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632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docx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

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贮贝器:

青铜铸造的无声史书

樊海涛

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滇国的青铜贮贝器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顾名思义,贮贝器就是青铜铸造的、用以贮藏海贝的容器。

迄今云南出土的贮贝器已超过90件,最早的贮贝器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年代在战国。

贮贝器均出土于大型墓葬中,是滇国王侯贵族的专用品,象征着财富、地位、权力。

贮贝器的出现是以大量的海贝存在为基础的,滇国的海贝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具有“国际货币”的职能,古代交通条件艰难,滇国与周边地区的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这也是贮贝器出现的客观前提之一。

对贮贝器而言,器盖是最重要的“艺术舞台”,上面上演的剧本都经过精心构思,表演者有人物,也有动物。

动物题材最常见的是立牛,有一牛、五牛乃至八牛者,其他动物形象还有虎、鹿、狗、飞鸟等。

人物形象常与墓主生前活动有关,主角形象高大,表面镏金,标志出与众不同的地位,有单独的骑士,有狩猎的贵族,还有肩舆上的妇女等,人物最多的一件贮贝器盖上竟多达127人。

贮贝器盖的立体雕塑用细致入微的写实手法描绘出滇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器盖上身居高位者的踌躇满志,普通人物的谨小慎微,或笑或哭,均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史记》《后汉书》记载,滇是“椎结、耕田、有邑聚”的部落,滇池周围土地肥美,“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

人俗豪忲,居官者皆富及累世”,反映在葬俗上便是统治阶级的厚葬风气。

晋宁石寨山出土的“四牛骑士筒形贮贝器”是云南青铜贮贝器中的佼佼者。

整件贮贝器为束腰筒形,双虎耳,三虎爪状器足,器盖中央是一小铜鼓,小铜鼓向上延伸成立柱,柱头为一长方形的小平台,台上有一滇族骑士,骑士椎髻跣足,佩剑骑马,通体镏金,显示出高贵的身份。

平台四周环绕着四头巨角隆脊,雄健刚强的封牛作逆时针方向行走状。

整件贮贝器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骑士、骏马、封牛、猛虎高低错落,气韵生动。

高贵与矫健,雄强与威猛相互映衬。

贮贝器盖上的场面雕塑具有典型性、情节性,表达的主题包括战争、祭祀、纺织、狩猎等,以祭祀场面最多,尤其是“籍田”“初耕”,多次在石寨山、李家山出土的贮贝器盖上出现,体现出滇人这个稻作民族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

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一件铜鼓形贮贝器盖上,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滇国的一次“籍田”活动。

器盖上有35人,最醒目的是一乘肩舆的镏金妇人,她是这次仪式的主持者。

舆前两骑马男子开道,舆后一人双手持长柄伞为之遮阳。

随行的有扛铲者、提篮者、背种子袋者,另有一些观礼的“异族”,如辫发的“昆明人”,穿紧身衣裤的高个男子。

2000多年前的滇国属于奴隶制国家,滇人没有系统的、成熟的文字来记录历史,贮贝器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史书”的使命,它再现了滇国社会历史的鲜活场景,是研究古滇国文明最真实的材料。

(节选自2018年3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贮贝器就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用青铜铸造的、用来贮藏海贝的容器。

B.滇国海贝的“国际货币”职能,决定了贮贝器只能是贵族专用品,只见于大型墓葬中。

C.大量海贝的存在,交通不发达,货币流通速度缓慢,这些为贮贝器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D.贮贝器最重要的部分是器盖,它用直观的立体雕塑再现了滇国社会的鲜活场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关于贮贝器引起观众兴趣的话题开篇,自然引出对贮贝器的介绍。

B.第二段详细介绍了贮贝器盖上雕塑的表演者种类,说明其设计经过了精心构思。

C.文章引用《史记》《后汉书》的相关内容,为贮贝器是厚葬的一部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D.文章提出贮贝器的论题之后,分析了其出现的条件,又论证了它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贮贝器能精准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态,写实手法细致入微,可见当时滇国的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

