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实训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8321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建材实训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材实训教案.docx

《建材实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材实训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材实训教案.docx

建材实训教案

单元一水泥技术指标测试

教学导入、任务分配:

①教学导入:

播放教学视频(水泥细度试验、水泥标准稠度加水量试验、水泥安定性检验)

②任务分配:

6-7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依据自身岗位职责共同完成试验。

教学内容:

讲解水泥的技术指标包括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胶砂流动度及其以上指标的检验方法,重点讲解并让学生掌握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及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一、水泥细度试验

知识目标:

掌握水泥细度试验方法,掌握水泥细度试验规程

技能目标:

能够采用“水筛法”独立完成对水泥细度的测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试验操作过程、试样的制备、筛余百分数的计算

实验方法与步骤:

水筛法

(1)筛析实验前,检查水中应无泥沙,调整好水压及水压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距离为35~75mm。

(2)称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洁净淡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再将筛子置于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MPa±0.02MPa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

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1g。

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用下式计算:

式中:

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Rs——水泥筛余的质量(g);

mc——水泥试样的质量(g)。

二、水泥标准稠度加水量试验

知识目标:

掌握水泥标准稠度加水量试验方法,掌握水泥标准稠度加水量试验规程。

技能目标:

能够采用“调整水量方法”独立完成对水泥标准稠度加水量的测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试验操作过程

实验方法与步骤:

标准法测定

(1)实验前必须检查维卡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当试杆降至接触玻璃板时,将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等。

(2)水泥净浆的拌和,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在5~10s内将称好的500g水泥全部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旋紧定位螺钉,连接好时间控制器,将净浆搅拌机右侧的快→停→慢扭拨到“停”;手动→停→自动拨到“自动”一侧,启动控制器上的按钮,搅拌机将自动低速搅拌120s,停15s,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3)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标准稠度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松紧螺丝旋钮1~2s后,突然放松,使标准稠度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此时的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用标准法测定时,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P=(拌和用水量/水泥质量)×100%

如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做实验,直至达到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时为止。

三、水泥安定性检验

知识目标:

掌握水泥安定性的检验方法,掌握水泥安定性的检验规程。

技能目标:

能够采用“试饼法”独立完成对水泥安定性的检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试验操作过程、试样的制备

实验方法与步骤:

试饼法

(1)从拌好的净浆中取约150g,分成两份,放在预先准备好的涂抹少许机油的玻璃板上,呈球形,然后轻轻振动玻璃板,水泥净浆即扩展成试饼。

(2)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试饼边缘向中心修抹,并随修抹随将试饼略作转动,中间切忌添加净浆,做成直径为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

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

自成型时起,养护24±2h。

(3)沸煮:

用试饼法(代用法)时,先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实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实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中的篦板上,在30min±5min内加热升至沸腾并沸腾180min±5min。

实验结果处理:

煮后经肉眼观察未发现裂纹,用直尺检查没有弯曲,称为体积安定性合格。

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也为不合格。

四、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知识目标:

掌握水泥胶砂强度的检验方法,掌握水泥胶砂强度的检验规程。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试件的制备、对水泥胶砂抗折、抗压强度的测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试验操作过程、试样的制备、抗折,抗压强度的计算

试样成型步骤及养护:

1.将试模擦净,四周模板与底板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

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2.每成型三条试样材料用量为水泥450g±2g,ISO标准砂1350g±5g,水225g±1g。

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灰硅酸盐水泥。

3.用搅拌机搅拌砂浆的拌合程序为:

先使搅拌机处于等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

先把水加入锅内,再加水泥,把锅安放在搅拌机固定架上,上升至上固定位置。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

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

停拌90s,在第一个15秒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

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

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停机后,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取下搅拌锅。

4.在搅拌砂的同时,将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

待胶砂搅拌完成后,取下搅拌锅,用一个适当的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两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

再装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移开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º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在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5.在试模上做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样编号和试样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6.试样成型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7.试样养护

(1)将做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

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实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时取出脱模。

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色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其他标记,两个龄期以上的实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实体分在两个以上龄期内。

