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3209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docx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学时:

102学时学分:

6分

理论学时:

102学时适用专业:

广告

大纲执笔下:

刘运好胡传志俞晓红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广告专业本科阶段必修课程。

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

(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

(5)提纲中加*号的为背诵篇目。

3、课程教学改革

(1)正确理解文本,是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

同时要求学生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

(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3)推行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经典、难点的作品列为讲授内容,而将次要的易懂的作品列为自学内容。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学期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品选(34学时)

一、《诗经·关雎》*(1课时)

1、关于《关雎》的主题;

2、关于抒情主人公。

3、《关雎》艺术特点:

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思考题:

《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

二、《诗经·伯兮》*(1课时)

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

2、《伯兮》的艺术:

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

思考题:

简析“杲杲出日”一章与第一章的情感的逻辑关系。

三、《诗经·采薇》(1学时)

1、《采薇》与《诗经》的戍边诗。

2、《采薇》的内容分析:

前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之因。

中间两章追述紧张的战斗生活。

最后一章由追忆过去转入眼前。

3、《采薇》的艺术:

兴与赋的结合;概括与具体描写结合;写景的翻进一层。

4、《诗经》重章叠句的手法、赋比兴的关系。

思考题:

(1)《采薇》中的“兴”与“赋”有何关系?

(2)从《姜斋诗话》对“昔我往矣”一章的评价,分析其艺术特点。

四、《楚辞·山鬼》(1课时)

1、《山鬼》与屈原其他作品。

《九歌》与楚地民歌;《九章》与屈原思想生平。

2、《山鬼》形象与主题。

关于《山鬼》形象主题的几种争论;人神恋歌。

3、《山鬼》内容与艺术。

结构与层次;人物与心理;抒情与写景;衬托与渲染。

4、《楚辞》的流变。

思考题:

简析山鬼主人公形象与主题。

五、《左传·晋楚城濮之战》(2学时)

1、战争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后对时局的影响。

战争发生的原因:

深层原因——晋楚争霸;直接原因——宋国背楚向晋,晋灭曹卫。

战后对时局的影响:

晋国称霸。

2、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叙事结构完整曲折;叙述线索明暗交错;事件剪裁详略结合。

3、人物的语言与形象。

文中主要人物子玉、先轸、子犯、栾枝均是通过各自的语言透出其个性与性格特点。

思考题:

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六、《论语·侍坐章》(1学时)

1、《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编撰;《论语》的思想核心;《论语》的文学意味。

2、《侍坐章》的文学色彩。

鲜明的人物形象;活泼的语言形式;诗化的人生境界。

思考题:

(1)《侍坐章》的人物与语言。

(2)从《侍坐章》看《论语》的文学色彩。

七、《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2学时)

1、《孟子》简介。

《孟子》的作者与编撰;孟子的思想核心;《孟子》与《论语》风格的不同。

2、《孟子》的论辩艺术。

严谨的逻辑结构;精湛的论辩技巧;独到的语言艺术;奔泻的文章气势。

3、《孟子》文章的影响。

对韩愈、三苏、桐城派的影响。

思考题:

《孟子》的论辩技巧。

八、《庄子·逍遥游》(3课时)

1、庄子简介。

2、《逍遥游》的哲理与艺术。

荒唐之言:

语言的挥洒与谨严;鲲鹏展翅:

意象的幻化与真实;逍遥自由:

寓意的哲理与诗性。

思考题:

《逍遥游》的哲理与诗性。

九、李斯《谏逐客书》(2课时)

1、背景与中心思想。

2、艺术分析。

严谨的结构;构思的巧妙;对照的手法;奔迸的气势。

思考题:

《谏逐客书》对《战国策》文风的继承。

十、《汉乐府·陌上桑》(1课时)

1、关于罗敷形象的争论。

2、罗敷形象的创造。

正面烘托;侧面渲染;以对话展示人物性格;以自白显现罗敷智慧。

思考题:

(1)试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侧面渲染手法。

(2)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形象塑造方法

十一、《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课时)

1、解题。

《迢迢牵牛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

2、艺术。

拟人:

化景物为情思;写人:

化清冷为妩媚;结构:

化双起为单承;叠字:

化叙述为描摹。

思考题:

情景交融的艺术。

十二、司马迁《项羽本纪》(4课时)

1、史学价值。

2、文学价值。

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结构分析;单一与丰富的统一——人物分析;叙述与描写的结合——艺术分析。

思考题:

(1)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记》的互见法。

(2)史传文学的人物塑造。

十三、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1课时)

1、组诗的内容。

2、艺术分析。

单视点的结构——乐府诗的结构方式;质朴的描述——对汉乐府诗风的继承;飞动与壮阔——诗人自我的精神境界。

思考题:

(1)诗人自我境界的显现。

(2)以《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为例简析曹操“气韵沉雄”的特点。

十四、曹丕《燕歌行》*(1课时)

1、解题。

《燕歌行》与“秋风”、“别日”二曲的关系。

2、内容与层次。

3、艺术分析。

秋风萧瑟——写景;泪下沾衣——抒情;短歌微吟——节奏。

思考题:

(1)曹丕诗歌的“文士气”。

(2)比较曹丕与曹操诗歌风格。

十五、曹植《白马篇》*(2课时)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

奇警的形象;飞动的气势;铺陈的手法。

思考题:

《白马篇》与曹植早期诗歌的风格。

十六、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1课时)

1、《咏怀诗》生成的原因。

2、《咏怀诗》的基本内容。

3、“夜中不能寐”的思想与艺术串讲分析。

思考题:

“夜中不能寐”抒情的基本特点。

十七、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1课时)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对比的艺术。

比兴中的对比;抒情中的对比;引史中的对比。

十八、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2课时)

1、“少无适俗韵”讲析。

2、“结庐在人境”讲析。

3、陶诗艺术风格。

第一,自然——取景、写心、写意;第二,平淡——情淡、语淡、结构淡;第三,玄远——质而绮、癯而腴;第四,浑融——画面浑融、情景交融、理境统一。

思考题:

陶诗情、景、理的统一。

十九、谢灵运《登池上楼》*(1学时)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

挣扎沉沦——诗的情感;谢家春草——诗的警句;精雕细刻——诗的技巧。

思考题:

(1)谢灵运山水诗对诗歌意境的开拓。

(2)比较陶诗与谢诗风格的异同。

二十、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1学时)

1、解题。

2、“对案不能食”的讲析。

3、鲍照与七言歌行体。

思考题:

(1)鲍照对乐府的吸收与改造。

(2)比较左思与鲍照诗风的异同。

二十一、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学时)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

发端结响;写景层次丰富而又和谐完美;凄婉的情感。

4、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

思考题:

比较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抒情艺术的不同。

二十二、《西洲曲》*(1课时)

1、解题。

2、《西洲曲》讲析。

3、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选取生活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整体情韵不同。

思考题:

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二十三、曹植《洛神赋》(2学时)

1、赋的创作时间。

2、凄艳的爱情传说。

3、赋的内容与主题。

4、赋的表现艺术。

鲜明生动的形象;刻画细腻的情感;华美绮丽的语言;铺张渲染的描写。

5、与《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简要比较。

思考题:

《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二十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课时)

1、关于“序言”。

2、结构与层次。

3、情感的挣扎与超越。

4、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融。

思考题:

(1)情感的挣扎与超越。

(2)简析赋所表达情感的深微特点。

阅读篇目:

《夸父逐日》、《鯀禹治水》、《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蒹葭》、《丰年》、《湘君》、《湘夫人》、《秦誓》、《晋公子重耳出亡》、《冯谖客孟尝君》、《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上邪》、《饮马长城窟行》、《白头吟》、《鱼我所欲也章》、《劝学章》、《公输章》、《过秦论》(上)、《陈涉世家》、《报任少卿书》、《苏武传》、《蒿里》、《悲愤诗》、《名都篇》、《泰山梁甫行》、《吁嗟篇》、《情诗》、《悼亡诗》、《咏史》(弱冠弄柔翰)、《咏荆轲》、《读山海经》、《玉阶怨》、《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拟咏怀》、《登楼赋》、《小园赋》、《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出师表》、《求自试表》、《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

参考书目:

袁轲《中国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朱熹《诗经集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

金开诚《楚辞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朱熹《楚辞集注》(蒋立甫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牛洪恩《战国策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杨柳桥《庄子译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余冠英《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第二学期唐宋文学作品选(34学时)

一、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学时)

1、本文的性质。

2、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

命途多舛,穷且益坚。

3、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4、骈文规范的遵守和创新。

5、结构特点。

6、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

7、典故的运用。

思考题:

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

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学时)

1、写作背景

2、感情特点

3、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思考题:

(1)诗中的感情与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的关系。

(2)为什么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学时)

1、层次内容。

2、感情特点。

3、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

4、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

5、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诗中的感伤情绪?

