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0299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第1章章末测试

1.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

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PM2.5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

A.nmB.μm

C.mmD.cm

2.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标准化考试文具中的碳素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

14.30cm,14.50cm,14.55cm,14.60cm,则此笔的长度应取

A.14.49cmB.14.50cm

C.14.55cmD.14.60cm

5.在一次军训越野跑中,一个长200米的队伍以4米/秒的速度穿过一个长1200米的山谷,请问队伍完全通过山谷需要多少时间

A.300秒B.350秒

C.400秒D.250秒

6.湛江首条高铁将于20xx年6月开通,广州—湛江3小时可达!

如果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

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7.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50m/sB.15m/s

C.1.5m/sD.0.15m/s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0.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11.如图为某商场内的自动扶梯,若小明同学站在以1m/s速度匀速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通过10m的路程,需______s;若以扶手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1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的过程是在做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

由A到C,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s,其中AB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3.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让其自由下滑。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测出s1、s2、s3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

(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5)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的全程的速度v1,上段路程的速度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14.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8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下图甲所示。

(1)小明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2)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

一段路程后,气泡做__________运动。

(3)气泡在第4s时离O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m。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5.小华乘坐的列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已知列车全长300m,隧道全长7200m,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75s,求:

(1)小华经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多少?

16.从贵港到南宁的D8271次列车的时刻表如表所示,贵港到南宁线路长151km,若按动车设计速度200km/h计算,求:

车次

发站

到站

开车时间

到达时间

里程

D8271

贵港

桂平

9:

05

9:

30

58km

平南南

9:

05

9:

47

93km

梧州南

9:

05

10:

28

177km

D8272

贵港

南宁

20:

49

21:

59

151km

(1)从贵港到南宁要用多长时间?

(2)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

3.B【解析】当观察刻度尺时,若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则读数时会产生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这是产生的误差,故B符合题意;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会产生测量结果的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会产生测量结果的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解析】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四组数据中14.30cm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同,是错误的测量数据,所以此笔的长度为

,故选C。

5.B【解析】队伍过山谷时的总路程应是队伍长加上山谷的总长为1400m,队伍的速度为4m/s,则可知完全通过山谷需要的时间为t=s/v=1400m/(4m/s)=350s,故应选B。

6.A【解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

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同学们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小明以火车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列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同学们是运动的,即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故选A。

7.D【解析】由题意知,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则乙车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

而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即乙车相对于甲车静止,所以甲车与乙车同向同速运动,故D正确。

8.D【解析】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的大,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

故选D。

12.变速30.02

【解析】观察图可知,AB和BC的路程相同,上半程运动时间为2s,下半程运动时间为1s,由速度公式

可知,速度变大,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做变速运动。

由A到C,所用的时间t=15:

35:

23–15:

35:

20=3s;由图可知sAB=10.0cm–6.00cm=4.00cm,tAB=2s,AB段的平均速度

13.

(1)v=s/t

(2)较小时间(3)停表(4)变速直线运动(5)v3>v1>v2

【解析】

(1)该实验原理:

v

(2)实验时斜面应该保持较小坡度,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

(3)实验还需停表来测量时间。

(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

即v3>v1>v2。

14.

(1)如下图所示

(2)匀速直线(3)0.32

【解析】

(1)将表中的坐标点(0,0),(1.25,10),(2.50,20),(3.75,30),(5.00,40)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

(2)由图象可知,物体的s–t图象是一条直线,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移动的速度为:

;气泡在第4s时离O点的距离为s′=vt′=8cm/s×4s=32cm=0.32m。

(2)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所行驶的路程s=s隧道–s车=7200m–300m=6900m,

故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

八年级上第2章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

B.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水

C.正在发出悦耳哨声的哨子

D.牛叫时的声带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的音叉一定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3.小瑞用手去拨动同一根吉它琴弦,第一次用力较小,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小,它发出的声波波形图如图所示,第二次用力较大,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大,由此可以推断第二次拨动琴弦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可能为

A.

B.

C.

D.

4.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7.如图所示,钓鱼人轻声说:

“请不要大声喧哗!

”是为了避免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这说明

A.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

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C.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8.如图,敲击右侧的音叉,与左侧音叉接触的泡沫小球被弹开,对该实验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声音从右侧传到左侧,是以固体作为传声介质

B.在右侧敲击力越大,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左侧小球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这个实验说明气体(空气)能够传声

D.这个实验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9.在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

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

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10.为了减少学校周围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上课的影响,以下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B.在学校周围植树造林

C.每个学生都戴上耳罩上课

D.上课时暂时关上门窗

11.长沙梅溪湖音乐喷泉是亚洲最长音乐喷泉。

位于梅溪湖国际新城市庆岛与文化艺术中心之间的水面上,景观十分漂亮,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

以下关于音乐喷泉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在较远处就能听见音乐声是因为音乐声的频率高于20000Hz

B.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C.对于去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音乐声属于噪声

D.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喷泉喷出的水振动产生的

12.如图为一种常见的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的仪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该仪器发出的超声波的发声频率可能是10000Hz

C.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该仪器发出的超声波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以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__产生,然后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14.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能测出海水的深度,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5.云南的旅游景区较多,在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__________,游客听到导游讲解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入人耳。

16.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甲乙__________相同;甲丙__________相同。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7.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表。

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

当气温为20℃时,一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听,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的时间为1.2s,则这条直铁管长为________米。

物质

温度(℃)

速度(m/s)

空气

20

340

20

1450

松木

20

3320

20

4900

18.如图所示,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__________进行测距。

若探测船发出的声波经过8s才收到回波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m。

这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9.教师演示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教师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又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乒乓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填“等效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0.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需要实验器材:

铁脸盆、水、钢勺。

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

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

(4)结论:

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估:

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

(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

2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下表列出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则: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编号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探究。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编号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探究。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丽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请写出你的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3小题)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

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

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这不断冲击物体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体表面的目的。

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体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请计算该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

(请简要写出答题的计算过程)

23.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

“我来了!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秒?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24.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

若火车速度为8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2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

4.D【解析】对于弦乐器来说,弦的松紧影响音调的高低,同样用力的情况下,弦绷紧时振动快,频率快,发声的音调高;反之则弦绷的不紧时振动慢,频率低,发声的音调低,故答案为D。

5.C【解析】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故C正确;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因而改变了振动频率,故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6.B【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故选B。

7.D【解析】钓鱼人轻声说:

“请不要大声喧哗!

”是为了避免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是因为空气和水能够传播声音。

A.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与声速关系不大,且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D.此现象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C错误;故选D。

8.A【解析】A、声音从右侧传到左侧,是以空气作为传声介质,这个实验说明气体能够传声,不是固体传声,故A错误、C正确;B、在右侧敲击力越大,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左侧小球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D、泡沫小球能够被弹起,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9.B【解析】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但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故B正确。

故选B。

10.C【解析】A.学校路段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