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2173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docx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

教学LI的与要求:

了解商业银行的起源于形成途径;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作用;了解并掌握其业务框架、每一类业务的构成及其主要内容;掌握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

6课时

难点:

资产负债管理

重点问题

1.商业银行的性质、类型与体制

2.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的内容

3.<<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4.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表外业务

5.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6.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

7.我国银行业的商业化道路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性质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兑换业是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先驱。

货币兑换业主要从事货币的保管和兑换业务。

铸币的材料、重量、成色不一致----货币兑换商-一保管、结算-一货币经营商-一银行业。

中国最早出现的金融结构为当铺或典铺。

早期的货币保管、货币兑换、提供异地支付。

货币兑换商积累了大量的货币,逐渐演变成为集存款、贷款和汇兑、支付、结算业务为一身的早期银行家。

1.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的建立(两种途径)

(1)山高利贷性质的银行转化为资本主义银行;

(2)直接建立的资本主义银行;

2.中国近代银行也的兴起:

I845年一英资丽如银行(东方银行)

I897年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买办盛宣怀创立.

1904年清政府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908年该为大清银行,19

I2年乂改为中国银行).

I906年中国笫一家纯粹山私人创办的商业银行一信诚商业储蓄银行(山无锡富商周延弼创办).

1907年镇江尹寿人创办了信义银行

清邮传部设立交通银行.

浙江兴业银行、北京储蓄银行、四明银行等相继成立.

——1911年总共有17家官办和商办银行.

1914-1921年全国设立私营银行96家.北四行;南三行.

I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四行、两库、一局”.四行: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两局:

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一库:

中央合作金库.

2、商业银行的性质:

从一般意义上讲,商业银行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主要为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提供短期贷款并从事短期投资的金融机构.从法律角度讲,它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各国对商业银行的称呼不同(商业银行一词的山来),但是凡称商业银行的就是经营上述业务.

以追求最大利润为LI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二、商业银行的类型

I.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

2.全能性商业银行(乂称金融百货公司).以德国为典型的大陆银行体系.

3.简单评述二者的优劣:

采取什么样的商业银行类型,这应当从一国的金融体制的总体考虑,而不能简单类比.金融问题不是一个独立问题,金融制度的优劣只能从该种金融制度是否适合该国的经济制度.

三、西方商业银行的体制(组织制度)

I.分支银行制;英国是典型。

是商业银行釆取中央集权的体制。

2.单一银行制;美国是典型;企图限制银行业的竞争和垄断。

但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和金融创新。

3.集团银行制;由一个集团成立一家股权公司,再由该股权公司控制两家以上的银行。

美最流行。

花旗银行集团。

4・连锁银行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表面保持独立,但所有权实际操纵在一人或一个集团手中。

在美国中西部实行的最多。

(3、4属于控股公司制)

5.代理银行制•银行相互之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的制度。

(跨国银行制)

总之,各国商业银行的集中趋势和分支行银行制的发展已成为必然。

四、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服务的功能

五、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根据产权结构,商业银行可以分为:

股份制商业银行;私人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

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形式。

六、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1、决策机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2、执行机构:

行长;业务和职能部门;分支机构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课本第七章)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主要让学生清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总额二负债总额+资本金,银行平衡表列出了银行的资金来源(负债)和资金用途(资产)。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资金用途)

负债(资金来源)

现金资产

银行资本

库存现金

存款

存款准备金

活存

同业存款

储蓄存款

在途资金

定期存款

贷款

借款

投资

向央行借款

固定资产

同业拆借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分析各项内容)

(-)银行的负债业务

:

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业务,该业务是商业银行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资金来源可以分为银行资本与银行负债两大类。

1、资本帐户(第六章)

银行资本的作用:

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覆盖银行风险损失(能够覆盖信用风险的损失;能够覆盖市场风险的损失;能够覆盖操作风险的损失);维护银行体系的健康。

银行资本不是运营的资金,这是与一般产业公司的资本有本

质区别的。

银行资本的内容

即银行资本包括银行成立时所招募的股本,普通股优先股的股金。

再加上储备金(公开储备;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和未分配利润(留存盈余)、资本盈余;混合型权益工具(特殊用途工具结构,信托优先工具结构);债务资本(可转换债券,累积优先股,长期次级债券)。

代表银行股东对银行的债权即净值,它等于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之差。

银行资本是对付其资产价值下跌的缓冲器,银行资产价值下跌可能迫使银行失去清偿能力(当银行资产跌至其负债总值之下时,银行便破产了)。

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贷款损失准备金。

贷款损失准备金与银行平衡表的资产方的准备金没有关系,它只是作为银行负债项目之一的银行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假定某家银行它考虑一笔贷款,比如100万将成为坏帐,因而在未来的某个时侯将从帐上划掉(价值为零)。

