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0204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如图所示,当小明用力推墙时,他沿水平冰面减速向后退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明受到摩擦力是水平向右,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不变

C.小明减速运动时,则他的惯性和机械能也随之减小

D.假如小明的重力突然消失,小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A错误;

B.小明减速向后退去,那么受到摩擦力是水平向右,但是合力不为零,速度在减小,那么运动状态是变化的,B错误;

C.小明减速运动时,小明自身的质量不变,那么他的惯性是不变的;速度在减小,那么动能是在变小的,在水平冰面上运动,重力势能不变,则可知机械能是变小的;C错误;

D.假如小明的重力突然消失,那么小明对冰面的压力消失,摩擦力也消失,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小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C.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如果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物体就会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D.中对传送带的压力是物体施加的力,不是物体受到的力,故BD不合题意。

C.物体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传送带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且两个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向右做加速运动,所以受到传送带对它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符合题意;

 

3.实验证明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小明将一个重为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如图所示,若小球在上升过程中的甲点与下落过程中的乙点运动速度大小相同,小球在甲点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1,在乙点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2,在最高点丙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3,则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A.F1=F2>F3B.F1>F2>F3C.F1>F3>F2D.F1=F3>F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上升过程中的甲点,小球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下的阻力,则合力向下,且大于重力;下降过程中的乙点,小球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阻力,则合力向下,但小于重力;在最高点丙时,速度为零,小球不受阻力,只受向下的重力,则合力等于重力;所以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为是F1>F3>F2。

故选C。

4.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所受摩擦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是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而不是摩擦力;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可以改变木块速度的大小,所以其运动状态可以被摩擦力改变;木块最后停止是由于摩擦力与弹力相等。

故选B。

5.如图所示,体操运动员静止在平衡木上时,与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力

C.平衡木受到的重力D.运动员对地球的吸引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体操运动员静止在平衡木上,所以运动员受到的是平衡力

A.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符合题意;

B.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力作用在平衡木上,与运动员重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不符合题意;

C.平衡木受到的重力作用在平衡木上,与运动员重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对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在地球上,与与运动员重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6.两个质量相同的钩码,下端固定有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在拉力作用下两钩码分别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纸带上留下的点迹如图(a)所示,它们的s—t图像如图(b)所示.则

A.甲的拉力大

B.甲的机械能小

C.乙的动能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图a中的甲、乙两图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由此确定钩码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此时的钩码只受两个力的作用:

弹簧秤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相等,即甲、乙的拉力都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由于钩码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所以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故A不符合题意;

BCD.两个钩码的质量相同,由题意知,两个钩码上升的高度相同,由图(b)知,甲、乙上升相同的高度,甲所用时间小于乙所用时间,根据v=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甲的势能等于乙的势能,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匀速竖直向上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B.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是有利的

C.推讲台推不动时,是因为推力小于地面作用在讲台上的摩擦力

D.人走路时,受到地面对人向后的滑动摩擦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人匀速竖直向上爬杆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和杆对这人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大小相等的,重力不变,则摩擦力也不变,A错误;

B.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是有利的,有这个摩擦力,皮带才能传动,B正确;

C.推讲台推不动时,这时讲台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推力等于地面作用在讲台上的摩擦力,C错误;

D.人走路时,人的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则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D错误。

8.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如图所示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凳子向甲方移动B.凳子向乙方移动

C.凳子原处不动D.凳子向体重大的同学一方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图示凳子下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乙端的压力大,所以乙端的摩擦力大,由于甲所受最大静摩擦力小,因此甲将容易相对长凳滑动,即甲容易被拉离,因此凳子将向右移动,即凳子向乙移动,故选B。

9.踢足球是我国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所示是一次精彩的传球攻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动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是不变的

B.足球对脚的作用力和脚对足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足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足球飞行路线发生了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据此判断其是否发生改变;

(2)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详解】

A.在运动过程中,足球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所以重力势能是变化的,故A错误;

B.足球对脚的作用力和脚对足球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足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但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因为惯性不是力,故C错误;

D.足球飞行路线发生了变化,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小球。

开始时小球静止在O点,将小球向下拉到B点,释放小球,已知AO=OB,研究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

A.小球运动到O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B.小球运动到A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C.小球从B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增大

D.小球从O运动到A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O点是小球在自然状态下静止时的位置,此时弹力与重力是平衡力,则小球从B点运动到O点时,速度不为0,小球由于惯性仍然向上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O点是小球在自然状态下静止时的位置,此时弹力与重力是平衡力,小球到达A点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受合力向下,所以不会保持静止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开始时小球静止在O点(弹簧原长的位置在O点的上方),说明此时小球受到向上的弹力和向下的重力大小相等;小球从B运动到O的过程中(不含O点)弹簧的形变量大于在O点的形变量,所以此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则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其速度不断增大,故C符合题意;

