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640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质量手册.docx

实验室质量手册

一、果汁感官检验

1、色泽、外观形态及杂质

取混合均匀的果汁50ml于100ml洁净透明的烧杯中,置于明亮处,用肉眼观察其色泽、外观形态,杂质检测须用蒸馏水稀释至原浆浓度。

2、香气及滋味:

取混合均匀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果可溶性固形物(或规定)的果汁50ml于100ml洁净的烧杯中,在室温下(20℃)立即用嗅觉仔细鉴别其气味,用味觉品尝其滋味,检查有无异味。

注:

果汁可溶性固形物不足规定要求时以原果汁检测;品尝第二个样品前须用清水漱口。

二、理化检测

1、可溶性固形物标准:

GB/T10203

仪器:

A、手持糖量仪

分析步骤:

a.测定前用蒸馏水校准折射仪。

b.分开折射仪两面棱镜,用脱脂棉蘸乙醚或乙醇擦净。

c.用末端熔圆的玻璃棒蘸取试液2-3滴,滴于折射仪棱镜面中央(注意勿使玻璃棒触及镜面)。

d.迅速闭合棱镜,静置1min,使试液均匀无气泡,并充满视野。

e.对准光源,通过目镜观察接物镜,旋转调节手轮,选择和样液可溶性固形物相适宜的范围,观察视野中明暗分界线处读数。

f.从目镜百分数标尺读出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含量。

B、数显阿贝折射仪:

分析步骤:

a.测定前用蒸馏水或标准试样校对折射仪。

b.打开折射仪两面棱镜,用脱脂棉蘸乙醇擦净。

c.将被测样放在折射棱镜的工作面上,盖上棱镜盖,对准光源通过目镜观察视均,旋转调节手轮,使明暗分界线落在交叉线视场中,调节色散校正手轮和聚光镜的位置,使明暗分界线对准交叉线的交点。

d.按“READ”显示键,显示窗内“00000”消失,显示“—”数秒后“—”消失,显示被测样品的折射率,再按“BX”键即显示被测样品未经温度修正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或按“BX—TC”键即显示被测样品经温度修正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e.允许误差:

同一样品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0.5%,取二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2、可滴定酸度:

按GB/T12456规定的方法。

电位滴定法

(1)仪器:

自动电位滴定计、PH计

(2)试剂:

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3)被测样液的制备:

用100ml烧杯精确称取果汁1~5g,加50ml蒸馏水,充分摇匀供测定用。

(4)测定步骤

a.将自动电位滴定计接通电源,预热30min后,用pH6.86、pH9.18的缓冲溶液校正。

b.设定滴定终点为pH8.20。

c.加好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并调整滴定仪液位显示器为“00.00”。

将搅拌棒放入烧杯中,然后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拦器上,电极插入烧杯内试样中适当位置(使玻璃电极泡浸入试样且不接触搅拌棒),

e.开动电磁搅拌器,然后按下“滴定鼠标”按钮,滴定开始;滴液快速滴下,在接近终点时,滴速减慢,当试样pH值到达终点13秒数值不变化,滴定即行告终。

f.滴定结束后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5)计算:

X可滴定酸%=(V×M×K/m)×100

式中:

X——可滴定酸g/l00g

V——滴定耗用0.1mol/l氢氧化钠毫升数

M——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

K——苹果酸的系数0.067,柠檬酸的系数0.064,酒石酸的系数0.075

m——被测样品克数

(6)连续滴定两次,误差不超过0.5%,取平均值,报告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3、PH值

(1)仪器:

pH计、磁力搅拌器

(2)样品处理:

取样品少许,用蒸馏水稀释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

(3)测定:

将样品放入磁力搅拌器,将pH计电极插入样品溶液中,待数据稳定,读出pH值,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果汁浓度不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时以实数值检测。

4、透光率

(1)分光光度计

(2)样品处理:

取样品少许,用蒸馏水稀释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

(3)测定:

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调100%,在625nm波长处测定其透光度。

果汁浓度不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时以实数值检测。

5、色值

(1)分光光度计

(2)样品处理:

取样品少许,用蒸馏水稀释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

(3)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调100%,在440nm波长处测定其色值,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果汁浓度不足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时以实数值检测。

6、浊度

(1)仪器浊度仪用2100N型浊度仪:

(2)样品处理:

将果汁用蒸馏水稀释至可溶性固形物为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

(3)测量步骤:

将试样倒入浊度仪测量杯,放入浊度仪,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4)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7、果胶