(2)将做好标记的试样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

养护期间试样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强度检验:

试样从养护箱或水中取出后,在强度实验前应用湿布覆盖。

1.抗折强度测实

(1)检验步骤

1)各龄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3d±2h、7d±3h、28d±3h内取出三条试样先做抗折强度测定。

测定前须擦去试样表面的水分和砂粒,消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

试样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试样侧面与圆柱接触。

2)采用杠杆式抗折实验机时(如图2—18),在试样放入之前,应先将游动砝码移至零刻度线,调整平衡砣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试样放入后,调整夹具,使杠杆有一仰角,从而在试样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

然后,起动电机,丝杆转动带动游动砝码给试样加荷;试样折断后从杠杆上可直接读出破坏荷载和抗折强度。

3)抗折强度测定时的加荷速度为50N/s±10N/s。

4)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MPa。

(2)实验结果

1)抗折强度值,可在仪器的标尺上直接读出强度值。

也可在标尺上读出破坏荷载值,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N/mm2。

式中:

fV——抗折强度,MPa,计算精确至0.1MPa;

FP——折断时放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L——支撑圆柱中心距,即100mm;

b、h——试样正方形截面宽,均为40mm。

2)抗折强度测定结果取三块试样的平均值并取整数,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的±10%,应予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实验结果。

2.抗压强度测实

(1)检验步骤

①抗折实验后的两个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实验。

抗压实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

试样受压面为40mm×40mm。

实验前应清除试样的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检验时以试样的侧面作为受压面,试样的底面靠紧夹具定位销,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

②抗压强度实验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2)检验结果

①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计算精确至0.1MPa。

式中:

fc——抗压强度,MPa;

Fp——破坏荷载,N;

A——受压面积,即40mm×40mm=1600mm2。

②抗压强度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实验结果。

如果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应剔除这个结果,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

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单元二混凝土骨料技术指标检验

教学导入、任务分配:

①教学导入:

播放教学视频(砂子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检验)

②任务分配:

6-7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依据自身岗位职责共同完成试验。

教学内容:

骨料的取样技术;绘制砂的筛分曲线,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测定砂子含水率的方法;绘制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曲线,判断其级配情况;如何识别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并判定是否满足混凝土用骨料的质量要求。

重点讲解骨料的取样技术;绘制砂的筛分曲线,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并让学生掌握并操作砂子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检验试验。

砂子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检验

知识目标:

掌握砂子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检验方法,掌握砂子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检验规程。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给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检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试验操作过程、骨料的取样、筛分曲线、细度模数

实验方法与步骤:

1.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套筛按孔眼尺寸为9.50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筛子按孔径大小顺序叠置。

孔径最大的放在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筛内。

加盖后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

(如无摇筛机,可采用手筛)。

2.设置摇筛机上的定时器旋钮于10min;开启摇筛机进行筛分。

完成后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至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放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的质量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实验。

3.按式(3—1)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式中:

Mx——砂子的细度模数;

——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记录在实验报告相应表格中。

细度模数取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实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时,须重新实验。

 

单元三混凝土拌合物实验及混凝土强度检验

教学导入、任务分配:

①教学导入:

播放教学视频(坍落度法拌和物稠度试验、砼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②任务分配:

6-7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依据自身岗位职责共同完成试验。

教学内容:

了解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因素,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并根据给定的配合比进行各组成材料的称量和实拌,测定其流动性,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

若工作性不能满足给定的要求,则能分析原因,提出改善措施。

了解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概念及评定方法。

利用上述混凝土工作性评定实验后的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试件的制作、标准养护,并能正确地进行抗压、抗拉(采用劈裂法)和抗折强度测定。

也可将各组的实验数据集中起来,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强度和标准差,并以此推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重点讲解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坍落度法拌和物稠度试验、砼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知识目标: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案例计算:

某公路施工浇筑砼桥墩,砼设计强度C30,混凝土入模坍落度:

140~160mm,采用42.5级普通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为1.00;砂:

细度模数2.78;石子:

碎石,5~31.5mm连续级配,最大粒径31.5mm;外加剂:

最佳掺量经试验确定为水泥重量的2.0%,实际减水率18%;求:

1、不添加外加剂时,砼的初步配合比;2、添加外加剂时,砼的初步配合比。

(混凝土密度为2420kg/m3)

1、不添加外加剂:

基准配合比设计

①试配强度:

fcu.0=fcu.k+1.645σ=30+1.645×5=38.2(MPa)

②计算水灰比:

W/C=aa·fce/(fcu0+aa·ab·fce)

=0.46×42.5/(38.2+0.46×0.07×42.5)=0.49

即取

W/C=0.49;

③计算用水量:

mw0按经验选取225kg/m3

④计算水泥用量:

mc=mw0÷W/C=225÷0.49=459(kg/m3)

⑤计算砂率:

βs0按经验选取38%;

⑥砂石重量,设混凝土密度为2420kg/m3。

459+ms0+mg0+225=2420

38%=ms0/(ms0+mg0)×100%

解之得:

ms0=660(kg/m3)mg0=1076(kg/m3)

⑦初步配合比:

水泥:

砂:

碎石:

459 :

660 :

1076 :

225

1:

1.44:

2.34:

0.49

2、添加外加剂:

基准配合比设计

①试配强度:

fcu.0=fcu.k+1.645σ=30+1.645×5=38.2(MPa)

②计算水灰比:

W/C=aa·fce/(fcu0+aa·ab·fce)

=0.46×42.5/(38.2+0.46×0.07×42.5)=0.49

即取

W/C=0.49;

③计算用水量:

mw0按经验选取225kg/m3,掺缓凝减水剂2.0%,减水率18%,则

mw0=225×(1-18%)=184(kg/m3);

④计算水泥用量:

mc=mw0÷W/C=184÷0.49=376(kg/m3)

该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要求。

⑤计算砂率:

βs0按经验选取38%;

⑥计算减水剂用量:

mj=376×2.0%=7.52(kg/m3)

⑦砂石重量,设混凝土密度为2420kg/m3。

376+ms0+mg0+184+7.52=2420

38%=ms0/(ms0+mg0)×100%

解之得:

ms0=704(kg/m3)mg0=1148(kg/m3)

⑧初步配合比:

水泥:

砂:

碎石:

水:

减水剂

376 :

704 :

1148 :

184:

7.52

1:

1.87:

3.05:

0.49 :

0.020

二、坍落度法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知识目标:

掌握坍落度法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掌握该方法的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

能够以上述初步配合比独立完成坍落度法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试验操作过程

15kg拌和物:

(水泥:

2.85kg,砂:

4.10kg,碎石:

6.67kg,水:

1.40kg)

15L拌和物:

(水泥:

6.89kg,砂:

9.90kg,碎石:

16.14kg,水:

3.78kg)

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湿布擦拭湿润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把坍落度筒放在铁板上,用双脚踏紧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2.用小方铲将混凝土拌和物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每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

每层用捣棒沿螺旋方向在截面上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

插捣深度要求为,底层应穿透该层,上层则应插到下层表面以下约10~20mm,浇灌顶层时,应将混凝土拌和物灌至高出筒口。

顶层插捣完毕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拌和物并用抹刀抹平。

3.清除坍落度筒外周围及底板上的混凝土;将坍落度筒垂直平稳地徐徐提起,轻放于试样旁边。

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4.坍落度的调整:

当测得拌和物的坍落度达不到要求,可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5%或10%的水泥和水;当坍落度过大时,可保持砂率不变,酌情增加砂和石子的用量;若粘聚性或保水性不好,则需适当调整砂率,适当增加砂用量。

每次调整后尽快拌和均匀,重新进行坍落度测定。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1.立即用直尺和钢尺测量出混凝土拌和物试体最高点与坍落度筒的高度之差,即为坍落度值,以mm为单位(精确至5mm)。

2.坍落度筒提离后,如试体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进行测定。

如第二次仍出现这种现象,则表示该拌和物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3.测定坍落度后,观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并记入记录。

