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271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docx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1.关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纬度相同,水温相同

B.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低纬递减,所以赤道海域盐度最低

C.盐度和温度与纬度的分布不同步

D.南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盐度、温度相同

2.宋代海上往来大多是三、四月间从日本驶往中国的江浙沿海,五、六月间从江浙沿海驶向日本。

这样选择航行时间主要是为了

A.避开倭寇的活动

B.遵守朝廷有关海禁的规定

C.利用海洋回流D.利用季风

3.下列地理现象与成因连线,正确的是

A.南极洲的巨大煤层——海底扩张

B.非洲和印度甚至靠近赤道的古冰川——大陆漂移

C.巴西东南部与非洲西南部地质历史非常相似——板块断裂

D.南亚次大陆形成相对独立地形单元——地形抬升

4.生物对环境的形成过程发生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人类的开发利用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地理环境有深刻的影响。

据图回答5~6题:

5.科隆群岛上生活着很多企鹅,该群岛的海拔高度并不高,其成因主要是

A.受厄尔尼诺影响B.受拉尼娜影响

C.受寒流影响D.受暖流影响

6.图中的洋流名称是

A.南赤道暖流B.巴西暖流

C.秘鲁寒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

xx年五月上旬以来,发生在我国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赤潮逐渐扩大,目前已达一千五百平方公里。

此次赤潮发生海域的海水为赤褐色、酱红色,引发此次赤潮的优势藻种为无毒性的具齿原甲藻,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毒性的亚历山大藻。

赤潮危害极大,它不仅危及其它海洋生物的生存,同时,由于含毒性的赤潮生物使鱼、贝类中毒死亡或其产生的毒素在鱼和贝类体内存留而危害人体健康。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8.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

9.下列矿物中,化学成分相同,但性质完全不同的是

A.石英和石墨B.金刚石和石墨

C.石英和云母D.铁矿石和金刚石

10.世界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分布面积都比较广大的大洲是

A.北美洲B.南美洲C.亚洲D.非洲

11.下列各种地质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北美五大淡水湖和我国青海湖

B.南海诸岛和巴哈马群岛

C.云南路南石林和新疆沙漠中的蘑菇石

D.夏威夷群岛和澎湖列岛

12.图中,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关系的是

13.位于世界各地震带的城市群(带)有

A.波士顿——华盛顿B.鲁尔区

C.大阪——神户D.伦敦——伯明翰

14.熊、狐、松鼠这些动物一般生活的陆地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荒漠带

15.地壳的平均厚度

A.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B.约为8~9km

C.约为120km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16.下列现象中,主要由海洋环境造成的是

A.大气中的水汽

B.对流层中的各种天气现象

C.河口三角洲D.世界人口的分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等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据相关知识回答17~21题:

17.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B.大量采捕饵料生物

C.定期海上禁渔D.渔业过度捕捞

18.海洋中的石油储藏量相当丰富,其主要埋藏在

A.洋盆B.大陆坡C.大陆架D.海沟

19.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地震波示意图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20.下列矿藏储藏在大洋深处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锰结核D.煤

21.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十分丰富,其开发技术也日趋成熟。

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B.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C.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D.它是一种洁净的能源

22.下列主要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为

A.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B.尼罗河谷的绿色走廊

C.亚洲北部的灰化土

D.南半球没有针叶林带

23.某地位于东经60、北纬60,该地位于哪一个板块内部

A.美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

24.不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

B.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C.各要素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

D.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保持一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5~28题。

材料一:

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层带来,盐类越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越发育。

材料二:

下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间大洋表层(0~100m)生物生产率的纬度分布图(B.r.鲍哥罗夫),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生物生产量。

(1)

(2)

25.据图可判断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很不均匀

B.寒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D.信风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26.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鱼类最少的原因是

A.洋流影响B.海水温度变化小

C.上升流发育D.地处大陆架

27.拟绘制太平洋东岸附近的此类图,则图中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A.赤道海区B.信风带海区