(1)试剂:

乙醇95%(加1%的浓盐酸)

(2)分析步骤:

将果汁用蒸馏水稀释至可溶性固形物为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后,取果汁与95%乙醇按1:

1之比例混合,轻微摇动,以免破坏胶体的形成,如在15~30min内有絮状物出现,则果汁有果胶;没有絮状物出现,则果汁中不含果胶。

8、淀粉

(1)试剂:

碘溶液0.005mol/L

称取碘(GB625)0.65g及碘化钾(GB1272)1.75g于100ml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并用蒸馏水稀释至500ml摇匀,保存于具塞棕色瓶中。

(2)分析步骤:

将果汁用蒸馏水稀释至可溶性固形物为规定要求的可溶性固形物后,取20ml于5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冷却后加入0.005mol/L碘溶液1ml,摇匀,并观察其显色反应,如显黄色,则无淀粉,显蓝色,则有淀粉,显棕色,则有少量淀粉。

9、氨基态氮

标准:

浓缩果清汁中氨基态氮的测定方法——甲醛值法GB12413.2

(1)试剂:

a.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b.中性甲醛溶液:

量取200ml甲醛溶液于400ml烧杯中,置于电磁搅拌器上,边搅拌边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10。

c.30%过氧化氢。

d.pH6.86缓冲液:

按GB604中缓冲溶液的制备配制。

(2)仪器设备:

a.自动电滴定计,测量范围0-14pH,精确±0.1pH。

b.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

(3)试样的制备:

准确称取5g(精确至0.001g)浓缩果汁至烧杯中,加50ml蒸馏蒸馏水,充分摇匀供测定用。

(4)测定步骤:

a.将自动电位滴定接通电源,预热30min后,用pH6.8的缓冲溶液校正。

b.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电极插烧杯内试样中适当位置(使玻璃电极泡浸入试样且不接触搅拌棒),如需要加适量蒸馏水。

c.开动电磁搅拌器,用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漫漫中和试样中的有机酸,滴定pH8.20,并保持1min不变。

然后慢慢加入10~15ml中性甲醛溶液。

1min后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pH8.10,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5)计算

X=(C×V×14/M)×100

式中:

X—每100g试样中氨基态氮的毫克数,mg/100g。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加入中性甲醛溶液后,滴定试样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6)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10、灰分的检测

(1)取大小适宜瓷坩埚置马弗炉中,在600℃下灼烧0.5h,冷却至200℃以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精密称量,并重复灼烧至恒重。

(2)取试样约10g(准确至0.1mg)于坩锅中(W0),称重(W1),然后先在沸水浴上蒸干,再放在电炉上加热,直至碳化。

将坩锅移至马弗炉中,在525±25℃下灼烧灰化至碳微粒消失,样品呈灰白色为止,冷却至200℃后,用坩锅钳取出坩锅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精确称重(W2),并重复灼烧至恒重(两次之差不超过0.5mg),按下式计算灰分含量:

灰分%=(W2-W0/W1-W0)×100%

式中:

W0——坩锅重量(g)

W1——样品重量和坩锅重量之和

W2——灰分重量和坩锅重量之和

11、果汁槽果汁检测

(1)从果汁槽取100ml果汁。

(2)摇匀后,分别装入离心管,3000r/min,离心10分钟,读取下面沉淀物的体积,算出悬浮物含量,并观察有无果实籽壳存在。

12、悬浮物含量

(1)从卧螺分离机、离心机后取100ml搅匀的果汁。

将果汁置入两个10ml刻度离心管,对称放入离心机,3000r/min,10分钟。

(2)取出离心管,读取沉淀物的体积,取其平均值为悬浮物含量。

(3)从卧螺分离机、离心机开始至结束每60分钟取样一次。

(4)以时间为横坐标,悬浮物含量为纵坐标作图。

13、铜

按GB5009.13规定的方法,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钠法。

14、铅:

按GB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双硫腙比色法。

15、砷:

GB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砷斑法

16、单宁的检测

(一)试剂

(1)1M醋酸锌(分析纯)溶液(需以标定后的EDTA-2N溶液标定浓度)。

(2)0.05MEDTA2Na溶液:

