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2373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docx

急救中心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师部分概要

心肺复苏+电除颤评分标准

项目

内容

操作要求及评分细则

标准分

扣分

实得分

1.准备

戴手套

0.5

心肺复苏

2.评估环境

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

0.5

3.判断意识

拍患者双肩

0.5

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亮有效

1

4.启动BLS

准备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和面罩

0.5

5.摆放体位

医生与患者体位正确

0.5

6.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

1

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1

7.人工呼吸

判断自主呼吸动作规范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首次通气有效

0.5

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

1

8.胸外心脏按压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扣手,两肘关节伸直

1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

1

观察患者面色

1

9.复检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1

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

电除颤术

1.准备除颤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

1

安放除颤电极板,报告心律情况“室颤,须紧急电除颤”

1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打开导电胶盖,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胶混匀。

1

2.安放电极板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左、右电极板各1分)

2

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得歪斜(左、右电极板各0.5分)。

1

3.选择能量

除颤能量选择正确

1

4.充电

充电

1

请“旁人离开”

1

5.电极板紧贴皮肤

电极板压力适当(左、右电极板各1分),观察心电示波(1分)。

3

6.与病人保持安全距离

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病人接触

1.5

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

1.5

7.放电

除颤仪充电并显示可以除颤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2

8.从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开始至除颤放电完毕的时间要求

不超过20秒钟(21-25秒扣2分,

26-30秒扣4分,31-35秒扣6分,

>35秒0分)。

10

9.除颤结束要求

除颤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1

清洁患者胸壁皮肤

1

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复检,心跳、呼吸恢复,心肺复苏成功”;清洁除颤电极板,正确归位电极板。

1

按压与人工呼吸总分

有效人工呼吸(仅绿灯亮,每次0.25分)

53

有效按压(仅绿灯亮,每次0.3分)

150~160秒5分;161~165秒4分;

166~170秒3分;超过170秒不得分;

少于150秒,则每5秒钟扣1分,135秒以下不得分。

合计

100

 

 

 

气管异物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要求

标准分

实得分

准备

病人体位摆放得当,抬颏推额,气道开放满意(2.5分)。

体位保持好、无回位(2.5分)。

5

 

去氮给氧2次:

动作正确,面罩位置恰当,通气时无漏气。

5

 

准备动作流畅、操作轻柔(2.5分),相关物品放置有序(2.5分)。

5

 

气管导管(1分)、喉镜镜片(1分)选择得当;检查喉镜灯管良好(1分)、关闭灯管备用(1分);气管导管塑性满意(1分),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1分),充分润滑气管导管(1分);准备牙垫;准备胶布(1分),挂听诊器(1分)。

10

 

准备时间不超过2分钟(超过扣2.5分)。

 

准备顺序颠倒(扣2.5分),未发现套囊漏气的导管用于插管扣(10分)。

 

操作

喉镜使用得当,手柄卧位恰当(5分),镜片深度适中(2.5分)。

不能有撬动门齿的声音(5分),声门暴露充分(2.5分)。

15

 

气管导管进入深度适当,模拟人未出现单肺通气(10分)。

10

 

气管导管准确进入气管(20分);重复操作动作(扣10分);误入食道(扣20分)。

20

 

充气气囊压力适中(2.5分)。

2.5

 

听诊双肺尖导管位置正确(2.5分),正确放置牙垫(固定翼不可压迫口唇)并撤出喉镜(2.5分);轻柔复位头颅无摔响(2.5分);正确固定导管(胶布长短合适、粘贴牢靠、不可粘住嘴唇)(2.5分)。

10

 

插管时间:

从开始插管(打开喉镜)至插管完毕、开始第一次有效气囊通气全操作过程不超过20秒(15分)。

15

 

奖励分:

插管时间<10秒(奖2.5分);10—15秒(奖1.25分)。

2.5

 

惩罚分:

插管后套管囊未充气就进行通气(扣10分),未听诊确认插管成功即放置牙垫、退出喉镜(扣10分)。

 

合计

100

 

 

环甲膜穿刺术

内容

总分

内容要求

分值

实得分

扣分原因

20

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

评估:

1、确认患者的喉部有异物堵塞

2、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

3、解释操作方法、目的,取得患者合作

8

洗手、戴口罩

3

用物:

手消毒液、环甲膜穿刺针或16号抽血用粗针头、丁型管、无菌注射器、无菌手套、、棉签、皮肤消毒剂、给氧装置、盛污物容器

7

65

1.携用物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5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并讲解操作方法及配合方式,取得患者合作

