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2891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docx

文学类文本小说考点梳理

2018届小说复习资料

一、基本知识

三要素

小说情节考点

考点一概括、梳理情节

常见设问:

(1)请梳理本文的脉络(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3)请概括小说中××的变化历程.

审题关键:

(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历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1、按小说基本结构或脉络梳理情节

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

2、从某一角度概括、梳理情节

按线索:

如《项链》

按场面(事件):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按情感、心理变化:

如《晚秋》

按特定人物行为:

如《枪口下的人格》

考点二线索

1、线索类型

某个人物、事物、事件、情感(心理)、空间、时间、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单线和双线

明线

暗线: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3、线索的作用

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⑤对文中某一人物的塑造作用

4、明暗线交织的作用:

1使情节更集中紧凑;②突出人物形象;③揭示主题

考点三小说中不同位置(包括句段)情节的作用

(一)开头段

1、方式:

悬念法

作用:

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方式:

写景法

作用:

①交代小说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⑤暗示故事结局

3其他作用:

1照应标题;②首尾呼应,强化主旨

(二)中间段作用

1照应和伏笔;②揭示小说的主题;③展现人物性格

(三)结尾段

1、方式:

出人意料的结局

作用:

①使情节波澜起伏,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与前文的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2、方式:

留下空白的结局

作用:

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3、其他作用:

1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卒章显志,深化主旨;③总结全文

(四)标题形式及作用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景、渲染气氛的作用

2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也有可能本身具有多重含义,寄托情感的作用.

3以形象特征为题,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作用。

(五)反复出现的细节或情节的作用

1营造某种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出现的“风雪"。

2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理和情感.

3暗示主题,映射象征

4突出时代气氛,展示地方特色,或者引起读者关注。

考点四赏析情节

设问方式:

(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

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4)本文在构思(结尾)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审题关键:

题干中有“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赏析情节与构思可以从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入手。

注意:

赏析情节这种题型,涉及到小说的线索组织、叙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方式、构思技巧的等多个方面,答题时要从文本特点出发组织答案.

(一)相关概念

1、情节叙述手法

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

2、情节结构手法

指的是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二)情节的叙述手法

1、叙述视角

1有限视角

即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作用:

叙述故事时讲究隐藏作者的意图,可以调动读者参与情节中进行推理、判断和评价,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2无限视角

即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作用:

作者可以随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交代、加工和处理,便于迅速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三)叙述方法及作用

1、順叙:

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

作用: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兴趣

3、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作用: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也叫追叙,对前面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

作用: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

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

平叙的方式有二:

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作用: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来龙去脉。

(四)叙述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

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2、第二人称:

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

如果对象是物,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2、第三人称:

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五)常考的情节结构模式

1、一波三折

2、在结尾出其不意揭示真相

(六)情节的构思技巧

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

(七)高频探究类探究题

1、小说的结尾是否合理?

回答方向:

①前面的情节(包括标题)是否有伏笔暗示;②对主题的深化;③情节突转造成的艺术效果;④对人物形象的丰富;⑤提供给读者的想象空间

2、小说中某处的文字是否多余?

回答方向:

①文字上下串联是否顺畅;②情节完整与不完整的不同艺术效果;③人物是否丰满;④主题是直接揭示较好还是含蓄蕴藉较好;⑤文字对典型环境营造的效果

 

高考小说阅读专项练(第1讲 情节类题)

2014全国卷I《古渡头》见《创新设计》P212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

“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1、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6分)

 

2、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7全国卷I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

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

水!

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

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

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

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

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

”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

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

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

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

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

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

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

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5分)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随堂巩固落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

一棵树的故事

王建平

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延续。

春节刚过完,西村村长陪县减灾办的科技人员上山来,对有隐患的山体进行一番考察后,拟定一个议题:

全村唯有村民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着松酥山体,此处属泥石流重大隐患区,入夏前必须搬下山。

此事一传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房了,真是有福。

哪料,风声吹进刘有福的耳朵里,他心烦意乱,嘴与老屋的门一下紧闭起来。

心想,住山上五六十个年头,那坡那梁那路那草那花那田那地的样儿全烙在心中,我跟它们知根知底知深知浅知冷知暖的日子数不清,哪舍得离开呀?

这天朝阳照亮山梁,刘有福开门晒太阳,门一开就跟门外的人照上面.见村长第九次上门来,刘有福一下蹲地上,勾下头.

村长说:

“五叔,这山上真的那么好吗,山高路难行,这些年夏天的暴雨季节夜里,你和五娘做过一个完整的梦没?

"

刘有福没出声,他咋会不知山洪的冲击声跟雷声搅在一起,夜里可吓死人了,他和老伴儿常常缩在墙角听天由命……老伴儿去年病故……想到这儿,他抬头吭了一声。

“我的老房子搬下山?

“肯定的。

"村长应.

“我的鸡鸭猪狗牛全下山?

"刘有福又问.

“那是必须的."村长应。

“那……我的……这棵树?

"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山!

“当……当然……"村长仿佛没想好就从嘴里遛出了几个字.瞬时,他才明白老人家的愿望。

老人家的那棵树太大太粗了,要搬下山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刘有福老屋前有一棵黄桷树.

