,海内外各界人士齐聚天津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

在致答谢词时,叶嘉莹如此坦露心声:

“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

”而实际上,自1979年起,叶嘉莹先生就每年回祖国大陆讲学,为当时百废待兴的古老的“诗的国度”注入诗意。

在南开大学,她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捐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用于奖励师生。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古老的家族,祖父曾在清朝为官,他们原本祖居于叶赫地,本姓叶赫那拉,又称叶赫纳兰,与著名的饮水词人纳兰性德源出一家,因民国以后废除满族姓氏,方简化为“叶”字。

在这个早已被汉文化同化的大家庭中,一直信奉的是儒家思想,这对叶嘉莹的影响十分之大。

闲暇时光,叶嘉莹的父亲与伯父会在院中散步,声情并茂地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则会各执一册诗词选集默默研读。

按时间计算,叶嘉莹的一生几乎与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同步,同样,她也经历了这个大时代所有的幸与不幸,甚至曾经入狱。

在屡次磨难中,叶嘉莹丢掉了衣服、行李,而始终贴身携带的便是恩师顾随的授课笔记。

在诗词大师顾随的影响下,对古诗、古典文化的热爱与研究一直伴随在叶嘉莹的生活中,包括“白色恐怖”时期。

“放出去后我没有工作,甚至没有桌子床铺,先生仍在监狱,身边带着吃奶的孩子。

我放弃过研究还是没有放弃过?

”叶嘉莹似自问又似自答,伴以怅然叹息,“或许当时我内心仍然热爱着我的古诗,但是我在生活中不得不暂时放弃了。

生活非常困苦,但是我还会背诗啊。

叶嘉莹认为最美好的时光也与做研究有关。

上个世纪60年代,她来到哈佛与一位教授合作做研究,在那段时间中,最让叶嘉莹印象深刻的是哈佛大学的总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丰富,少有比肩。

“我的办公室就在图书馆楼上。

与我合作的美国教授为我提供了很多方便,他告诉图书馆的人,五点钟闭馆,但是叶先生可以一个人留在里面看书。

”于是,叶嘉莹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她每天很早起床,一杯咖啡,两片面包做个三明治,带到图书馆算作午餐,然后去馆外的推车买个三明治又是晚餐,一直工作到天黑。

叶嘉莹逐渐在古诗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于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其实很早之前,叶嘉莹便在台湾的三所大学、两个电台讲学,当时外国汉学家前来“取经”,都能听到她的名字。

久而久之,国外大学都请她去讲学。

而令人称奇的是,这位能以流利英文授课的学者起先并不懂得多少英语。

叶嘉莹坦率地说,那是被“逼”出来的。

初到温哥华,叶嘉莹每天查英文生词到两点,然后第二天去教书。

也曾有人担心,叶嘉莹会不会因为英文不通,被学生赶下台,但奇妙的是,不只学生喜欢听,连听过叶嘉莹讲演的教授都说她是教书的天才。

红学家冯其庸认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上,叶嘉莹的成就之高是当今首屈一指的。

而台湾的历史学家汪荣祖指出,某种程度上,叶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使中国古典诗词“再生”。

她不但写出了重要的学院派论文,还像一位传教士,在东西方普及中国的古典诗词,连对幼稚园的小朋友都精心去讲。

她做了很多“清高”的诗人或学者不愿去做的事情。

她把投身诗词教育当成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她最多时曾同时在三所大学教书。

她说,自己现在的身体已经到了衰老的阶段,没有年轻时的精力,可是只要有人希望她教下去,她仍愿意尽力。

我现在已经归来啦。

”此前一直两地奔波讲课的叶嘉莹说,“回想我这一生,实在是幸运的。

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在中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相关链接】

①一位晚辈记得,有一次他们几个人送她到机场。

进入登机口后,她一个人拎着那么大一个包,身影孤独。

这样一个瘦弱老人的身上,担负着一种东西。

30年来,她不断往返于中国大陆、台湾、加拿大。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②先生从事教育事业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

七十年来,先生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温家宝贺叶嘉莹九十华诞)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分)

A.叶家祖辈与纳兰性德源出一家。

受家学影响,以及父亲、伯父等人的熏陶,叶嘉莹从小就信奉儒家思想,对古典诗词产生了兴趣。

B.虽然不曾丢弃恩师的授课笔记,但在“白色恐怖时期”,考虑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叶嘉莹不得不完全放弃自己热爱的古诗。

C.在哈佛期间,叶嘉莹经常工作到天黑,与她合作的教授被深深打动,因此叮嘱图书馆的人允许她在闭馆后留在里面看书。

D.由于在古典诗词领域的成就,加拿大皇

家学会授予叶嘉莹“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可见其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

E.叶嘉莹尽管最初英文不好,但依然能够吸引学生来听她的课,这固然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但同时也与她的自身素养有关。

9.叶嘉莹先生在古典诗词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3分)

10.作为把“根”扎在中国的学者,叶嘉莹先生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请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

(3分)

11.在叶嘉莹先生身上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每题2分,共16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①论坛上,各位投资人,迸发出一个又一个创业新想法,并且共同商讨解决目前创业所遇到的问题。

②父母总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③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

B.各抒己见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C.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

13.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20年,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其考量内容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0项。

