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656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

酸、碱、盐的应用

1.下列盐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的是()

A.亚硝酸钠B.硫酸铜

C.硝酸汞D.氯化钠

2.饮食店蒸馒头、炸油条常使用的是()

A.火碱B.小苏打

C.白醋D.硫酸铜

3.下列措施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①长期饮用蒸馏水②食用加碘食盐③食用加铁的酱油④食用加入人工色素的食品⑤食用腌制的鱼、肉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纯碱属于碱B.火碱属于碱

C.碳酸氢铵属于盐D.食盐属于盐

5.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甲烷、沼气、CH4

B.氢氧化钠、纯碱、NaOH

C.生石灰、熟石灰、CaO

D.硫酸铜、胆矾、CuSO4·5H2O

6.下列说法中,你不赞同的是()

A.浓酸、浓碱有强腐蚀性,最好少使用它们

B.不是有成味的盐就可以作为调味品使用

C.正确的认识酸、碱就不会造成危害

D.认识酸、碱、盐的性质,有利于合理使用它们

7.下列物质中,不能带上列车、公共汽车的是()

①食盐②纯碱③浓硫酸④酒精⑤汽油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D.①②④

8.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盐,外观与食盐相似,如被误认为食盐用于烹调,会引发中毒事件。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2价B.+3价

C.+4价D.+5价

9.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B.纯碱可用于蒸馒头

C.碳酸氢钠可作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症

D.烧碱可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0.实验时,若不慎把浓硫酸洒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

C.用布拭去浓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D.以上处理方法都不正确

11.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该骗术。

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A.硫酸铜溶液B.硝酸银溶液

C.盐酸D.硝酸钠溶液

12.我校初中自然科学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

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现有下图所示四种图标,适合贴在存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浓碱药品橱上的图标是()

 

13.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②大理石、③NaCl溶液、④稀硝酸4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图示的某种试剂瓶中。

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

14.化学实验室通常将药品分类后存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现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

药品

硫酸、硝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氯酸钾、

高锰酸钾

汽油、酒精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盐酸,应将它存放在药品柜()

A.甲B.乙C.丙D.丁

15.如下图所示为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B图中锥形瓶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幅图中,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图中玻璃弯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的正确操作可描述成:

我入水中较安全,水人我中真危险,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平安。

此描述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厂实验室有甲、乙两个药品橱,其中甲橱是空的,乙橱中已存放有铜和铁。

现有碳酸钙、浓硫酸、烧碱、浓盐酸、氧化钙,应该分别把它们放入哪个橱中?

甲橱_______;乙橱_______________。

17.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选择三种不同物质类别(酸、碱、盐)的试剂进行实验,请你写出所选试剂的化学式:

酸_______、碱______、盐_______

18.实验中学的同学探究浓硫酸特性的趣味实验,请补全实验报告。

 

19.亚硝酸钠(化学式为:

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用盐常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

请你阅读下表有关资料,并结合已有化学知识,用三种方法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

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时发生分解反应

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13℃

水溶液酸碱性

碱性

中性

方案

选取的试剂和方法

实验现象和结论

(1)

(2)

(3)

20.洗涤有油污的物品,:

Na2CO3溶液要比水的去油污效果好。

用pH试纸测试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请回答:

(1)用pH试纸测试溶液pH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现Na2CO3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的浓度及温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实验步骤来研究Na2CO3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温度、浓度变化的关系。

请简要写出第二、三步的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所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

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的Na2CO3溶液。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1.某活动小组从工厂收集到了一些含有硝酸银的溶液,以及废铁屑、废锌屑的混合物。

在回收银时,他们将一定量的上述金属混合物加入到含硝酸银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滤液(所含其他杂质不考虑)。

为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他们做出了下列猜想:

①溶质为硝酸亚铁;②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银;③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④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1)上述猜想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同学认为滤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锌,你认为是否正确?

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3)某同学将一铜片放入滤液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铜片没有变化.上述猜想中可以排除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2.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在水中离解出K+、Al3+和SO42-。

甲同学为了探究明矾中哪种微粒具有净水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

加少量KCl,静置

烧杯中的水仍然浑浊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

加少量Al2(SO4)3,

静置

烧杯中的水变澄清

乙同学看到甲的方案后,认为该方案不完善,他对甲同学的方案进行了补充完善。

请你把乙同学补充方案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使用的试剂填入下表。

实验目的

使用的试剂

23.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测定方法:

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盛装在甲、乙、丙装置中的I、Ⅱ、Ⅲ瓶中)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通过计算,确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操作时,甲、丙装置中气囊内的空气可以根据需要排出装置中的气体。

在滴加稀硫酸前,连接甲、乙、丙装置的a、b管口。

 

上述装置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能比较准确地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分别指出另外两套装置的一点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超氧化钾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稀盐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由于它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在常温下发生反应,所以它经常被用于宇航员、潜水员呼吸。

[查阅资料]查阅资料得知,超氧化钾(K0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KO2+2H2O====4KOH+3O2↑。

由此,可推断超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提示:

可以看作是超氧化钾先与稀盐酸中的水反应,得到的反应产物再与HCl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提出问题]在常温下,超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一种单质气体。

这种盐和单质气体分别是什么?

