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1812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docx

高一下期物理必修2教案6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2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课题

6.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课型

新授课(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2.通过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3.养成良好的思维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到是谁提供向心力的,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1.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2.关于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3.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师:

请同学们回顾并叙述出对于圆周运动你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哪些基本知识生:

我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可以用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等来描述做圆周运动物体的

运动快慢;知道了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掌握了对于圆周运动的有关问题还必须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认真分析和处理.

生:

从匀速u圆周运动中总结出来的基本规律,通过运用等效的物理思想也可以去处理变速圆周运动的有关问题.

师:

刚才几位同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和交流了对圆周运动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认识.而我们知道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本节课将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的探讨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学会应用.

一、铁路的弯道

师:

(多媒体课件)模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然后投影出课本第56页的图

6.8—1并提出问题:

1.火车受几个力作用?

2.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

生:

火车受到4个力的作用,各为两对平衡力,即合外力为零.

师:

对,火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及摩擦力.且四个力合力为零,其中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牵引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

师:

过渡;那火车转弯时情况会有何不同呢?

多媒体课件:

模拟平直轨道火车转弯情形.提出问题:

1.转弯与直进有何不同?

2.画出受力示意图,并结合运动情况分析各力的关系.

生:

转弯时火车的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故其一定有加速度,其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师:

对,转弯时合外力不为零,即需要提供向心力,而平直路前行不需要.那么火车转弯时是如何获得向心力的?

进一步受力分析得:

需增加的一个向心力(效果力),由铁轨外轨的轮缘和铁轨之间互相挤压而产生的弹力提供.

师:

提出问题:

挤压的后果会怎样?

生:

由于火车质量、速度比较大,故所需向心力也很大.这样的话,轮缘和铁轨之间的挤压作用力将很大,导致的后果是铁轨容易损坏,轨缘也容易损坏.

师:

(设疑引申)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结合学过的知识加以讨论,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画出受力图,加以定性说明.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结合知识点设计方案.结合受力图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

刚才同学们交流和讨论得非常热烈、充分,方案设计得也很好,下面我们择其一的示意图来共同分析、说明.

投影学生的受力图,进行定性分析;

如图6.8—l所示.

火车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对内外轨都无挤压,这样就达到了保护铁轨的目的.

强调说明:

向心力是水平的.

师:

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分析进一步讨论:

实际的铁路上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制?

二、拱形桥

播放录像,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等)过拱形桥.

投影问题情境:

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t/行驶,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只,试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

师:

通过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画出汽车的受力图,推导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学生代表发言.

投影学生推导过程,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

生:

在最高点,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汽车受到的支持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桥面受到的压力.F’N=G—mv2/r可见,汽车对桥的压力F’N小于汽车的重力G,并且压力随汽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师:

请同学们进一步考虑当汽车对桥的压力刚好减为零时,汽车的速度有多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这个速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

把F’N=0代人上式可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这个速度时,就会发生汽车飞出去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

师:

好,下面再一起共同分析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些还是小些.

生:

通过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

师:

刚才同学们分析了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的情形,如果汽车不在拱形桥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前面的结论还是否能用?

如果不能直接运用,又如何来研究这一问题呢?

生:

前面的结论能直接运用,不过此时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不等于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即要用上一节研究变速圆周运动的方法来处理.

师:

好.这说明我们很多同学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有更大进步.

点评:

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

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道例题,看完题后,自己先独立分析、处理,然后我们再一道交流、讨论.

例:

一辆质量m=2.0t的小轿车,驶过半径R=90m的一段圆弧形桥面,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若桥面为凹形,汽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2)若桥面为凸形,汽车以l0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高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3)汽车以多大速度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

解:

(1)汽车通过凹形桥面最低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到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1和向下的重力G=mg,如图6.8—2所示.圆强形轨道的圆心在汽车上方,支持力Nl与重力G=mg的合力为N1—mg,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N1—mg.由向心力公式有:

N1—mg=mv2/R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师:

从刚才研究的一道例题可以看出,当汽车通过拱形桥凸形桥面顶点时,如果车速达到一定大小,则可使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零.如果我们把地球想象为特大的“拱形桥”,则情形如何呢?

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

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

驾驶员躯体各部分之间的压力是多少?

他这时可能有什么感觉?

学生独立分析以上提出的问题,并在练习本上画出受力分析图,尝试解答.

投影学生推导过程,引导学生间交流、讨论.

师:

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问题即为课本第58页上面的“思考与讨论”,该“思考与讨论”中描述的情景其实已经实现,不过不是在汽车上,而是在航天飞机中.

投影;假设宇宙飞船质量为M,它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傲匀逮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质量为m,宇宙飞船和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们在地面上的重力.试求座舱对宇航员的支持力.此时飞船的速度多大?