取EDTA2Na2H2O(分析纯)约18.6g加蒸馏水溶解成1000ml,以标准锌溶液(0.02M)标定其实际浓度。

(3)PH=10缓冲溶液(NH4CL-NH4OH)。

(4)铬黑T指示剂。

(5)鞣质水溶液(单宁水溶液)1%100ml或用4g干皮粉于水蒸汽抽提器内抽提,抽提液用水稀成100ml。

(二)、实验

(1)精密吸取1MZnAc2(醋酸锌)溶液20ml于500ml容量瓶中,加饱和氨水14ml,测其PH是否为11.0,摇匀使白色沉淀溶解。

(2)将鞣质水溶液(含单宁1%)100ml加蒸馏水稀释至400ml,于水浴上温热至35+-2,然后定量的缓缓注入

(1)的容量瓶中,并不断摇动,加毕后继续振摇1分钟,置原水浴内放置30分钟(间歇振摇数次),冷至室温,加蒸馏水调至刻度,摇匀,过滤(用定量滤纸过滤),收集滤液(滤液需澄清),于干燥的三角烧瓶中(初滤出部分弃去)。

精密吸取滤液20ml(或25ml)于三角瓶中,加蒸馏水300ml,PH=10的缓冲溶液25ml,铬黑T指示剂1—2滴(或1ml-颜色淡时),然后以0.05MEDTA2Na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三)、计算

单宁含量%=(0.1556*V*100)/W

式中V=20*MZn-(25或20)*ME*Q

MZn——ZnAC2溶液的摩尔浓度;

ME—EDTA2Na溶液的摩尔浓度;

Q—EDTA2Na溶液滴定消耗的毫升数;

0.1556—1ml1MZnZnAC2可络合0.1556单宁(鞣质);

W—样品重量(质量)(g);

25为系数—20ml或25ml相当于500ml的20或25分之一。

(四)、附:

试剂的配制及标定:

1、氨水缓冲溶液(PH=10.5)的配制:

称取67g氯化铵,溶于200ml水中,加570ml氨水,混合以水稀至1000ml。

2、铬黑T指示剂0.6%:

称取0.6g铬黑T,溶于100ml三乙醇胺中,加入4g盐酸羟搅拌溶解之。

3、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分子量=372.24,如果要配制0.008915MEDTA标准溶液,即称取3.319gEDTA溶于水稀至1000ml;如要配置0.00446MEDTA标准溶液,即称取1.6595gEDTA溶于水中稀至1000ml。

4、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吸取10ml(如0.02M)锌标准液,加60ml水,10ml氨性缓冲溶液,1-2滴铬黑T指示剂,用EDTA滴定,溶液由红色变为纯兰色为终点。

EDTA摩尔浓度(mol/l或克分子浓度)按下式计算:

M=(10*0.02)/V

式中:

V—滴定时消耗EDTA溶液的毫升数

5、锌标准液0.02M的配制:

准确称取1.3074g纯锌,用20ml(1+1)盐酸溶液溶解,至锌全部溶解后,将溶液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

注:

锌的毫克当量=0.0653

锌的克当量=65.37

17、果汁中Vc的测定

(一)仪器及材料

精度0.0001g分析天平、刻度0.1ml的50ml酸式滴定管、1000ml棕色容量瓶、10ml移液管、50ml烧杯、升华碘、可溶性淀粉、柠檬酸、分析纯Vc

(二)操作

(1)溶液制备

a.0.1N碘储存液:

将20g的KI溶于20~40ml的蒸馏水中,加入16.25g升华碘,使之溶解并转移至1000ml的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储存在避光带盖的低酸性玻璃瓶中,可储存3~4周。

b.0.01N碘液:

移取100ml0.1N碘液至10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在每班使用前用标准Vc溶液标定此溶液。

c.淀粉指示剂:

在10ml冷水中加入2g可溶性淀粉,慢慢向100ml沸水中到此浆液并煮沸1分钟,冷却后移入指示剂瓶中。

d.10%柠檬酸溶液:

用1000ml蒸馏水溶解100g柠檬酸。

d.Vc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0.250gVc,用10%柠檬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250ml,此溶液极不稳定,应立即使用。

e.0.01N碘液的标定:

移取10ml标准液于150ml烧杯中,加入约90ml10%柠檬酸溶液,用碘液滴定至终点(兰色),记录所用碘液毫升数(V),碘值=10/V。

(2)样液滴定

用移液管取待测果汁样品10ml入50ml烧杯中,加入2~3滴淀粉指示剂,用0.01N碘液滴定至溶液显兰色,且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记录所用碘液体积V2。

(3)结果计算:

Vc(mg/100ml)=碘值*V2*10

三、微生物检测

1、细菌总数按GB4789.2规定的方法测定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

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分别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只用一种常用的方法去作细菌菌落总的测定,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的菌落总数。

