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0524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

七下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下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点击:

第一范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

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

掌握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

  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教学方法

  1.总括法。

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讲述法。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3.图片示意法。

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分析讲解法。

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5.引导评价法。

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与对策

  复习导入导入语例示一:

[投影显示]

  同学们,在投影打出的两幅图中,含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青牛白马的故事,一个是黄袍加身的故事。

那么,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

“黄袍加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

在这一时期我国鼎峙并立的主要有三个政权,分别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投影显示]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家飘散在他州。

  同学们,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

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

你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精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来源吗?

学习了这一课的内容,你就会全明白的。

  新课学习

  [板书]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板书]

  [教师讲述]关于契丹族兴起的传说,在关于青牛白马的故事里已有体现。

其实,契丹族的兴起远不像故事里讲的那样简单。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契丹族兴起的历史。

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到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的首领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教师过渡]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南扩,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这段历史的内容。

  [板书]2.唐亡后的中原政局和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

  学生经过课前准备,当老师的小助手用多种方式帮助大家复习。

如:

展示提纲、提问、竞赛等。

  记录员做记录。

  小组长向老师提供本组收集的资料。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快速记忆契丹政权建立的有关历史。

记录员做好发言记录。

  教师可聘请若干名学生做老师的小助手,简称助教。

有的负责检查学习用品;有的负责监督课堂纪律;有的负责记录课堂发言情况;有的负责检查作业;有的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复习、预习、学习、总结等。

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每组成员均担任一定的职务。

有小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发言人等。

  [教师介绍]由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唐灭亡后,中原地区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

它们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幽云十六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儿皇帝”的故事。

下面请同学们讲一下。

  [教师过渡]幽云十六州的被割让,为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伏笔,那么,北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北宋建立后,又是怎样削除五代时期的割据势力的?

这是我们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学生讲述]

  后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

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

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

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

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教师巡视各组的讨论情况。

教师根据各组的讨论结果做出评价和总结。

  条件好的学校,教师可动员学生来自制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演示。

学生能够提前收集到有关历史资料。

锻炼整合历史资料的能力。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能概括出基础知识。

  [板书]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看完之后,请大家复述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北宋建立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然后讨论赵匡胤的集权措施有什么样的影响?

  [教师小结]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辽政权逐步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势力不断扩大。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北宋一代,虽然忧患不已,但其内部始终是统一的。

共7页,当前第2页1234567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

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学生讨论]

  强化了基础知识,加强了互帮互组的合作。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个民族共同缔造的、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投影显示]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的政权除了宋、辽以外,还有一个西夏政权。

那么,这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应该如何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下面将要讲到的内容。

  [学生回答]契丹族的兴起和壮大除了自身因素外,逐渐接触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开始由游牧文明转向农耕文明也是重要的原因。

汉化在契丹族的壮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束了分裂局面。

  [学生看书]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推行,削除了五代以来地方势力割据称雄的局面,使中原地区重归统一。

  生乙: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丙:

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生丁:

财政开支过大,人民负担加重。

  生戊:

军队战斗力削弱。

  ……

  学生认真读图。

找出西夏政权的位置,以及课本相关基础知识,并快速掌握。

  [板书]二、辽、宋、夏的和战

  宋辽澶渊之盟宋朝建立后,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中国,宋朝先后两次对辽作战。

第二次对辽战争。

开始时,宋军进展顺利,节节得胜。

形势的发展对宋军很有利。

但是,由于东路曹彬贪功轻进,被辽军击败。

宋军东路战场一败,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变化。

农历五月,辽军在蔚州大败宋军中路,杀死宋军二万多人,迫于形势,西路潘美、杨业只好率师回到代州。

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教师讲述]