B.战争、祭祀、纺织、狩猎等都是贮贝器盖上的场面雕塑的主题,其中祭祀场面最多,所以是最重要的。

C.“四牛骑士筒形贮贝器”器盖上的滇族骑士通体镏金,显示出高贵的身份,这件贮贝器的墓主可能是滇国的奴隶主。

D.即使滇人有系统的、成熟的文字记录历史,今人仍然需要通过贮贝器来研究滇国文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掌上开花

黄咏梅

喂这只流浪猫已经一年多。

小区里有不少流浪猫,它是第一只朝我叫的。

它的左边嘴角缺了一块,从脸颊处凹陷下去。

乍一看,让人觉得丑。

除了这个缺陷外,它还是属于那类好看的猫,尤其是眼睛,圆溜溜水汪汪,眼神里流露着与人相认相识的含义。

每天黄昏,我会到那块石头上去找它。

它的牙齿吃不下硬食,我持续地买一种湿软的猫粮给它,它对我熟悉了起来。

只要我一接近那块石头,就能看到它喵喵地迎向我。

第一次相遇,它就用脑袋蹭我的裤脚,一路跟着我绕过小花园、游泳池。

对于猫这种敏感多疑的动物来说,这种缘分实在太少见。

即使它是一只又老又残缺的猫,我都会对它很牵挂。

一个大雨的冬夜,我撑着伞去找它,学着它喵喵叫,想着它躲在一个干爽安全的地方,心里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

正要回去,听到几声嘶哑的喵喵声,看到它冲进雨里,小跑过来。

我把它抱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抱它。

流浪猫很脏的观念让我从不用手碰它,但在那一刻,我所有隔离防范的想法都消失了。

我在凉亭长椅上喂它吃了一包湿粮,跟它坐了很久。

它喉咙里发出了均匀的咕噜声,这是一种放松、愉悦的信号。

它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手”搭上我的膝盖。

我用手去抚摸它的脑袋、下巴、残缺的半边脸颊。

它的咕噜声越来越大了。

最终,整个身体爬上了我的膝盖,蜷缩在我的怀里。

逐渐,我的怀里也暖和起来了。

从那以后,我每次都在椅子上喂它,抚摸它。

这些,成了我和它的默契。

一天中午,我又去找它。

看到几个女人在聊天,那只老猫也在。

一个阿姨一点点地将手中鱼骨架上的肉掰下来扔到地上给它捡。

“这只老猫最会讨吃了,没得吃,还懂得跑到楼上,蹲在人家门口叫个不停。

”“哦,这老家伙还很有一套咧。

”一个女人用脚推了推它。

好像她们在讲的不是一只猫而是一个流浪汉。

我忽然想起了那个流浪汉的脸。

那一天我走到街角处,只听到哐啷一响,回头一看,那个匍匐在地的男人,正睁大眼睛惊悚地看着我,一只铁碗滚动着,几枚钢镚儿四处逃窜。

我一下蒙了,本能地跑了起来,他在背后发出一阵哇呜哇呜的哭声,像一个孩子……二十年来很多次,我会想起这件事,除了自责,我更多地想,如果是现在,我会弯下腰,将那几枚钢镚儿捡起来放回去,并且将碗不偏不倚地摆回到他的面前。

得知那流浪猫吃百家饭,我内心的牵挂少了许多,刮风下雨等这些原因,都会让我心安理得地不去找它。

一个黄昏,不觉又走到了那块石头附近,听到草丛一阵窸窸窣窣,它钻了出来。

我两手空空,竟然对它生出了愧意。

对于一只讨吃的流浪猫,除了吃,我还能为它提供些什么?

它一定认出了我,一边叫着,一边将我朝凉亭方向引,直到我在椅子上坐下来,它才停止叫唤,不断地用脑袋蹭我的胳膊,我的手指刚一抬起来,它的鼻子就凑了上来,将那歪斜的脸颊从我指尖划过去,并且很快发出了愉悦的咕噜声。

我们找回了那种久违了的默契,我用手一遍一遍地抚摸它的下巴、额头和脸颊,它高兴地在椅子上翻滚,亮出了米色的肚皮。

它把两只“手掌”张得开开的,放心地摁在我的膝盖上。

我记得一篇文章将这个姿势称为“掌上开花”,猫咪做这个动作,表示它很放心也很开心。

我想,我大概忘记了,除了提供一些生存的必需,我还可以给予一些抚慰,或者说情感,而这些东西,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同样也是需求的一种。