(1)设备和材料

·温箱:

36箱±1℃。

·冰箱:

0~4℃。

·恒温水浴:

46±1℃。

·天平。

·电炉:

可调式。

·吸管:

容量为1ml和10ml,标有0.1ml单位的刻度。

·三角烧瓶:

容量为500ml。

·玻璃珠:

直径为5mm

·平皿:

皿底直径为9cm。

·试管:

18×200mm。

·酒精灯。

·均质器或乳钵。

·试管架。

·灭菌刀或剪刀。

·灭菌镊子。

·酒精棉球。

·登记簿。

·玻璃蜡笔。

(2)培养基和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

GB4789.28-8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3.7条。

·75%乙醇。

·生理盐水稀释液:

定量分装于试管内,灭菌。

(3)检验过程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

每皿内加入适量琼脂

作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报告

菌落计数

48±2h

36±1℃

 

(4)操作步骤

1)检样稀释及培养

a.以无菌操作,将检样10ml放于含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摇作成1:

10的均匀稀释液。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

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作成1:

100的稀释液。

b.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c.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d.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2)菌落计数方法

作平板菌落计数时,可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数。

3)菌落计数报告

a.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

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匀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代表全皿菌落数。

b.稀释度的选择

·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1)。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例2及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产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5)。

·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

倍数报告之(见表例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7)。

c.菌落数的报告

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

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报告方式”栏).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

例次

稀释液及菌落数

两稀释液之比

菌落总数

(个/g或个/ml)

报告方式

(个/g或个/ml)

10-1

10-2

10-3

1

多不可计

164

20

-

16400

16000或1.6*104

2

多不可计

295

46

1.6

37750

38000或3.8*104

3

多不可计

271

60

2.2

27100

27000或2.7*104

4

多不可计

多不可计

313

-

313000

310000或3.1*104

5

27

11

5

-

270

270或2.7*105

6

0

0

0

-

<1*10

<10

7

多不可计

305

12

-

30500

31000或3.1*104

2、大肠菌群GB4789.3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每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设备和材料

·温箱:

36±1℃。

·水浴:

44±0.5℃。

仪器与材料

天平、显微镜。

均质器或乳钵、温度计、平皿、试管、吸管、载玻片。

(2)培养基及试剂

·乳糖胆盐发酵管:

GB4789.28-8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中3.9。

·伊红美蓝琼脂:

GB4789.28--84中3.23。

·乳糖发酵管:

GB4789.28--84中3.10。

·蛋白胨水:

GB4789.28--84中2.13。

·靛基质试剂:

GB4789.28--84中2.13。

·革兰氏染色液:

GB4789.28--84中1.2。

(3)检验程序

检样

大肠菌群检验程序如下:

稀释

大肠菌群阴性

产气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36±1℃24±2h

报告

乳糖发酵管

36±1℃24±2h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阴性

无芽胞杆菌

革兰氏阳性

不产气

产气

大肠菌群阴性

大肠菌群阴性

报告

大肠菌群阳性

报告

报告

(4)操作步骤

1)检样稀释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10ml放于含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摇成1:

10的均匀稀释液。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

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作成1:

100的稀释液。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依次作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

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

稀释度接种3管。

2)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

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4)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的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5)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

(5)粪大肠菌落

1)检样稀释见(4)中1)条。

2)44℃乳糖发酵试验

将检样以无菌操作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可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置44±0.5℃水浴内,培养24±2h,经培养后,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阴性。

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证实试验

将所有产气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培养18~24h,并同时接种蛋白胨水,置44±0.5℃培养24h。

经培养后,在上述平板上观察有无典型菌落生长,并做革兰氏染色镜检。

在蛋白胨水内加靛基质试剂约0.5ml,观察靛基质反应。

4)结果评定

凡靛基质阳性,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阳性。

5)报告

根据证实为粪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粪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

(6)大肠菌群测定方法——滤膜法

1)培养基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称取39g营养琼脂,3.5gK2HPO4、5g无水亚硫酸钠,加20ml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于高压蒸气灭菌器内,经0.15Mpa压力下灭菌20min,倒入ф15mm平皿内20~30ml摇匀,冷后放入冰箱保存。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称取10g蛋白胨、3g牛肉膏、5g乳糖、5gNaCl,加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调整pH=7.2~7.4,1ml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混匀后分装于装有导管的ф15mm试管中,灭菌备用。

2)步骤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10ml放于含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摇成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