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366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docx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11机械运动

1.1机械运动

1.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

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

A. 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 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 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 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2.在全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 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 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3.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 甲上升,乙下降                                                  

B. 甲下降,乙上升

C.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 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 28.33米/秒                      

B. 13.60米/秒                      

C. 14.78米/秒                      

D. 14.17米/秒

5.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 斜向上爬升                    

B. 斜向下俯冲                     

C. 竖直向上爬升                    

D. 竖直向下俯冲

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5~20秒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 5~20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 第15秒时,甲车与乙车速度相同

7.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

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下列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 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8.如图所示是卡车和轿车的某两个时刻的行驶位置,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A. 轿车运动,卡车静止            

B. 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C. 两车都静止            

D. 两车都在运动

9.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B. 月亮躲进云层,是以云层为参照物

C. 以车厢为参照物,坐在车厢里的乘客是静止的         

D. 以车站为参照物,开出车站的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10.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11.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 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 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2.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地球B. 月球C. 太阳D. “天宫一号”

13.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②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而下落

③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④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5.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照物的

B.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

16.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

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

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秒,则两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间隔是  ________    秒,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________     。

被测汽车速度是    ________  米/秒。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写出计算过程)

17.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________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8.2016年是毛泽东、周恩来逝世40周年,1960年5月他们在长沙视察时,来到湘江橘子洲,慷慨之余,豪兴勃发,毛泽东即出上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周恩来兴对下联: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诗句中“舟走”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洲不走”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其中“鸽飞”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阁不飞”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9.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________。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

放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如图所示,那么,货物相对于传送带是________的,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的.

20.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每格为0.5s。

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与时间的曲线图。

(2)在2.5s时,小球滚下的路程为________。

(3)若斜面长35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________(选填“<”、“=”或“>”)6秒。

21.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大约是未饮酒时的2倍。

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正常情况大约0.6秒。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汽车经过的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米,车的宽度为1.8米。

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车速为15米/秒,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米。

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秒剐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试估算:

(1)这辆汽车的制动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2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汽车是否会撞上行人?

 

22.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又被发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S)—时间(t)图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若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离传感器为________米;

(2)若显示物体的s—t图像如图甲,则物体在0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

(3)如图乙所示,一物体在一定水平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直线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s—t图像如图丙所示,求物体在0到15s内的平均速度。

 

23.近年来,某市街道与周边乡(镇、街道)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城乡的交通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但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却大量增加。

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穿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穿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离岔路口120米处以15米/秒的速度驶来。

如果公路宽13米,该同学的正常步行速度为1.3米/秒,那么他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为了尽可能减少岔路口发生的人车相撞事故,请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及过路行人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坐在汽车中的小明在车窗里看到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火车的车尾。

若两车头朝向一致,两车之间一定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汽车为参照物火车是向前运动。

汽车有三种运动情况,由汽车的三种情况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小明先看到火车的车头,后看到火车车尾,以汽车为参照物火车是向前运动。

汽车有三种情况:

如果汽车静止,火车是向前运动的。

如果汽车向前行驶,火车也向前运动,火车的运动速度比汽车大。

如果汽车是向后倒车,火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汽车的倒车速度小,因此不可能是C。

故答案为:

C

2.【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中红旗向右飘,说明风一定向右吹;

甲的火焰向左偏,说明甲物体一定向右运动,并且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物体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

故选D。

【分析】参考物,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参考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物。

3.【答案】D

【解析】【分析】

(1)楼房静止在地面上,甲看到楼房在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甲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一定是下降。

(2)楼房静止在地面上,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乙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乙一定是下降的.甲和乙都在下降,乙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大。

【解答】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是下降的,甲是下降的,并且甲下降的速度大于乙。

故选D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

知:

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读懂图象蕴含的信息,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解答】解:

由图知:

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t1=

=0.16s,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1=v波•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经过的时间为t2=

=0.12s,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t2=340m/s×0.12s=40.8m,

所以AB之间的距离为sAB=s波1-s波2=54.4m-40.8m=13.6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在B点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故答案为:

D

5.【答案】B

【解析】【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A、当战斗机斜向上爬升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低由高的,故A错误

B、当战斗机斜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高右低,如图乙所示时,故B正确;

C、当战斗机竖直向上爬升,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还是水平的,且与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远,故C错误;

D、当战斗机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还是水平的,且与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近,故C错误;

故答案为:

B

6.【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两物体路程即速度大小,由图象找出时间t所对应的路程s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物理学上常用图象反应物理量间的关系、反应物理规律,学生应加强读图、识图的能力。

(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3)据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即可判断;(4)据图象判断甲乙在15s时的运动状态即可;

【解答】A、由图象知,5-20秒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乙>v甲,故B正确;

C、5~20时间内,乙车静止,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第15秒时,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静止,即此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分析】先由农舍烟的方向判断出风向,根据相对运动的特点,再由风向与小车的上旗的飘向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根据农舍烟的飘向可知,风向左吹是东风,由a车上小旗的飘向与风向一致可知,小车a可能向右逆风运动,可以静止不动,还可能在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

由b车上小旗的飘向与风向相反可知,小车b的运动方向向左,且运动速度比风速快,据此可知,A、B、C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需要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一切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

一但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改变的物体即是静止的。

【解答】地面和地面上的柱子保持相对静止,以地面或以柱子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在甲、乙图中,轿车与卡车相对于地面上的柱子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柱子(或地面)为参照物,两车都在运动,D选项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需要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一切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

一但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改变的物体即是静止的。

【解答】A、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始终改变,所以地球是运动的,叙述正确,A错误;

B、月亮躲进云层,是以云层为参照物,月亮与云层发生相对运动,以云层为参照物时云层不动,是月亮在运动,叙述正确,B错误;

C、以车厢为参照物,坐在车厢里的乘客是静止的,以车厢为参照物,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不变,所以乘客是静止的,叙述正确,C错误;

D、以车站为参照物,开出车站的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以车站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及车相对于车站的位置改变,所以乘客是运动的,叙述错误,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2)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解答】解:

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正确;

C、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C错误;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分析】由s~t图线可得到运动的路程,运动的速度,运动的类型,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线小明做匀速直线,小华做变速运动,A错误;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前2s小华的路程大所以小华速度快,B错误;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8s内小明运动的路程为40m,由公式

 得

=5m/s,C正确;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从图线中可知8s内两人都路了40m,D错误。

故答案为:

C

1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相对它的位置不变,“神舟十号”是静止的,地球相对于“天宫一号”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地球是运动的。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与电梯相对静止,相对地面以与电梯相同的速度上升,是运动的;

剪断悬线,小球失去拉力,只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

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小球立即下落;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由于惯性,还要继续向上运动,在重力作用,上升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开始下落;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

C

14.【答案】B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如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出的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我们将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称运动,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称静止。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和静止。

【解答】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同步卫星位置不变,卫星是静止的,A错误;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以云为参照物,月亮位置发生变化,月亮是运动的,判断正确,B正确;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受油机是运动的,C错误;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的位置在变化,所以小船是运动的,D错误。

故答案为:

B

15.【答案】C

【解析】【解答】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说明飞流相对于大地在高速运动,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选项A错误;“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描述潮水相对于观众在运动是以观众为参照物的,选项B错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相对于“万重山”在运动,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选项C正确;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选项D错误;故选C。

【分析】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不同。

二、填空题

16.【答案】0.95;17米;17.9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通过两次声音的发射和接受来测量车速的。

具体是第一次发射和接受可测出第一次时车到测速仪的距离,第二次发射和接受可测出第二次时车到测速仪的距离,第一次和第二次距离的差就是车通过的路程,再除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时间差,就是车的速度了。

【解答】

第一次发射到接受的时间是0.4秒,那么一半就是

t1=

=0.2s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s=68m;

t1=

=0.2s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

s′=s1-s2=68m-51m=17m;

这17m共用了:

t′=△t+t2-t1=1s+0.15s-0.2s=0.9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

=17.9m/s

答案为:

0.95 ;17米  ; 17.9。

17.【答案】42.5

【解析】【解答】∵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