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3251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9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docx

沉井顶管法施工组织设计共43页

武汉天然气高压外环线工程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车墩口-武鄂高速段武鄂高速顶管工程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编制:

项目经理:

审核:

武汉市燃气热力工程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月

一、编制原则及依据…………………………………………………………5

1、编制依据……………………………………………………………………5

2.编制原则……………………………………………………………………5

3、编制目的……………………………………………………………………6

二、工程概述…………………………………………………………………7

1、工程概况……………………………………………………………………7

2、地形地貌特征………………………………………………………………7

3、地基土层结构特征…………………………………………………………7

4、工程的特点…………………………………………………………………7

5、总体布置……………………………………………………………………7

三.开工前准备………………………………………………………………10

四.沉井施工方案……………………………………………………………10

1、工作坑位置…………………………………………………………………10

2、工作坑尺寸…………………………………………………………………10

3、沉井施工工艺流程…………………………………………………………12

4、工作井、接收井沉井施工…………………………………………………13

5、沉井下沉……………………………………………………………………18

6、沉井封底……………………………………………………………………23

7、施工中监测…………………………………………………………………24

8、资源使用计划………………………………………………………………24

9、沉井施工质量控制及技术措施……………………………………………25

10、沉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28

11.工作坑后背砼墙……………………………………………………………29

五、顶管施工方案……………………………………………………………31

1、顶管工作井内设备安装……………………………………………………31

2、顶进施工……………………………………………………………………32

3、混凝土管接口………………………………………………………………35

六、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35

七、工期及劳动力投入计划…………………………………………………35

八、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37

1、质量目标……………………………………………………………………37

2、质量保证体系………………………………………………………………37

3、质量保证控制要点…………………………………………………………38

4、质量保证措施………………………………………………………………39

九、施工机械设备维修措施…………………………………………………42

十、保证安全施工生产的措施………………………………………………42

1、安全生产体系………………………………………………………………41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41

3、施工安全措施………………………………………………………………42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44

十二、雨季施工措施…………………………………………………………45

十三、施工组织机构网络图…………………………………………………46

1.施工组织……………………………………………………………………46

2.项目经理部主要人员职责…………………………………………………46

十五、附图……………………………………………………………………

1、平面布置图

2、断面示意图

3、沉井结构图

4、施工计划网络图

一、编制原则及依据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

1.2地质勘测资料。

1.3国家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质量、安全技术规程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050011-201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19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1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9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19

1.4通过阅读图纸及现场勘查所得到的工地自然条件、地区资源条件的资料。

1.5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及近年来参加类似工程的经验。

1.6劳动力、材料、机具设备消耗定额。

1.7我公司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以及经济技术实力情况。

2.编制原则

2.1以设计图为主导,经过合理选择,制定的施工组织方案、技术工艺措施等切实可行。

施工工艺与设计要求相符,并达到完备、先进、可行。

2.2采用先进的工法施工。

施工工序进度安排、作业循环设计等尽量达到安全、优质、高效。

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统筹安排、均衡生产。

2.3组织专业队伍进场,装备足够的机械设备进行专业化施工,施工设备、人员及技术配置尽量合理,并留有一定的贮存量,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并力争提前。

2.4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及国家有关质量、安全生产规程,严格执行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2.5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贯彻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尽量减少临时工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6遵守环境保护法并切实按有关要求和规定来组织实施。

2.7严格按ISO9001:

2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施工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本工程施工的顺利、高效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3、编制目的

3.1本着对工程质量负责的原则,优质、快速、高效、低耗地顺利建成全部施工任务;

3.2本着忠实于业主、服务于业主地精神,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履行施工承包合同,兑现给予业主的全面承诺;

3.3为我公司工程管理、控制部门提供施工资料,使本项目的生产、管理情况与公司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完全按照ISO9001质量认证模式运作,使工程现场的施工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4为施工现场提供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以及质量、安全、环保施工技术措施。

二、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外环高压车墩口-武鄂高速段桩号35+134~35+168穿越武鄂高速,顶管长度为34m,主干管为Φ813×11.9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顶管套管采用顶管专用水泥砼管,公称内径为Φ12000mm(外径1440mm),。

2、地形地貌特征

拟敷设管线从下方穿越武鄂高速公路,施工区域位于道路两边农田,处于地势较低处。

路面高出两边农田3m。

顶管穿越段地面高程在33.3~36.3m之间。

3、地基土层结构特征

据本次勘探资料,施工穿越管道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由上而下可分为:

耕土、粉质粘土、半风华岩。

顶管穿越区域主要在半风华层中。

4、工程的特点

4.1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要求高。

4.2顶管长度较长34m,管径较大1200mm。

4.3施工现场临近高速公路,需做好道路施工安全防护。

4.4施工受场地限制,现场出土要全部运出场外10多公里弃土。

5、总体布置

5.1施工指导原则

⑴施工方案的选择及设备选型以满足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为前提。

⑵施工场地应尽可能利用空地施工。

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确保工作坑周围土层的稳定、施工过程的安全及以后运营工作的安全。

⑷在施工中必须认真执行“四个及时”,即及时支护、及时检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改。

⑸严格控制洞身超欠挖,这是保证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也是顶管掘进施工的重点。

5.2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

⑴工作坑

本工程共开挖1个顶进工作坑及1个接受坑,在桩号35+134处挖掘顶进工作坑,在桩号35+168处挖掘接收坑,工作坑采用沉井施工工艺,顶进工作坑的净空尺寸为6.5米×4.5米,挖深为4.0米、壁厚50cm;接受坑的净空尺寸为2.5米×2.5米,挖深为4.0米、壁厚50cm。

整个顶管工序从顶进工作坑开始顶进至接受坑。

工作坑布置和结构见附图。

⑵洞内掘进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开挖时采用人工挖掘。

⑶洞内出土采用无轨运输,洞内人工装土,小斗车运出洞外,再用提升架吊出工作坑外,并由人工转至工地临时堆土场地,每三天向外运土一次。

⑷施工顺序

5.3施工难点和对策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向是本工程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本工程通过在顶管的前端和最后端管内顶部标注顶进中心轴线标尺,并用经纬仪来测量每一节砼管的左右偏差,认真做好顶进测量记录,作为下一节砼管顶进时纠偏的依据。

本项目落实后,公司计划由顶管专业队负责该工程的施工,迅速展开下列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及时测量、观测工具头等结合各项反馈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指导施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工程的影响,以确保施工方法的科学可靠及全过程的施工安全;根据现场资料,及时调整工具管的操作状态,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针对地下障碍物的情况,采取措施提前制定处理预案。

5.4总体工期安排

本顶管工程在相关施工手续具备同时开工条件的情况下,周期计划为40个工作日。

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紧和工程量较大的特点,采取全线开工局部流水作业的施工方法,在要求工期内完成合同内全部工作量。

三.开工前准备:

1、进行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

2、确定管线范围内及施工需用场地内所有障碍物,如管线、电线杆、树

木及附近房屋等的准确位置。

3、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修建临时设施,安装临时水、电线路,并试水、试

电。

4、进行顶管所用设备的加工制作。

5、根据顶进长度,准备好各类管线和所需的辅助物(固定架等)。

6、顶管所用管材订货,施工机械设备工具检修完好准备进场。

7、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工程质量目标及安全进行认真教育。

8、电源:

需总容量为30KVA,搭设临时设施及施工所需的准备工作(主工作坑防雨棚2座)。

9、根据提供的测量基准点,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工作井及接收井的放样工作,并放出顶管起点及终点的位置及顶进的高程,在工作井正前方墙体顶部及底部、工作井后靠背中部顶部、接收井地面用钢筋及油漆作好测量控制点的标志。

测量放样需复核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

四.沉井施工方案

1、工作坑位置

根据现场情况,本工程共开挖2个工作坑,工作坑为矩形断面,工作坑采用沉井施工工艺,工作坑具体结构见《工作坑结构图》。

2、工作坑尺寸

2.1根据GB50286-97第6.2节的规定,矩形主工作坑的底部按下列公式计算:

  B=D1+S=1.44+3.0=4.44m,取4.5m   

  L=L1+L2+L3+L4+L5=1.0+2.5+1.0+1.3+0.6=6.4m,取6.5m 

式中 B——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宽度(m);

  D1——管道外径(m):

1.44S——操作宽度(mm),可取2.4~3.2m,取3m; 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长度(m);

  L1——工具管长度(m)。

当采用管道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时,钢筋混凝土管不宜小于0.3m,取1m;L2——管节长度(m):

2.5L3——运土工作间长度(m):

0.5L4——千斤顶长度(m):

1.3L5——后背墙的厚度(m):

0.6

2.2 工作坑深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H1=h1+h2+h3=5.5+0.1+1.0=6.6m     

  H2=h1+h3=3.9+1.0=4.9m      

式中 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2——接受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m),顶进坑为5.5m(25.89-20.38)、接收坑为3.9m(24.32-20.38);

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

0.1;

h3——底板、垫层及刃脚的厚底(m):

1.0

3、沉井施工工艺流程

 

