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18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Word文档格式.docx

有待改善:

与学生讨论课后题:

你身边有像喜鹊或寒号鸟一样的人吗?

说说他们的故事。

学生对生活中类似“寒号鸟”的这一形象不是很熟悉,只讨论像喜鹊一样友爱勤奋的例子。

我引导得不够,学生理解比较片面。

11月15日

听课反思:

①今天听了贺老师执教的《大小多少》,感触颇多。

贺老师刚开始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单个简单的词语,再到完整的一句话的表达,有梯度地训练孩子说话。

识字环节引导学生猜偏旁,巧识记,巧妙拓展,巩固新偏旁“反犬旁”“鸟字边”。

整个课堂秩序井然,学生积极参与,我坐在教室最后,眼前的一年级孩子随着贺老师识字、读儿歌,有一两个调皮的突然冒出来,被发现后又可爱地吐了吐舌头,让我想起了去年我的孩子,我的一年级。

②李欣老师的课堂十分流畅,顺势而导,先从两幅课文插图入手,仔细观察,按要求表达交流(试着加上动词、再试着把零散的词语连成串说),引出重点段落的朗读感悟;

李老师的课堂评价也让人耳目一新。

当学生的回答有问题,她的做法是紧扣问题,用简洁的语言纠正,给孩子重新一次修改的机会,一气呵成,不管是出错的孩子还是其余听的孩子都很有收获。

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11月16日

教学反思:

今天利用两节课处理了《语文园地五》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形声字”这一知识点有些遗忘了。

对“峰、锋、蜂”这几个很简单的形声字也搞不清形旁声旁,无奈最后带着学生复习了《动物儿歌》里的几个典型字,这才恍然大悟。

《园地五》中还有一首小诗《江雪》,在教授之前我就提醒自己切忌拓展,切忌精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第一遍学生自读完之后,我单独指名读,孩子们读完之后,其余听的孩子禁不住说:

“好冷啊!

”我接着追问:

“为什么会有这种冷的感觉?

”孩子们说:

“他读得慢,很有感情。

”“还因为这首诗就是写冬天的!

”“从哪儿看出来的?

”“眼尖的学生说是诗题中有‘雪’!

”随后我又抛给孩子们这几个问题:

“小诗除了雪,还写了什么?

”“哪两个字写鸟没了,人没了?

”最后,我引导学生将这首小诗和《小儿垂钓》进行对比背诵,体会《江雪》的寂寥空旷。

11月20日

今天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坐井观天》的第一课时。

上课之前,我将教参中这一课的总体目标划分成了两个课时的具体目标。

第一课时:

1.会认5个生字,会写“答、渴”两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

第二课时:

1.随文识记剩下的生字,对上节课老师教写和自己学写的字进行反馈和纠正。

2.有感情地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感受青蛙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蕴含的寓意。

但是今天的课堂有点散,首先是我没有抓住随文识字的特点,在识字环节让过多孩子交流识字方法,浪费时间,其实字义字形完全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关联识记。

其次是引导学生整体读文太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故事的复述和对故事寓意的进一步理解;

再者,被点名站起来朗读的孩子很是兴奋,但坐着的孩子并没有专注地听,造成课堂气氛一冷一热。

改进措施:

1.对于学生常见的“错、答”这样的字可以用他们经常使用的数学本、错题本拍成照片,利用生字复现的方式识记,不用每次都问孩子“你怎么记住它的?

”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就只能想到: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但某些笔顺复杂的字就不宜拆分,孩子门编的字谜五花八门,老师还得引导纠正,这样一来一去,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印象,时间还刷刷溜走了。

所以,识字,以高效识记为准则。

2.读课文的方式可以变一变:

师生随机点名轮读、男女生赛读、带着梯度任务读(读准音、读好感叹反问句、不拖音带着感情读)等等。

11月21日

今天进行了《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首先用闯关模式复习昨天的字词并回顾昨天课上讨论的问题:

小鸟和青蛙因为什么而争论?