通过求解.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

通过整体法对宇宙飞船受力分析,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

宇宙飞船的速度为

,再对宇航员进行分析可得.此时座椅对宇航员的支持力为零.即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教师投影部分学生的推导过程,听取学生见解,并点评、总结.指出上面的分析仅仅是针对圆轨道而言的.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

点评: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四、离心运动

师: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呢?

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怎样运动呢?

发表你的见解并说明原因.

生:

我认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沿切线飞出去,如体育中的“链球”运动,运动员手一放后,“链球”马上飞了出去.

生:

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如:

在电影中经常看到,速度极快的汽车在急速转弯时.会有向外侧滑寓的现象.

师:

(听取学生代表的发育,点评、总结)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惯性,会沿切线方向飞出去.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物体虽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去.但会逐渐远离圆心.这两种运动都叫做离心运动.

师: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物体做离心运动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你能说出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吗?

学生认真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相互间交流、讨论.

教师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并投影出“洗衣机脱水时”和“高速运动的汽车转弯时”的多媒体课件.

点评: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晶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求知的意识.

1.杂技演员在做水流星表演时,用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水的质量m=0.5kg,绳长l=60cm,求:

(1)最高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

(2)水在最高点速率v=3m/s时,水对桶底的压力.

点评c抓住临界状态,找出临界条件是解决这类极值问题的关键.

思考:

若本题中将绳换成轻杆,将桶换成球,上面所求的临界速率还适用吗?

2.如图6.8—4所示,在水平固定的光滑平板上,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与穿过中央小孔H的轻绳一端连着.平板与小孔是光滑的,用手拉着绳子下端,使质点做半径为d、角速度为ω的匀速四周运动.若绳子迅速放松至某一长度^而拉紧,质点就能在以半径为b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质点由半径a到b所需的时间及质点在半径为b的圆周上运动的角速度.

3.一根长l=0.625m的细绳,一端拴一质量m=0.4kg的小球,使其在竖直平面内绕绳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求:

(1)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

(2)若小球以速度v=3.0m/s通过圆周最高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多大?

若此时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

师: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笔记本上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

生:

我认为本节课中需要我们掌握的关键是:

一个要从力的方面认真分析,搞清谁来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能提供多大的向心力,是否可以变化,另一个方面从运动的物理量本身去认真分析,看看物体做这样的圆周运动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如果供需双方正好相等,则物体将做稳定的圆周运动;如果供大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靠近圆心,如果供小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远离圆心:

如果外力突然变为零,则物体将沿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投影部分学生的小结,所有同学比较投影出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1.如图6.8—7所示,汽车以一定的速度经过一个圆弧形桥面的顶点时,关于汽车的受力及汽车对桥面的压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三个力:

重力、桥面的支持力和向心力

B.在竖直方向汽车只受两个力:

重力和桥面的支持力

C.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D.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

2.一辆汽车以速度。

匀逮转弯,若车轮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车重的k倍,求汽车转弯的最小半径.

3.一根原长为20cm的轻质弹簧,劲度系数k=20N/m,一端拴着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绕另一端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弹簧的实际长度为25cm,如图6.8—8所示.求:

(1)小球运动的线速度为多大?

(2)小球运动的周期为多大?

4.一细绳拴一质量m=100g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傲半径R=40cm的圆周运动,取g=10m/s2,求;

(1)小球恰能通过圆周最高点时的速度,

(2)小球以v=3.0m/s的速度通过圆周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

(3)小球v2=5.0m/s的速度通过圆周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

5.质量为m=0.02kg的小球,与长为l=0.4m的不计质量的细杆一端连接,以杆的另一端为轴,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速度分别为v1=0,v2=lm/s,v3=2m/s,v4=4m/s时,杆分别对小球施加什么方向的力?

大小如何?

6.一架滑翔机以180km/h的速率,沿着半径为1200m的水平圆弧飞行.计算机翼和水平面间夹角的正切值.(取g=10m/s2)

7.一辆m=2.0X103kg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经过半径r=50m的弯路时,如果车速v=72km/h,这辆汽车会不会发生侧滑?

已知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1.4×104N.

8.如图6.8—9所示,圆弧形拱桥AB的圆弧半径为40m,桥高l0m,一辆汽车通过桥中央时桥受压力为车重的1/2,汽车的速率多大?

若汽车通过桥中央时对桥恰无压力,汽车的落地点离AB中点P多远?

参考答案

1.BC2.v2/kg

3.0.5m/s3.14s

4.

(1)2m/s

(2)1.25N(3)7.25N

5.O.2N的支持力,0.15N的支持力,0N(无作用力),0.6N的拉力

6.tan0=4/257.会发生侧滑8.10

m/s20

m

学生活动

 

 

 

 

 

 

 

作业

完成P59“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板书设计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铁路的弯道

1.讨论向心力的来源:

2.外轨高于内轨时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是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3.讨论:

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铡?