粘聚性的检测方法为:

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和物锥体侧面轻轻击打,如果锥体逐渐下沉,表示拌和物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坍,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即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的检测方法为:

在插捣坍落度筒内混凝土时及提起坍落度筒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锥体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拌和物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拌和物保水性不好;如无这种现象,则表明保水性良好。

4.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评定。

应按实验测定值和实验目测情况综合评议。

其中,坍落度至少要测定两次,取两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定结果。

两次坍落度测定值之差应不大于20mm。

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

知识目标:

掌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方法,掌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给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试验操作过程

实验方法与步骤:

试件制备:

1.拧紧试模的各个螺丝,擦净试模内壁并涂上一层矿物油或脱模剂。

2.用小方铲将混凝土拌合物逐层装入试模内。

试件制作时,当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大于70mm时,宜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拌和物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装料厚度大致相等,用捣棒螺旋式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插捣。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面;插捣上层时,捣棒要插入下层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并用抹刀沿试模四内壁插捣数次,以防试件产生蜂窝麻面。

一般100cm2上不少于12次。

然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将试模表面的混凝土用抹刀抹平。

当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大于70mm时,宜采用机械振捣,此时装料可一次装满试模,并稍有富余,将试模固定在振动台上,开启振动台,振至试模表面的混凝土泛浆为止(一般振动时间为30s);然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将试模表面的混凝土用抹刀抹平。

3.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在20℃±5℃的室内静置24~48h后拆模并编号。

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送入温度为20℃±2℃;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试件应放置在架子上,之间应保持10~20mm的距离,注意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件,确保实件的表面特征。

无标准养护室时,混凝土试件可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进行养护。

4.到达实验龄期时,从养护室取出试件并擦拭干净,检查外观,测量试件尺寸(精确至1mm),当试件有严重缺陷时,应废弃。

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实所采用的立方体试件是以同一龄期者为一组,每组至少有三个同时制作并共同养护的试件。

5.将试件的成型日期、预拌强度等级、试件的水灰比、养护条件、龄期等因素记录在实验报告册表中。

抗压强度

将试件放在实验机的下承压板正中,加压方向应与试件捣实方向垂直。

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面接近水平位置。

加荷应连续而均匀。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加荷速度为每秒0.3~0.5MPa;混凝土强度≥C30且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实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P(N)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1.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按式(5—1)计算(精确至0.1MPa),并记录在实验报告册中:

式中:

fcu——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

F——破坏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mm2。

2.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精确至0.1MPa);如果三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计算时舍弃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实验结果无效。

3.混凝土抗压强度是以150mm×150mm×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标准值,用其他尺寸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200mm×200mm×200mm试件的换算系数为1.05,100mm×100mm×100mm试件的换算系数为0.95。

 

单元四钢筋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

教学导入、任务分配:

①教学导入:

播放教学视频(拉伸与冷弯试验)

②任务分配:

6-7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依据自身岗位职责共同完成试验。

教学内容:

了解钢筋拉伸过程的受力特性,软钢与硬钢在拉伸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掌握万能材料实验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中试样长度确定、实验数据的正确读取以及实验报告的正确填写。

了解如何通过弯曲实验对钢筋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了解弯曲实验的不同方法;掌握不同方法实验时试样长度的确定方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的正确评定。

拉伸与冷弯试验

知识目标:

掌握拉伸与冷弯试验方法,掌握拉伸与冷弯试验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拉伸与冷弯试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试验操作过程、钢筋的力学性能评价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实验,实验温度应为23℃土5℃;应使用楔形夹头、螺纹夹头、套环夹头等合适的夹具夹持试样。

2.做拉力实验时,按质量法求出横截面面积A(mm2):

A=m/(ρL0)×100

式中m——试样的质量,g;

ρ——试样的密度,g/cm3;

L0——试样原始标距,mm,测量精度达0.1mm。

经车削加工的标准试样,用游标卡尺沿标距长度的中间及两端各测直径一处,每处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面各测一次,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处的直径,用所测3处直径中的最小值作为计算横截面面积A的直径。

3.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