为什么他们的说法不一致?

在回答问题时,我要求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并指名让能力差的孩子来复述,接着总结小鸟目光长远,青蛙目光短浅的特点。

在体会青蛙“自以为是”的性格时,我引出另一只“井底之蛙”来和课文中的青蛙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出,青蛙除了目光短浅外,还十分骄傲、自以为是,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不足之处在于,课前学生很燥,安静不下来。

学生课前的状态让我火冒三丈,对小赵的“怒吼式”批评,其实也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情绪。

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最好单独处理。

老师的状态影响学生的状态,否则课上得再好也前功尽弃。

好好修炼,好好的话好好说,是以为记!

11月22日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路途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

故事虽简单,但革命题材的这类课文距离学生生活太久远,文中像“会师、井冈山、同志”这样的词学生很陌生。

因此我把第一课课时的目标定为:

识字、读文、初步了解朱德。

通过知识链接、图片和视频来让学生熟悉陌生的地名、人物,在多次读文的过程中,随文识字。

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我尝试让学生自己说出哪些地方不懂,可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

有的说:

“我不知道‘朱德的扁担’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这是课题,并不是问题呀!

)有的甚至说:

“老师,我想知道战士们把藏起来的扁担放哪儿了?

”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啊!

课后回味这一环节,我觉得问题出在我这儿,我没有考虑学情。

首先,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在初次读文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能力,孩子们还不会提问题。

其次,我在让学生提问时并没有明确提哪一方面的问题。

虽然我只是想让他们把自己不懂的词语找出来,但我把问题复杂化了。

如果直接问:

“文中的那个词语你不懂?

读出来。

”学生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

11月23日

今天进行了《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

这节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首先让孩子们在课本上勾画了很多难读的词语,再利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赛读、轮读、接读。

紧接着难度升级,比赛读课文。

我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让点到名的同学读一个自然段,他的同桌进行点评,如果同桌没有听出来错误,机会就让给别人。

只有读得认真,听得仔细出的孩子才能获得大星奖励。

平日里有的孩子没有被叫到读课文,就会垂头丧气,根本不听了。

但是今天在读课文的环节孩子们非常专注,个个精神抖擞呢!

有了前天的读文练习,再加上这节课的比赛读文,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了如指掌了。

最后,围绕黑板的板书(郭老师每周四的作业今天专门没擦,是有用的,哈哈)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说。

程度差的稍微提醒,程度好的作为展示。

今天时间把控很好,还写了3个生字,耶耶耶!

11月24日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现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在第一课时中,我以“泼水节”的图片导入,在整体读文后引导学生随文识字,用一个个短语“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傣族”——“象脚鼓、头巾、银碗、柏树枝”将“说说你了解的泼水节”“我们的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周总理”这几个环节串联起来,通过“课外知识资料包”让学生大概了解泼水节和周总理,并通过周总理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官形象和过泼水节时的形象对比,体会周恩来总理平易近人的特点。

房老师给我的这节公开课进行了专业、详细、客观的点评,在这里我只讲有待改进的方面:

1.在分解每个课时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还要学会有层次的制定教学目标。

例如:

《难忘的泼水节》中有一个总的目标: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可以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感悟,第二课时体会,有梯度地攻克教学难点。

2.没有整体读文,识字环节略显拖沓。

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多总结,多研究,把同组老师和房老师给的意见反复消化。

2017年11月27日

执教老师:

郭洋

时间:

下午第二节

执教内容: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雾在哪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3个生字;

会写“岸、步”2个字。

(教学重点)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整理信息,并用完整的话回答课后题:

“雾把什么都藏了起来?

”(教学难点)

2017/11/28

今天进行了《难忘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

新授之前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读文巩固上节课的生字,随后用一句话总结:

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哪一年?

在哪里?

谁和谁过的?