二、拱形桥

1.思考:

汽车过拱形桥时,对桥面的压力与重力谁大?

2.圆周运动中的超重。

失重情况.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四、离心运动

1.离心现象的分析与讨论.

2.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教学后记

5圆周运动

整体设计

教材首先列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及科学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大到星体的运动,小到电子的绕核运转,接着通过比较自行车大小齿轮以及后轮的运动快慢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使整节课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本节课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自行车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

教学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角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特征.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知道它们是描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圆周运动的实例,找出共同特征.

2.知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转速n等.

3.探究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机械钟表、小球、细线、风扇、雨伞、水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导入

演示机械式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情况(可以拨动钟表的调节旋钮),让学生观察后说出不同指针运动的特点,从而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

观览车脱水桶

生活中,我们一定见过很多类似的运动,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一些圆,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推进新课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参考案例:

1.田径场弯道上赛跑的运动员的运动;

2.风车的转动;

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自行车的前后轮、大小齿轮转动等.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往往关心的是物体的运动快慢.对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问题:

对于圆周运动又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一、线速度

演示1:

在台式电风扇的叶片上分别标记红、蓝两种颜色的点,到中间轴的距离不等.用手拨动叶片转动,注意要慢,让学生明显观察到两点的运动轨迹.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哪个点运动得快,你是怎么比较的.

讨论交流

我们发现,两个点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不相等,通过的弧长长的点运动得快,通过的弧长短的点运动得慢.这样,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它称之为线速度.

定义:

做圆周运动的质点通过的弧长s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v=

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说明:

(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大小:

v=

,方向:

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

(3)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4)线速度的单位:

m/s.

针对以上说明展开讨论.

演示2:

水淋在雨伞上,同时摇动伞柄.

观察:

水滴沿切线方向飞出.

思考:

这说明什么?

结论:

飞出的水滴在离开伞的瞬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方向,因而表明了切线方向即为此时刻线速度的方向.

例1分析下图中,A、B两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

解析:

主动轮通过皮带、链条、齿轮等带动从动轮的过程中,皮带(链条)上各点以及两轮边缘上各点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所以它们线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大小相等

二、角速度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角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半径转过的角度φ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ω=

3.角速度的单位是rad/s.

结合数学知识,交流讨论角速度的单位.

说明:

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ω是恒定的.

4.周期、频率和转速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周期的倒数(单位时间内质点完成周期性运动的次数)叫频率;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叫转速.

注明:

下列情况下,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

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既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都是用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分析:

一物体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问:

1.它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用T表示,它在周期T内转过的弧长为2πr.由此可知它的线速度为

.

2.一个周期T内转过的角度为2π,物体的角速度为

.

通过思考总结得到:

v=ωr

讨论v=ω·r

(1)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

(2)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

(3)当r一定时,v与ω成正比.

思考: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v、ω、T是否改变?

(ω、T不变,v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例2如右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轴O1上有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的轮,O2上的轮半径为r′,已知R=2r,r′=

,设皮带不打滑.

图5-5-5

问:

ωA:

ωB=?

ωB:

ωC=?

vA:

vB=?

vA:

vC=?

解答:

因为A、B同轴,故ωA:

ωB=1∶1

因B与C用皮带传动,所以vB:

vC=1∶1vB=ωBRvC=ωCr′

.

课堂训练

1.一汽车发动机的曲轴每分钟转2400周,求:

(1)曲轴转动的周期与角速度;

(2)距转轴r=0.2m点的线速度.

解:

(1)由于曲轴每秒钟转

周,周期T=

;而每转一周为2πrad,因此曲轴转动的角速度ω=

rad/s=251rad/s.

(2)已知r=0.2m,因此这一点的线速度

v=ωr=251×0.2m/s=50.2m/s.

以上可知匀速转动物体的角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是ω=

.

2.一个圆环,以竖直直径AB为轴匀速转动,如图所示,则环上M、N两点的线速度的大小之比vM∶vN=__________;角速度之比ωM∶ωN=___________;周期之比TM∶TN=__________.

答案:

∶11∶11∶1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快慢问题,引入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角速度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质是匀速率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变速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线速度:

v=

角速度:

ω=

周期与频率:

f=

相互关系:

v=

ω=

v=rω

布置作业

教材“问题与练习”1、2、5.

板书设计

5.圆周运动

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1.线速度

(1)定义: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

v=

(s为弧长,非位移)

(3)物理意义

2.角速度

(1)定义: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半径扫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

ω=

(3)单位:

rad/s

(4)物理意义

3.转速和周期

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v=rωω=

活动与探究

主题:

测量调级电风扇叶片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