银行可以

将其100

万的收入从帐上提出,记入贷款损失准备金帐上,它使银行资本增加了。

贷款损失准备金增加的数额与报告期银行收入减少数额相等,即使它尚未真正损失这100万,在坏帐实际被勾销之前,它就被划岀了。

如果银行确认这100万贷款将不再指望得到偿付,从而决定将其从帐上勾销掉,其资产价值就将减少100万。

银行资本减少100万反映在帐户上就是贷款损失准备金减少100万。

然而此时的报告收入并不因贷款的勾销而受到影响,因为银行将这100万作为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出时,银行的收入就己经减少了。

增加贷款准备金将减少报告期收入从而可减少银行交纳的税款。

2、银行负债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

存款与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债务;广义是指在狭义的基础上,再加上资本性票据和长期债务资本。

1、支票存款(不付息的活期存款、付息的可转让提款单存款NOWS、超级可转让支付凭证帐户SUPERNOWS>货币市场存款帐户、电话转账制度、自动转账制度。

2、非交易存款:

是指不能直接签发支票的存款。

主要有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3、非存款性借款(其它负债):

向中央银行借款(联邦基金、再贴现);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借款;回购协议等

(二)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除了库存现金作为一级准备,以应付客户提存外,其余部分主要是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1、现金资产:

应收款项组成。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

由库存现金、存放同业款项、存放央行款项、

2、贷款。

贴现:

贴现付款额二票据面额X(1-年贴现率X未到期天数/360天)。

贴现形式上是票据买卖,实际上是信用业务,是债权债务的转移。

贴现和一般贷款的区别是什么?

按贷款对象来划分的贷款:

工商企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者贷款、对金融机构贷款、其他贷款。

贷款按有否抵押品分为有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

抵押贷款是以特定抵押品作担保的贷款,作为抵押的资产必须是能够在市场上出售的,抵押品资产的价值一般要大于贷款金额。

3、证券投资:

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银行证券投资的金融工具主要有:

(1)货币市场投资工具;

(2)资本市场证券;(3)创新的投资工具:

包括资产担保证券共同基金股份。

资产担保证券是指商业银行将某些传统的非流动性贷款经过技术处理后重新组合为同质量并可分割的标准贷款组合,以此为本金与利息的现金收入保证来发行证券,即资产的证券化。

过手证券:

其本金与利息通过证券代理人转交给证券持有人。

证券投资是为了增加收益和增加流动性,因此证券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风险小流动性高的政府债券及其所属机构的证券。

按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境内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

为什么?

伴随八十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趋势和金融业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金融混业经营已形成大趋势。

银行为什么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又投资于证券?

(1)银行通常投资于与他们所发行的证券具有不同到期期限的证券。

如果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正倾斜的,可以发行短期而投资长期的。

(2)政府证券的购买可能导致政府与银行其他的更有利可图的业务,并保持赢利帐户。

(3)政府证券通常有很强的流动性。

(4)使银行获得有吸引力的收益。

税收上的优惠。

(5)政府证券可以作为暂时性资金投资的方便工具,直至出现更有利的贷款机会或者是可以进行转让。

(6)证券的购买和出售可以用来很快地把资产组合的期限改变到某个需要的水平。

4、其它资产:

指商业银行自己拥有的固定资产。

占银行资产比重很小一部分。

三、111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二)中间业务:

1、含义:

凡是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管理费、佣金的业务统称为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不占用或很少占用银行的资产也不直接涉及银行自身资产负债金额的变化。

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业务,承兑业务也属于这一类。

中间业务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在国外中间业务发展相当成熟,美日英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在40%左右,花旗银行80%,中国在2001年四大银行中间业务平均仅占8.5%左右。

2、传统的中间业务:

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

重点分析信托业务和租赁业务。

(1)信托业务:

信托的定义:

是信用委托,是指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物的行为。

银行信托是经营金融性质的委托代理业务,即银行作为受托人按客户即委托人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处理所托管的财产,并为受益人谋利。

信托的分类:

按受托人从事信托业务的目的不同,可以将信托分为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二者的区别在于商事信托是收取信托报酬的。

按信托设立的根据是法律行为还是法律规定可分为设定信托和法定信托。

按受益人是委托人自身还是委托人以外的其他人,可分为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

按设立目的的差异分为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

据设立所依据的法律行为的不同分为契约信托和遗嘱信托。

按委托资产的不同分为资金信托、动产信托和不动产信托。

信托业务分为信托类业务和委托类业务。

两类业务的区别在于一是信托类业务的委托人只要求保证受益人的约定收益,而对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经营活动不予过问,而委托类业务中,委托人就信托财产的营运是可以限定的。

