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1026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 S版四年级第七册.docx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S版四年级第七册

25倔强的小红军学案(S版四年级第七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

还写了谁?

(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

  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

(倔强的孩子)

  “倔强”是什么意思?

查查工具书。

(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

(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

“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二、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提出问题供边读边想:

  1.故事是从第二段写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段是表现小红军倔强的,哪些地方看出这种倔强?

  

(二)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根据提问展开讨论:

  1.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没有这一段行不行?

  2.轻声读或默读第二段,从有关词语和句子中进一步领会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一段是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跟他一样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小红军倔强地说服了,只好自己走了。

为什么陈赓同志和小红军都掉队了呢?

  ③看来,行军途中造成疲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写了小红军的外貌。

读一读,看看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从这些外貌特点看出什么?

  4.小红军“倔强”地拒绝帮助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他这样做是为了表明什么?

  5.最后,“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趴上马背,朝前走去。

”这句话里的“终于”和“只好”是什么意思?

如果把“终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三)阅读第三段,提问思考,再解答:

  1.陈赓同志骑在马上朝前走去,“心情老平静不下来”。

“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换个说法是什么?

(老放心不下。

)为什么放心不下呢?

  2.这时,他想起一连串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有上海的,有广州的,还有香港的,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浮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用“出现”?

  3.当陈赓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连串各地的穷孩子。

这时,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

”为什么想起过去一连串的穷孩子就觉得自己受骗了?

  4.结果,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

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

  5.小鬼牺牲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

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26小兵张嘎夺枪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英雄?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英雄——嘎子。

  3、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进行质疑。

  二、出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字组多词。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相互交流讨论。

  3、反馈学习情况。

  五、小结。

  是啊,嘎子机智勇敢地和鬼子斗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鬼子军官手里夺过手枪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六、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各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主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勇敢、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

  4、教师在学生成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5、出示文中的句子。

  6、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7、从文中找出表示嘎子勇敢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8、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枝手枪吗?

  9、嘎子夺到手枪后,他的心情怎样?

找出具体语句来说明。

  10、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

  11、你们说说嘎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收集并了解有关嘎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故意——说

  大声——喊聪明

  急忙——关张嘎勇敢

  连忙——拍机智

  使劲——夺

  27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

不动笔墨不读书。

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

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练习巩固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板书:

场面:

壮观、隆重)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

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第一步:

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

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板书:

先再然后)

  

(2)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

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

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

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3)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结果如何?

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教师引导看图:

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

中国人民不可侮。

(板书)指导朗读。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四、练习巩固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28﹡“0”的突破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可写出简单的批注。

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3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这句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语文百花园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

  ★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

  ★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

  3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1.认识修改符号。

  引导学生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

(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同住两个同学互换互查。

  三、积少成多

  1自己出声的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

  2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

  3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

  4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

  6鼓励学生背诵句子。

  四、作业

  朗读并背诵格言。

  29重阳节的传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

板书:

重阳节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

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

调查访问:

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

  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

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出示: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2.默读第四自然段:

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出示: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3.过渡:

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思考题:

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

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三)、总结课文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

  30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掩耳盗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2、板书课题:

掩耳盗铃

  二、释题

  掩耳:

捂住耳朵。

盗:

偷。

  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

(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

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

(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

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

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

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

(自欺欺人)

  四、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五、指导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守株待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谁能把题目读一读?

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再次解题:

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

  4、质疑:

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

板书:

怎么等?

等的结果?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1、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

  板书:

庄稼全完野兔没来

  2、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

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3、理解句子:

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

  a、"丢掉了锄头"可以知道他没有到田里去锄过草,没有到田里去挖过地。

  b、你是怎么理解"整天在树桩旁等着"这句话的?

你们看,早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他已经坐在树桩旁等了;中午,太阳高照,他没回家休息,还是坐着等;傍晚,太阳已经下山了,他仍旧在等,从早到晚,他一直都在等。

  (3)朗读指导:

  (4)小结:

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

  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预:

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四、说说身边的人和事

  1、其实像种田人一样,因为一次碰到好运气,就想永远靠碰运气过日子的人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你能说一说吗?

  2、学生畅所欲言。

  31乐的王子(剧本)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分角色演一演这个童话剧本。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

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5、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三、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出示学习提纲:

  

(1)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快乐王子吗?

  

(2)快乐王子究竟帮助了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又是怎样帮助的?

  (3)你喜欢小燕子吗?

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谈谈你的体会。

  3反馈学习情况。

  4读完你全文,你是怎么想的?

  5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五、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把这个童话剧本演一演。

  32﹡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导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讲了什么?

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四)、述故事

  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五)、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

  银河

  勤劳善良

  善良贤惠

  老实凄美美丽

  语文百花园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读儿化韵;正确使用关联词,把句子的意思说得更明确。

  2、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歇后语,积累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艺海畅游;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读一读,辨一辨

  

(1)自己读一读,读出词语和儿化词的不同。

  

(2)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前后词语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3)我还知道一些儿化词。

小米——小米儿一点——一点儿

  帮忙——帮忙儿新词——新词儿画——画儿信——信儿

  2.读一读,比一比,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自己读一读,说说使用关联词有什么好处。

  

(2)补充练习:

  a.小明的爸爸()会说英语,()还会说日语。

  b.()瘟神很厉害,()桓景并不怕他。

  c.这()是我们班的光荣,()是全校的光荣。

  d.()王子的外表失去了光彩,()穷人不再挨饿,他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1)自读

  

(2)小组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