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340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备考必刷47个分类专题题集附答案及解析专题34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

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

C

说明烃基对羟基上氢原子活性的影响

D

说明苯环对取代基上氢原子活性的影响

5.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1-氯丁烷与乙醇、氢氧化钾共热

B.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制肥皂

C.乙醇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

D.苯与浓硫酸、浓硝酸混合,温度保持在50-60℃

6.有机物A分子式为C2H4,可发生以下系列转化,已知B、D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75%的B溶液常用以医疗消毒

B.由物质A到物质B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C.物质B、D和E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由物质B、D制备E常用浓硫酸作脱水剂

7.下列关于酯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用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218O

B.乙酸乙酯不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

C.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取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D.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8.下列现象或事实及其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碳碳双键使乙烯的性质变活泼

取2%硫酸铜溶液2mL再加入2%NaOH溶液1mL,再加入少量乙醛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

醛基能被新制Cu(OH)2氧化

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用NaOH溶液洗气后,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常温下,苯酚和水的浊液中,加碳酸钠溶液,溶液变澄清

苯酚生成易溶水的苯酚钠

9.制取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反应物的顺序是先H2SO4再加乙醇最后加乙酸

B.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只起催化作用

D.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乙烯(SO2)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④乙醇中少量的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1.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皮肤干燥、夜盲症等症状。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维生素A最多能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维生素A不能被氧化得到醛

C.维生素A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醇

D.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

12.某石油化工产品X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可以发生加聚反应B.Y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C.Z与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D.W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2H5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与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B.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蚕丝和人造纤维

C.蛋白质中加入浓硝酸一定显黄色

D.淀粉、氨基酸和油脂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1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C.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15.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涤纶、有机玻璃、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为了氨基酸

C.合成纤维是以木材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处理所得

D.常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的酚类物质可来源于煤的干馏

16.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油炸食品酸败变质

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静脉滴注NaHCO3溶液

D.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小

17.生活处处有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多食用糖类(如淀粉)容易使人发胖

B.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18.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

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常常称为动物淀粉或肝糖。

下列有关糖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元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与淀粉互为同系物

B.糖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糖元与福尔马林混合,产生沉淀,是发生了变性

D.糖元不溶于水,有甜味

19.关于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分析错误的是

A.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真丝衬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面塑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

D.糖人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

20.A、B、C、D、E为五种常见的有机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其中A是一种可以使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D分子的模型如图2所示。

图1

D分子的模型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D中的官能团为______。

(3)B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B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实验室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其方法是:

_______;

(2)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_______层;

(填“上”或“下”)

(3)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属于___(填反应类型)反应;

(5)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

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___。

①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醇,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醇。

22.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

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如下图所示),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已知: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

乙酸乙酯的制取装置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烧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

(3)若用1mol乙醇和1mol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能否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成1mol乙酸乙酯,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反应开始时用酒精灯对圆底烧瓶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离锥形瓶中所得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的操作为(只填名称)__________。

23.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无水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

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8

77.1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若用18O标记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

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

(3)采用分液法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

再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水,然后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以得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4)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反应掉乙酸和乙醇

B.反应掉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5)另一化学课外小组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利用浓硫酸、乙醇、乙酸制取乙酸乙酯(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均已略去)与图1所示装置相比,此装置的主要优点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

(6)该实验中用30g乙酸与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26.4g,则该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是______。

(产率指的是某种生成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46、60、88)

24.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处需要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有_____。

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填写字母),然后再通过蒸馏即可除去。

A.氯化钠溶液B.苯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

25.为研究乙醇结构及其部分的化学性质,进行下列实验。

完成下列问题:

Ⅰ.用如图装置来推测乙醇的结构式。

(1)实验中钠需要粉碎成很小的颗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实验平均用乙醇1.15g,收集到H2体积平均为0.28L(换算成标准状态)。

由实验数据可推测H2来自乙醇分子中________(填名称)的氢原子。

(3)盛装乙醇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检验其产物,其中C装置的试管中盛有无水乙醇。

(固定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4)装置A圆底烧瓶内的固体物质是_____,B中的试剂是_____C的作用是______。

(5)本实验中需要加热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下的字母)。

(6)写出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检验E中的生成物需要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34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A项、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不能用水浴加热,故A正确;

B项、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反应物乙酸和乙醇易挥发,可在反应装置中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管起冷凝回流作用,防止反应物损耗,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B正确;

C项、在强碱性条件下酯易水解,纯乙酸乙酯不能用NaOH溶液洗涤,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故C错误;

D项、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大反应物乙酸的量,平衡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另一种反应物乙醇的转化率,故D正确。

2.

【答案】B

【解析】A.向甲试管中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待溶液冷却后在加入乙酸,A错误;

B.乙试管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这既可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又可以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B正确;

C.加入过量乙酸,可提高乙醇的溶解度,但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不能使乙醇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C错误;

D.乙酸乙酯是不溶液水的液体物质,因此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通过分液分离出来,D错误。

3.

【答案】A

【解析】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说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A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的活性不同,B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C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一氯甲烷两种气态产物,该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由于HCl的水溶液显强酸性,故不能证明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D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4.

【解析】A.K2Cr2O7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醇与乙醛,从而使溶液变为绿色,因此不能鉴别乙醇与乙醛,A错误;

B.乙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中由于CH3COO-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向该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溶解,不能证明酸性乙酸比碳酸强,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CO2、H2O、苯酚钠反应,产生苯酚和NaHCO3,由于在室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因此可以看到溶液变浑浊,因此只能证明酸性H2CO3>

苯酚,但不能证明酸性乙酸>

H2CO3,B错误;

C.乙醇与Na反应不如水与Na反应剧烈,可以证明烃基对羟基上氢原子活性的影响,C正确;

D.苯与溴水不能反应,而苯酚与浓溴水会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三溴苯酚白色沉淀,证明羟基使苯环更活泼,不能说明苯环对取代基上氢原子活性的影响,D错误。

5.