5

3、确认患者的喉部有异物堵塞,与患者去枕仰卧,肩背部垫起20-30CM,头后仰。

不能耐受者取半卧位

5

4、选择穿刺部位:

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甲软骨弓上缘之间与颈部正中线交界的凹陷处即为穿刺点

6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戴无菌手套

8

6、左手以食、中指固定环甲膜两侧,右手持环甲膜穿刺针或粗针头从环甲膜垂直进针

8

7.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出血,如出血较多应注意止血,避免血液反流入气管内

5

8.接注射器,回抽有气体,确定无疑后,垂直固定穿刺针,连接氧气装置

10

9.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呼吸是否改善

5

10.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整理床单位,安慰患者

5

11.洗手

1

12.记录

2

10

1.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分类整理使用后物

2.全过程稳、准、轻、快,符合操作原则

5

5

提问

5

1、目的

2.5

2、注意事项

2.5

 

呼吸机使用评分标准

项目

内容

操作要求及评分细则

标准分

扣分

实得分

使

仪表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1

评估(内容口述)

病人的年龄

0.5

病情

0.5

治疗情况

0.5

心肺情况

0.5

生命体征

0.5

血气分析报告

0.5

意识

0.5

体重

0.5

营养

0.5

睡眠、心理等状况

0.5

氧气筒

1

减压表或中心供气系统

1

呼吸机一台

1

模拟肺一个

1

呼吸回路(螺纹管道、湿化罐、贮水瓶、Y型接头)

1

灭菌蒸馏水

1

检查呼吸机的各零件是否完好

2

检查消毒的呼吸机管道有无过期,管道有无漏气

2

安装加温湿化罐(水位判断)

2

正确连接呼吸管道,接上模肺

2

解释

与患者家属沟通

1

接上呼吸机电源

2

检查氧气是否充足

2

检查减压表

2

将减压表连接到氧气筒上(口述)

2

开氧气

2

开减压表(顺时针方向开,逆时针方向关)

2

按病人需要调节

2

压力一般为0.25-0.3Mpa,如病人肺部阻力大,可适当调高些,最高压力不超过0.3Mpa

2

开减压表小开关

2

开空压机

2

开呼吸机

1

开加温湿化罐开关

1

根据病人病情,年龄设置呼吸机模式和参数

1

呼吸频率:

成人12-20次/分

3

 

使

 

 

 

 

 

Vt:

5-12ml/kg,并结合病情进行调整,维持气道平台压,<30-35cmH2O

3

每分钟通气量:

呼吸频率×体重Kg×9

3

峰值流量:

40-60L/M

3

吸气时间:

0.8-1.2s或吸:

呼比1:

1.5-2

2

吸氧浓度:

初始可予100%,酌情降低吸氧浓度到50%以下,并设法维持氧饱和度>90%

2

敏感度:

当病人没有自主呼吸时或呼吸很弱,让呼吸机辅助病人呼吸,敏感度调小些使病人呼吸肌减少耗氧量,如自主呼吸的恢复触发:

压力触发:

-0.5—1.5cmH2O,流量触发1-3升/分

2

加湿器:

进气端温度一般保持在32-35℃之间

2

纯氧开关:

在低氧血症、心跳呼吸骤停情况下,开纯氧开关键,给纯氧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以防纯氧中毒。

或按压100%按纽3分钟自然停止

2

PEEP:

其上限无共识,下限通常在P-V曲线的低拐点或LIP之上2cmH2O

2

人机连接

确认正常呼吸机正常工作后,将Y型接头与气道插管接头连接,并固定好管道,以防脱落

2

提问(随机提问3个问题)

机械通气的目的

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10

纠正低氧血症

降低呼吸功消耗,缓解呼吸肌疲劳

防止肺不张

为安全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提供通气保障

稳定胸壁(如肺叶切除,通过机械性扩张使胸壁稳定)

机械通气应用指征

较为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

10

意识障碍

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min或<6-8次/min,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氧合障碍:

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

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肺大泡和肺囊肿

10

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

严重肺出血

气管-食管瘘

降低平均气道压

呼吸肌的连续应用,使呼吸肌功能得到维持和锻炼,避免呼吸肌萎缩,有利于适时脱机;

改善V/Q比例

应用SIMV,自主呼吸易与呼吸机协调,减少对镇静剂的需要

CPAP

/PEEP的

增加肺泡内压和功能残气量,P(A-a)O2减少,有利于氧向细胞内弥散;

10

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在整个呼吸周期维持肺泡的通畅

对容量和血管外肺水的肺内分布产生有利影响

改善V/Q的比例

增加肺顺应性,减少呼吸功

人机对抗的原因

患者方面的因素:

如缺氧、气道分泌物堵塞、肺水肿、代酸、左心衰、神经精神因素

10

 

 

操作者呼吸机参数设置因素:

设置如触发敏感度、参数调节、通气模式设置不当等。

机器及通气管路因素:

漏气、积水、连接管道过细等

人机对抗的处理

心理护理

10

 

过度通气

对因处理

药物如镇静剂、麻醉性镇静剂、肌松剂

合计

100

成人儿童气道阻塞(清醒者)急救评分标准

项目

项目得分

扣分细则

实扣分

操作者仪态

5

态度欠严肃、认真各-2

着装不规范-1

评估

2

未评估环境安全-2

判断

呼救

8

未判断意识-4

判断意识的方法不对-2

未呼救-2

 

 

 

安全、舒适

4

未注意患者安全-2

未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2

询问、观察

8

未询问-4

未观察-4

鼓励咳嗽

3

未鼓励咳嗽-3

实施海式

手法

20

操作方法不正确-10

未能排除异物-10

检查意识、呼吸、循环

30

未检查-5

方法不当-5

意识不清时未实施仰卧海氏法-10

无意识呼吸心跳未实施CPR-10

整理

5

未整理患者、环境-2

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1

未洗手-1

未记录-1

 

态度

沟通

4

态度不认真-2

沟通技巧不佳-2

整体性

计划性

操作时间

6

整体性不好-2

计划性欠佳-2

超时-2

相关知识

5

相关知识不熟悉各-1

总分

100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比赛评分标准(伤员仰卧位)

项目

操作要求及评分细则

标准分

扣分

实得分

准备

观察周围环境安全后正面走向伤者

2

初步判断伤情(意识、截瘫)

2

告知伤者不能随意活动

1

 

急救员按分工准备物品及脊柱板,做好操作准备

1

调整颈部位置

术者急救员位置正确

1

使用头锁手形正确

4

急救员体姿正确

2

手指不遮盖双耳

3

助手食指置伤者胸骨正中指引,术者调整颈部位置

2

助手安置颈托

测量颈部长度手形正确

3

调整颈托

3

颈托使用方法正确,安置得当

3

术者初步判断伤情

检查顺序和方法正确

3

助手做胸锁操作

使用胸锁手形正确

4

急救员体姿正确

2

不得遮盖口、鼻

3

术者做改良斜方

肌挤压法操作

使用改良斜方肌挤压法手形正确

4

急救员体姿正确

2

手掌、前臂固定头部

3

翻动伤员于侧卧位

术者指挥,助手左右手交叉,将伤者轴位翻动于侧卧位

3

动作协调、平稳

3

助手检查伤员脊柱及背部情况

3

移动伤员于脊柱板

将脊柱板安置于伤员背部适当的位置

2

术者指挥,助手左右手交叉,将伤者轴位翻动于仰卧位

3

助手用胸锁手法固定头颈,手形正确

3

术者用斜方肌挤压法固定头颈,手形正确

3

助手双手交叉,术者指挥,将伤员用双前臂推至脊柱板适当位

3

急救员体姿正确

2

急救员动作正确,协调、平稳

3

固定伤员

安置头部固定器

3

按头部、胸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顺序规范固定

5

固定带松紧度适当

2

搬运伤者

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

2

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头颈部情况

2

选手操作手法规范,口令简洁,动作交替流畅

5

在规定5分钟时间内完成(计时从评判长宣布比赛开始至固定伤者在长脊板上并抬起伤者),每超过5秒(含5秒之内)扣1分

5

合计

100

 

导尿术(男)评分标准

项目

总分

内容要求

分值

实得分

扣分原因

10

仪表、语言、举止符合专业规范

2

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目的意义,取得配合

2

体位:

平卧位,两腿屈曲外展

3

用屏风遮挡病人

3

10

导尿包、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1:

20碘伏、治疗碗内盛消毒棉球、纱布、镊子

5

胶布、弯盘、治疗巾、别针、引流袋

3

屏风、便盆、剃刀、滑石粉

2

60

术者洗手,戴口罩、帽子

5

患者取平卧位,两腿曲屈外展,脱去对侧裤盖于近侧腿上,臀下垫治疗巾

5

先备皮(需留置导尿管时)清洗外阴,打开导尿包,按序准备用物。

10

消毒外阴原则:

先由外消毒阴阜、阴囊、阴茎;左手持纱布包住阴茎,翻卷包皮,右手持无菌钳夹碘伏棉球螺旋形消毒尿道外口、龟头、冠状沟,最后消毒阴茎、阴囊、大腿内侧等周围皮肤。

15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再次消毒,左手用纱布翻转包皮并夹持阴茎,固定持无菌钳夹碘伏棉球旋转消毒尿道口包皮和冠状沟,最后尿道口再加强消毒一次。