4、工作井、接收井沉井施工

4.1、沉井基坑施工

本次施工,再结合黄陂土质特点,我方先进行沉井基坑的开挖,开挖深度为2米,基坑采用直槽开挖,钢板桩支护。

待砂垫层和素砼垫层完成后,制作沉井。

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进行沉井的下沉施工。

沉井采用一次浇筑成型和连续下沉的工艺,根据设计要求,沉井井筒砼等级为采用C30,其余为C25,抗渗标号为S6。

开挖基坑

按设计要求,基坑开挖深度2米,直槽开挖。

基坑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施工,配合人工进行边坡修整和基底土修整,开挖出的土方随时外运。

底面浮泥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和疏干状态。

挖土严格控制标高,机械挖土采用1M3反铲液压挖土机。

基坑底部若有松软土体全部予以清除,并回填砂性土,整平、夯实。

施工时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基坑平面尺寸为从刃脚边到基坑底边距离1米,在坑底四周采用明沟排水,四角挖集水井,井内设2台潜水泵,将坑内积水排出。

、垫层

根据现场地质,为保证沉井制作时的重量通过素砼垫层扩散后的荷载不大于下卧层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在沉井制作前,先把地表一层约1.5~2米的杂填土清除掉,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砼垫层。

砂采用中、粗砂,并捣实压结实,以保证其密度。

为了扩大沉井刃脚下的底模板,便于沉井下沉,故在砂垫层上铺设砼垫层。

砂垫层厚度计算如下:

由N/(5+2Htgφ)≤[σ]得:

H≥(N/σ-b)/2tgφ

其中:

H为砂垫层厚度;N为沉井单位长度重量N=G/L(G为沉井自重,L为刃脚周长)

σ为下卧层极限承载力σ=6.5t/m2;b为素砼垫层宽度取b=0.8m;φ为砂垫层应力扩散角φ=26°34′

那么,H≥0.43m

根据施工规范,取砂垫层厚度为0.5m,采用中、粗砂,且分层洒水夯实。

素砼层厚度0.15m,待素砼垫层强度达到25%以上后,方可支模制作沉井。

4.2、支模

井壁采用定型钢模及扣件、脚手管配套使用,井壁用定型钢模竖向叠高,底梁、底板槽、刃脚斜面处用木模与钢模配合搭设。

沉井的外侧模板采用竖缝支立,立好后严格核对上下口各部分尺寸、井壁的垂直度。

支撑拉杆完成后必须检查是否牢固。

支第二节模板时模板与地面距离为30cm,不能直接支撑到地面,以免沉井因加重而自动下沉造成新浇筑的混凝土发生裂纹。

模板的安装顺序:

刃脚斜面模板→井孔模板→绑扎钢筋→设内外模间支撑→支立外模板→设内外模间拉筋→调整各部分尺寸→全面紧固支顶、拉杆、拉箍→固定撑杆和拉缆。

内外模采用φ48钢管及相应扣件进行加固,用φ14mm止水螺栓对拉固定。

模板支模详见下图:

4.3、绑扎钢筋

钢筋绑扎在内模支立完毕,外模尚未扣合时进行。

先将制好的焊有锚固钢筋的刃脚踏面摆放在碎石砂垫层的刃脚画线位置,进行焊接后再布设刃脚钢筋、内壁纵横筋、外壁纵横筋,内外侧箍筋设置保护层垫块。

(钢筋布置图详见附图)

4.4、浇筑混凝土

砼浇筑分层连续进行,每层约0.25m,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砼初凝前振捣,砼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注意边角、牛腿位置要充分振捣密实,振捣按从下到上、从角到中的顺序,并且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防过振和漏振。

4.5、养生

浇筑后12h即可遮盖浇水养护。

如果气温持续较高,终凝后即可遮盖浇水养护,防止烈日暴晒。

沉井混凝土养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下沉施工。

4.6、拆模

、在混凝土强度达2.5Mpa以上时,方可拆除直立的侧面模板,且应先内后外。

、当混凝土强度达70%后,方可拆除刃脚斜面的支撑与模板。

、拆模的顺序是:

井孔模板→外侧模板→刃脚斜面的支撑及模板。

拆除刃脚下的支撑应对称依次进行。

4.7、施工缝的技术处理:

对于施工缝的处理传统作法是留凹凸缝,传统作法不仅施工复杂而且防渗效果不理想,常常出现渗漏。

本工程中用一种遇水膨胀的自粘止水条,其膨胀率在1h后超过100%,抗水压大于0.8mpa,它是利用自身的粘性,直接粘贴在砼施工缝表面,遇水后体积膨胀堵塞施工缝及周围的毛细孔,达到防渗漏的目的,其施工技术措施如图:

、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将接缝表面处理干净,并将模板润湿后清扫掉接缝处积水。

、粘贴止水条时,每1m距离用常规水泥钉将止水条固定在原砼表面。

、止水条的搭接自粘,其搭接长度为50mm。

、止水条安装完毕后应尽块浇注砼,避免雨水浸泡,并在砼捣固时避免振动棒将止水条振动。

4.8、沉井制造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0.5%

2

+0.5%

3

两对角线偏差为其长的

1.0%

4

倾斜度(不允许外倾)

1.0%

5

钢筋混凝土井壁厚

+15mm

4.9、基坑排水

基坑内的积水、渗水由基坑四周的排水沟(300Х400)排到基坑内集水井,然后通过水泵抽到地面沉淀池,经沉淀后再进入市政管网排走。

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水池池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并自身具有抗浮能力时,方可停止排水。

5、沉井下沉

5.1、沉井下沉前的准备工作

、以毛砂或粉煤灰加填沉井外基坑至现场自然地面,以利减少沉井下沉过程中与土体侧摩阻力。

、若在井处设置无砂管降水井应经常进行清洗,确保降水高度在-15.000m以下。

、检验井壁砼强度,按同条件养护之砼试块强度等级值为准,井壁、刃脚部分达砼强度100%。

、对原来的定位桩,高程点进行复查,并在四面井壁上部做出与控制桩对应点的标志,以检验沉井的位移。

、在井壁内侧设垂线,其中南北墙各一条,东西墙各两条,以吊线锤观察沉井的倾斜。

、在井壁外侧四角上用红漆画出标尺,每一标志线间距500mm,并标出下沉前的实际高度和下沉完毕后的标高,以观测沉井下沉情况。

、搭设沉井内保护棚,先期可利用沉井内予制桩,在靠近内壁处以钢脚手连接四根予制桩(2600×2200),高度2.5m,上铺以U型连接的小钢模,截桩后利用桩头加设钢架杆立防护棚。

5.2、沉井下沉

采用人工挖土下沉

、分组对称拆除沉井砖模或模板至刃脚斜面内400mm。

、在沉井中间开始逐渐向四周挖土,每层挖土厚0.4~0.5m,沿刃脚周围保留1.5m土。

、先挖两层后(形同锅底),再集中人力沿沉井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200~300mm,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切土下沉,然后再重复上面程序。

每次下沉深度不能大於500mm,发现沉井倾斜后,

立即停止倾斜方向挖土,加快对面方向挖土,以防加剧倾斜,并按此纠正倾斜。

在井顶上压钢锭,钢锭重量根据具体情况,经计算确定。

在沉井较高一侧的井外壁插入数根管子,由此压入膨润土泥浆,使该侧井外壁摩阻力减少。

、沉井位移处理。

沉井位移主要是由沉井倾斜引起的,沉井向某一方向倾斜被纠正后,必然引起沉井向相反方向产生位移,可以利用这一点,当沉井向某一侧位移后,在沉井下步沉时,先挖此侧刃脚处的土,使沉井向此侧倾斜,然后挖相反侧刃脚的土纠正倾斜,如此循环一、二次可纠正沉井位移。

、沉井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制作质量

平面尺寸

1、长度、宽度

±L/200并不大于100

井壁厚度

±15

2

刃脚平均标高

底面中心位置偏移H>10m

刃脚底面高差L>10m

±100

≤H/100

L/100且不大于300

、沉井下沉最初2m内要特别注意保持平面位置与垂直度正确,以免以后下沉不易调整。

、挖土必须分层进行,防止锅度挖的太深或刃脚处切土过快伤人。

、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高度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应於300mm或更薄一些,避免发生倾斜,在离设计标高200mm左右应停止取土,依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

、沉井内人工取土,装入吊斗内,采用卷扬提升设备取土至井外。

、沉井下沉中应加强位置,垂直度和标高(沉降值)的观测,每班至少测两次(每班中及第次下沉后检查一次),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两小时一次,予防超沉,并由专人负责作好记录。

5.3、测量控制

沉井下沉过程中,自始至终对沉井高程及平面位置进行测控,具体方法如下:

高程控制

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区域设置高程控制点(离沉井周围40m以外),用油漆在沉井四角井壁上画出四个相同的标尺作为沉井水平观测点,在下沉中测量人员三班运转,采用水准仪每隔1小时全方位观测一次,做好记录,如发现倾斜立即纠偏;终沉严格控制刃脚标高及周边高差,控制在设计充许的范围内。

平面位置控制

在沉井井壁上画出中线,沿中线轴线方向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设置坐标控制点,用经纬仪及钢尺直接量测沉井中轴线位置,及时做好记录,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沉井平面位置。

5.4、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应急措施

、沉井纠编

根据该工程的施工条件及土质情况,如发现偏斜,视具体情况分别对策。

①、始入土较浅时,如发生倾斜,只需在刃脚和一侧进行人工挖土,在刃脚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