(2)分析该诗的艺术成就。

四、王维《山居秋暝》*(0.5学时)

1、内容。

2、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

3、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

思考题:

体会该诗诗画乐结合的艺术境界。

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0.5学时)

1、感情特点。

2、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巨大的影响。

思考题:

与其他送别诗相比,该诗感情上有什么特点?

六、高适《燕歌行》*(1.5学时)

1、写作背景。

2、思想意义。

3、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4、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考题:

(1)该诗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

(2)分析该诗的思想性。

(3)诗中写景的作用。

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5学时)

1、诗中的奇情壮彩。

2、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3、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

4、语言及音韵特点。

思考题:

(1)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2)以此诗为例,分析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

八、王昌龄《出塞》(0.5学时)

1、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

2、理解此诗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

3、议论的作用。

思考题:

理解后两句议论的意义。

九、李白《蜀道难》*(1.5学时)

1、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

2、层次内容。

3、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4、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

5、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

6、语言特点。

思考题: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

(2)试分析该诗的章法结构。

十、李白《将进酒》*(1学时)

1、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2、纵横跌宕的结构。

3、雄奇狂放的风格。

4、夸张手法。

思考题:

(1)如何评价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

(2)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十一、李白《望庐山瀑布水》*(0.5学时)

1、瀑布的神采

2、诗人的主观色彩。

思考题:

(1)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此诗的主观性。

(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

十二、杜甫《兵车行》*(1学时)

1、写作背景。

2、诗歌内容。

3、记事与记言结合。

4、语言特点。

思考题:

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

十三、杜甫《春望》*(0.5学时)

1、情景与时事交融的手法。

2、诗人自身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思考题:

分析此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十四、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学时)

1、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2、分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思考题:

该诗怎样表现其欣喜若狂的心情?

十五、《李凭箜篌引》*(1学时)

1、描写音乐的名篇之一。

2、艺术特色。

思考题:

阅读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分析该诗与他们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之处。

十六、白居易《长恨歌》*(2学时)

1、创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主题辩析。

4、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

5、完整曲折的情节。

6、传神的人物描写

7、浓郁的抒情气氛

8、章法和语言特点

思考题:

(1)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该诗与它的不同之处。

(2)李杨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诗人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

(3)分析该诗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十七、韩愈《张中丞传后序》(2学时)

1、创作背景。

2、思想主题。

3、议论与叙事的结合。

4、英雄形象的刻画。

5、气势充沛、饱含感情。

思考题:

(1)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

(2)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

十八、杜牧《山行》*(0.5学时)

1、色彩鲜明的画面。

2、“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哲理内涵。

3、凝炼的语言。

思考题:

理解诗中丰富的内涵。

十九、李商隐《无题》*(1学时)

1、精纯深挚的爱情悲歌。

2、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

思考题:

以此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二十、李煜《虞美人》*(1学时)

1、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

2、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题:

帝王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二十一、柳永《望海潮》*(1学时)

1、内容及其意义。

2、铺叙技巧。

3、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思考题:

理解以赋为词的手法。

二十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0.5学时)

1、清秋怀人之情。

2、境界开阔高远。

3、风格。

思考题:

该词境界有何特点?

二十三、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0.5学时)

1、上下片的内容。

2、以乐景写哀情。

3、暗用典故。

二十四、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0.5学时)

1、遗貌取神的手法

2、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思考题:

分析该诗遗貌取神手法的意义。

二十五、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学时)

1、感情内容。

2、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

3、白描手法。

思考题:

该词上片一般理解为梦前所思,你赞同吗?

为什么?