C.副热带海D.温带海区

28.若拟绘制太平洋西岸附近的此类图,图中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A.10°N~20°NB.10°S~20°S

C.30°N~40°ND.30°S~40°S

29.关于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水体广大,但无法开发利用

B.海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

C.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人类对其空间的利用只限于交通运输

D.人类已可以开发深海区的油气资源

30.图中食物链中,生态平衡最不易遭到破坏的是

 

 

(二)、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0.既苦又咸,是因为海水中含有

A.70%的氯化钠B.14%的氯化镁

C.70%的氯化钾D.14%的氯化钙

31.下列各运动方向,属于逆时针方向的是

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B.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运行方向

C.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大洋环流

32.一艘运送锡锭的货轮,在驶往欧洲时途经科伦坡附近海域,一个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朝向南方,这时

A.船逆水航行

B.货轮的发动机停止工作后,船在洋流的带动下仍然向西移动

C.按一般规律,这个时候在该海域航行的船只碰到热带风暴的可能性极小

D.船上一昼夜的时间比一个太阳日略长

33.侵蚀平原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地质作用有关

A.地壳缓慢下沉B.地壳缓慢抬升

C.泥沙不断堆积D.流水不断侵蚀

34.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有①黄河水注入渤海②天山冰川融化③东南沿海夏季登陆的台风④气旋控制下的某地天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5.有关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的变化,称为地质构造

B.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

C.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形态上的差异

D.褶皱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连续性变形,断层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非连续性变形

36.关于对下列景观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景观河床已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

B.该图是北半球的河流,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a地

C.该图是北半球的河流,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b地

D.该图是南半球的河流,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b地

37.海洋对大气温度具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原因是

A.热容量大B.含有盐类物质

C.有洋流D.面积大,体积大

38.图中A、B、C、D四点位于北半球,可能形成天然良港的是

39.有关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A、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B、机场宜建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低的地方

C、冬季严寒的天气也可能转变为宝贵的资源

D、为保证街道两侧所有建筑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街道宜采用南北方向

40.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B、冰川水

C、湖泊水D、浅层地下水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测试

答案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综合题:

41.图所示为某国所属一小岛,请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国针对该岛享有绝对主权的领海范围较图

(1)所示区域____________,应为______海里,即图

(2)中的____(a、b)区域,按《国际海洋法公约》,图示区域为该国的________________区。

(2)若该岛仅方寸之地,但其可管辖海域面积则达()

A.12.6万平方海里B.43万平方海里

C.12.6万km2D.43万km2

(3)若图示区域与周边邻国有主张的管辖海域部分重叠,则两国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本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予以_________________的解决。

42.材料一:

图中是某近海海域中水生植物与鱼类的发展过程(t1→t2→t3)示意图,图中阴影区代表水生植物,黑点代表鱼类。

材料二:

磷、氮等营养盐是水生植物的营养物,水中植物营养物增加,主要是各种藻类的大量繁生,会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将此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

在富营养化的海洋水体中,往往出在现以蓝藻、绿藻占优势的情况,称为“赤潮”。

材料三:

海水中藻类繁盛,一方面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过饱和会导致鱼类因“富氧”而死亡,另一方面,浮游生物强烈的呼吸作用使水中溶解氧被过度消耗致鱼类窒息而死亡。

(1)图示表明该海域海水有________现象,说明水中________等营养物质从t1到t3有显著增加,其来源可能是________。

(2)造成图中鱼类从t1到t3大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3)下列海域中最容易发生图示现象的是()

A.海口湾B.胶州湾C.辽东湾D.渤海湾

(4)若图中阴影区代表石油覆盖物,则鱼类大量减少的原因是()

A.水中缺氧致鱼死亡B.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富氧”致鱼死亡

C.人类在油膜覆盖区抢救性捕捞D.鱼类迅速游离油膜覆盖区

(5)为减少图示现象的发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大力削减农田的化肥用量B.禁采海底油气

C.在入海口修建拦河大坝D.配备除污船及时清除入海污染物

(6)有人建议:

向南极附近海域撒入大量铁,以促进海藻生长,以此来减低温室效应的危害,请评价其可行性。

4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据科学家试验:

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mm降水。

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300mm降水。

而裸露地每小时吸收降水仅5mm。

林地的降水有65%为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

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

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高7倍。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1亩=1/15hm2)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m3的水库。

(1)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森林作为环境资源具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而图中举斧人的行为违反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法规,不利于森林的___________发展。

(3)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常遭受严重的水灾,这与森林植被的破坏有何联系?

