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28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写作Word下载.docx

例文《游漓江》

(四)布置习作

写一篇游记。

要求:

(1)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

(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3)字体要工整,600字左右。

作文评讲

总评:

 

点评:

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知识与技能:

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和写消息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学生做记者向读者介绍本地的新闻人物或事件。

情感与价值:

教会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并作出快速反应。

教学重点:

掌握写消息的一些基本要求,写作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掌握消息的基本写法

1、标题全文的眼睛:

对标题的要求:

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标题形式:

主题式、主题加副题式、完全式等。

(举例)

2、导语:

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句话——最有价值,最核心。

对导语的要求:

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注意事项:

精心写好导语,是消息写作的重心。

导语的类型:

1、直接式导语。

(2)、延迟性导语:

如果我们从报道的文字表现方式上对导语进行分类,主要有几种类型,概述式,描述式,评述式,提问式等。

最长用的是概述式。

概述式导语就是对新闻的内容用概括的方式或者说直接叙述的方式写成的导语。

在概述式导语的写作中,特别要注意使用具体的新闻事实,对新闻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

永远记住,你是用概括式的语言对新闻的核心事实进行概括,不是对新闻进行概括性的评价,更不是概括表述你对新闻的观点!

导语写作的步骤 

第一,发掘新闻中能够构成导语的事实,找出新闻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要素。

苛刻地问一下自己,在你报道的这个新闻事件中,什么是最为重要的?

什么是与读者关系最为密切的?

什么是前所未有的、独一无二的?

什么是最不寻常的?

什么是读者最感兴趣的?

只有完成这个判断,你才有可能用最有吸引力和震撼力的事实写出有吸引力、有震撼力的导语。

第二,判断事件与谁有关?

--谁做的?

谁说的?

时间影响到谁?

人,永远是新闻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第三,决定导语写作的形式。

第四,寻找能够吸引受众的关键词语。

第五,审读导语。

3、主体:

——躯干,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对主体的要求:

材料具体、充实、典型性。

(1)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是最经典也是最基本的新闻报道结构。

这种结构的核心要求是用概括型导语描述出核心新闻事实,然后在新闻主体部分按照\'

重要性递减\'

的原则,先轻后重地依次展示对导语进行具体说明的各种新闻要素。

这种结构往往用于突发性新闻、重要事件新闻、硬新闻的写作。

导语:

最重要的新闻的简要概述

主体:

依照构成新闻事件、的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新闻进行详细解释 

(2)沙漏型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类型是按照新闻发生的时间进展展开新闻内容,它也被称为\'

纵向结构\'

它的特征是按照新闻事件的自然进程,以时间为主线,叙述出新闻事件的全貌。

这种结构的开始部分与金字塔结构非常近似。

概括新闻核心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展过程

例(沙漏型结构):

宝宝“心太乱” 

名医巧装修

  

本报讯 

10月27日,杜宝宝躺在浙江省儿童医院的外科监护病房里,已经顺利地度过了手术危险期。

这次手术成功成为省内儿童心胸外科手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在他身上我院心胸外科刷新了两个第一:

体重最低的体外循环以及体重最低的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矫治手术。

10月19日,杜宝宝出生在绍兴柯桥某院,在出生时杜宝宝不仅口唇青紫,呼吸也十分微弱,被当地医院初步判断患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的机会几乎没有,基本被判了死刑。

当天,杜家人带着宝宝来到我院。

经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主任医师诊断,发现杜宝宝患有罕见心脏病,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这种复杂心脏病的发病率只有几万分之一。

(3)其他常用的写作形式:

 焦点展开结构、板块组合结构

 这是一种按照新闻的主题要素,将新闻内容分门别类划分为不同的板块,通过板块的组合,完成整体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

4、背景的写作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件酝酿生成、存在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背景材料有助于人们理解新闻真实含义。

作用:

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分析新闻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说明新闻事件的意义;

表现新闻事实的特性、注释某些专有名词、专用术语等。

5、消息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消息写作的结构问题. 

(2)、新闻价值提炼不够 

(3)、新闻要素缺失:

没有新闻由头、没有背景交待 

、没有交待信息来源(4)、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有误 

(5) 

、写作艰深晦涩、堆砌专业词语 

二、教学反思:

写作训练:

写一篇议论文

1、观点要准确、新颖、深刻。

2、说理要深刻。

3、语言要鲜明、准确、概括、生动。

4、思路要清晰,要有逻辑性。

习作练习法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要使自己写的议论文赢得高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点深刻有创意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必须得有深刻而有创意的观点。

这里的深刻而有创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末言,还把观点是从司空见惯的事情、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

这样的观点,才能让人读了觉得目前一亮。

2、内容具体不空洞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搭了一个架子,看起来论点、论据、论证完整,可是只是一副架子而已,好比恐龙的骨架,空空洞洞,一无所有。