二十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0.5学时)

1、主题。

2、以生活小事包含人生哲理

思考题:

体会词人的乐观达的精神。

二十七、《念奴娇》*(大江东去,1学时)

1、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2、“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

3、豪放词的代表作。

思考题:

分析该词的豪放风格。

二十八、苏轼《前赤壁赋》(1.5学时)

1、创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复杂的心情。

4、主客问答的意义。

5、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

6、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

(2)结合欧阳修的《秋声赋》,谈谈文赋的特点。

二十九、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0.5学时)

1、忆旧怀人的怅惘。

2、对前人诗句的借用点化。

3、分析“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结构特点。

思考题:

分析该词的结构特点。

三十、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0.5学时)

1、传统题材的突破

2、以议论入词

3、对神话题材的巧妙把握

思考题:

比较同类诗词,看秦观该词的新意。

三十一、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1学时)

1、美人过后的怅惘。

2、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思考题:

分析结尾几句比喻的新警独到之处。

三十二、李清照《声声慢》*(1学时)

1、创作背景

2、感情内涵。

3、借秋景以渲染愁情。

4、十四个叠字的运用。

5、音韵悲切。

思考题:

该词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就愁情和风格而言,与前期词作有什么不同?

三十三、陆游《游山西村》*(0.5学时)

1、思想感情。

2、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思考题:

该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有何异同?

三十四、陆游《示儿》*(0.5学时)

1、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2、永远的遗恨。

思考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陆游的爱国情怀。

三十五、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1学时)

1、感情内容。

2、结构大开大合,层层转折。

3、豪放而不失蕴藉之致。

4、大量用典。

思考题:

清人谭献说该词有“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请谈谈对此的理解。

三十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机动)

1、创作背景。

2、怀古与伤今的结合。

3、大量用典的意义。

4、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思考题:

王国维说: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请结合苏、辛的代表作,谈谈对此的理解。

阅读篇目:

骆宾王《在狱咏蝉》、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观猎》、《使至塞上》、《终南山》、《鹿柴》、《竹里馆》、王昌龄《闺怨》、高适《营州歌》、岑参《逢入京使》、李白《行路难》、《长干行》、《塞下曲》、《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峨嵋山月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望岳》、《月夜》、《羌村三首》、《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登高》、韩愈《山石》、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轻肥》、《上阳白发人》、《琵琶行》、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杜牧《赤壁》、《泊秦淮》、李商隐《锦瑟》、《贾生》、《夜雨寄北》、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三戒》、白行简《李娃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梦江南》(梳洗罢)、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柳永《雨霖铃》、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执勤)、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如梦梦》(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祝英台近》(宝钗分)、《清平乐》(茅檐低小)、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王安石《明妃曲》、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黄庭坚《登快阁》、《题竹石牧牛》、范成大《州桥》、《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陆游《关山月》、《五月十一日梦从大驾亲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梦断香消四十年)、欧阳修《秋声赋》、《与高司谏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方山子传》、《后赤壁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参考书目:

《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第三学期元明清文学作品选(34学时)

一、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3学时)

1、三桩誓愿的作用。

2、窦娥的主要性格特征:

(1)具有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格。

2)善良质朴,对亲人充满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之情。

思考题:

(1)《窦娥冤》中三桩誓愿的实现有何作用?

(2)《窦娥冤》中窦娥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结合作品细节给予说明。

二、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4学时)

1、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选取富有特征的景色,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

2、心理描写的作用。

思考题:

《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景物与心理描写有何作用?

三、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学时)

1、结句含义:

点醒题旨:

无论兴亡,受苦难者是百姓,立意高远,胜于一般怀古之作。

2、语言特点。

思考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结句有何含义?

四、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1学时)

1、解题。

2、代言体的作用。

思考题:

《哨遍·高祖还乡》中代言体形式的作用何在?

五、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2学时)

1、赵五娘形象。

2、语言风格:

本色自然,虽是曲词,却运用口语入内,不事藻饰,生动自然。

思考题:

《琵琶记·糟糠自厌》中吃糠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六、归有光《项脊轩志》(2学时)

1、结构特点。

文章所记琐事繁多作者围绕思念亲人这个核心,将所取材料交互编织。

2、语言特色:

简朴精练。

思考题:

分析《项脊轩志》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

七、王 磐《朝天子·咏喇叭》*(1学时)

1、解题。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