请简要列举长江流域多洪灾的几个主要人为原因及整治对策。

 

44.某采石场要选采石点,此采石点应选在背斜部位,还是向斜部位,选择理由是什么?

 

4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测听仪,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

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

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视了。

(1)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

(2)英军忽视了什么自然现象?

简述这种现象的成因。

(3)在图中标注海峡及其两侧海洋的名称。

(4)在图上画出德军潜艇往返的行进路线(实线箭头表示进入地中海的路线和方向,虚线箭头表示返回时的路线和方向)。

(5)此处洋流就流速来说,是一年中的____季较快。

原因是_____________。

大西洋与地中海相邻地区剖面图

4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各大洲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填出下列海洋或山脉的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3)从②通往③经过__________海峡,在图上用F标出位置。

(4)图中所画的大洲中,赤道横穿的大洲有_________,两洲之间以人为界线分开的是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

47.读火山构造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火山构造A_________,B_______,C_______。

(2)火山喷发是指地下深处的_______及_______、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火山喷发形成______岩。

(3)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________火山________火山和___________火山三大类。

(4)xx年6月,20世纪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的菲律宾_________火山喷发,形成数万米高的______云,当时其首都___________的国际机场被迫关闭。

48.读“世界某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三股洋流中,属风海流的是____,补偿流的是____,密度流的是____。

(2)A、B、C、D四海区中,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

(3)若A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_________,不利

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从这个角度讲,保护海洋环境需要________。

(4)海上石油泄漏的清污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栏、放任、_________。

(5)为减少石油污染事件的发生,你认为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起码答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上石油污染是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海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来源应是_______________。

49.图中标出了中东石油输往西欧的两条线A和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出它们各自经过的地区路线:

A.波斯湾→_____海峡→____洋,再绕非洲南端好望角→

____洋___西欧,受洋流影响,由非洲南端至西班牙一段航程的流

速变化是____。

B.波斯湾→____海峡→____海→____海峡→____海→____

运河→____海→____海峡→___洋→西欧。

(2)目前,海上石油污染时有发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若一油轮在非洲好望角以南失事发生大面积石油泄漏,其危害主

要是________,西风漂流对海区石油污染的作用是__________。

这次石油污染可能使周围的企鹅大量死亡是否正确?

(3)船舶在海洋运输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动力来看,

共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从船型看,____的

兴起,带来了海洋运输货物的革命。

(4)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和装卸货物的场所是____,它由____、及____三部分构成。

50.下图为7月份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海域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_半球,判断其半球位置的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标出洋流的流向。

图中等温线明显弯曲处,是受____流影响的结果,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若此海域是太平洋内的水域,那么此洋流的名称是____。

 

参考答案

1.C本题可从4个方面分析:

①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同纬度海区由于受洋流的影响,水温并不相同。

②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但盐度最低处是60°N。

③海水温度的分布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水盐度的分布受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影响,从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所以两者的分布不同步。

④受海陆分布和淡水河流注入的影响,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低于南半球。

2.D

3.B南极洲的巨大煤层与古代茂密森林有关,古冰川与高寒的古气候有关。

根据煤层和冰川形成的环境,在目前气候条件下,南极洲形成煤层,赤道低平的地方有冰川是不可能的。

因此,只能从大陆位置不变而古极地或古气候与今不同,或者古气候与目前相似但大陆远距离漂移来解释。

从教材中的“大陆漂移示意图”来分析,2亿年前地球是一片联合古陆,后来大陆发生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非洲和印度向北漂移,南美洲向西漂移。