这个问题在上一节课提出后,只有个别能力好的孩子能够回答出来。

但这节课大部分孩子都能答得很完整,很流畅。

这说明上节课对这一学习任务已经完全消化理解。

在新授中,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含有“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的句子,读一读,接着在这几个词语前面加上动词,形成动词短语,最后围绕这几个动词短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周恩来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因为有了前面读一读、找一找的铺垫,学生说得很流利,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熟悉。

在这节课上我有意地找班里不爱发言的孩子回答问题,不管对错,都予以表扬,整节课学生回答问题十分积极。

郭洋《雾在哪里》教学反思

《雾在哪里》是二年级上册部编本第七单元的一个童话故事。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

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无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在这节课上我设定了3个目标:

①认识“雾、淘”等13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③整理信息,并用完整的话回答课后题:

”回顾整节课,我基本达成了以上目标,教学环节相对流畅、完整。

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呈现,值得以后继续保持的有:

1.识字方法多样:

形声字归类识字、换一换、加一加、字义区分、字理识字等等,并且将识字贯穿在“导入”“读文”“读词”等各个环节,给学生创设不同的识字环境,力求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巧妙。

2.注重读文,且读文后的学习要求设置得很有层次。

初次整体读文后,要求学生标自然段序号、明确童话主人公;

识字之后,通过生生轮读、师生接读“雾”的话;

第二次开火车整体读文后,在文中寻找关键信息。

3.指导学生写字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十分有效。

存在的不足:

1.读文后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引导得不够明确,导致学生所答非所问。

2.开火车读文之后,仅让学生之间互评,自己没有进一步深入点评。

3.指导写字环节过于仓促,没有落实到位。

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钻研教材,多向前辈们请教!

若有反思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

11月28日郭洋评课:

贺琳老师《项链》

可取之处:

1.备课充分,教态自然大方,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给人亲切之感。

2.识字卡片的制作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多次读文,朗读训练扎实。

建议:

1.对于本节课要认识的字,最好出示在ppt中,否则一年级孩子在生字条中进行“解锁”识记,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2.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识记生字”。

同偏旁的字换一换,含有以前学过的字就加一加,字形简单的试着用字谜口诀,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把所有的生字都还给学生,否则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李欣老师《雾在哪里》

可取之处:

1.随文识字,既识字又读文,设计巧妙。

2.善于挖掘文本的训练点,关注学生的表达和词句的积累。

3.评价语准而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很有层次。

4.写字指导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关键笔画,十分高效!

建议:

1.在教学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取舍,做到合理分配,一课一得。

2.写字环节要有反馈评价。

2017/11/30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

看图说故事。

课本给出了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中的一组漫画。

第一个要求是:

按照顺序一幅一幅地表述图中内容。

第二个要求是:

漫画中的最后一幅是空白,也就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对结尾进行补白。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孩子收起语文书和文具盒,他们兴致很高。

可是随着难度的加大,要将几幅图连起来表述时,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少,最后就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展示台。

这是口语交际课最普遍也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我觉得以后在上口语交际课时可以在课堂上做以下调整:

①在环节和问题的设置上要有梯度,不管孩子举不举手,先把简单的问题交给弱一点的孩子,语言上加以引导和鼓励,一定会让他们信心大增。

②对于表达方法的总结可以在巧妙一些,不要直接和盘托出,可以采取生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进行。

“你的想法跟他一样吗?

”“他有没有说清楚颜色和来历?

”“你觉得在他的基础上,还有没有补充的?

”在一步接一步的完善和修改,最后一起总结要点。

这样不但使学生的表达更准确,还训练了孩子们的倾听能力。

2017/12/1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以前讲古诗,听课的同组老师都给我意见:

别讲的太深太复杂啦!