如同这个世界永远需要鲜花,我们总是喜欢那一幕幕掌上开花的时刻。

(选自2018年1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浪猫因为受过伤样子丑陋,牙齿不好吃不下硬东西,这一切使“我”对它非常牵挂,表明“我”是一个善良且有同情心的人。

B.“它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手’搭上我的膝盖”“咕噜声越来越大”,运用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出流浪猫想与“我”亲近时的胆怯和被“我”接受后的愉悦。

C.文章写“我”和一只又老又残的流浪猫之间的故事,全文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使故事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D.文章篇末点题,“掌上开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应拒绝冷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主题。

5.文章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表达思想情感,请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

(5分)

6.作者为什么要在写猫的文章中插入一段对流浪汉的回忆?

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8日,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通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热传:

“尊敬的患者/家属:

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何日开诊尚不能确定……”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竟然只有3名。

否则即便有人染病,也断不至全科“停摆”,可见压垮医生的,除了疾病,更有超负荷工作带来的身心俱疲。

而其背后,则是“儿科医生荒”的不争现实。

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目前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数仅为0.57人,农村为0.47人,而按照《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到2020年每千人拥有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已直逼十万大关。

随着“二孩”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儿科医生将更显紧缺,“补缺”更不易。

据统计,全国医学院校每年仅能培养1800余名儿科医生,但就在这本就不足的“后备军”中,还不乏有人“临阵退缩”,更别说近年来屡有辞职的儿科医生。

(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毋庸讳言,“儿科医生荒”早就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较清楚:

一是儿科医生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有缺陷。

我国的医学院校自1999年起,儿科专业停招,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仅仅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存在。

虽然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但儿科停招18年造成的儿科医生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

据了解,目前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

而在专科医院,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科医生们频生去意。

以此次来势凶猛的流感疫情为例,2017年12月,天津市儿科门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4l%,急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68%。

与之相应,全市儿科门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42%,儿科急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36%。

超负荷应诊让许多儿科医生叫苦不迭。

除了工作的高强度,更让儿科医生纠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

抱怨、指责、谩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些执业风险是近年来儿科医生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2018年1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摘编自《调研:

中国儿科医生工作现状,你所想不到的几个数据》)

材料四:

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

除了千方百计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外,还要完善分级诊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目前,我国只有53.2%的综合性医院有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儿科的仅占12.6%。

此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缓解儿科就诊压力。

不少家长一遇到孩子发烧哭闹,就抱着去医院,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因常识和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和医生产生矛盾。

对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宣传,开通多渠道咨询热线,指导家长从容应对,不盲目扎堆医院,就医期间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工人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一事反映出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和“儿科医生荒”的不争现实。

B.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已近十万,但补缺不易,不仅在校学习的儿科医生有人“临阵退缩”,在职的儿科医生也屡有辞职。

C.我国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的人数偏低,公认的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的执业环境造成了儿科医生的大量流失。

D.社会早已对“儿科医生荒”问题高度关注,而“二孩”生育高峰期的到来会使儿科医生更加紧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国儿科专业停招18年,给儿科医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缺口,现今我国医学院校儿科专业每年培养的医生也不到两千人。

B.材料二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提出造成“儿科医生荒”的两大原因,然后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

C.综合性医院儿科的弱势地位、专科医院医生们的高负荷工作等都令儿科医生频生去意,两年内的流失比例已达到34%。

D.我国儿科医生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各项困难比例均超过50%,两年内完全没有辞职计划的人数占比还不到50%。

E.四则材料虽然切入角度不同,但都深入分析了我国“儿科医生荒”出现的原因,其中材料二、材料四来自全国性报纸,更具有权威性。

9.材料中说“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材料看,目前可以开出哪些“药方”?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明镐字化基,密州安丘人。

中进士第,补蕲州防御推官。

真宗崩,上《真颂》四十六篇,改大理寺丞。

薛奎领秦州,辟为节度判官,迁太常博士。

还朝,仁宗问镐所能,奎称其沉鸷有谋,能断大事,除开封推官。

进尚书祠部员外郎,改刑部员外郎、京东转运使,迁兵部员外郎、益州路转运使。

会岁饥,民无积聚,盗贼间发,镐为平物价,募民为兵,人赖以安。

知陵州楚应几赃败,或告以先期奏之,镐曰:

“获罪则已,安可欺朝廷耶?