二是信托类业务的经营风险由受托人承担而委托类业务的经营风险由委托人和受益人承担。

各国经营这种业务的银行,大都需经政府批准并在有关管理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一般要求经营信托业务的银行必须将其信托部门与银行部门从营业场所、人事配备和会计财务等完全分开。

我国金融信托业源于191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的“保管部”,后改为信托部,1921年成立上海通商信托公司等一批专门信托机构,1935年成立了官办中央信托局,解放后曾在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信托部试办信托业务但很快撤销。

(2)租赁业务:

租赁是以收取现金为条件出让财产使用权的经济行为。

租赁业务是银行垫付资本购买资本设备,然后出租给客户并以租金的形式收回资金的形式。

此业务一般由银行控制的分公司经营。

租赁形式分为两类:

融资性租赁和操作性租赁。

融资性租赁又称为金融租赁,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租赁。

岀租人融通资金为承租人购买设备并其出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承租人定期付租金而获得使用权的融资和融物为一体的信用方式。

融资性租赁与银行信用的区别;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形式有四种:

口营租赁(直接租赁);转租赁;回租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平衡租赁)。

(三)表外业务:

1、定义:

凡末列于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则称为表外业务。

所有的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

广义上包括所有的中间业务,既包括传统中间业务(无风险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业务,如互换、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狭义指是指构成银行或有负债(即在一定条件下,如银行履行贷款承诺时或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对手违约时,相应的表外业务会向表内业务转化,成为银行的现实负债。

)的风险较高的表外业务。

2、狭义的表外业务的类型:

担保业务(备用信用证)、承诺业务、贷款出售及资产证券化等资产转换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及证券的发行和承销的投资银行业务。

主要分析前三类业务:

(1)备用信用证是银行为客户开立的保证书。

主要有两种类型:

契约履行担保;违约担保。

注意:

备用信用证与商品信用证的区别:

银行的连带责任与银行的第一性的负款责任。

承诺业务是银行向客户作出承诺,保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条件,随时应客户的要求提供贷款或融资支持的业务。

主要类型有:

信贷便利(信贷额度、贷款承诺)与票据发行便利。

(2)贷款出售:

银行将已发行的贷款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

银行提供售后服务。

贷款出售包括有追索权的贷款出售与无追索权的贷款出售两种形式。

四、商业银行的综合性多功能趋势

1.多元发展趋势;2.经济国际一体化导致金融国际一体化;3.现代通讯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造成银行经营能够的高度技术革命.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而对着如何按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原则进行经营,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问题.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

由于时代在发展,经济形式在发展,金融制度在发展,因此,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在演化,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经营的思路与方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及方法

(-)理论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从成立之日起到20世纪60年

 

代.

 

基本内容:

该理论认为,银行收入主要来自对资产的运用,银行能够对资产业务加以主动的管理,而银行的负债业务则主要取决于客户的意愿•银行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银行的业务应该放在资产业务,通过对资产结构的安排,以谋求三性原则的协调.该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内容如下:

1•真实票据论(商业贷款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要清楚为什么叫真实票据论.背景.十八世纪英国银行管理实践中提岀.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于1776年发表。

认为银行资产必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只宜发放短期的商业性贷款。

即对商品交换或商品生产及与之相关的物资储备发放贷款,因为短期的商业性的贷款具有自动清偿性质。

强调短期贷款必须以真实交易为基础,用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

缺陷:

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对贷款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忽略了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没有注意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从宏观角度看,自偿性贷款随经济周期变化而自动伸缩信用量,会助长经济波动。

2・可转换性理论.20世纪初提出.美、HG莫尔顿于1918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商业银行业务与资本形成》一文提出。

主要考虑可转换的对彖上,从而可以看岀从短期商业贷款向短期证券方面转换的趋势.背景:

金融市场的一定发展与金融资产的发展与交易的普遍性.理论认为:

为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1、预期收入理论.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借款人的确有用于还款的任何预期收入.而非贷款是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背景,20世纪40年代末,二战后,对资金需求的猛增并需求多样化。

(二)资产管理的一般方法资产管理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关系。

其一般方法是:

资金汇集法:

是把各种资金汇集,然后再把这些资金在各种适当的资产之间进行分配。

特点是按流动性大小来确定分配资金的顺序,强调资产的流动性,统一分配。

资金分配法:

是银行需要的流动性程度与其资金的来源相联系。

模型图是根据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和资金周转速度划分不同的资金来源。

特点是先分析资金来源性质然后再分配资金。

管理科学方法:

又称运筹学方法。

P169周骏

二、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及方法

(一)理论

时间:

20世纪60年代初期.背景:

银行业的高度控制与金融市场上的高利率的竞争,造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不足;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黄金时期,资金的需求缺口很大,也迫使银行也把目光转向资金的来源上.“脱媒”

基本思想:

商业银行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持银行的流通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摆脱消极负债的束缚.也就是说,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获得,而且也可以由负债管理扩大,即向外借款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领域广大,它的流动性就一定有保证.这样,银行就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它们投入高盈利的贷款或投资中,银行收益则将提高.