因此之后的古诗教学,我都十分谨慎小心。

在这节课上,我以“宿”字导入,接着以读准确、读出节奏、小组赛读、派代表赛读等几个关卡让学生熟读成诵,再用生字“危、辰、恐、惊”串讲诗意,最后背诵古诗。

教学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班里很多孩子还是不会听讲,让孩子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不敢轻声语,恐惊天上人”,很多孩子没有被叫到回答,就干脆不听了。

我“使坏”专找那些手举得高高的孩子重复,不会,再找一个,还不会。

这样就暴露出来了。

今后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还要多关注其他孩子的听讲状态,并要进行反馈。

12月5日

今天给孩子们讲授了《雪孩子》的第一课时。

《雪孩子》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

它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了友谊、奉献、分离。

第一课时我以识字为主,通过朗读带领学生体会雪孩子和小白兔的友谊。

在导入环节,我先发问:

“你最喜欢冬天里的什么?

”最先发言的孩子只用词语表述,我接着引导:

“能否用完整的话?

”“你们都说的是在冬天里喜欢做的事,冬天还有什么东西是你的最爱?

”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回答,效果甚佳。

在识字环节,我先请孩子们读生字条,然后在我给出的广告牌中找出生字“冒”,“冒菜”的冒,接着通过观察发现有两个广告牌上的“冒”是错字,巧妙引导学生发现“冒”字写法上的特殊之处。

整节课轻松愉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上得比较扎实。

补:

12月4日

《敕勒川》是一首被人们口口相传的北朝民歌。

但相比于《夜宿山寺》这首小诗更难理解,再加上“敕、勒、川、苍、笼”这样的难字比较多,所以整节课在上的过程中不是很顺畅。

课后题中要求学生对古诗的意思进行口述,但上完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说得不是很理想。

我认为如果在学字“苍、茫”时,借助图片或者组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辽阔和天空的无边无际,难度会有所降低。

12月6日

今天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雪孩子》的第二课时。

在共读雪娃娃冲进火海救小白兔时,男女生有了不同的看法。

男生认为,这一段应该读出紧急的感觉,因为只有雪娃娃觉察到了屋子着火了,节奏要快,雪娃娃第一时间冲进去救自己的朋友。

男生抓住了“冲,连忙”和“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来读。

但细腻的女生则认为“找啊找啊”要读得速度慢一些,因为火很大,雪娃娃找了很久才找到熟睡中的小白兔。

抓住细节去体会,让男生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雪娃娃》是一篇很长的课文,而且教材要求初次体会“默读”,在教学中出了让学生了解默读方法,体会默读之外。

我发觉按照自然段让学生开火车读,其他同学不出声,看着书听读也是一种很好的默读形式。

学生既听了,有看着书一字一句地对照着读了,还能发现别人在读中的问题,一举多得,值得多多采用。

12月7日

今天进行了语文园地七的写话练习《把图画变成故事》。

课上我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让学生对主人公的出场进行填空:

有一天,(),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

接着引导学生把平日里积累的词语用到写话中。

我通过问题:

“小老鼠受惊时,表情是什么样的?

”“除了受惊,还有哪些词表示受到惊吓?

”并动笔让学生用一句话把小老鼠受惊的表现写具体。

最后一个动笔环节,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给这个故事编一个结尾。

这个过程学生容易天马行空,胡乱发散思维。

我先让学生不受限制地发言,之后和其他学生一起思考:

这个结尾合理吗?

哪里需要改动?

引导学生要合理地想象。

这节课还有两个不足之处:

①把主要的笔墨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小老鼠身上,把电脑中的大脸猫忽略掉了,如果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描写一下电脑中的大脸猫,后面体会老鼠的受惊就更顺畅了。

②学生写完之后给出一个范文固然不错,如果能把最后学生的作品投影上去,或鼓励或给出意见,都十分清楚明了!

比老师口述朗读效果好多了!

写话指导一直是我想要做好却又做不好的一个环节,但越是难啃的骨头越要啃,加油!