本题的四项地理现象与成因主要是由于大陆漂移而形成。

4.B地球原始状态没有生物时,地球上的大气成分、水的成分与现代是不一样的,也没有土壤层。

当生物出现以后,尽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物还原给环境,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尽管人类对环境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最根本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方面它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一切动物食物来源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它在改造地理环境中具有先导性和主导性。

人类的开发利用体现为后发性。

5.C6.C7.D8.D解答这两道题先绘出下面示意图分析:

从上面示意图可以明显看出:

赤潮发生原因是:

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含氮和磷的物质随江河汇入大海;②海水富营养化;③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尤其是大型含磷洗涤剂的洗衣店);④温度高的封闭海湾。

虽然杭州湾、莱州湾、辽东湾都可能发生赤潮,但珠江口面临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含磷洗涤剂厂泛使用与排放更普遍。

因为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居民洗澡、洗头、洗衣的频率比北方城市高,且珠江口纬度低,海水温度高,更有利于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等大量繁殖。

所以珠江口最容易发生赤潮。

9.B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成分都是碳,但性质截然不同。

10.B由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

热带草原应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大约南北纬10°~20°之间;温带草原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由七大洲的分布图可以看到,北美洲位于热带的大陆面积非常狭窄,不会分布有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但中纬度大陆比较宽阔,再加上落基山脉的屏障作用,这里的温带草原面积比较广大;南美大陆位于10°S~20°S之间的地域十分宽广,故热带草原的面积广大。

同时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尽管南美地处中纬度的大陆内部距离海洋并不遥远,但这里却形成了面积较大的温带草原。

亚洲大陆由于受季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应该分布有热带草原的地带被森林植被取代了,但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温带沙漠和温带草原;非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再加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区,但却没有温带草原。

11.D北美五大淡水湖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冰蚀湖;我国的南海诸岛和西印群岛中的巴哈马群岛主要为珊瑚岛,为外力作用;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蘑菇石为风蚀地貌,均为外力作用;夏威夷群岛和澎湖列岛多为火山岛,属于内力作用。

12.D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个概念的理解。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必须直接来自自然界,而不包含任何形式的人类劳动在里面。

即使经过人类很简单的加工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也不是自然资源。

其次必须是有用的,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包括:

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能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天然气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但经过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

从矿产资源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天然能源中也有部分是属于矿产的范畴。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自然资源包括财产资源,同时二者与能源又存在着交叉部分。

13.C命题的意图既要求明确自然地理中世界各地震带的分布规律与空间结构,又要学生知道人文地理中世界著名城市群的分布位置,也就是要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现象叠合起来综合分析。

虽然波士顿——华盛顿、鲁尔区是世界著名城市群,但它们不位于世界多地震带上,而伦敦——伯明翰尚未形成大的城市群,只有大阪——神户,既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又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

14.C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具有不同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它具备了适应不同动物的客观条件,这也正是事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的具体表现。

15.A解答本题需要记住的是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

需要区分的地理概念有地壳和岩石圈。

地壳是指地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上的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

岩石圈则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

故地壳的平均厚度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16.A本题旨在检测海洋的环境意义。

题目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是从海一气之间分析。

海洋面积辽阔,水体巨大,通过蒸发不断给大气输送水气,同时也通过海面的长波辐射给大气输送热量,所以海洋既是大气的水源,也是大气的热源,因此,A项正确。

对流层中各种天气现象的形成除了大气中要含有水气之外,还需要有凝结核及空气的对流运动等多种因素。

因此,B项是错误的。

第二,是从海陆之间分析,海陆相关的主要是海岸地带,一方面海水运动在塑造海岸,另一方面入海河流也可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平原。

可见C项是由陆地河流作用形成的。

另外,从世界人口分布看,虽然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km的范围内,但是这种分布是地形、气候、资源及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7.C18.C19.A20.C21.C

22.C地球表面上并不是所有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