【解析】A.1-氯丁烷与乙醇、氢氧化钾共热生成1-丁烯、氯化钾、水,为消去反应,A项错误;

B.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制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为取代反应,B项正确;

C.乙醇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生成溴乙烷和水,为取代反应,C项正确;

D.苯与浓硫酸、浓硝酸混合,温度保持在50-60℃生成硝基苯和水,为取代反应,D项正确。

6.

【答案】D

【解析】A.体积分数为72%~75%的酒精溶液常用作医疗上的消毒剂,A项正确;

B.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项正确;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加以鉴别,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没有明显现象、产生大量细小气泡、液体分层,C项正确;

D.在用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是催化剂和吸水剂,并不是脱水剂,D项错误。

7.

【解析】A.用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由于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反应产生的水分子式应该为H2O,A错误;

B.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因此乙酸乙酯也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B错误;

C.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取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待混合溶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C正确;

D.乙醇能够溶液碳酸钠溶液的水中,乙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乙酸钠,而乙酸乙酯难溶于碳酸钠饱和溶液,且密度比水小,因此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通过分液方法分离出乙酸乙酯,D错误。

8.

【解析】A.碳碳双键性质活泼,故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

B.新制氢氧化铜的配制是在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确保NaOH过量,则在2%硫酸铜溶液2mL中加入2%NaOH溶液1mL,再加入少量乙醛加热至沸腾,不可能产生砖红色沉淀,故B错误;

C.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用NaOH溶液洗涤除去挥发的乙醇,再通入溴水,溴水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乙烯,证明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故C正确;

D.苯酚能与Na2CO3溶液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和NaHCO3,故苯酚和水的浊液中,加碳酸钠溶液,溶液变澄清,故D正确。

9.

【解析】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加入药品时,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故A错误;

B.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氢,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

C.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起到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故C错误;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故D错误。

10.

【解析】①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应用溴水除杂,故①错误;

②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则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可除杂,故②正确;

③乙烯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SO2能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用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达到除杂目的,故③错误;

④乙酸能与生石灰反应,乙醇与生石灰不反应,可以加足量生石灰,蒸馏达到除杂目的,故④正确。

11.

【解析】A.维生素A中含5个碳碳双键,1mol维生素A最多可以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

B.根据维生素A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物质中含有-CH2OH结构,因此能被氧化得到醛,B错误;

C.维生素A的烃基部分含有的C原子数较多,烃基是憎水基,烃基部分越大,水溶性越小,所以维生素A是一种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醇,C错误;

D.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D正确。

12.

【解析】Y氧化生成Z,Z氧化生成乙酸,则Y为CH3CH2OH,Z为CH3CHO,X与水反应得到乙醇,X为CH2=CH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W为乙酸乙酯CH3COOCH2CH3。

A.X为CH2=CH2,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A正确;

B.Y为CH3CH2OH,含有羟基,能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与氢气,B正确;

C.Z为CH3CHO,与CH3OCH3的分子式不同,因此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W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2H5,D正确。

13.

【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n不同,则化学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故A错误;

B.蚕丝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B正确;

C.有些蛋白质分子中不含苯环,遇浓硝酸不变黄色,故C错误;

D.淀粉和油脂可水解,而氨基酸不能发生水解,故D错误。

14.

【解析】A.植物油中含有C=C官能团,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项错误;

B.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B项错误;

C.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C项正确;

D.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变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并不能重新溶于水,D项错误。

15.

【解析】A、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物,故A错误;

B.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变性,在催化剂条件下水解可生成氨基酸,故B错误;

C.以木材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处理所得是人造纤维,用化工原料作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是合成纤维,故C错误;

D.煤的干馏可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常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的酚类物质,故D正确。

16.

【解析】A.油炸食品酸败变质,发生了缓慢氧化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果释放出的乙烯能催熟水果,高锰酸钾能氧化乙烯,所以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水杨酸为邻羟基苯甲酸,显酸性,与小苏打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容易失去电子,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小,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7.

【解析】A.淀粉摄入过多,多余的淀粉就会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脂肪储存于皮下,所以摄入过多的淀粉容易发胖,故A正确;

B.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缺维生素D一定会导致缺钙,故B正确;

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中元素,故仅由碳、氢、氧元素不正确,故C错误;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故D正确。

18.

【解析】A.糖元与纤维素、淀粉分子式均为[(C6H10O5)n,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关系,故A错误;

B.糖元为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B正确;

C.糖元为多糖,遇HCHO的水溶液混合产生沉淀,不属于变性,蛋白质遇HCHO的水溶液才变性,故C错误;

D.糖元为多糖,不溶于水,故D错误。

19.

【解析】A.常用普通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正确;

B.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常用来制作衬衫,故B正确;

C.制作面塑的主要材料是淀粉和蛋白质,故C正确;

D.糖人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D错误。

20.

【答案】氧化反应CH2==CH2羧基(或—COOH)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用作燃料(合理即可)

【解析】

根据D分子的模型,推出D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A是一种可以使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A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即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CH2=CH2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即B为CH3CH2OH,乙醇与O2在Cu作催化剂下发生氧化反应,即C为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即E为乙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

(1)根据上述分析,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2)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D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是羧基或-COOH;

(3)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4)B为乙醇,乙醇可以作燃料、饮料、消毒剂等。

21.

【答案】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上催化剂和吸水剂CH3CH2OH+CH3COOH

CH3COOCH3CH3+H2O酯化反应中和酸溶解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①③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