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07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3、学习作者记叙、表达的方法,渗透游记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

2、有感情朗读;

3、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孔隙的特点。

学习者分析:

因为本班学生年龄小,阅历有限,家境不富裕,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外出旅游的阅历,因此,我在充分阅读的文本的基础上,出示有关双龙溶洞的图片,增加直观感受,并有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写话、复述课文。

丰富的课件制作,充分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外洞特点:

1、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欣赏了沿途和外洞的景色,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过程?

(板书:

沿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泉水是作者的向导,谁能说说它的流经路线?

(画泉水)

迎着泉水,作者来到外洞。

(课件出示:

外洞图片)

3、谁愿跟老师合作,解说外洞?

师:

到了外洞,你瞧!

生:

洞口像桥洞似的--------------------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外洞有什么特点?

叶圣陶先生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二、学习孔隙特点:

1、外洞大得出奇,令人惊叹。

来到孔隙,作者心情又怎样?

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一个描写心情的词语。

“好奇”是什么意思?

2、作者对什么好奇?

我们从这段话中找答案。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面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3、交流:

(小船)这只小船有什么奇特之处?

你来读读这句话。

你从哪儿看出来小船窄?

4、这只小船窄得少见,真有意思,老师读读。

(故意漏掉“仰卧”)

“仰卧”漏掉行不行?

你又体会到小船有什么特点?

小结:

小船窄又低,这是孔隙第一“奇”。

5、作者还对孔隙的什么好奇?

你可以先读句子,再谈看法。

我们发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行船方式——拉船过空隙!

这是孔隙第二“奇”。

我们还发现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乘船方式——卧船贴船底!

这是孔隙第三“奇”。

6、孔隙为什么有这么多令人好奇的现象?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填空:

读课件,填空:

一“奇”小船窄又低,

二“奇”拉船过孔隙,

三“奇”卧船贴船底,

原来孔隙---------------。

窄、低)

7、外洞那么宽、大,孔隙却这般窄、低,只能拉一只小船进出(画出外洞、孔隙小船图),这是谁创造出来的?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作者的写法也同样奇妙!

看大屏幕,作者围绕哪个词写孔隙?

(指课件)

对,记在书上:

说好奇

3个好奇就像3把尺子,作者巧妙地写出了孔隙的低、窄。

介绍孔隙特点,第五自然段还有一处神来之笔,谁发现了?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8、这是用什么方法写孔隙?

(记在书上:

说感觉)

作者写感觉哪些词用得特别精妙?

“挤压”用动作演示。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稍微、一点儿”让学生趴在桌上抬头,问:

“在空隙能这样吗?

为什么?

9、孔隙只有一尺低(拿尺子),如果让你卧船过孔隙,你心情如何?

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出你的感受。

10、男女生赛读。

三、感受内洞特点:

过了孔隙,内洞到了,这里别有洞天。

谁愿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读,思考:

说说你最喜欢内洞的什么景物?

解释“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2、石钟乳、石笋形态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可以想象成动物、宫室、神仙、器用等40多种,可惜叶老先生没有详细介绍。

你能展开想象,具体写一写吗?

我会写: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你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双龙洞的石钟乳和石笋。

课件出示石钟乳、石笋图片。

3、这一切是谁创造出来的?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叶老先生喜欢石钟乳和石笋吗?

你从哪儿看出来?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态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从“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体会到了什么?

5、这么神奇的内洞,你想把它介绍大家吗?

6、同桌合作学习:

同桌合作学习,说说内洞景象。

提示:

理清课文顺序:

介绍内洞,课文先讲( 

),然后讲( 

),接着讲( 

),最后讲( 

)。

我能按顺序、抓住关键词向同桌介绍内洞!

交流“提示”内容。

7、创设情境: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关灯)

同学们,你们在内洞吗?

我怎么看不见你们?

你在内洞看到了什么,谁来告诉我?

“天生一个双龙洞,无限风光在其中。

”老师还没听够,谁能再介绍一次内洞?

8、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觉得内洞有什么特点?

黑、奇、大)

9、内洞外洞都很大,我该怎么画内洞呢?

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我?

谁知道叶老先生用的是什么写法?

四、总结写法:

1、(指板书)今天叶老先生不仅带着我们游览了神奇的双龙洞,他还教我们写游记的方法呢!

2、看看老师的板书,谁发现了?

回忆一下,叶圣陶先生用哪些方法把特点写具体?

3、老师把同学们的发现编成了顺口溜,想读读吗?

写游记,要记清:

游览顺序讲分明,

介绍景点抓特色,

多种方法灵活用,

文章具体又生动。

五、布置作业:

游览一个地方,写一篇游记。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沿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宽 

低、窄 

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

主要描写了“外洞、孔隙、内洞景物”的特点,其中描写孔隙可谓是神来之笔,这也是课文的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曾经反复试讲,但效果不佳。

我就逐词逐句细读文本,希望有新的发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发现作者为了说明孔隙的特点,用奇特的小船、奇特的坐船方式及奇特的感觉来突出其窄小。

我就抓住作者对孔隙感受的一个中心词“好奇”做文章,问学生“好奇”是什么意思?

作者都“好奇”什么?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读文寻找,文章一下子充满了魔力。

尤其是我的顺口溜填空,学生兴趣盎然,课堂充满了活力。

理解了孔隙的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到位,真让人欣慰。

文章重点是了解内洞特点,课后题要求复述出来。

对其中的石钟乳、石笋,作者没有花很多笔墨,但学生很感兴趣。

我就出示溶洞图片,一是开开眼界,二来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进行小练笔。

在此基础上复述内洞景象。

为了激发兴趣,我在多媒体教室有意关掉灯,拉上窗帘,制造情景让学生说内洞见闻,学生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说得很好。

叶老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生会读书作文。

为了更好地用好教材,我通过研读教材,将写作方法融于其中,使学生文意兼得。

每学完一个景点,我都要和学生一起回忆作者的写法,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学会写游记。

最后,我又将枯燥的写法用顺口溜的方法展示出来,学生喜闻乐见。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篇老教材在课堂上焕发了生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美中不足是时间显得不够用,静下心来想想,写话小练笔可以省略,腾出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内洞景象,其间,可以加上学生自己对内洞石钟乳、石笋的想象。

这样,复述得会更扎实。

“真实、朴实、扎实、灵动”一直是我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在朗读中感悟,在思考中走进文本,以教材为例子,充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我终身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