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3320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

[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及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于(B)。

  A.19世纪末  B.20世纪上半叶

  C.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70年代

 2、在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A)。

  A."管理的会计"  B."管理会计"

  C."传统管理会计"  D."现代管理会计"

 3、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D)。

  A.管理会计萌芽阶段  B.管理会计过渡阶段

  C.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D.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4、在管理会计学中,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泛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A)。

  A.管理会计假设  B.管理会计原则

  C.管理会计术语  D.管理会计概念

 5、最优化、效益性、决策有用性、及时性、重要性和灵活性,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B)。

  A.管理会计假设  B.管理会计原则

  C.管理会计术语  D.管理会计概念

 6、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有用,通常要求将有关的未来信息估计误差控制在决策者可以接受的一定可信区间内,这体现了可信性原则中的(C)。

  A.可理解性要求  B.最优化要求

  C.可靠性要求  D.效益性要求

 7、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是(B)。

  A.不发生法律效用的信息  B.全面精确的信息

  C.非价值量信息  D.定性信息

 8、管理会计的服务侧重于(D)。

  A.股东  B.外部集团

  C.债权人  D.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9、现代管理会计中占核心地位的是(A)。

  A.预测决策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成本会计  D.责任会计

 10、管理会计正式形成和发展于(B)。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1、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则说明管理会计信息符合(D)。

  A.效益性原则  B.最优化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决策有用性原则

 12、下列项目中,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A)

  A.多层主体假设  B.理性行为假设

  C.合理预期假设  D.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1、在财务会计中,应当将销售费用归属于下列各项中的()。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  D.非生产成本

 2、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A.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3、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4.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A.成本的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5、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高低点法  B.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直接分析法

 6、当相关系数r等于+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正相关  B.完全正相关

  C.完全无关  D.基本无关

 7、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8、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技术性变动成本  D.约束性变动成本

 9、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产品成本  D.期间成本

 10、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

  A.变动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11、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

 12、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a,然后才能计算出b的方法时()

  A.直接分析法  B.高低点法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13、某企业在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需要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据此可以断定:

该企业应用的是()

  A.高低点法  B.回归直线法

  C.多步分析程序  D.同步分析程序

 14、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A.最高的业务量  B.最高的成本

  C.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  D.最高的业务量或最高的成本

 1、D2、A3、A4、D5、C6、B7、B8、C9、D10、B11、B12、C13、C14、A

第三章

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变动生产成本

D.变动成本

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

D.贡献边际

3.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4.A.一定本期等于上期B.本期应当大于上期

5.C.本期应当小于上期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

6.4.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7.A.一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

8.D.一定小于零

9.5、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10.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

11.D.直接成本

12.6、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13.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

D.固定性制造费用

7、已知2000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500元,假定2001年销量与200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

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8、A.必然大于13500元B.必然等于13500元C.必然小于13500元D.可能等于13500元

9、8、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000元、12000元和11000元。

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10、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11、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9、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10、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

11、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

12、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

13、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000元,该期产量为2000件,销售量为1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14、A.0元B.1000元C.5000元

15、D.6000元

16、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1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4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

17、A.14000元B.10000元

18、C.6000元D.4000元

19、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

20、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

21、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

1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时()

A.不将其作为费用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

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

1、C2、D3、B4、C5、B6、D7、B8、B9、A10、D11、C12、D13、B

1、已知:

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

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解:

1、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

(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

(4)贡献边际=40×600-(22×600+4×600)=8400元

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

2、完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

(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

(4)营业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

2、已知:

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000件和24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000件和3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产品单价为15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件;每年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为1800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都是固定性的,每年发生额为25000元。

要求:

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第一、第二年的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

解:

贡献式利润表单位:

第一年

第二年

营业收入

300000

450000

变动成本

100000

150000

贡献边际

200000

300000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180000

1800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25000

25000

固定成本合计

205000

205000

营业利润

-5000

95000

传统式利润表单位:

第一年

第二年

营业收入

300000

450000

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110000

本期生产成本

330000

300000

期末存货成本

110000

50000

营业成本

220000

360000

营业毛利

80000

90000

营业费用

25000

25000

营业利润

55000

65000

3、已知:

某厂生产甲产品,产品单位为10元/件,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4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6000元,全部系固定性的,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最近三年的产销量资料如下表: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初存货量

0

0

2000

本期生产量

6000

8000

4000

本期销售量

6000

6000

6000

期末存货量

0

2000

0

要求:

(1)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2)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3)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初存货成本;

(4)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各年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

(5)用差额简算法验证完全成本法下的各年利润。

解:

(1)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单位产品成本

4元

4元

4元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单位产品成本

4+24000/6000=8元

4+24000/8000=7元

4+24000/4000=10元

(2)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末存货成本

0元

4×2000=8000元

0元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末存货成本

0元

7×2000=14000元

0元

(3)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初存货成本

0元

0元

8000元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初存货成本

0元

0元

14000元

(4)变动成本法:

贡献式利润表单位: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营业收入

60000

60000

60000

变动成本

24000

24000

24000

贡献边际

36000

36000

36000

固定成本

30000

30000

30000

营业利润

6000

6000

6000

完全成本法:

传统式利润表单位: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营业收入

60000

60000

60000

营业成本

48000

42000

54000

营业毛利

12000

18000

6000

营业费用

6000

6000

6000

营业利润

6000

12000

0

(5)利用简算法计算得:

第一年营业利润差额=0-0=0元

第二年营业利润差额=(24000/8000)×2000-0=6000

第三年营业利润差额=0-6000=-6000元

经验证,结果是正确的。

第四章

1、生产单一品种产品企业,保本销售额=()

  A.保本销售量×单位利润   B.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率

  C.固定成本总额÷(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边际率

   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

2、生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

   A.单位贡献边际   B.贡献边际率

   C.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综合贡献边际率

3、从保本图上得知,对单一产品分析,()

   A.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高

   B.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C.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D.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低

4、利润=(实际销售量一保本销售量)×()

  A.贡献边际率  B.单位利润C.单位售价   D.单位贡献边际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边际为()元

  A.650   B.750C.850   D.950

6、下属因素中导致保本销售量上升的是()

   A.销售量上升   B.产品单价下降

   C.固定成本下降   D.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下降

7、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24元,保本销售量为150件,销售额可达4800元,则安全边际率为()

C.50%   D.20%

8、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A.贡献边际   B.营业利润

   C.营业毛利   D.期间成本

9、在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断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A.保本量   B.贡献边际C.保本作业率   D.保本额

10、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

   A.上升   B.下降C.不变   D.不确定

1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A.完全成本法   B.变动成本法

   C.吸收成本法   D.制造成本法

1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的关系是()

   A.两者相等   B.前者一般大于后者

   C.后者一般大于前者   D.两者之和等于1

13、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高,则能实现的利润()

   A.越小   B.不变C.越大   D.不一定

14、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00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0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

 

15、销售收入为20万元,贡献边际率为60%,其变动成本总额为()万元。

   A.8   B.12   C.4   D.16

16、单价单独变动时,会使安全边际()

   A.不变   B.不一定变动

   C.同方向变动   D.反方向变动

17、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不对保利点产生影响的是()

  A.单价   B.目标利润C.成本水平   D.销售量

18、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1000元,单价10元,计划销售量60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80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为()元。

   A.10   B.9   C.8   D.7

答案:

1.B 2.D 3.A 4.D 5.B 6.B 7.B 8.A 9.C 

   10.B 11.B 12.D 13.A 14.D 15.A 16.C 17.D 18.D

(一)已知:

某企业产销A、B、C、D四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品

名称

销售

数量

销售收

入总额

变动成

本总额

单位贡

献边际

固定成

本总额

利润

(或亏损)

A

(1)

20000

(2)

5

4000

6000

B

1000

20000

(3)

(4)

8000

-1000

C

4000

40000

20000

(5)

9000

(6)

D

3000

(7)

15000

2

(8)

4000

要求:

计算填列表中用数字

(1)、

(2)、(3)、(4)、(5)、(6)、(7)、(8)表示的项目。

(1)(20000-4000-6000)/5=2000

    

(2)20000-4000-6000=10000

    (3)20000-8000-(-1000)=13000

    (4)(20000-13000)/1000=7”

    (5)(40000-20000)/4000=5

    (6)40000-20000-9000=11000

    (7)2*3000+15000=21000

    (8)21000-15000-4000=2000

(2)已知: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1998年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税前利润为1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

(3)  要求:

(1)计算该公司1998年的固定成本;

(4)     

(2)假定1999年该公司只追加20万元的广告费,其他条件均不变,试计算该年的固定成本。

 

(5)     (3)计算1999年该公司保本额。

(1)1000万×60%=600万元

      1000万-600万-100万=300万元

    

(2)300万+20万=320万元

    (3)320/(1-60%)=800万元

(6)已知:

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1997年销售量为8000件,单价为240元,单位成本为18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50元,该企业计划1998年利润比1997年增加10%。

(7)  要求:

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

(1)240×8000-180×8000=480000元

     480000×(1+10%)=528000元

          180-150=30元

     (30×8000+528000)/(240-150)=8534件

                8534-8000=534件

     98年应增加销售量534件,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2)240*8000-150*8000-528000=192000元

     30*8000-192000=48000元

     98年应降低固定成本48000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3)(240*8000-30*8000-528000)/8000=144元

                  150-144=6元

     98年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4)150+(24000+528000)/8000=246元

               246-240=6元 

     98年应提高单价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四)已知:

某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800元,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

销售单价(元)

销售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元)

2000

60

1600

500

30

300

1000

65

700

要求:

(1)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厂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2)计算该公司营业利润。

(1)甲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60/200000=60%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500×30/200000=7.5%

     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65/200000=32.5%

     甲产品的贡献边际率=(2000-1600)/2000=20%

     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500-300)/500=40%

     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1000-700)/1000=30%

     综合贡献边际率=20%×60%+40%×7.5%+30%×32.5%=24.75%

     综合保本额=19800/24.75%=80000元

     甲产品保本量=80000×60%/20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