B.《时尚装修魔鬼省钱细节》一文,介绍了很多实用、省钱但又不失时尚的装修办法,让家居装修无时无刻都能省着点钱花,因而大受家居装修者的关注。

C.我国拥有的自主品牌较少、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质量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大。

D.拉布拉多犬是一种温和、活泼的中大型犬,它嗅觉灵敏,没有攻击性而且智商较高,适合做猎犬、工作犬、导盲犬和缉毒犬。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清明节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清明节祭奠,是一种仪式,但其背后的情和理,又远远超越了仪式的范畴。

在祖先坟前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看袅袅青烟腾上天空,继而消散,那一刻,,就像人生流淌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里。

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因为有了这天地之间的广阔背景,而显得更加豁达。

A.不仅仅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更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

那喧闹芜杂的声音和晦明晦暗的火焰化入青山白云

B.不仅仅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那喧闹芜杂的声音和晦明晦暗的火焰化入青山白云

C.不仅仅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那晦明晦暗的火焰和喧闹芜杂的声音化入青山白云

D.不仅仅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更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

那晦明晦暗的火焰和喧闹芜杂的声音化入青山白云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B.③②④⑤①C.③②⑤④①D.③②①④⑤

1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宫粉黛无颜色姿色B.李凭中国弹箜篌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C.人生得意须尽欢感到非常满意D.人事音书漫寂寥交游

17.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选项的一项是()

A.举杯断绝歌路难B.出师一表真名世

C.小楼昨夜又东风D.夜归鹿门歌

1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枫浦上不胜愁能承受B.东望都门信马归随意,随便

C.凭轩涕泗流眼泪D.三顾频烦天下计看

19.下列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与同时代的白居易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宋代人把他们两位与宋代的六位作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并将韩愈列为“八大家之首”。

B.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C.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诗人。

为与杜甫区别,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温庭筠(81

2-870),字飞卿,时号“温八叉”,为花间词人之鼻祖,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D.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后主,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作品。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柳永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

甚广。

5、写作。

(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

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

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

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

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天水一中2015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注意主语“天子”,连词“且”,两个“王”字要理解意思断句。

(句意: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

2.A“前倨后恭”应该改为“倨傲无礼”。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3.B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

4.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弃反:

背弃捐:

抛弃以:

凭借且:

将要)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中国:

中原王:

称王使:

假如何遽:

犹言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助词,犹遂也。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

自立为王。

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

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

见他。

陆贾就此劝说尉佗:

“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

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

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

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

五年之间,天下平定。

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

,暂且罢兵,派

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

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

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

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尉

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

“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

”接着,他又问陆贾:

“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

”陆贾说道:

“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

”尉佗又问:

“那我和皇帝相比呢?

”陆贾回答:

“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

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

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

,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

”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

“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几个月留下他和自己饮酒。

尉佗说:

“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

”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

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说苑》)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

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

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

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

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

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

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史记》)

5.

(1)从嗅觉、听觉和动静结合两方面描写荷花的香气和竹叶上的露水。

(2)荷花香气清淡细微,“风送”时闻到;竹露滴在池面声音清脆,滴水可听;写出环境清幽。

(答出手法2分,具体分析2分,注意扣住描写手法、角度来展开。

6.

(1)全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的感觉和对友人的怀念。

(2)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

接着写沐后纳凉的感受,表现闲情、适意。

(3)七八句写由境界的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答出两种情感各得1分,具体分析2分。

7.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DE(A项,“叶嘉莹从小就信奉儒家思想”表述不当,原文说的是她的家族一直信奉儒家思想。

B

项,“叶嘉莹不得不完全放弃自己热爱的古诗”表述不当,文中说的是“暂时”放弃。

C项,因果倒置。

图书馆允许她在闭馆后留在里面看书,她才经常工作到天黑。

9.①家庭环境的熏陶;②恩师的影响,使她对古典诗词产生兴趣;③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与困苦,始终坚持从事古典诗词研究;④刻苦勤奋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10.①创办研究所。

回国讲学,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捐出自己一半的退休金用来奖励师生;②传承中国诗词。

在东西方普及古典诗词,使中国古典诗词“再生”;③传播中国文化。

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11.①历尽艰辛,不忘初心。

无论经历怎样的生活磨难,始终保持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②放低姿态,传播文化,做了很多清高学者不愿做的事。

③投身教育,立足讲坛。

以瘦弱的身躯,九十高龄,仍承担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④勤奋好学,刻苦钻研。

无论是在哈佛做研究还是在温哥华授课,始终勤勤恳恳。

⑤热爱国家,捐助科研。

每年回国讲学,创办研究所并捐出一半退休金。

12.B“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各执一词”,各人坚持个人的说法,不肯相让。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强调很多人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

①句强调各自发表新想法,应用“各抒己见”;②句强调各人坚持个人的说法“互不相让”,应用“各执一词”;③句强调观点各不相同,应用“莫衷一是”。

13.AB.双重否定中少了一个否定词,应将“都”改为“不”或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

C.搭配不当,“加大”应改为“提高”。

D.不合逻辑。

“工作犬”包含了“猎犬”“导盲犬”和“缉毒犬”,不能并列。

14.B从内容上理解,烧纸钱本是生者向逝者致意的方式,然后才是对生命的思考,这里有递进关系,因此排除AD选项。

而且材料的顺序是由声音到视觉。

因此确定答案为B

15.C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②在③之后,⑤中的“铺张”和④的“拥挤”分别与①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⑤④①,①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