  有关杨家将的小说、戏剧和传说,就是根据这些历史事实演义加工而成的。

杨家将多次转战于雁北,传说中的大战金沙滩,就在今怀仁县。

怀仁县西还有两狼山,山腰有李陵碑,山上有存放杨业尸骨的“寄骨寺”。

穆桂英大战洪州,传说为浑源城。

还有许多汉墓群,是杨家将迷惑辽军的“荒粮堆”。

至于六郎寨、穆桂英坡等就有多处。

这些传说和地名并非真实,但它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杨家将的怀念和颂扬。

  [教师引导]宋攻辽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辽却大举攻宋。

宋真宗时,辽又南下攻宋,双方形成对峙状态,澶渊之盟签订。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其过程、结果。

并针对这个盟约进行讨论,谈谈认识。

  [教师小结]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性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教师过渡]同学们,关于宋辽关系,我们只掌握澶渊之盟及其影响即可。

下面,我们来学习北宋与其西北的西夏政权之间的关系。

共7页,当前第3页1234567

  小组课前准备有关杨家将的故事讲述。

  宋军由于仓卒撤退,许多官员和人民都来不及迁移。

于是,宋太宗下令,让潘美、杨业护送云、朔、寰、应四州官员和人民往内地转移。

杨业主张避敌锋芒,声东击西。

监军王侁不但不同意杨业的正确方案,反而污蔑杨业贪生怕死。

杨业无法,只得带领部队从石碣口北进,辽军交战后,假装败逃,引诱宋军进入埋伏圈把宋军团团包围。

杨业四面受敌,孤军奋战,因力量悬殊,惨遭失败。

而潘美与王侁在陈家峪口按兵不动,观望等待。

杨业最后转战到狼牙村被辽军俘虏。

坚决拒绝了辽国的招降,绝食三天而死。

  为了表彰杨业的功绩,宋朝又提拔了杨业的儿子杨延朗。

杨延朗又名杨延昭,曾多次跟随杨业出征打仗,辽军很怕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杨六郎(以南斗六星相比)。

但杨六郎不是排行第六。

根据《宋史》排列顺序,杨六郎应为杨业的长子。

杨延朗的儿子杨文广,曾在范仲淹帐下带兵,并跟随狄青南征。

杨家将中的巾帼英雄也确有其人,杨业的妻子为折德(户衣)之女,云州(亦说云中)人,作战勇敢,善于骑射,曾帮助杨业立过战功。

因折、佘同音,所以小说中称佘太君。

  [学生看书]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

宋辽议和是在宋军败辽的情况下开始的,这表明北宋统治集团的软弱。

  生乙:

宋每年送辽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恶化了北宋的财政,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促成因素之一。

  生丙:

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长久的和平,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生丁:

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课前布置预习,学生讲述。

  区别历史和传说,提高复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板书]2.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完之后对主要内容复述。

  [教师讲解]元昊(1003~1048),也叫李元昊或赵元昊,银州(今陕西末脂)党项族拓跋部人。

西夏的政治家。

西夏国的建立者李继迁之孙。

他的祖先在唐朝末年因帮助镇压黄巢起义军,唐封其为“夏绥银节度使”,赐姓李。

宋太宗时,赐李继迁姓赵。

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

元昊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

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字创制西夏文字。

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对北宋多次进行战争,虽然经常取得胜利,但因士卒死伤很重,财政困难,人心厌战,境内人民传唱着怨恨元昊的歌谣。

于10XX年与宋订立和约,元昊表面取消帝号,实际上在国内仍然称帝。

关于宋夏战争的具体情况,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教师过渡]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逐渐强大。

女真族建立的金成为北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之一。

下面我们来学习女真族与辽、宋之间的关系。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宋辽讲和后,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也开始壮大。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史称西夏。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共7页,当前第4页1234567

  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注意与北宋、辽政权的并立。

也可以通过设计三国并立的示意图,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板书]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女真的兴起和金灭辽和北宋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这是哪一民族?

生活在哪里?

建立了什么政权?

