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8115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7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

专题14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点汇总附练习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专题14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连线)

2.根据图示进一步确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1)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

甲:

自由扩散;乙:

协助扩散;丙:

主动运输;a:

载体蛋白。

(2)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

甲图:

浓度差;乙图:

浓度差和载体蛋白;丙图:

载体蛋白和能量。

考向一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根据图示分析,图中Na+以主动运输方式被运出细胞,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细胞膜受刺激后,通透性改变,通过Na+通道使Na+内流,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Na+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被动运输,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主动运输,B项正确;图示中葡萄糖的运输没有ATP参与,需要载体蛋白,可能是协助扩散,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C项正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项错误。

解题技巧

“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如图表示给某种细胞施予呼吸抑制剂后,细胞对某物质的吸收速率与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差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物质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与O2进入该细胞的方式相同B.该细胞吸收这种物质与ATP的水解无直接关系C.该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间隙

D.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核糖体的功能有关

【答案】A

而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则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核糖体的功能有关,D正确。

考向二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透性比较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参考答案】C

散速率也不同,说明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D正确。

规律总结

借助结构模式图,比较、区分不同“膜”的特点

(1)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具有活性的生物膜。

它具有半透膜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主动选择性,对物质的吸收与否及吸收的多少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与数量,因此不能将生物膜看作单纯的半透膜。

(2)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

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如常见的半透膜有动物的膀胱膜、肠衣、鸡蛋的蛋壳膜等。

水、葡萄糖等较小的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不能通过。

(3)核膜是双层膜,将细胞的核、质分开,由于其上有核孔,mRNA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过核膜。

4.如图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以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才能发生

B.该过程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有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A

【解析】胞吞、胞吐作用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能发生,A项错误;由题图中胞吞过程需要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才能发生,体现了细胞膜表面识别作用,而且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囊泡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项正确;神经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出细胞外,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实现了细胞膜成分的更新,D项正确。

1.下列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藻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小B.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只是因为影响了膜的流动性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与其膜上的载体数量无关

D.胰岛素分泌到内环境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2.如图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过程,其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A.①的浓度

B.②的流动性C.③的数量

D.②的层数

3.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4.神经元细胞中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低于细胞外。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K+运出神经元和Na+运出神经元均为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主动运输B.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C.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神经元不影响Na+进出神经元的速率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为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胞吐过程

5.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6.囊泡运输是真核细胞普遍具有的物质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囊泡运输需要载体而且不消耗能量B.囊泡运输参与神经细胞递质的释放C.囊泡运输主要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器间物质都能通过囊泡进行运输

7.如图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情况(每种物质转运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最重要的吸收物质的方式如图甲所示

B.甲图转运方式比乙图转运方式的转运效率高

C.图乙中阴影部分代表的物质在b通过膜时不发生形状变化

D.a物质可能是甘油,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8.如图为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B.②过程为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C.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③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只有神经递质

9.钠泵是贯穿于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活性,因此又称作Na+-K+依赖式ATP酶。

如图所示为钠泵的作用原理图,其发挥作用会使膜外阳离子增多,膜内阳离子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TP催化部位位于细胞膜的外侧B.Na+进行跨膜运输时均需要钠泵的协助C.钠泵与运输物质之间不具有特异性

D.钠泵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并与能量转换有关

10.如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圆圈代表载体,多角形表示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___。

(2)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属于图中的______方式。

(3)与③相比,②方式的不同之处除了物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外,还需要_________。

(4)图中载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它的活性主要受____________两种因素的影响。

11.(2018·新课标II卷)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12.(2018·北京卷)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

13.(2017·江苏卷)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14.(2016·新课标I卷)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1.【答案】C

【解析】黑藻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A项错误;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可能的原因是影响了膜的流动性,或者影响了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B项错误;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C项正确;胰岛素通过胞吐作用进入内环境,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题图显示:

①所示的葡萄糖分子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③所示的载体蛋白的协助,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其运输速度存在的一个饱和值的大小取决于③的数量,C正确,A、B、D均错误。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K+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协助扩散,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会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B正确;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受呼吸抑制剂处理的影响,C错误;胞吐利用了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5.【答案】D

【解析】图1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为自由扩散;图2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3物质的运输速率不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不需要能量,可判断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图4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能量和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主动运输。

综上分析,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项正确;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项正确;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O2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C项正确;图4的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囊泡运输属于膜泡运输,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胞吐和胞吞属于囊泡运输,B正确;囊泡运输利用的是膜的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过性,C错误;不具膜结构的核糖体不能形成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错误。