好的议论文,应该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精心搭配、严密组织的。

3、结构顺畅形式新

议论文的结构过去有一个严格的格式,即所谓“引、析、联、结”四步骤。

这曾是束缚我们的绳索,估计现在还是。

创新的议论文写作,不需要什么格式,只要言之有理,能证明我们提出的观点就行。

4、语言准确活泼

议论文不需要板起面孔说话,所以语言尽可能活泼一些,同时,议论文不得胡乱说话,所以语言要求准确。

5、逻辑严密且清晰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讲究逻辑的严密清晰,议论文尤其讲究。

一段毫无逻辑的话,只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

逻辑的严密体现在论证上。

话要严密,无懈可击。

清晰表现在行文上,让人读了一目了然。

训练题目: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在你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一定产生过不少的看法或主张。

把你的看法或主张以及支持这些看法或主张的理由写下来就是一篇议论文。

试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训练要求:

1、观点要明确。

2、要提出自己的事实依据或理论依据。

3、要讲清事实依据或理论依据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写作:

缩写小说

1通过缩写小说训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把握“缩写”的方法、原则。

3学会运用精练简洁的语言。

把握“缩写”的方法、原则。

一导入

有句幽默的小品语言“浓缩的都是精品”,今天课前我们就来谈谈这句话。

其实文章也一样能够浓缩,这单元我们学了四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学大餐“浓缩一下”,来进行今天的作文训练“缩写小说”。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用形式。

所谓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在不改变基本内容、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不改变顺序的情况下写成较短的文章。

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写作准备

主要针对“缩写”与“小说”的特点分别来进行。

1缩写:

找同学就小学学过的知识中说说缩写的要求等。

概括大意,不改原意

2小说:

三要素及情节发展的结构

三指导:

1、摘录法

抓住原文的中心和要点,以摘录原文重要语句为主,适当增加衔接语言,连缀成文。

缩写记叙文可摘录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重要语句缩写议论文可摘录原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保留主要论据,次要的事例、引文等,有的可以略去,有的可以从中作些摘录。

缩写说明文,可把最能说明事物主要特征的部分较多地摘录下来,而文中的枝节问题、与事物本质特征关系不大的部分可少量摘录或不录。

2、删除法

原文叙述或说明具体而细致,缩写时将这些删除,剪掉枝叶,留下主干。

缩写句子,保留强调的分句。

段落缩写可以抓住段中主句,其余的字句适当保留。

如记叙文,可删除次要人物、将要情节、非关键性的细节,以及一些描写和渲染性的语言等。

说明文可删除部分重复的例证、描写、议论性的文字,删除那些不直接影响说明对象的修饰性语言、叙述和次要细节,保留事物特征和本质的部分。

议论文可删除重复的分析、次要的例子以及非论证的部分。

3、概括法

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原文的意思。

记叙文,细致描写的部分可压缩成粗略的描写,详尽叙述的部分可压缩为概括叙述,详细的对话可以改为简略的对话等。

说明文,可概括那些对特征、本质解释的文字。

议论文,可将理论论据由具体引用压缩成概括引用,事实论据可由具体详细叙述变成概括略述,有的论据还可以一语带过。

也可以把几段文字压缩成一段文字。

还可以把段缩成句,长句缩成短句,以及把抒情性的句子缩成一般的陈述句。

以上三种方法可能结合使用,务必使缩写后的文章尽量保留原文精彩的句子或中心句,做到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特别要使保留的部分和变更的部分衔接自然吻合。

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打乱原文的顺序,另起炉灶,重新组织材料,更不能随意发挥,添枝加叶。

四写作训练

(一)回到原文分小组活动,每小组以本单元的一篇课文为例

1分别概括“三要素,情节结构,主题”;

2复述每篇课文;

3肯定学生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缩写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二)分项练习

1人物:

围绕人物让学生从原文中概括出相关的内容,例如人物特点,事件等;

2情节发展:

小组内分工,分别缩写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老师到小组内进行指导;

念学生的范文,互相交流。

五谈体会

学生通过一节课的训练,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收获。

六作业:

连段成篇学生动笔进行小说缩写

说明事理

1、要把所要说的事理弄清楚。

能分析出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抓住了事理的本质特征。

2、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理说清楚。

4、要锤炼说明的语言。

说明文具有科学性、通俗性和条理性,说明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明白易懂。

1、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理说清楚。

2、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把所要说的事理弄清楚。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事物所呈现的某方面现象产生的原因、功能及原理,使用方法及构造特点,或者事物的演变过程等,是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

它是针对事物的实体性和具象性来作介绍的,是客观地描述事物各个方面的特征。

它所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动物、植物建筑物、食品、书籍报刊等客观存在的物。

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的说明。

如何写好事理说明文呢?