评价:

优点:

开创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途径,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发展成向外借款的主动型负债方式。

缺点:

银行的融资成本提高了;增加了经营风险;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P160夏

(二)方法

积极的负债经营,主要通过几条渠道:

拆借联储基金、出售大额存款单、利用贴现窗口、签定回购协议、借入欧洲美元。

总之,主动型负债是负债管理的主要方式。

其喑含的主张是:

只要银行借款市场扩大,商业银行就不一定非要在资产结构上维持较高的流动性不可。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方法

(一)、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时间:

20世纪70年代中期.背景:

市场利率波动剧烈的环境中,存贷款利率的变化会给银行净利息带来影响,因此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把目光转向如何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来保持一个净利息正差额.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

在融资计划期和决策中,策略性地利用对利率敏感的资金,协调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为股东取得更大利润.这种理论认为,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金融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才能实现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目标是“三性”并重。

广义资产负债管理:

银行管理者对其持有的资产负债的类型数量资产负债的总量及其组合同时做出决策的一种综合性资金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总量及结构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从而使利润达到最大化.

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对净利差的管理,即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之差,使其大小及变化与银行总的风险一收益目标相一直.使银行保持一个可以接受的利润率。

(-)方法:

一是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银行资产管理负债结构,使利率周期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大体相等。

即利用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二是运用金融市场上转

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

移利率风险的工具,

1

作为差额管理法的补充.具体如下:

、利差管理:

注意力集中在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息支出之间,保持一个可以接受的利润率。

银行必须对其资产和负债组合的到期日,利率结构和风险进行管理,使利率周期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大体相等。

即时间、利率的相匹配,并注意风险分散。

2、缺口管理是利差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

使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得到鉴别和对应,以便在利率周期全过程中达到最大的盈利能力。

所谓缺口是指利率敏感性资产超过利率敏感性负债的金额。

缺口管理的目标是发现在提供资金上的不平衡。

正缺口、负缺口、无缺口。

3、利率敏感性分析:

如果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是不对称的,通过分析,预先为利率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规划可能的行动方案。

四、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

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背景:

金融自由化、竞争、风险、成本。

VV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时间:

1987.12.10.1988.7在巴塞尔签署VV巴塞尔协议>>(注意:

1997年5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关于国际银行业国际监管二十五条核心原则,1997.9月签署.)

地点:

巴塞尔.

主人翁:

十国集团(美、英、法、日、联邦德国、加拿大、瑞典、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加上瑞士和卢森堡等12国中央银行行长会议.

内容:

讨论加强对经营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及风险的监管问题.会议通过并发表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该协议规定了资本与资产之间的比例的计算方法和确定比例的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

1.资本的组成.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

包括实收资本和公开储备.

附属资本:

包括未公开储备或隐蔽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债务一股本混合工具次级长期债务等.其中,核心资本在总资本中不得低于50%.见书P143和P450.

2・资本衡量标准:

风险加权制,即将银行合格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作为评估资本充足程度的主要尺度,而且将其他常用的衡量方法作为补充形式.协议所设计的风险权数体系主要侧重放在信用风险及国家转移风险方面,使用了五个风险权数来判断资产和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即0%,10%,20%,50%,100%,从而可将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种类资产以及表外项目,根据其广泛的相对风险进行加权汇总,最后得出风险加权资产.

3.资本比率的标准目标.协议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目标标准比率定为8%,其中核心资本成分至少应占一半,即最低应为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4%•

4.过渡期和实施安排.5年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各国银行可以将部分补充资本暂时算做核心资本.但从1992年末起,各国银行都将严格执行巴塞尔协议.

1997、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规范银行监管提出国际统一标准。

这一原则涉及面广,确定了有效监管系统所必备的二十五项基本原则,共分七大类,

(1)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

(2)发照和结构;(3)审慎法规和要求;(4)持续性银行监管手段;(5)信息要求;(6)正式监管权力;(7)跨国银行业。

核心内容有:

必须具备适当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目标、自主权等。

必须明确界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严格银行审批程序;对银行的股权转让重大收购及投资等,监管者有权审查、拒绝及订立相关标准。

重申《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强调监管者应建立起对银行各种风险进行独立评估监测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并必须要求银行建立起风险防范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程序,以及要求银行规范内部控制。

必须建立和完善持续监管手段,有权在银行未能满足审慎要求或当存款人受到安全威胁时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直至撤销银行执照。

对跨国银行业的监管,母国监管当向与东道国监管当局必须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密切配合;东道国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