7.【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a物质从高浓度一侧穿过细胞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a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b物质从低浓度一侧穿过细胞膜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所以b物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小肠绒毛上皮最重要的吸收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如图乙方式,A错误;甲图的运输方式依靠a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乙图的运输方式依靠载体的数量和能量,两者运输的物质不同,无法作比较,B错误;图乙中阴影部分代表的物质是载体,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时形态发生了改变,C错误;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

8.【答案】D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通过钠泵会使膜外阳离子增多,图中显示通过钠泵交换两个钾离子和三个钠离子,说明细胞吸收两个钾离子,排出三个钾离子,进而导致膜外阳离子增多,因此ATP水解部位位于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根据神经调节过程可知,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元,为协助扩散,不需要钠泵的协助,B错误;图中显示钠离子和钾离子与钠泵结合的部位不同,说明钠泵与运输物质之间具有特异性,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钠泵与钾离子、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同时能够催化ATP水解,与能量转换有关,D正确。

10.【答案】

(1)①③

(2)②

(3)消耗能量

(4)蛋白质温度和PH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为自由扩散;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为主动运输;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是自由扩散,③是协助扩散,两者都属于被动运输。

(2)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②主动运输。

(3)与协助扩散相比,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还需要消耗能量。

(4)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生物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

11.【答案】C

【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12.【答案】B

【解析】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所以选B。

13.【答案】BCD

【解析】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正确;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B错误;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ATP合成抑制剂对其没有影响,C错误;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D错误。

14.【答案】C

【解析】由题意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阶梯进行的,A、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ATP减少,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项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因变性而失去运输物质的功能,所以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专题08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制备

(1)原理:

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利用渗透作用原理,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2)材料: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过程

①选材:

哺乳动物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②制片:

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③观察:

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视野,再转到高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④滴蒸馏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⑤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很快涨破,内容物流出。

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与结构

(1)脂质:

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膜中还含有很少量的胆固醇。

(2)蛋白质:

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3)糖类:

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被,与细胞膜表面的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

(4)结构特点:

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决定了细胞膜的结构具有流动性。

3.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如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①化学物质传递(如激素、递质);

②通道传递(如胞间连丝);

③接触传递(如精卵结合、靶细胞与效应T细胞结合)

考向一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②

B.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①有关

C.②是静止的,但①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若该膜为人体肝细胞膜,则B侧CO2浓度高于A侧

【参考答案】C

规律总结

细胞膜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疏水基团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B.细胞膜的内外表面都分布有糖蛋白C.有些有害物质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的接触

【答案】C

考向二细胞膜的探究实验分析

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

D.用高倍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细胞膜的制备应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项错误;除去细胞壁应使用纤维素酶,B项错误;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C项正确;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到磷脂双分子层,D项错误。

解题必备

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

(1)染色剂进入实验

(2)色素透出实验

正常情况下紫色洋葱细胞、各色各样的花瓣显现出颜色都是因为细胞液中有某种色素分子,若将有颜色的植物组织放入清水中,色素分子不能透出,若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则可导致原生质层失活,此时色素分子就会从细胞液中透出,外界溶液将呈现色素颜色。

如:

4.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交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

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D

【解析】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嵌合体的形成是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温度升高,膜蛋白相对运动加快,细胞膜流动性增强;图示数据能说明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而不是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5.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材料常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关键原因是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膜所含脂质的种类相同B.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以蛋白质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形成基本骨架C.不同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不同,是因为所含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D.精子和卵细胞之所以能进行融合受精,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C.一切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

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

3.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4.如图为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此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

A.选择透过性

B.全透性

C.流动性

D.半透性

5.通常情况下,细胞膜的内外常维持着多种离子或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性有利于维持该浓度差B.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多少决定了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细胞膜上分布的载体蛋白的活性高低与氧气浓度直接相关

D.细胞内外某种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大小决定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

6.下列生理活动中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B.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C.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D.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7.下列鉴别细胞膜成分的方法或结果有错误的是

供选答案

细胞膜成分

鉴定方法

结果

A

磷脂

脂溶剂处理

细胞膜被溶解

B

磷脂酶处理

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处理

紫色

D

蛋白质酶处理

细胞膜被破坏

A.A

B.B

C.C

D.D

8.小龙虾的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突触,这种突触间隙极小,仅有2~3nm。

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B.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C.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D.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9.如图,a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可能是某种氨基酸的衍生物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10.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实验。

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科学家将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成单分子层,测得磷脂单分子层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

(4)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表所示: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

70

30

0

上表数据显示,细胞膜与细胞器膜在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

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