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9953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4

一、选择题

1.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

下列选项中,能代表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就的是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雕像B.《汉漠拉比法典》石柱

C.雅典帕特农神庙D.罗马大竞技场

2.历史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

图一所示的古迹反映的是图二中ABCD中哪一处的文明

A.AB.BC.CD.D

3.到古代印度去旅游时,看到当地的国王在关心百姓,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国王属于()

A.婆罗门B.吠舍C.刹帝利D.首陀罗

4.参观法国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石柱(见图)说:

“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该石柱上部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A.王权神授

B.民主共和

C.主权在民

D.天赋人权

5.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

这说明()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B.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D.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6.如图:

“这种文字被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速人和波斯等人接受,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了一些修改,因此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流传,一度成为西亚地区外交上的通用文字,影响甚大。

”这种文字是

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甲骨文D.字母文字

7.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

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意思是()

A.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9.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第一等级婆罗门

B.第二等级刹帝利

C.第三等级吠舍

D.第四等级首陀罗

10.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下列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有学者认为:

“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

”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B.建造金字塔

C.建造巴黎圣母院D.建造麦加清真寺

12.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根据种姓制度来划分,他属于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13.《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

这表明法典()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1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15.“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

青少年时期,他深感人世无常,充满困难,决心寻求解脱苦难的出路。

29岁时他出家修行,后在一棵菩提树下顿悟得道。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宗教是伊斯兰教B.释迦牟尼应该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

C.这一宗教提出“众生平等”D.这一宗教信仰“耶稣”“上帝”

16.《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

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脸)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鞭之六十下。

这一法律条文表明法典()

A.不保护自由民的尊严B.禁止了执行者随意量刑

C.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D.维护全体自由民的利益

17.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

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

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8.如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A.文明名称

B.文明类型

C.出现时间

D.著名人物

19.依据下边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A.希腊B.马其顿

C.波斯D.拜占廷帝国

20.中世纪德国流行一句谚语: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最有利()

A.市民阶级B.封建主C.国王D.教会

21.文献是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汉漠拉比法典》——古代巴比伦

B.《天方夜谭》——古代印度

C.《查士丁尼法典》——古代希腊

D.《荷马史诗》——古代罗马

22.“法典的精神,可从下举各项看出……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孩子”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精神是

A.君权神授B.以牙还牙C.自由平等D.尊卑有序

23.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

“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2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

A.家庭奴隶制相当发达

B.《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C.非奴隶身份的自由民社会地位高

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5.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下列有关的史前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汉漠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古代中国文明:

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B符合题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雕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属于北非地区;排除A;雅典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文明成就,古希腊属于欧洲文明,排除C;罗马大竞技场属于古罗马文明成就,古罗马属于欧洲文明,排除D,故选B。

【点睛】

题干“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就”是解题的关键,识记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来解答此题。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所示的古迹是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源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

图二的A处是古代埃及,故A符合题意;图二的B处是古代巴比伦,故B不符合题意;图二的C处是古代印度,故C不符合题意;图二的D处是古代中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国王掌握行政权力,属于第二等级,故C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故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种姓制度、国王”是解题的关键,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祭祀贵族属于第一等级,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

4.A

解析:

A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由关键信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它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选A。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材料“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说明早在公元前18世纪就已经有了法制意识,并开始生活在法制社会中,故B正确;法制是理性的表现,不是浪漫,排除A;法制不能说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排除C;材料中论述的是法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并不是说明奴隶制度的完美,排除D。

故选B。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阿卡德人,巴比伦人”“西亚地区外交上的通用文字”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以粘土制成泥版,用削尖的芦苇杆等在上面刻压,留下的字迹笔画前宽后窄,形似木楔,如题图所示,故称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西亚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了重大贡献,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古埃及有关,排除;C项与古代中国有关,排除;D项是地中海区域的腓尼基人在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排除。

故选A。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生产于古印度;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反映了古印度社会弊端,③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④排除。

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由于它定期泛滥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促进了古埃及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所以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A项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据题意楚国国王到印度旅游他发现自己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在印度,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符合题意;②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符合题意;④是佛教,也是由印度创造的,符合题意;③是基督教文明,与印度无关,故排除。

故选D。

1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结合所学知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指挥的结晶,B符合题意;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古巴比伦国智慧的结晶,与“埃及人”不符,A不符合题意;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与“埃及人”不符,C不符合题意;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是阿拉伯人智慧的结晶,与“埃及人”不符,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王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B。

1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意思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是对尼罗河的评价;而选项ABC的说法都是对尼罗河的叙述,过于浅显,缺乏深度,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提示词“释迦牟尼”,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

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C项符合题意;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默罕默德,A项不合题意;“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刹帝利,包括国王、武王和官吏等。

B项不合题意;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宣传的“救世主”,被称为上帝。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

”是解题的关键,反映了这一宗教与释迦牟尼有关,据所学,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了佛教。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

1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为了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汉谟拉比颁布了一部成文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自由民地位较高者犯法,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规定了处罚地点和处罚方式和数量。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这项规定突出地说明该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C。

1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由此判断这是与《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故B表述称为,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故AC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帝国的首都为君士坦丁堡。

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现已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而灭亡,故选D。

2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漠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符合题意;《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B项不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的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汉漠拉比法典》、《天方夜谭》、《查士丁尼法典》、《荷马史诗》的相关内容,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孩子”,压死房主的孩子,就要牺牲一个工匠的孩子赔偿。

体现了以牙还牙的精神。

结合课本所学,汉谟拉比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

B项符合题意。

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2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因此,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可知,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古巴比伦家庭奴隶制相当发达,A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非奴隶身份的自由民社会地位高,C排除。

故选择D。

2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当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发展中,古代印度人还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即阿拉伯数字。

《天方夜谭》只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生动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因此D项内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分别对应着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中国文明。

故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