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3316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docx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代码:

05186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它与师范生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密切关系。

该课程是以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理论学科,具有很突出的实践性特点。

它又教育学是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是一般的教学现象与教学规律而语文教育学研究的是语文教育的特殊规律。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使其具备一定的语文教育理论修养;训练他们从事语文教育的基本技能;使他们了解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

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使学生具有较稳固的专业思想。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时,要求学生已具备中文专业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于本课程同时开的专业选修课有: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在学完本课后程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将进行语文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同时开设一些选修课,于本学科联系最密切的是专业选修课:

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文言文教学研究、语文教育学专题研究、语文教育科研方法论等。

这些都是本学科的后续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理指导下认真学好本课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建设的沿革

1.古代语文教学法。

(重点)

2.近代语文教学法。

(次重点)

3.现代语文教学法。

(一般)

4.当代语文教学法。

(重点)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性质

1.教学法正名。

(一般)

2.学科性质的特点。

(重点)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和任务

1.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

(一般)

2.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重点)

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次重点)

2.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重点)

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文学科性质概述

1.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

(重点)

2.语文学科的特征。

(次重点)

第二节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次重点)

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重点)

3.语文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次重点)

第三节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

1.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提出。

(重点)

2.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般)

3.语文教育与民族精神。

(次重点)

第四节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1.克服对“工具性”的片面理解,重塑语文学科的科学精神。

(重点)

2.克服对“人文性”的偏见和误解,重建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

(次重点)

3.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的要求。

(一般)

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对语文教学目标的概念、构造以及达成有明确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文教学目标概述

1.语文教学目标及作用。

(重点)

2.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重点)

第二节语文教学目标的构造

1.教学目标理论和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重点)

2.大陆、港台语文教学目标比较及评析。

(一般)

第三节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1.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重点)

2.分类分级,科学安排。

(重点)

3.求质定量,具体落实。

(重点)

第三章语文教学内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对我国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沿革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进程,并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文教学大纲

1.语文教学大纲概述。

(次重点)

2.语文教学大纲的沿革。

(次重点)

3.现行语文教学大纲。

(重点)

4.港台语文课程标准。

(一般)

第二节语文教材

1.语文教材的沿革。

(重点)

2.现行语文教材评价。

(重点)

3.港台语文教材评述。

(一般)

4.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发展。

(次重点)

第四章语文教学原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了语文教学的几个主要原则,通过学习,要求掌握这些原则的内容及其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1.语思结合原则的依据。

(重点)

2.语思结合原则的实施。

(一般)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1.语文双基教学的内容。

(次重点)

2.语文双基的特点。

(重点)

3.语文双基之间的关系。

(一般)

4.语文双基教学的途径。

(重点)

第三节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1.文道统一原则的依据。

(重点)

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与道的关系。

(次重点)

3.文道统一原则的实施。

(次重点)

第五章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特点及其规律,掌握其定义及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文教学过程

1.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般)

2.语文教学过程的理论。

(重点)

3.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

(次重点)

4.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

(次重点)

第二节语文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重点)

2.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

(重点)

3.教学方法的选用。

(一般)

第六章语文教学媒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语文教学媒体的类型、特点和作用。

把握传统和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种类和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文教学媒体概述

1.语文教学媒体的概念。

(重点)

2.语文教学媒体的特点。

(一般)

3.语文教学媒体的作用。

(次重点)

第二节传统语文教学媒体的种类和运用

1.教科书和参考书的运用。

(一般)

2.平面型教具的运用。

(一般)

3.立体型教具的运用。

(一般)

第三节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种类和运用

1.视觉型媒体的运用。

(次重点)

2.听觉型媒体的运用。

(一般)

3.视听型媒体的运用。

(一般)

4.综合型媒体的运用。

(次重点)

第七章语文学法指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学习的主体观,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以及语文学习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效指导教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文学习主体观概念

1.主体、主导之间的关系。

(一般)

2.语文学习主体观的沿革。

(一般)

3.确立语文学习主体观的意义。

(次重点)

第二节语文学习心理

1.语文学习心理概述。

(重点)

2.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

3.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一般)

第三节语文学习理论指导

1.国内外学习过程理论与语文学习指导。

(一般)

2.优化语文学习结果的指导。

(一般)

第三节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1.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目标和原则。

(一般)

2.传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

3.现代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般)

4.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次重点)

第八章阅读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深刻认识阅读教学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明确阅读能力的构成,掌握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要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准确掌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阅读教学概述

1.阅读的本质特点。

(重点)

2.阅读教学的作用。

(次重点)

3.阅读能力的构成。

(重点)

第二节阅读教学过程

1.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重点)

2.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措施。

(次重点)

第三节阅读教学方法

1.导读法。

(重点)

2.设疑教学法。

(重点)

3.情境教学法。

(重点)

第四节实用文教学

1.记叙文教学。

(一般)

2.说明文教学。

(一般)

3.议论文教学。

(一般)

第五节文学作品教学

1.散文教学。

(重点)

2.小说教学。

(一般)

3.诗歌教学。

(重点)

4.戏剧教学。

(一般)

第六节文言文教学

1.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重点)

2.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次重点)

3.文言文教学的常用方法。

(重点)

第九章作文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作文教学的地位、功能,掌握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方式以及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作文教学概述

1.作文教学的地位。

(一般)

2.作文教学的功能。

(一般)