七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刘有福二十多岁的爹,趁一个风雪夜看守得不严,从壮丁集中营逃出来,路遇一位砍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好几天粒米未进,靠喝冬水田里的水和手上的树枝拄回家。

到家后他爹在门前用锄头挖下一个坑,栽下了树枝。

没想到呀,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树-—悬根露爪,树干粗壮得两人合围。

树体歪斜,长相怪异,主枝横伸,树冠宽阔,枝繁叶茂.刘有福常想,树是爹,爹是树,这么些年有爹陪伴,心里总是满满的。

住西村山脚下的二宝,四十岁不到,闯荡过好几个省,是村里村外的大能人。

二宝每次来见刘有福,嘴皮子热乎极了。

二宝第三次上山,五叔前五叔后贴住刘有福的屁股转.

“五叔,”二宝向刘有福敬上带把儿的烟,“我想好了,愿出3000元买你的这棵树。

叭—-刘有福将一口痰射出两米多远。

“3500元呢?

"二宝脸上堆积着笑。

刘有福的目光移向树,眼睛不动了。

那树,古态盎然,叶片儿油绿光亮,有数不清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正在树上嬉戏,它们不离开树,爱恋着老屋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更没嫌弃过刘有福和他鸡鸭猪狗牛们身上传递给它们怪怪的酸味……刘有福眼睛湿了。

“五叔,5000元怎么样?

”二宝加价.

刘有福把手中烟锅嘴儿在地上敲了敲,起身扛起一头白发迈向老屋。

二宝没想到,他五叔在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说:

“侄儿——你能,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

三个月过去,刘有福在山下的新屋建好了。

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屋门前栽好。

刘有福牵着牛在草地吃草,他远远地望着新栽下的树干,入神了,连二宝的侄儿小强来到自己面前也没察觉.

“五爷,二叔是真心想得你的树,活树没到手,等树死了,他还要来买.”小强对着刘有福的耳朵说。

“嗯?

”刘有福回头盯住小强。

“二叔说树的根部可以打造成根雕茶几,树干和粗枝可雕刻成上百件工艺品,他已访好了买家,那人报价58000元。

“树会死?

”刘有福眼睛闪烁一下。

“会的,树下坑的头天晚上,二叔在后半夜往坑底的泥土里埋了生石灰."小强接着说,“化学课学过,生石灰被水泡散了就成了石灰水,石灰水具有强碱性,会烧死树根的……”

夏去秋来,刘有福的树发出的新芽变成了嫩绿的小叶儿。

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了新土。

树呀,你命大,二宝埋下去的生石灰还没化开,要不……

刘有福独自来到镇上的学校,他为并不沾亲带故的孙子小强交了5000元的生活费.面对老师的询问,刘有福说:

“谢老师啦,那娃儿的书没白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村长九次上门劝说刘有福入夏前搬下山,主要是因为刘有福的房屋紧贴松酥山体,在夏天的暴雨季节一旦发生泥石流,就会危及生命安全。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听到二宝提出买树时将一口痰射出老远,二宝加价后在地上敲烟锅嘴儿等处,表明刘有福是一个怪癖、不知变通的人。

C.小说画线处关于黄桷树的描写形象而富有诗意,描绘出刘有福一家与树相伴相融的和谐画面,这样的描写强化了刘有福对故宅的不舍之情.

D.小说以补叙的方法,介绍了刘有福请人与小强挖坑救树的相关内容,不仅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而且丰富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5分)

 

★3。

小说写“树”的两次遭劫经历,每次表现都不同,躲过劫难的原因也不一样.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小说中的形象考点

考点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4.从分析环境入手

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注意:

1、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去分析;

2、要结合叙事情节,要根据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分析,要分析作者带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概括人物性格常用术语

1、勤劳、朴实、善良、真诚、执着、顽强、守信、踏实、谨慎、从容淡定、乐观开朗

2、自私、虚伪、贪婪、卑鄙、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心胸狭窄、爱慕虚荣

3、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

4、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5、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

6、粗鲁、无耻、损人利己

考点二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1、对情节产生推动作用

2、对主题的作用:

①通过塑造主要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②通过主要形象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③借助主要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二)次要人物的作用

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牵线搭桥,推动情节;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

3、衬托主要人物,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为群体人物.

6、揭示主题,增加艺术感染力

考点三人物形象手法

考点四物象的作用

1、突出人物性格

2、揭示深化主题

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串起相关情节

4、交代环境

5、具有象征意义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

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

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

接着,他开始踱步。

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

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

我想象大海上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

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

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

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

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

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

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

爹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

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头,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

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

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

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

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

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

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

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

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

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被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

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

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等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展现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

B.小说中“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写出天气由晴转阴的突变,渲染了一种阴沉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写“船长”指挥“抗击风暴”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对“疯子船长”的刻画就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现了“疯子船长”发病的过程并表现了“疯子船长"的执着。

D.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其中“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2。

小说中的“爹”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概括。

(5分)

 

★3。

你认为作者塑造的“疯子船长"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

 

小说环境描写考点

考点一环境的类型

(一)自然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二)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考点二环境描写的常见手法

(一)描写技巧角度

1、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细描;

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二)写景角度

1、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2、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3、写景顺序: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考点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