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审准事理的说明对象

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

如《食物从何处来》,它的语法结构是“食物‖从何处来”。

文章要说明的是食物是怎么样来的。

弄清说明对象之后,就要就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

确定中心思想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是正确。

也就是说,我们解说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要有科学的根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其次是深刻。

深刻是指说明事物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使读者不仅了解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

第三是集中。

所谓集中就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但在确定中心时不能没有重点,没有中心,不能企图在一篇文章里面面俱到。

如果面面都讲得不深不透,反而会把中心思想给湮没了。

2、掌握说明的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材料,可以用逻辑顺序。

因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所以在写事理说明文时,我们必须将文章思路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保持一致,才能适应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

在写作时,究竟使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自身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确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3、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事理是比较抽象的要将基解说得通俗易懂,就要尽量利用人们熟悉、明白的东西来说明。

这时就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高度概括,科学严密;

举例子,用具体实例说明抽象事理,易于理解;

分类别,能完整而又清晰地把握事物特点;

作比较,考察异同,鲜明对比;

打比方,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列数字,准确简洁;

列图表,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而定。

4、使用准确的说明语言

说明语言既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

说明文的语言应做到“平实”与“生动”的和谐统一,要求准确简练、明白易懂。

准确,就是要求完全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不遗漏;

简练,就是要求用最少的话扼要地说明事物,不繁冗、不累赘、不堆砌、不做作、不拖泥带水;

明白易懂,就是读者易于接受,能理解。

当然要写好事理说明文,除了要掌握上面的一些方法技巧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多阅读报刊的科普文章,了解最新科普动向,既借鉴写作技巧,又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是要学会观察,分析事物的内部联系,培养我们透过现象提示本质的能力。

(三)训练题目: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

其实初中教科书中有不少是事理说明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科书不必说了,就是历史教科书中说明前因后果的部分,也属于事理说明文。

读了这么多事理说明文,让我们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事理说明文,应该是不太困难了吧。

(四)写作要求:

1、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2、语言准确、严密。

3、书写要规范。

第六单元 

写一篇读后感 

1、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

2、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情是纽带,感是核心。

因而,我们应在读上下工夫,在情上求共鸣,在感上作文章。

重点难点:

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

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之后,往往会产生一些感想。

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后写下的感想。

“感”,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有的是读文章引起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受;

有的是从文章中学到知识;

有的是弄懂的某个道理;

有的是受到的启发,教育。

读后感常见的写作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字“引”、“点”、“议”、“联”、“结”。

1、“引”:

要写好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而生的,没有对原文的研读,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我们在读原文时,应认真细致、悉心体会、反复琢磨、准确领悟,把握原文的主旨。

在此基础上,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本或文章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绝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本或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如果引述过多或过长,甚至只是照搬照抄原作,那就会叙多于议,造成喧宾夺主,“头”重“脚”轻了。

2、“点”:

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之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这类文字要少而精,不要拖沓。

观点提出来后,文章才能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写得明确、写得深刻。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议”: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

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联”:

围绕基本观点的论述拓展开来,去联系实际。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淡。

就事论事,放不开,感受不够深,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淡,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5、“结”:

就是结论。

结论的写法,或与开头相呼应,或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或强调某个重点,或发出号召。

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可以是劝勉式,还可以是鼓动式,这要视全文内容而定。

以上几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部分了。

(三)训练题目 

读书是美妙和精神之旅,是一件启人心智、怡人性情、令人快乐的事。

在读书过程中,同学们情感常常会随着文章的内容而起伏,或激动、或振奋、或悲伤、或愤怒……如果我们将读书时的体会、感受、领悟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试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四)写作要求:

1、要从自己感触最深、有话要说的方面入手来写。

2、要对文章或书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3、谈感想要联系自身或社会的实际,不要空发议论。

作文评讲

第七单元 

改写《曹刿论战》 

1、学会改写的要领 

2、忠于原作又不拘泥于原作,大胆想象要合乎情理。

3、恰当剪裁又要加以补充,自由发挥创造能力。

二、写作指导:

改写,就是对原文进行内容或形式的改变,是按照要求和需要把一种文章改变为另一种文章的作文方法,是对原作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再创造。

改写主要有两个基本类型,一个是形式上的改写,另外一个是内容上的改写但在有些时候也兼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改写。

形式上的是指体裁、表现方法、语言、人称等方面的改变,而不涉及内容的重大改变;

内容上的是指主题思想的转移和中心人物的改换。

另外,还有内容与形式兼有的改写。

无论内容或形式上的改变,仍然要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否则就不是另外创作了。

我们常见的改写形式有四种:

一、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二、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三、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文改为现代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四、改变文章的叙述方式把顺序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改写也是属于给材料作文,只不过所给的材料是一篇文章,比较特殊,它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但和其他的写作方式一样,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下面按改写的类型分别阐述。

1、改人称,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二是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此时应注意改文中的主要情节应与原文中的情节相符,而且如有人物描写的话,改写后应合乎人物的实际。

2、改体裁,即将原文的体裁改变,以另一种方式将文章表现出来,如将诗歌改成一般文章,将小说改成剧本。

改体裁时应注意:

既要紧扣原文内容,又要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文章既合乎原文内容,又合乎现代生活审美的要求。

3、改结构,就是在抓住原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将倒叙改为顺叙等。

这种改写,一般只要变动文章的开关部分,或删或增,当然,必须注意上下之间的自然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4、改主次,如把主要人物改成次要人物,把次要人物改成主要人物,相应的会涉及详写和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