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1601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能掌握一定量的汉字,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同时个体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对于字的发音也不一定准确。

不管是哪类学生,对于汉字,他们都充满好奇,拥有一定的学习热情,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整体识字、加强记忆,避免识字教学的单调枯燥。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安排了3课带领学生走进汉字的世界,领略中国汉字的奇妙和精湛,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3课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了认识汉字的平台。

教学目标:

1、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让学生感受一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措施:

1.图文结合,指导学生利用图画来识字。

2.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识字。

3.制作直观的生字卡片。

4.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5.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认识更多的汉字,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

基本功训练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够借助图画识字,理解所学生字的基本意思,并由此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内容及课时安排:

5.小公鸡和小鸭子2课时

6.树和喜鹊2课时

7.怎么都快乐2课时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2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5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块、捉、急”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他、说、地”等生字。

识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将句子写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公鸡和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难点:

读懂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解读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小公鸡和小鸭子),请同学们说一说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小公鸡和小鸭子》。

(板书课题)

3.指导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让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们是怎么认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小公鸡的嘴巴是尖的,小鸭子的嘴巴是扁的;小公鸡的脚是分叉的,小鸭子的脚中间有皮连着。

(2)你们知道小公鸡的嘴巴和小鸭子的脚都能做什么吗(小公鸡:

可以捉虫吃;小鸭子:

可以游泳)

(3)你们知道小公鸡喜欢吃什么吗小鸭子喜欢吃什么吗(小公鸡:

虫子;小鸭子:

鱼)

4.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帮助别人的(学生回答)好,那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中的生字,用笔圈画出来。

2.同桌互学生字,教师巡视,指导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同学思考问题: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中有几幅插图

4.分段朗读课文。

(指名读,开火车读。

5.课文读熟了,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这篇课文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故事。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小公鸡和小鸭子去哪儿玩呀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图片,同学们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在哪儿玩。

3.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开课前的观察,思考问题,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1)为什么小公鸡捉到很多虫子

(2)为什么小鸭子捉不到虫子

5.指名朗读课文,全班同学思考:

小公鸡捉到虫子后,是怎么做的

6.指导感情朗读。

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1)想想:

“小鸭子急得直哭”应当以什么语气读小公鸡捉到虫子给小鸭子吃,小公鸡是那么热情地帮助别人,应当怎么读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3)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a.“小鸭子急得直哭”,要怎样表演出来“小公鸡吃得很欢”又应该怎样表演出来

b.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当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时,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先让同桌之间戴上动物头饰练习表演,然后请小组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大家思考问题。

(1)他们又来到什么地方(小河边)

(2)小鸭子要为小公鸡做什么他说了几句话

(3)小公鸡又是怎样做的(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2.课件出示小鸭子讲的话。

同学们自由读,并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②他不让小公鸡下水。

3.结合第一课时所讲内容,鼓励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2)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鱼(小鸭子嘴巴扁扁的,脚上有皮,能游泳。

4.学生自由读课文。

带着问题,学习第4自然段。

(1)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小鸭子听到小公鸡的呼救,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飞快地游”“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3)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5.出示课本中的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自由说一说,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为对方做了什么。

6.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小鸭子说的话。

7.小鸭子为什么不让小公鸡下水

8.照样子,说一说。

例:

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2)小麻雀()站在树枝上唱歌。

二、自读课文,深入体会

1.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先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向大家汇报。

(1)我懂得了小鸡不会游泳,小鸭会游泳。

(2)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三、复习拼音,学习字词句

1.课件出示生字,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2.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会写字,识记字音、字形。

教师指导用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特别指出“哥”字的书写顺序: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3.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练习将句子写生动具体。

10.加偏旁成生字,再组词。

也+亻→()土→()氵→()

四、教师小结,课后拓展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鸭子和小公鸡不同的习性,学到了他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品质。

2.课文学完后,同学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排演一个课本剧(戴头饰表演)。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6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只、窝、孤”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单、居、招”等生字。

认识部首“、丷”。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

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教师指导表达困难的学生)

3.揭题:

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4.指导书写,认清字形。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

开火车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正音。

2.学生轻声读课文。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教师提问:

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甲:

我读懂了一棵树上有一只喜鹊。

乙:

我读懂了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丙:

我读懂了后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丁:

我读懂了最后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一篇非常有爱的故事——树和喜鹊的故事。

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二、学习第1、2自然段,理解“孤单”的意思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让学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指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3.重点引导理解“孤单”一词。

(老师板书“孤单”)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

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当你周围既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5.用“孤单”写一个句子。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1)后来树和喜鹊还孤单吗为什么

(2)为什么“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分段朗读课文。

小组比赛读课文。

3.分小组自由讨论,全班师生交流。

(1)树和喜鹊后来不孤单了,因为有了好多树和好多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2)因为树和喜鹊都有邻居,他们也互相成为彼此的邻居,他们每天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4.教师小结。

(1)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在课间或者是课上该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呢,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团结友爱。

(2)小结:

正是因为树和喜鹊彼此成为了邻居,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所以后来他们都很快乐。

四、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7怎么都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怎、独、跳”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玩、很、当”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一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字、写字,学习表示动作的词语。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快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1)同学们,当你们一个人的时候,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你觉得快乐吗

(2)当你们两个人的时候,你们会怎么玩

(3)当你们许多人一起的时候,你们又是怎么玩的呢你觉得快乐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原来同学们这么会玩啊,是不是无论一个人,还是很多人一起玩,都很快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怎么都快乐》,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将不会读的字圈画出来。