[猜想假设]这种盐可能是___________;单质气体是_________。

(填物质的化学式)

[制定方案]为了证实盐和单质气体的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及实验报告如下:

序号

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实验现象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将一些超氧化钾固体放入瓶中,并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_______,观察现象

__________

第①步操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第①步操作得到的固体放入锥形瓶中进行实验。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_________,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_________的试剂瓶中,观察现象

________

第②步操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猜想]第①步操作得到的固体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方案]为了验证第①步操作得到的固体组成,请设计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可能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5.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瓶,其残缺的标签上只剩下“Na”字样。

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无机试剂。

小宏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见下表。

猜想

设计的实验步骤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猜想一: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人两滴酚酞试液

若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猜想成立。

若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不成立

猜想二:

?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滴入适量的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然后滴入硝酸

银溶液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

若与上述现象不同,则猜想

不成立

猜想三:

?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加人适量盐酸酸化,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

若与上述现象不同,则猜想

不成立

请你参与这一探究活动,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宏的猜想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宏的猜想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宏同学对猜想一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和作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小宏的三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模仿上述过程,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验证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你补充的猜想

设计的实验步骤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26.高锰酸钾是日常生活常用的一种杀菌剂,又称为“PP粉”。

它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取少量固体放人研钵内研磨,做如下图所示实验。

试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填空。

 

(1)步骤②将少许高锰酸钾粉末溶于水后得到色溶液,其中振荡的作用是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步骤___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说明物质是可分的;步骤④中溶液几乎变为无色,溶液中溶质微粒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变得更小了。

(3)将步骤②所得溶液部分倒人U形管内,再加适量水,接入下图所示的电路。

闭合电键,发现灯泡发光,这是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时生成了____________的缘故。

过一段时间后,在与电源相连的两电极区域溶液的颜色深浅出现差异,这又说明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填微粒的符号)决定的。

 

27.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雪灾,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为了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红和小兰对融雪剂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对融雪剂的成分进行积极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融雪剂分装于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I

加水溶解

得无色澄清溶液

加入Na2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分析思考]融雪剂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看初步确定其成分有两种可能性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二]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融雪剂的成分,小红、小兰根据不同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不同,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等质量的.NaCl固体、融雪剂、CaCl2固体分别

溶于等体积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装置如下图所示.

 

小红、小兰预测:

若装置B中温度计的读数介于装置A、C中温度计的读数之间,则可确定融雪剂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实际操作中,测得A、B、C三个装置中温度计的读数非常接近,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试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方面的原因即可)

 

参考答案

1.D2.B3.D4.A5.A6.A7.C8.B9.D10.C11.D12.D13.D14.A

15.

(1)水沸腾,酸液向四周飞溅

(2)A

(3)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4)避免产生的热量使瓶内气体膨胀而发生危险

(5)浓硫酸

16.浓硫酸、浓盐酸碳酸钙、烧碱、氧化钙

17.HCl或H2SO4Ca(OH)2或Ba(OH)2溶液Ba(NO3)2或BaC12溶液

18.逐渐变黑脱水性逐渐萎缩吸水性

19.

(1)在同一块金属片上加热两种物质先熔化的为亚硝酸钠

(2)各取少量分别溶于水,用pH试纸测试pH>7的是亚硝酸钠

(3)各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

(4)用托盘天平称量50g亚硝酸钠和50g氯化钠,分别倒人两只烧杯中,再用量筒量

取两份100mL15℃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固体完全溶解的为亚硝酸钠,有固体未溶的是氯化钠(以上四种答案可任选三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0.

(1)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在温度相同时,分别测这几种溶液的pH对每一种溶液分别测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pH

21.

(1)①②当铁、锌与硝酸银溶液混合时,锌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故滤液中

一定含有硝酸锌

(2)不正确因为滤液是浅绿色的,而硝酸锌溶液是无色的

(3)判断滤液中是否含有硝酸银④

22.K+和C1-都没有净水作用Al3+和SO42-中的一种或两种有净水作用

23.丙甲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可能从长颈漏斗逸出(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

法排除);乙装置中反应后滞留的二氧化碳气体无法排出(或反应前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无法排除)

24.[查阅资料]4KO2+4HCl====4KCl+2H2O+3O2↑

[猜想假设]K2CO3O2

[制定方案]①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人瓶中(或用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瓶中)小木条复

燃(或小木条燃烧更旺)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能生成氧气②稀盐酸(或稀硫酸等)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能生成碳酸钾(或碳酸盐)

[得出结论]4KO2+2CO2===2K2CO3+3O2↑

[继续猜想]K2C:

O3、KO2K2CO3

[制定方案]方案一:

实验操作

可能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固体放人足

量的水中

看是否有气体放出

若没有气体放出,固体是K2CO3;若有气体放出,

固体则是K2CO3、KO2的混合物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可能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②步操

作的实验

装置a处

放置一根

带火星的

小木条

看小木条是否复燃

若小木条没有

复燃,固体是

K2CO3;若复

燃,固体则是

K2CO3、KO2的

混合物

25.

(1)可能是氯化钠溶液NaC1+AgNO3===AgCl↓+NaNO3

(2)可能是硫酸钠溶液Na2SO4+BaC12===BaSO4↓+2NaCl

(3)不正确;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氢氧化钠,如碳酸钠等

(4)

你补充

的猜想

设计的实

验步骤

可能的现

象与结论

可能是碳酸

钠溶液(或者

碳酸氢钠溶

液)等

用试管取

少量样品,

向其中滴

入适量的

稀硫酸

若能产生无色无

味的气体,则猜想

成立。

若无明显

变化,则猜想不

成立

26.

(1)紫红加速溶解,混合均匀

(2)①②不是

(3)自由移动的离子MnO4

27.[分析思考]CaCl2Na2CO3CuSO4①NaCl、CaCl2②CaCl2

[探究实验二]NaCl、CaCl2三种固体的质量取得不足

[提示]融雪剂溶解后溶液无色,所以没有CuSO4;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

只有CaCl2,所以不可能有Na2CO3。

所以融雪剂中一定有CaCl2,可能有Na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