10

左手持阴茎与腹壁成60度角;分开尿道口,右手将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插入约12-15cm后遇阻力,左手向下压阴茎至水平位,继续插入约20cm见尿再插入1-2cm,(如为气囊导尿管则插入3-5cm将尿液引入弯盘内

10

导尿毕,拔导尿管,需留置者用胶布固定,整理用物,病人及床单

5

20

1、

2、

 

胸腔穿刺术

内容

总分

内容要求

分值

实得分

扣分原因

准备

14

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目的、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签知情同意书

2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避免剧烈咳嗽,保持体位

2

了解病变部位(阅胸片、视触叩听)

2

体位准备:

直立坐位,上身略前倾或仰卧高坡卧位,患侧略向健侧转

2

穿刺点选择:

气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胸腔积液可选腋前线第5肋间,腋中线第6肋间,腋后线第7肋间,肩胛下角线7—8肋间,少量或包裹性积液时B超定位,穿刺点避开局部皮肤感染灶,确定后标记穿刺点

6

6

胸穿包、无菌手套

2

3%碘酒、75%酒精、胶布

2

2%利多卡因,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必要时备容器

2

60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5

按序准备用物

5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巾、局部麻醉

10

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之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针头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达胸腔,接上50ml针筒,松开血管钳抽取胸腔内积液(如多次抽取,应于脱下针筒前将血管钳夹住以防空气进入胸腔)

20

助手协助固定针头

5

抽液毕拔针,针眼涂上3%碘酒并盖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胶布固定

5

术后交代注意事项,整理用物,填写检验单并送检标本

5

术后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

5

20

1、

10

2、

10

 

腹腔穿刺术

内容

总分

内容要求

分值

实得分

扣分原因

15

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目的、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签知情同意书

2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嘱患者排尿

2

了解病情,腹部查体,必要时测量腹围、脉搏、血压

3

体位:

取靠背椅坐位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

3

穿刺点选择:

①左下腹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l/3交点;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Ocm,偏左或偏右l.5cm处;③少量腹水取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④少量或包裹性积液,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⑤穿刺点避开局部皮肤感染灶,确定后标记穿刺点

5

11

腹穿包、无菌手套

4

3%碘酒、75%酒精、胶布,必要时准备皮尺、多头腹带、培养瓶、容器

4

2%利多卡因,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

3

54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5

按序准备用物

3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巾、局部麻醉

10

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路径逐步刺入腹壁,至阻力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进入腹腔,接上注射器抽取腹水,按需留取标本送检

20

抽液毕拔针,盖纱布,以手指按压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

10

术后交代注意事项,整理用物,填写检验单并送检标本

2

术后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

4

提问

20

1、

10

2、

10

 

洗胃机洗胃评分标准

项目

技术要求

分值

扣分

扣分原因

操作

准备

7分

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

用物

准备

全自动洗胃机1台及洗胃装置1付,抽胃包1,听诊器1,治疗巾1,50ml注射器1,手套1,治疗碗1,压舌板1,胶布,22号-28号胃管1,水温计1,弯盘2个,纱布,牙垫1

5

评估

患者

9分

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服药物的名称、剂量及时间

2

2、评估患者口鼻腔皮肤及粘膜有无损伤炎症或其它情况

3

3、安抚患者,解释洗胃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合作

4

操作

要点

74分

1、核对医嘱,根据病情准备用物及洗胃液,测量水温(25-38℃)(开始计时)

3

2、检查洗胃机的性能及各管道是否连接紧密,接通电源试机通畅,待机

2

3、携用物至床边,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做好解释有,义齿者取下义齿

4

4、根据病情、年龄选择合适的胃管。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

铺治疗巾于患者颌下定位,置弯盘于口角,洗手,戴手套

7

5、打开抽胃包置一次性物品于抽胃包内,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一般成人插入长度为45-55㎝。

5

6、润滑胃管前端10-15㎝,置牙垫

3

7、插入胃管,注意指导患者配合技巧(插入胃管10-15㎝咽喉部时,嘱清醒患者做吞咽动作;插管过程若出现恶心、呕吐,可暂停插管,并嘱深呼吸;如误入气管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应立即拔出,稍停片刻后重新插入;插入不畅时应检查口腔,是否胃管盘在口咽部,或将胃管抽出少许,再小心插入);如昏迷患者,左手将患者头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缓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

12

8、插入适当深度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口述三种并做其中一种)

8

9、将胃管固定在牙垫上,根椐医嘱留取胃内容物送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