2.同桌互读生字,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3.出示易读错的字,指名学生读,并讨论如何将字读正确。

(指导音序查字法)

4.教师指导正音。

5.以小组为单位,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将字音读错的同学当小鸡抓出来,指导读音。

三、教师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看书写笔顺。

2.让同学上台书写汉字,教师指正,教学易写错的笔顺。

3.找汉字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偏旁相同的汉字:

(讲、许;很、行)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偏旁与之相同的字,上台书写展示。

(2)找出结构相同的汉字:

上下结构:

当、音左右结构:

玩、很、讲、行、许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数一数共有几个小节。

2.指名读第一小节。

让学生在文中画出一个人的时候,都玩了什么游戏。

3.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会做什么

4.用相同方法教学第2~4小节。

5.讨论:

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两个人玩,还是很多人一起玩为什么

6.学生自主找规律,学习动词。

(1)课件出示词语:

踢毽子跳绳搭积木听音乐下象棋讲故事

打羽毛球拔河……

(2)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踢、跳、搭……”都是动词)

(3)让学生做一做这些动作,并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动词。

(织毛衣、看电视、丢沙包、提水……)

五、课堂回顾,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

无论是一个玩,还是两个人玩,还是三个人玩,或是很多人一起玩,大家都会感到很快乐。

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我们把快乐分享给彼此,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大家的快乐。

2.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是怎样玩儿的写一则日记,或是画一幅画吧。

6.学完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与别人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

2、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忙;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说话要认真耐心,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吗小马在往磨房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小马是怎么解决这个困难的

2、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许会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

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困难和麻烦就能迎刃而解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人帮忙。

二、.案例示范,互相评点.

1、春游登山,有个小坡上不去,你可以请前面的同学拉一把。

2、在登上公交车回家的时候,你发现乘卡丢了,可以分同路的同学借钱买票。

3、在草地上踢球,你不小心把球题到旁边的池塘里去了,池塘边正好有几个大人在钓鱼,你可以请他们帮忙捞上来。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2)议一议。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要怎样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表达清楚,得到别人的帮助呢

小结:

板书:

请别人帮忙需要注意:

1、讲清自己的困难。

2、说话有礼貌,态度诚恳的请求帮助。

三、拓展延伸,引向生活。

1、说一说。

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遇到困难请人帮忙时你是怎么说的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并评一评!

2、如果别人遇到困难请你帮忙时,你又该怎么说小组交流、表演、汇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重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难点)

3.和大人一起朗读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我们要学会帮助家人分担家务。

(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谜语:

一位老师不开口,肚里学问样样有。

谁要有事请教它,还得自己去动手。

)对了,这就是字典。

2.认识新华字典。

3.了解新华字典的作用。

师:

字典的本领可大了,我们学了好多字,可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思怎么办呢字典爷爷来帮忙了。

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

设计意图:

从猜谜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做好准备

1.师:

要想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得先过三关。

2.过三关游戏。

(1)第一关:

背一背。

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

②名按顺序背诵。

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第二关:

连一连。

把字母的大小写准确地用直线连起来。

(3)第三关:

认一认。

教师出示“厨”:

仔细看,这个字读什么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3.师:

“厨”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知道它的意思呢我们已经过了三关,可以借助拼音来查字典,向字典爷爷请教了。

三、分步指导,学会查字

1.师:

“厨”字很调皮,它躲在字典爷爷的屋子里,汉字宝宝那么多,怎么找到它呢老师来教你。

2.比一比,看谁跟着老师找得快。

(1)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翻开字典,找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2)找到大写字母C。

(3)找到音节chu,重点指导学生找到音节所在的页码。

(4)翻开字典,找到相应页码,找到音节chu,按照字的四声次序找到要查的字“厨”。

(5)老师读字典上的意思。

3.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在字典中找到这个调皮的“厨”字的。

4.读一读。

朗读韵文,熟记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1)师出示“音序查字法口诀”,并且范读。

(2)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齐读。

四、巩固练习,培养查字能力

1.说一说:

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怎样的。

2.练一练:

查老师规定的字:

漂(piào)、踪(zōnɡ),看谁能最快找到该字所在的正文页码。

3.赛一赛:

夺红旗比赛,完成书上40页的表格。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赠汪伦》朗读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朋友汪伦的。

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

我仿佛看到李白准备乘着小船离开,和朋友正在依依不舍地告别。

我仿佛听到朋友在给李白唱歌送行。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7.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

(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提示:

谜底——手)

2.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

请大家把小手伸出来看看,老师想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把它画在黑板上。

(找一双学生的小手,把手印画在黑板上。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

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

3.开火车连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全家”是指哪些人“这张画”是指哪张画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

(1)爸爸说了什么想一想,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提示:

高兴)

(2)学生朗读爸爸的话。

(3)妈妈和姥姥分别说了什么借助插图说说兰兰帮妈妈和姥姥做了什么

(4)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家里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画。

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5)兰兰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了很多的事情,你们觉得兰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勤劳、关心长辈、爱劳动、懂事)

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

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

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

1.兰兰的小手为全家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也给全家人带去了那么多的欢乐。

我们要向兰兰学习,也要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拓展交流:

你能为别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会说:

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3.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和兰兰一样,有双勤劳的双手,是一群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只要我们的心中装着爱,就会做更多的好事。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这篇课文。

2.自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