D.在从O点运动到A点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从O点恢复到原长过程,弹力逐渐减小方向仍向上,但合力向下,此时弹力小于重力,故减速,从原长到速度为0时,弹力逐渐增大,方向向下,故合力向下,继续减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如图,用力F将小球压至D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撤去F后,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到达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等于重力,B位置是弹簧自身长度的位置,A位置是小球到达的最高点。

整个过程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B位置小球受力平衡

B.在A位置小球不受力

C.从D到B位置过程中小球先减速后加速

D.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再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位置是弹簧自身长度的位置,此位置弹簧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没有弹力,由于整个过程不计能量损失,没有阻力,此时小球只受重力,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在A位置小球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故B错误;

C.在D位置时,弹簧弹性形变最大,弹力最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加速上升,到达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合力为零,之后BC段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减速运动,BA段只受重力,合力向下,小球继续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

D.由C分析知,D点弹力最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力等于弹力减重力,随后弹力减小,合力减小,当到C点时,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合力为零,之后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合力等于重力减弹力,随着弹力的减小,合力逐渐增大,到B点,弹力消失,只受重力,合力就等于重力,合力达到最大,故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再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2.如图吊灯静止挂在天花板下,下列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

A.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线的拉力B.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

C.灯对线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D.线对天花板拉力和灯对线拉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线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

C.灯对线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不相反,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线对天花板拉力和灯对线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不相反,,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如图所示,物体G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去拉物体。

第一次F1=10N,物体未被拉动;第二次F2=15N,物体恰好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三次F3=20N,物体向左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B.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5N

C.第三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向左

D.第三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答案】B

【解析】

【分析】

掌握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要产生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物体如果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不论速度大还是小,摩擦力和拉力都是二力平衡,拉力是多大,摩擦力就是多大;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增大拉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变了,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了,但摩擦力的大小还是不变的。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为二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如果二力大小相等,合力大小就为零。

【详解】

A.当F1=10N时,物体未被拉动,在水平方向由二力平衡知拉力等于摩檫力即

f=F=10N

故A错误;

B.用大小为15N的力水平向左拉物体,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发生了相对运动,此时属于滑动摩檫力,故

f=F=15N

故B正确;

C.摩檫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物块相对与地面是向左运动的,所以地面对物块的摩檫力方向向右,故C错误;

D.当拉力是20N,因为影响滑动摩檫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当把拉力F增大为20N时,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为15N,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根据物体的状态可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14.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D.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摩擦力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受到摩擦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

物体表面要粗糙,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摩擦力,故A错误;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B错误;

C.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并有相对运动,所以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故C错误;

D.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摩擦力作用时,它自身也会受摩擦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15.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

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

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球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网袋静止时,它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网袋开始向上运动,说明所受到的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金属球作圆周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网袋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网袋由静止向上运动,合力向上,所以拉力大于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16.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连接至放在小车底板上的木块,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C.木块静止不动时,弹簧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木块向前压缩弹簧时,木块的速度逐渐减小,说明木块的惯性在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题意知,原来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弹簧也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说明小车在突然减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压缩弹簧,故A错误;

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说明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这种情况是由于小车突然加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造成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B正确;

C..木块静止不动时,弹簧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17.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

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

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照物)(   )

A.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铁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状态,故相对小车向左运动;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容器中的水也有惯性,故也有相对小车向左运动的趋势,水的密度大于整个乒乓球的密度,故把乒乓球挤向右,故乒乓球故相对小车向右运动。

综上所述: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B叠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f1,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f1=0N,F2=20NB.f1=10N,F2=20N

C.f1=20N,F2=40ND.f1=10N,F2=40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甲图中,物体A、B在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到平衡力作用,而物体B在物体A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为0,即

f1=0N

物体A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也为20N;在乙图中,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因此推力与此时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推力的大小也为20N.即

F2=20N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

图中分别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重为G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由图可知F 1是弹簧对小球的拉力,F2是小球对弹簧的拉力,F3是铁架台的水平横杆对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重力G与F1是一对平衡力,F2和F3是一对平衡力,F 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G与F3是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小明发现蹦极运动中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大小不变,而弹性绳的弹力是变化的。

蹦极运动的过程是利用弹性绳捆住人的脚,从高处p跳下,人到a处时刚好拉直弹性绳,人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c后又返回向上运动,如此反复,最终停在b位置。

在开始下降时,经过pa段、ab段、bc段的过程中,人的运动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pa段加速运动

B.ab段加速运动

C.bc段减速运动

D.a点速度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pa段人在下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因此做加速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知,人最终停在b位置,即b位置时人的重力与绳的拉力二力平衡,合力为零,在ab段,人的重力始终大于绳的拉力,因此合力与人运动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bc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因此合力方向与人运动的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分析可知物体下落过程中,pb段不断加速,bc段不断减速,因此b位置时速度最大,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