  [投影显示]

  [教师讲述]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祖先是黑水靺鞨。

11世纪中期,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受辽封为节度使,势力强大起来,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到乌古迺之孙完颜阿骨打时,便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战争,一再取得胜利。

11XX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

11125年灭辽。

灭辽以后,看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于是大举进攻北宋。

宋徽宗惊慌失措,连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第二年改年号为靖康。

靖康之变就是指钦宗统治时期,政局的变故。

1127年4月,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人,北宋灭亡。

这就是靖康之变。

  学生自学,讲述知识要点:

  女真族,东北地区,12世纪初期,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

  通过图片的显示,增加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直观感。

  [教师过渡]北宋灭亡后,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建立后,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

岳飞率领的军队成为抗金力量中重要的一支。

下面我们来看详细内容。

  [教师讲述]

  岳飞20岁从军,到39岁遇害,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员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将,没有依靠任何人的无端提拔和赏识,全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他领导的“岳家军”也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抗金战争中一支劲旅。

岳家军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便是这支军队的真实写照。

郾城大战后,金军对岳家军闻风丧胆,在当时的金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面对这样大好的抗金形势,岳飞情不自禁地对部下说:

“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表现了异常豪迈的英雄气概。

  可就在这时,害怕抗金力量壮大的宋高宗和秦桧,却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

岳飞难过之极,慨叹: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在极度悲愤之余,他咏出了那首充满浩然民族正气和强烈爱国激情的不朽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

哪位同学能充满激情地朗诵一下?

  [教师引导]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雄心壮志?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宋金战争的性质以及对岳飞抗金的评价:

“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在朝廷下令班师回朝时,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

”“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可就是这样一位抗金将领,却被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杀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板书]3.岳飞被害、宋金议和、对峙局面形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讲一讲岳飞被害的过程。

  [教师评析]“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如今判伪真”。

对正义,对忠贞,历史是公正的;对邪恶,对奸佞,人民是无情的。

岳飞和秦桧身后的经历正说明了这一点。

共7页,当前第5页1234567

  [教师引导]岳飞被解除兵权,投入监狱后,宋高宗和秦桧加紧了投降活动。

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

有关和议的内容,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教师强调]由于该和议是宋高宗绍兴十一年签订的,因而历史上称之为“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的达成,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后来,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就把都城迁到燕京,并改名为中都。

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

  [学生朗诵](和缓、豪迈的):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学生回答]表达了作者立志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凌云壮志,反映了作者无比悲愤和大志难伸的思想感情。

  [学生讲述]岳飞班师后不久,就被解除了兵权,投入监狱,并于1141年的除夕之夜,被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谋反的罪名杀害。

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冤狱之一,就这样铸成了。

岳飞临刑前,悲愤交集,曾挥笔写下了“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

”八个大字,以示对宋高宗、秦桧一伙屈杀大将、自毁长城、投降妥协的强烈抗议。

  在秦桧给岳飞罗织罪名时,韩世忠就替岳飞鸣不平,他前去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时,秦桧竟厚颜无耻地说“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意即谋反的细节虽不清楚,但谋反的事情或许有吧。

韩世忠听了,不禁愤愤地说: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从此,“莫须有”,就成了一切反动势力诬陷无辜,打击、迫害正直、忠义之士所使用的鄙劣手段的代名词。

  [学生朗读]内容:

①南宋向金称臣②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③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图片的显示立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前布置,指导学生朗读。

明确基本含义。

  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课堂小结]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夏、金几个朝代。

这一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

因此,我们对这种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国于五代时期,与北宋几乎同时结束,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宋与辽的关系,从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到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最后达成澶渊之盟,辽宋议和。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灭不掉对方,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另外还要注意到,澶渊之盟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彼此进行贸易。

女真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立了金政权,灭了已经腐败的辽和北宋。

金朝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相当地位。

评价岳飞抗金,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共7页,当前第6页1234567

  关于本课的一些重要史实,特别是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概况,请看下表。

  [投影显示]

  ●活动与探究

  1.故事会:

有关岳飞的故事很多,如抗金的故事,个人品格方面的故事等,请选取每人有兴趣的故事,分头准备,然后在班级小组里交流。

  2.收集对联:

有关岳飞的对联也很多,请同学们下去在各个地方去寻找、收集。

然后,讲出每个对联里包含的故事或道理。

最好再能根据收集到的对联写一篇散文或其他体裁的文章。

<共7页,当前第7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