”卒坐失察,降知同州。

未逾月,会元昊寇延州,起为陕西转运使。

虏破金明寨,既去,议修复其城,帅臣拥兵不即进,而镐止以百余骑,自督将士,一月而成。

又尝阅同州厢军,得材武者三百余人,教以强弩,奏为清边军,号最骁悍。

其后,陕西、河东颇仿置之。

迁户部郎中、知陕州,徙江、淮制置发运使。

未行,会贼破丰州,擢河东都转运使。

修建宁中候百胜寨、镇川清塞堡,凡五城,以劳迁左司郎中。

明年,知并州。

镐大巡边以备贼。

时边任多纨袴子弟,镐乃取尤不职者杖之,疲软者皆自解去,遂奏择习事者守堡寨。

王则叛命镐为体量安抚使则未下又命参知政事文彦博为宣抚使以镐副之贝州平迁给事中权三司使诸将悉超迁彦博数推镐功,拜参知政事。

已而疽发背,帝谓辅臣曰:

“镐忠亮有劳,及其未乱,思一见之。

”临问,恻然曰:

“方赖卿谋国事,何遽被疾!

”镐气惫,犹能顿首谢。

翌日,卒,谥文烈。

镐端挺寡言,所至安静有体,而遇事不苟,为世所推重。

(选自《宋史·明镐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则叛/命镐为体量安抚使/则未下/又命参知政事文彦博为宣抚使/以镐副之/贝州平/迁给事中权三司使/诸将悉超迁

B.王则叛/命镐为体量/安抚使则未下/又命参知政事文彦博为宣抚使/以镐副之贝州/平迁给事中权三司使/诸将悉超迁

C.王则叛/命镐为体量安抚使/则未下/又命参知政事/文彦博为宣抚使/以镐副之贝州/平迁给事中权三司使/诸将悉超迁

D.王则叛/命镐为体量/安抚使则未下/又命参知政事/文彦博为宣抚使/以镐副之/贝州平/迁给事中权三司使/诸将悉超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B.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名,始于宋代。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厢军,宋代驻州地方兵,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招募的杂兵,不参加战斗,只从事各种劳役,因而也称为“役兵”。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是掌管户籍财政、赋税的机关,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长官为户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镐管理地方,成绩显著。

明镐担任益州路转运使时,遇上饥荒,盗贼时有发生,明镐招募百姓当兵,稳定物价,人民得以安定。

B.明镐忠心正直,为人磊落。

陵州知州楚应几贪赃一事败露,有人建议明镐早向朝廷奏报,明镐认为不能欺骗朝廷,终被判失察而降职。

C.明镐定边有方,举措得当。

明镐率领将士修复被敌寇破坏的金明寨,又挑选文武双全的人组成骁勇的“清边军”,在陕西、河东一带布防。

D.明镐惩治纨绔,有勇有谋。

对在边疆任职的纨绔子弟,明镐抓了其中一些最不尽职的处以杖刑,使拖沓无能的人自动辞职离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仁宗问镐所能,奎称其沉鸷有谋,能断大事,除开封推官。

(2)镐端挺寡言,所至安静有体,而遇事不苟,为世所推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归雁二首①(其一)

陈师道

弧矢千夫志,潇湘万里秋。

宁为宝筝柱②,肯作置书邮③。

远道勤相唤,羁怀误作愁。

聊宽稻粱意,宁复网罗忧。

【注】①《归雁二首》是陈师道晚年的作品。

诗作于元符三年的秋天,这年正月,宋徽宗即位,七月,诗人任棣州州学教授,此时尚未赴任。

②宝筝柱:

即筝柱,“宝”是修饰语。

筝柱斜列,颇似归飞的雁行。

③置书邮:

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

杜甫《晚秋长沙蔡五御史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弧矢”代指弓箭,此处意为射雁;“潇湘万里秋”是说潇湘万里,又是一年的深秋了。

B.颔联上句说雁宁可做筝柱,排列成行飞回潇湘;下句借用杜甫诗句,表示雁有为人传书之意。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大雁飞行时成群结队,互相呼唤,如果失散就会羁留于中途,愁思满怀。

D.“聊宽”和“弧矢”相呼应,“网罗”和“潇湘”相呼应,庆幸南归潇湘后解除了稻粱之虑和网罗之忧。

E.这是一首咏物诗,着重用实笔写雁归之意,句句写归雁,句句切思归之情,暗寓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15.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归雁”之“归”的?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2)郦道元在《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

(3)《师说》中写人们为子择师而他们自己却不从师,韩愈认为这样做是“”,并不明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李敖一生特立独行,颇有一些魏晋风骨。

对于婚丧嫁娶及一些自认为庸俗的应酬,李敖从不参加,即使是对最要好的朋友也坚持这一人生准则。

②年轻“流量”明星和老艺术家的搭配确实很“吸睛”,至今大家还津津乐道《经典咏流传》中钢琴艺术家巫漪丽演奏的《梁祝》和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

③朋友圈食品安全、科学常识谣言广泛传播,每个人都难辞其咎。

作为网民,我们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转发之前先思考一下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④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北方白犀牛如今濒临灭绝。

曾几何时,北方白犀牛在苏丹、肯尼亚、刚果等国分布广泛,20世纪60年代还有至少2000头。

⑤3月13日,作家六六一篇代友维权的文章迅速掀起一股“京东假货”的舆论高潮,各路消息甚嚣尘上,不少网友甚至戏称京东为“二手东”。

⑥北京朝阳区华严北里西社区有二百余名治安志愿者,他们无论是在买菜路上,还是遛弯的间隙,只要发现社区里有什么风声鹤唳,就会立即向民警报告。

A.①③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或者网络传输,远程控制车辆开启等功能已经不算是什么高科技了,不仅卖给你车的厂家可以控制,车主自己也可以控制。

B.2017年11月5日,霍金以视频演讲的方式,进行了围绕目标在于实现星际旅行的“突破摄星”项目为主题的演讲,向人们阐释了“未来之光”。

C.2018年3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现场检查16个区33家涉嫌侵犯“鲍师傅”商标的糕点店,发现多数门店不能提供有效商标注册证及授权手续。

D.军事动作巨制《红海行动》自上映以来凭借高水准制作水平和口口相传的观众口碑,在一个月中上演了中国电影史上最精彩的逆袭之战。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合乎逻辑的一句是(3分)

A.精准扶贫首先是物质上的扶贫,因为物质上脱贫了,就能使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拥抱生活的热情。

B.体育并非可有可无的陪衬,而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只要抓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就能培养青少年的高尚人格。

C.大规模通识教育使得中国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中国教育只有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D.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都非常优秀,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一定是一支战无不胜的优秀球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个税起征点的提升,无疑有助于中等群体的壮大,但值得重申的是,①,而应在公平与效率的最优解处下刀。

一方面②,国家财政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把税金花在刀刃上,惠及全体人民,比收税更为重要;另一方面,为了让个税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公平的作用,起征点③,让实际经济福利向中低收入者倾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张请假条。

(5分)

高二(6)班赵明同学的奶奶病危,家人让赵明同学回家探望,因路途较远,赵明需要向班主任张老师请假,请假时间为4月17日到19日。

请以赵明的身份替他拟写一张规范、简洁、得体的请假条。

(不超过6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8年3月15日上午,一则“郑州男子携带金鱼乘地铁,被安检人员拦下,男子当场将金鱼摔在地上”的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网友也由此对“金鱼能否被带上地铁”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按照相关规定,除了导盲犬,猫、狗、鱼类、虫类等活体动物均不能带上地铁。

有人认为,规定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安检人员按规定办事没错;有人认为,金鱼之类的小动物不会给人带来伤害,郑州的这一规定过于严苛,不够人性化;还有人认为,乘客做法不文明,规定也有点过分,有关部门应制定既人性化又能保障乘客安全的细则。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和启示?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