3.作文教学的要求。

(次重点)

第二节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

1.文体训练序列。

(重点)

2.三级思维训练序列。

(重点)

3.传统作文训练序列。

(次重点)

4.香港写作训练序列。

(一般)

5.国外作文训练序列。

(一般)

第三节作文教学过程

1.写前指导。

(重点)

2.写中指导。

(次重点)

3.写后批改。

(次重点)

4.总结讲评。

(次重点)

第四节作文训练的方式

1.观察训练。

(重点)

2.仿写训练。

(重点)

3.口头作文训练。

(一般)

4.书面作文训练。

(次重点)

第十章口语交际训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口语交际训练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其训练的方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口语交际训练的地位和作用(重点)

1.能够促进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2.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人才的重要手段。

3.能够强化思维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增强基础学力。

第二节听话能力训练

1.听话的基本能力。

(重点)

2.听话能力训练的要求。

(一般)

3.听话训练的方式方法。

(次重点)

第三节说话能力训练

1.说话能力的构成。

(重点)

2.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

(次重点)

3.说话训练的组织形式。

(次重点)

第十一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特点及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次重点)

1.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学习兴趣。

3.提高语文学习的科学化进程和语文素质。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

1.主要内容。

(重点)

2.编排原则和形式。

(一般)

第三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

(重点)

2.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次重点)

3.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应注意的事项。

(一般)

第十二章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依据和特点,掌握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依据和特点

1.语文学科德育的依据(一般)

2.语文学科德育的特点(一般)

第二节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一般)

1.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素质。

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素质。

3.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

4.培养学生优良的个人品质。

第三节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情感熏陶法。

(次重点)

2.艺术形象分析法。

(重点)

3.语言文字品评法。

(重点)

4.引申教育法。

(一般)

5.多种媒体辅助法。

(一般)

第十三章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教学中开发智力的意义,掌握语文教学中智力开发的内容和途径,尤其注意创造力的培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中开发智力的意义(重点)

1.开发智力是为了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

2.开发智力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二节语文教学中智力开发的内容和途径(重点)

1.培养观察力。

2.培养记忆力。

3.培养想象力。

4.培养思维力。

第三节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力的内涵。

(次重点)

2.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意义。

(重点)

3.培养创造力的途径。

(次重点)

第十四章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特点、内容、过程、途径及方法,了解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的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特点(重点)

1.形象性。

2.情感性。

3.愉悦性。

第二节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重点)

1.语文教材内容美。

2.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形式美。

3.语文教育现实美的创造。

第三节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和方法(次重点)

1.感知美。

2.指导学生理解美。

3.指导学生鉴赏美。

4.指导学生创造美。

5.语文美育的原则。

第十五章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语文教学方案设计的类型和方法,学习语文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方案设计概述

1.语文教学设计的意义。

(次重点)

2.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

(重点)

第二节语文教学方案设计的类型和方法

1.制定教学计划。

(重点)

2.编写教案。

(次重点)

第十六章语文复习与考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语文复习的意义、类型和方法。

掌握学生语文学习考评的意义和要求,语文测试的类型和方式,以及语文教师工作的考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复习

1.语文复习的意义。

(一般)

2.语文复习的类型和方法。

(次重点)

第二节学生语文学习考评

1.学生语文学习考评的意义和要求。

(一般)

2.语文测试的类型和方式。

(重点)

3.语文测试的命题。

(一般)

4.语文试题的要求。

(一般)

5.语文测试的评分和分析。

(一般)

第三节语文教师工作的考评

1.语文教师工作考评的意义。

(一般)

2.语文教师工作考评的内容。

(重点)

3.语文教师工作考评的方法。

(一般)

第十七章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意义,掌握几种校内主要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指导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1.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特点。

(次重点)

2.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般)

第二节学校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导

1.课外阅读活动指导。

(一般)

2.课外写作活动指导。

(一般)

3.课外听说活动指导。

(一般)

第三节家庭、社会语文实践活动指导

1.家庭语文实践活动指导。

(一般)

2.社会语文实践活动指导。

(一般)

第四节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1.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导的原则。

(次重点)

2.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导的步骤。

(次重点)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般)

第十八章语文教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教师工作的意义,深刻认识语文教师的作用及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师工作的意义(次重点)

1.语文教师的职责任重道远。

2.语文教师工作虽苦犹乐。

3.语文教师的地位日益提高。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作用(次重点)

1.语文教师的传道作用。

2.语文教师的授业作用。

3.语文教师的解惑作用。

第三节语文教师的素质(重点)

1.思想政治素质。

2.专业文化素质。

3.语文教学能力素质。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指定教材

《中学语文教学法》钱威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考试内容

本课程考试内容覆盖到章。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2.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

重点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3.本课程较合适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应用题

4.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

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

①《奏定学堂章程》②《钦定学堂章程》

③《京师大学堂章程》④《学务纲要》

2.多项选择

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过程教程有---------------○○○○○

①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和略读教程②上海育才中学的教程

③钱梦龙的六步教程④魏书生的六步教程

⑤黎世发的六步教程

3.填空题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原则是精要、好懂、__。

4.名词解释题

语文教学媒体

5.简答题

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6.论述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7.综合应用题。

以下两种要求人选其一。

◎请根据以下课文设计一份简单的教案

◎请根据以下课文设计一份说课提纲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初级语文教科书第一册200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