12月12日

今天进行了童话故事《狐假虎威》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我以识字和读文为重点。

创设了情境,以词语形式让学生巧妙地学习了本课的多音字和生字,教学中用形声字归类、换一换和字理等多种识字方法进行穿插教学。

后半节课以朗读为主,体会狐狸的狡猾,导致最后老虎“中计”。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但是仍存在识字未反馈的情况。

如果在设计的时候能够找到生字与课文的联系,进行随文识字,就会解决时间紧张的问题,还能高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举两得。

随文识字的难度要比集中识字难很多,但是目前二年级的长篇课文占多数,适合集中识字的儿歌渐渐没有了,所以随文识字会是做适合的识字方式,今后在新课中还得多尝试。

在写字指导中,除了引导学生关注每个字的关键笔画之外,还要特别留意关键笔画的起笔收笔。

课堂上不乏出现很多指导过的字学生在写的时候还是东倒西歪的情况,所以今后在指导写字时要有意识地调整侧重点。

12月8日

语文园地七中的字词句环节出示了几个描写自然景色的四字词语,并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见过的类似场景。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是初次听到这些词语,但都能说清在哪个季节,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词。

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试着用他们中的一个进行造句,写可难为他们了,造的句子五花八门。

虽然这个问题有点拔高,但同时我也在想:

二年级的孩子明白了词语的意思,却仍不会造句这一问题所很普遍,用什么办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造句呢?

12月11日

《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出示了四处不同地貌的地形和典型的景物。

学生在读词时没有问题,但是在寻找词语规律的时候有了困难。

有的孩子总结“海滩、沙漠、悬崖、高原”这组词语为“地点”,其他孩子立刻给出不同意见,指出应该为“地形”。

最后的造句环节,前三组很顺利,最后一组为“悬崖、青松、雄鹰”,明显不能造成“悬崖边上长者一棵高大的青松和盘旋的雄鹰。

”学生提出:

雄鹰不是长在悬崖上的。

最后根据这个造句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在不断的修改,全班孩子共同早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句子:

悬崖边上长着一棵挺拔的青松,它的上空盘旋着一只雄鹰。

12月14日

今天进行了《狐假虎威》的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把本课的生字全部进行了识记,但狐狸和老虎的经典对话朗读得不是很好。

因此,我的第二课时就抓住两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选出旁白、老虎、狐狸三个角色合作读课文,其他孩子就是“百兽”,教室过道就相当于森林深处孩子们演得不亦乐乎。

后半节课我抓住课题中“假”这个字,让学生不断读最后一句话,去猜“假”的意思,很多孩子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说明孩子理解的仍是“不真实”的意思,最后在读中才慢慢意识到,这里的“假”是“借,凭着”的意思。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继续努力。

12月15日

今天进行了《狐狸分奶酪》的第一课时。

整个教学环节和完整,有朗读、有识字、还写了2个字。

(有练写有展评呦!

)因为这一课我尝试随文识字,“酪”“捡”“拌”“嚷”这些字放在课文中进行识记,不但记住了字形,还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字义。

再加上《狐狸分奶酪》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发展,所以学生在感受读“狐狸”的“小熊”的对话时,感情十分充沛,非常投入。

但可惜的是,这节课没有带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如果能以填空的方法,带领学生总结一下课文主要内容,就更好了!

12月19日郭洋

早上带着孩子完成了《狐狸分奶酪》的练习册,发现在上完这一课后,孩子们存在几个知识漏洞。

①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在连词成句中,孩子们记得加句号,但是常常丢掉逗号。

(冒号、前引号就更别提了!

)平时给孩子讲连词成句的最后一步要不出声地读一读,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停顿换气,那里就得加逗号,可是这一点很多孩子没有掌握。

可能我的方法不够巧妙科学,如果看到的老师们有妙招的话,请赐予我吧!

②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勾画句子的题,会漏掉;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要给孩子强调,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尤其是阅读题,做完后要看看有没有漏题。

12月19日

写话批改:

问题:

①逗号不会使用;

例子:

我告诉弟弟老鼠怕猫他竟然信以为真。

②“了”总错写成“子”;

陈容乐当子班干部,他神气活现,得意极了。

③这是一个坏孩子写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